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上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好的故事》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好的故事》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六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
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板书:作家)
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其他学生:是臧克家。)哦,这是臧克家呀。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板书:革命家)还有吗?
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还有吗?
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板书:鲁迅)
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
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
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的10月19日,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作家臧克家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他参观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回去以后有感而发写了《有的人》这首诗来纪念鲁迅。
三、抓住标点差异—体会诗歌节奏和情感
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时候读过这首诗了吗?刘老师想听一听。你们谁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谁读得比较好。诗歌是要用来读的。一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都要听,不要把书竖起来,要平放在桌面上,一手拿着笔做笔记,看到好句子,请你用波浪线微波粼粼地把它们标记出来;如果你听到他有读错的地方,请你用一个圆圈把它标记出来;如果有什么疑惑,你打上问号做一个简单的批注。开始。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生举手)你举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他读得都很好,就是快了一点,每行中间再慢一点就更好了。
师:停顿再多一点,时间要长一点,是不是?好,你能不能读一遍给我们示范一下?大家听听他读得怎么样。比较一下,同样的方法,用笔记。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也应该有掌声是不是?他读得的确比刚才那位同学慢了一点,那慢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一些关键词的意思都给读出来了。
师:掌声!(生鼓掌)读一些纪念性诗歌的时候,语速要稍微慢一点,不能太快。
师:大家看屏幕。所有的标点刘老师用了红色。刘老师想请大家看一看臧克家在写这首诗时,他的标点使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我注意到诗歌几乎每一小节都用分号隔开,于是我就仔细读了分号前后的句子,发现他写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把两种不同的人做了对比。
师:掌声!(生鼓掌)她发现了臧克家用分号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除此之外呢?
生:有些句子后面用了感叹号,有些句子后面用了句号,也是一种对比。比如“我多伟大”后面的感叹号就让人觉得他想自己很有名,但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后面用了句号,给人一种默默无闻的感觉。
师:掌声!(生鼓掌)这首诗有两处用了感叹号,说明情感比较强烈,朗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个感情。还有吗?
生:我对这个感叹号还有另外的理解。“骑在人民头上”这句是感叹号,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后面是句号,体现出默默无闻。前面一句是虽然想流芳千古,却遗臭万年,而想默默无闻的,人们对他的情感却很深很深。
师:掌声!(生鼓掌)他发现句子虽然用了感叹号,但是表达的却是嘲讽的情感。这就是不一样,你太了不起了!
师:有一点同学们可能都会忽略:你们是否发现有几行诗没有标点?这是为什么?读诗时我们要去注意这些。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生:我认为没有标点的句子和它后面的句子应该是一句话,但是这一句太长了,所以就分开写了。而且这样做有一种强调的作用。
师:没有掌声就太可惜了!(生鼓掌)我猜他应该是我们班语文科的学霸,具有非常强的语感。的确是这样,因为诗歌是分行的,分行本身就是一种停顿。其他地方都用了标点而这几个句子没有,说明上下句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里的停顿比有标点处停顿的时间要短。所以我们发现诗歌一行有一个停顿,有标点是一个停顿,没有标点也是一个停顿。在这里,上下句的关系要把它读出来。我请同学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把它读出来。标点是用来停顿的、表达情感的,把标点的停顿读出来。
(生自由读)
师:老师请两位同学朗读。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每一个地方的标点符号。有信心的举手,大家注意听她的标点停顿节奏。(指名读)
师:有没有读出来?
生:我认为有些表示感叹的地方没有读出来。
师:那我们请学霸给我们读一下,大家认真听。
(生读)
师:这种朗读就是最高的境界,对不对?一听我们就知道诗句与诗句之间的联系,情感表达张弛有度。诗歌最适合于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不管是臧克家的,还是别人的诗歌,我们一定要关注诗人的标点使用。刚才他的朗读还有一处很妙,妙在哪里?
生:他读得有快有慢,错落有致,给听的人一种美的感受。
四、着眼词句停顿—体会诗歌的内涵
师:掌声给会欣赏的孩子!(生鼓掌)错落有致,给听者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朗读就是一种最高的境界。标点的停顿是外在的,我们可以看到的还有一种隐藏的停顿,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这种隐藏的停顿就是作者的情绪,是一种内在的感受。
师:我觉得他说得有点玄。其实就是句子内部之间的节奏,就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停顿。请大家看一下大屏幕,(出示诗歌节奏划分)刘老师是这样标诗歌的节奏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总之,我们要知道一句诗歌除了有标点的停顿、段落的停顿之外,还有内部词语结构的停顿。你也可以尝试着把诗歌内部的节奏划分出来。可以跟刘老师标记的一样,也可以跟刘老师的不一样,但一定得把适合内部的节奏感找出来,轻轻地读,边读边画,画好以后再来读一读,看看感觉是不是不一样。
(生划分节奏)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仔细听,看看你们划分的节奏是否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就要注意了。是你的节奏更好,还是他的节奏更好。
(生读)
师:先别坐,有没有节奏?你划分的节奏对你的朗读有没有帮助?
生:有帮助。
师:其他听的同学,你有没有哪句话的节奏和他是不一样的?
生:最后一句,他是在“群众把他抬举得”的后面断,我是在“群众”后面断。
师:有没有感受到两个人的停顿可以是不一样的?完全可以。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他是“他/已经死了”,我的是“他已经/死了”。
师:哦,他的节奏是突出了“他”,而你的节奏是突出了“死了”。可不可以呢?完全可以。这种诗歌当你要突出某一个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种节奏读出来。大家听一听刘老师的节奏划分好不好,我来读给大家听一遍,看看刘老师能不能把这种节奏感读出来。(范读)
师:诗歌以这样的节奏和停顿读起来,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震撼。请同学们大声地把你划分出来的节奏读一遍,放开声音读。
(生自由读)
五、理清诗歌结构—体会诗人的含蓄表达
师:好,大家已经读完了。臧克家这首诗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这首诗好在哪里?想一想,把话说完整。
生:我认为他写作的方式很独特,第1节,他写的一部分是不好的人,一部分是好的人。做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更能感受到他想表达的内容。
师:掌声!(生鼓掌)他发现了臧克家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对比。两种人,一种人是活着他已经死了,一种人是死了他还活着。两种人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从头到尾,贯穿始终。很好。
生: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鲁迅先生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品质一直活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鲁迅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对鲁迅有了新的理解。还有一个特点,整首诗中有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没有。可是我们一读就知道写的哪一种人是鲁迅,这是诗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含蓄。从头到尾纪念鲁迅,却没有出现鲁迅的名字,这就是含蓄的表达。这是第二个特点。
生:这里前面四节是写“有的人”的状态,后面三节是写不同的人的举动和做法……
师:说不下去了,老师接着帮他往下说一说,他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前四节是两种人的行为表现,后三节是讲这两种人的结果、结局。前面四节是一个部分,后面三节是一个部分,对不
对?他对诗歌的结构进行了划分。他能读懂诗歌的节奏和诗歌的表达内容。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认为第1节应该是总起。前面一部分写的是虽然活着但生命毫无意义的人;后面一部分写的是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的人。后面第2~4节是对比两种人不同的做法,第5~7节写的是两种人的结局。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他把诗歌分成了三个部分,尤其可贵的是,他把第1节给拎出来了,作为整首诗的总起。大家一起把第1节读一遍。
(生读)
师:这样思考,对学习交流非常有帮助,你看我们一读就能读出来很多很多的信息。但是,到目前为止,刘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或者最妙的一个地方,你们还没有发现。有没有同学能够发现?
生:第2节和第3节最后写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被火烧,这里使用了鲁迅的典故,第一个用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个引用的是《野草》,来赞颂鲁迅。
师: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我找的就是这两个地方,掌声!(生鼓掌)你是第一个得到我的作品的同学,上来可以选。刘老师的一本书和刘老师写的两幅书法作品,书法作品内容一样,就是你刚才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六、走进诗歌的内核——体悟鲁迅的精神
师:这个同学太了不起了!我自以为很厉害,但是六年级的同学就比我更厉害。我读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发现这个秘密,但他读了几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臧克家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隐含着鲁迅的两个作品,一个是他的散文集《野草》,另一个就是他的一首诗,就是刚才这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首诗悄悄地隐含了鲁迅的两个经典作品,在诗歌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用典,非常巧妙。因为他要纪念鲁迅,又不能出现鲁迅的名字,出现了鲁迅这个名字就太直白了。那怎么办呢?作者就把鲁迅的作品隐含在这首诗歌中。其中一个作品叫《野草》,鲁迅的散文集。大家读过吗?光看题目,你觉得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我觉得这本书大概写了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
师:掌声。(生鼓掌)结合诗歌标题猜测,可能写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野草的生命力。
生:我认为野草其实就是鲁迅在黑暗的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他说他爱野草,但是他憎恶野草装饰的地面,这个地面应该指的就是当时整个社会环境。这个时候,他和其他革命文人就像野草一样非常顽强。
师:所以你认为就是顽强,请你把顽强写到黑板上。大家看一下《野草》中有一句:“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们是不是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你去翻阅整部《野草》,你会发现鲁迅并没有写一棵野草。但像《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雪》《好的故事》这类散文诗,你一看题目就会非常想去看看这本书。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来自鲁迅的《无题》,大家也可以去读一读。这里还有一首诗,我觉得用来赞美鲁迅先生很合适。(出示)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
师:这首诗是泰戈尔写的《某人》。这首是刘老师写的。(出示)
读鲁迅作品有感
刘发建
爱着你的爱
痛着你的痛
呼吸着你的呼吸
走着你未走完的路
何时才能去掉这一身的奴气
做一回独立自由的人
师:这是刘老师这些年读鲁迅作品的感慨,所以我们纪念鲁迅最好的方式,就是读鲁迅的作品。他的作品能唤起我们的人性,大家可以去读《朝花夕拾》,也可以去读他的《呐喊》《彷徨》。在读这些鲁迅原著之前,建议读一读刘老师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这是一座通往鲁迅的桥,叫作—鲁迅桥。走过鲁迅桥,成为鲁迅一样的人。下课!
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9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a>,共5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