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案(2024秋)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82795/0-17269891956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案(2024秋)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182795/0-17269891956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3* 雨的四季/刘湛秋教学设计
展开[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美好生活。
[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进一步把握好重音和停连,熟悉给文句加朗读标记的方法。
[思维能力]梳理各个季节的雨的形态、气韵和独特美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重点)
[审美创造]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逐一显示诗句,学生逐一齐诵)
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选择古诗词导入,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
(板书文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检查预习成果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预习部分,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教师集中订正)
2.明确自学要求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步骤。
(2)教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
①扫清字词障碍;
②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
③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有感情地朗读;
④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
⑤品味精彩的语言;
⑥仿写与应用。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理性梳理习得的技能,明确自学本课的目标与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任务: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声韵节奏之美;
(2)找出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及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春雨的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的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的特点:端庄、沉静、深情。
冬雨的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感情带来滋润,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本文通过对四季的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渴望之情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2—5):描绘四季的雨的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6、7):抒发对雨的赞美、喜爱之情。
3.研读课文,分析标题
小组讨论:既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绘“四季的雨”,为什么题目却定为“雨的四季”?
预设 ①这样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更具灵动感,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满情趣。②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知,为后面的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和前两篇课文一样,本文也是用几幅图来呈现主要内容的,我们姑且简单地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和冬雨图。接下来,让我们用圈点批注法来学习这几幅“图”。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圈点批注”读书法应从抓关键字词、找重点语句、关注修辞三个方面入手。圈点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动感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同时重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段所展现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注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感悟。
1.自学第2段——春雨图
(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阅读旁批精读第2段,教师可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圈点批注。
(2)学生交流批注情况。
预设 批注1:
这一部分写的景物有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
批注2:
①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一句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从寒冬中苏醒过来,在春雨的滋润下充满鲜活的生机。
②水珠子:把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与“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3)根据刚才的理解与批注,尝试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部分。
提示:朗读前在文章上做好停连及重音的标记,并读出情感。
课件出示:
示例: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2.仿照示例,自主阅读
根据自读第2段的停连示例,自主阅读第3—5段。
3.归纳总结
(1)这四幅雨景图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图:清新、润泽、甜美。夏雨图:热烈、粗犷、奔放。秋雨图:端庄、沉静、深情。冬雨图:自然、平静、纯洁。
(2)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提示:用停连及重音等朗读技巧传达从文字中理解到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明确阅读方法后,让学生自由圈点批注并交流所得,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强化之前习得的朗读技巧,还可以将这些美好的情愫内化为人文情怀。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师:刘湛秋用诗化的语言绘出了如画的四季雨景。在文中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品析。
1.自主探究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预设
课件出示: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分析:将树拟人化,赋予树以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下的树木充满生机的特点。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分析: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突出了水珠的娇媚,表现了春雨的美好。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分析:这四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调动不同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清新、甜美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分析:“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雪花轻盈降落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5)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分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集中抒情,写出了四季的雨带给作者的美好感受,点明爱恋雨的原因。
师小结: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刘湛秋的这篇写景散文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四季的雨的气韵,给我们带来富有诗意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从分析诗意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字词、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朗读句子,品析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赞颂和热爱。
六、析读课文,明晰写法
师: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一篇散文名篇。经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教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端庄、沉静、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静、纯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句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阅读,深度解读文本。同时,也启发学生通过进一步学习课文,吸收有助于自己写作的营养,助益写作。
七、课外延读,比较阅读
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总是随着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所以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主要生活在不断发展着的新中国时期。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故国,对雨的感受自然不同。
课件出示:
虞美人·听雨
蒋 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南宋词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覆灭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多样,以悲凉清峻、萧寥疏爽为主。
师生共品《虞美人·听雨》,简要谈谈刘湛秋与蒋捷在听雨时的心理感受方面有何不同。
预设 《雨的四季》中刘湛秋听雨时,满心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因此雨声具有乐感、美感;
《虞美人·听雨》中蒋捷听雨时,内心满是惘怅莫名的哀歌,因此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其知识储备,并通过小练笔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描绘生活,在写作中逐步做到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八、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体会作者在大陆、台湾听雨的不同感受。
2.模仿本文的写法,以《____________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加其知识储备,并通过练笔的形式促使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用心描绘生活,在写作中逐步做到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2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2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0 狼/蒲松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0 狼/蒲松龄教案及反思</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教学准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8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