|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将相和》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将相和》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01
    《将相和》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02
    《将相和》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学习新课,探究主题,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
    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难点
    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圈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献”是前鼻音,“荆”是后鼻音;“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
    3.阅读理解。
    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
    3.表达运用。
    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
    1.预习提纲
    (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3)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回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3.多媒体课件
    《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4个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3.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学生默读浏览)
    (板书:和)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继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
    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
    (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3.生读文,找到第16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5.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职到底该不该升?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嘴?)
    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1)生自由读文。
    (3)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教师巡视。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2.我们来看第1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无价之宝”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
    (1)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学生查找、交流,出示课件:
    战国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一想:蔺相如说璧有毛病,是为达到怎样的目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从秦王手里拿回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
    (3)指导朗读:朗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②③句话。
    (1)我们来看第②句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第3~8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指名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有理有据,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会撞吗?
    (引导: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早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哪些计谋?请大家接着往下读,看看谁能最先找出来。
    (生读后交流,师相继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那样说。
    (6)引读: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生接读……)
    (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相继指导:蔺相如已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
    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9)你们从中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4.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气气地送回了赵国。咱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蔺相如决定接受赵王让他带璧入秦的使命时,他心里有把握吗?请大家读一读,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如果我们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却不给我们十五座城,那理亏的就是他们。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1)指名读后自由读。
    (2)你们从这里又能体会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继指导朗读)
    5.总结提升:“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切尽在掌握中。这就是大智大勇的蔺相如。正是有了这样的大智大勇,他才敢带璧入秦,最终完璧归赵,这个“完”是什么意思?仅仅指的是和氏璧完好无损吗?那你说还有什么也完好无损地带回了赵国?是啊!是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才智和超人的胆识,用他的那张嘴和秦王针锋相对,不仅“完璧归赵”,还让秦国没有理由对赵国动兵。你们说说,他这张嘴是耍嘴皮子吗?
    (擦去黑板上“嘴”后的“?”,改为“!”)
    (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接着,让我们走进第二个小故事“渑池会面”和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
    1.总结“完璧归赵”的学习方法,
    抓住蔺相如说的话来学习。
    2.生自由朗读,找出相关语句来体会。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3.结合《史记》原文,小组讨论蔺相如在“渑池会面”上的表现。(课件出示《史记》原文,师读)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4.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蔺相如呢?他再一次维护了什么?(板书:不畏强暴)
    5.而这样的蔺相如却被廉颇误解,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做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6.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爱国之人,你还会不服气吗?现在的你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怎样?
    (学生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7.通过同学们的表演,你感受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
    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通过这样几个小故事,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形象。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啊!这就是《史记》为我们塑造的经典人物,课后,同学们可以走进《史记》,去认识更多这样的人物……
    (《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三、课堂小结。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它正等着我们去走近、去感受、去品味。让我们回顾一下3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展示的中国汉字“和”的演变过程,它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展现了中国人“以和为贵”的博大胸怀,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和”。(题目中“和”字变成红色)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免费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免费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入研读,复习导入,继续研讨,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