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末]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1、本试卷共8页;二道大题:35道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2、本次考试实行网阅,请按提示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作答无效。
3、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想必你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吧!那么就让我们用下面这些题来检验一下吧。你要严谨审题,仔细分析,书写工整哦!来,做个深呼吸,开始挑战自我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 露西被称为“人类祖母”,她脑子非常小,骨盆结构跟现代人类非常接近,把她的小腿骨和大腿骨合并在一起之后,膝关节的角度和一般的古猿不太一样。这说明露西能( )
A. 钻木取火B. 制造石刀
C. 直立行走D. 语言交流
【答案】C
【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
【详解】依据题干“露西骨盆结构跟现代人类非常接近,她的小腿骨和大腿骨合并在一起之后,膝关节的角度和一般的古猿不太一样。”,从骨盆的形状和大腿骨与膝之间的角度可以判断她适应于相当程度的直立行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在人体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分析】 图中①为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卵细胞在输卵管与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
【详解】A.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以及雌性激素,A错误。
B.②输卵管是卵细胞与精子形成受精卵的场所,B正确。
C.③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C错误。
D.④阴道是产出胎儿的通道,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人体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由输精管排出体外
B. 卵巢除产生卵细胞外,还可分泌雌性激素
C. 胎儿经脐带从羊水获得营养物质
D. 胚泡形成后,附着在腹腔膜上
【答案】B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睾丸是主要的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有贮存精子的作用,输精管能输送精子,前列腺能分泌黏液,阴囊有保护睾丸和附睾的作用,尿道能排出精液和尿液。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详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睾丸产生的精子通过阴茎排出体外,故A错误。
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故B正确。
C.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故C错误。
D.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故D错误。
故选B。
4.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母亲是给予我们生命的天使,历经艰辛孕育着生命,这奇妙的生命历程是( )
A. 卵细胞→胚泡→胚胎→胎儿
B. 受精卵→胎儿→胚胎→胚泡
C. 卵细胞→胚胎→胚泡→胎儿
D. 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
【答案】D
【分析】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详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到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所以奇妙的生命历程是指由受精卵到胎儿的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D符合题意。
故选D。
5. 2023年5月,英国首名一个爸两个妈的“三亲婴儿”诞生。“三亲试管婴儿技术”借助第三方基因来修补母亲细胞质基因中的缺陷,从而规避某些遗传病,让出生的婴儿更加健康。其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三亲试管婴儿”的发育起点是重组卵细胞
B. “三亲试管婴儿”培育方式为无性生殖技术
C. 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
D. 捐献卵细胞者为婴儿的真正母亲
【答案】C
【分析】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解答即可。
【详解】A.“三亲试管婴儿”的发育起点是重组受精卵,故A错误。
B.“三亲试管婴儿”培育方式也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为有性生殖技术,故B错误。
C.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即卵黄,故C正确。
D.捐献的卵细胞是去核的,所以提供细胞核的母亲是真正的母亲,故D错误。
故选C。
6. 小芳今年14岁,性格活泼,交友广泛,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感觉很聊得来,小芳过生日,朋友要送她礼物并邀请她去酒吧,她应该( )
①提高警惕,注意防范。②欣然前往。③不轻信陌生人,不接受其钱财或礼物。④ 外出活动告知父母,避免在晚上外出。⑤尽量不单独待在僻静的地方
A. ①③④⑤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
【答案】A
【分析】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
【详解】青春期少年有了强烈的独立的意识、叛逆性,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但要注意防范潜在的危险,若小芳在网上认识了一个朋友,感觉很聊得来,小芳过生日,朋友要送她礼物并邀请她去酒吧,她正确的做法为①提高警惕,注意防范;③不轻信陌生人,不接受其钱财或礼物;④ 外出活动告知父母,避免在晚上外出;⑤尽量不单独待在僻静的地方,而不是②欣然前往,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有些对胃具有较大刺激的药物常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原因主要是( )
A. 为了吃药方便,便于吞咽
B. 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C. 淀粉在口腔内分解为葡萄糖,味道好
D.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减缓药物对胃的刺激
【答案】D
【分析】胃液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初步消化。
【详解】胃液内的胃蛋白酶只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的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 小丽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 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①变蓝,②不变蓝
C. 馒头碎屑模拟的是牙齿的咀嚼
D. 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答案】D
【分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2)分析图示中的实验设置可知: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详解】A.分析图示中的实验设置可知: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
B.②号试管中由于加入的是唾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正确。
C.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馒头碎屑来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因为馒头碎屑与经过咀嚼的淀粉食物在形态上相似,都是细小的颗粒状。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口腔中淀粉的初步消化过程,C正确。
D.通过实验现象,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分解淀粉,但不能证明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D错误。
故选D。
9. 粽子主要由糯米制成,有红枣、豆沙、蛋黄等多种馅料。下列关于人体对粽子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糯米富含淀粉,最终被分解为麦芽糖
B. 红枣中维生素能直接吸收
C. 脂肪会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D. 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
【答案】A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A.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故A错误。
B.红枣中的维生素是小分子的有机物,不需要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故B正确。
C.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C正确。
D.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中被吸收进入血液,故D正确。
故选A。
10. 2024年的央视315晚会上曝光了骨泥制作的淀粉肠、某些品牌的奶茶使用了过期食材,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热议。下列食品可以放心食用的是( )
A. 含有多种添加剂的蜜饯
B. 用新鲜水果榨的果汁
C. 添加香精制成的泰国香米
D. 加入甲醛防腐的假鸭血
【答案】B
【分析】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详解】ACD.含有多种添加剂的蜜饯、添加香精制成的泰国香米、加入甲醛防腐的假鸭血都对身体有害,不建议食用,故ACD错误。
B.用新鲜水果榨的果汁富含维生素,可放心食用,故B正确。
故选B。
11. 图甲是膈肌舒缩示意图,图乙是一次呼吸中肺内气压变化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 图甲中B状态对应图乙中曲线CD段
C. 图乙中D点可表示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D. 图乙DE过程中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减小
【答案】C
【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图甲: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图乙:CD肺内压高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DE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
【详解】A.A表示呼气,图甲中A橡皮膜所模拟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DE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B表示吸气,对应图乙中曲线DE段,B错误。
C.图示中D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C正确。
D.DE肺内压低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径均增大,D错误。
故选C。
12. 某同学在食用了路边摊食物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医生检查后说他患上了急性肠胃炎。医生的判断依据之一,是他的血常规报告中数量(含量)过高的指标是( )
A. 红细胞B. 白细胞
C. 血小板D. 血红蛋白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功能。
【详解】AD.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称为贫血,AD错误。
B.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某处发炎时,白细胞会穿透毛细血管壁,聚集在伤口处吞噬病菌。因此,如果体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B正确。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错误。
故选B。
13. 在生物课上有很多有趣的实验,以下实验及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人血涂片——视野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白细胞
B.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应待食物完全燃烧后再测量水温
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取唾液前应用凉开水漱口
D.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吹气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A
【分析】(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定食物中的能量一般用燃烧的方法。
【详解】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数目最多的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因此在观察人血涂片时,视野中看到数目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最少的是白细胞,故A错误。
B.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时,让刚刚燃烧的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的底部,待这粒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并做好记录,故B正确。
C.取唾液前,应用凉开水将口漱净,以免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观察结果,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A。
14. 如图是一滴血制成涂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视野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没有细胞核,因此寿命不长
B. ②可以用于亲子鉴定
C. ③有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 ④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答案】C
【分析】据图可知,①是红细胞,数量最多;②是白细胞,体积最大;③是血小板,体积最小;④是血浆。
【详解】A.①是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寿命不长,一般只能生存120天左右,故A正确。
B.②是白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内含有DNA,因此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故B正确。
C.③是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促进凝血的作用,故C错误。
D.④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部分。血浆的90%是水,其余是溶解在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包括通过消化道吸收来的各种营养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细胞排出的代谢废物,此外血浆中还含有许多与凝血、抵御疾病等相关的血浆蛋白,故D正确。
故选C。
15. 若选项中的内容对应于图中的甲、乙、丙、丁,则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 消化腺、唾液腺、胰、肝
B. 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
C. 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答案】B
【分析】如图可知甲、乙、丙、丁的逻辑关系是:甲包含乙、丙、丁。
【详解】A.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不属于消化道,B符合题意。
C.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所以,“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C不符合题意。
D.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血小板无细胞核。因此,“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体检给病人抽血时,如要在b处扎针,应在a处扎橡皮管
B. 血管乙、丙、丁血流速度关系为:丙>丁>乙
C. 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的血管都能进行物质交换
D. 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内流静脉血
【答案】A
【分析】①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图中乙为动脉。
②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图中丙为静脉。
③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图中丁为毛细血管。
【详解】A.抽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扎橡皮管的目的是阻断血流,让血管鼓起来,便于扎针,因此,如要在b处扎针,应在a处(近心端)扎橡皮管,A正确。
B.血管乙(动脉)、丙(静脉)、丁(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关系为:乙﹥丙﹥丁,B错误。
C.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的血管,只有图丁所示的血管(毛细血管)能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向心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内流静脉血(上、下腔静脉)或动脉血(肺静脉),D错误。
故选A。
17. 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生活方式中,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是( )
①不抽烟 ②适量运动 ③经常检查身体 ④多吃高糖分的食物 ⑤多吃高脂肪食物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⑤D. ②③⑤
【答案】A
【分析】心血管疾病是现代入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详解】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吸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不抽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①正确。
②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②正确。
③经常检查身体,这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③正确。
④多吃高糖分的食物,会增加患肥胖、糖尿病的风险,而肥胖、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④错误。
⑤多吃高脂肪食物,这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⑤错误。
故选A。
18. 2024年6月14日为第21个“世界献血者日”。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紧急情况下,只有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异型血
B. 适量献血不影响健康,还能促进人体的造血功能
C. 患有传染性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
D.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答案】A
【分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3.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
【详解】A.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O型,可以输给O型、A型、B型、AB型。可见,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的人也不能输入A型、B型、AB型等异型血,A错误。
B.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B正确。
C.乙肝、艾滋病等属于传染病,因此患有传染性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公民禁止献血,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D正确。
故选A。
19. 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人体产生的废物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有关泌尿系统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B. 尿液排出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 ①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D. ②结构内液体是原尿
【答案】D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详解】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故A正确。
B.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则尿液排出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B正确。
C.①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故C正确。
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②结构内液体是尿液,故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不属于代谢废物的是( )
A. 尿液B. 汗液
C. 粪便D. 二氧化碳
【答案】C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解答即可。
【详解】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小明上学期间,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下列对这种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建议小明多喝口感好的碳酸饮料
B. 将导致二氧化碳不能正常排出体外
C. 会导致尿液减少,减少了上厕所的麻烦
D. 会影响尿素的正常排出,尿素对身体有害
【答案】D
【分析】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A.碳酸饮料含糖量高,经常饮用会容易引起青少年肥胖,因此不能用因饮料代替水,A错误。
B.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呼气排出体外,B错误。
CD.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少喝水,尿量减少,体内的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影响人体健康,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 手机蓝光能够穿透眼球直达感光部位,对其造成伤害。该部位是( )
A. 玻璃体B. 脉络膜C. 视网膜D. 视神经
【答案】C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虹膜中央有瞳孔,疃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人体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眼球的结构中对光线敏感,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所以手机蓝光造成伤害的部位是视网膜,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 截止至2023年,我国近视人数已超6亿,近视人群不得不佩戴眼镜,也有许多通过近视矫正手术来矫正视力。下图中图一为近视眼镜矫正原理,图二为全飞秒激光手术原理,结合下图,关于眼球结构与近视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视可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B. 近视会导致眼球的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 为了预防近视应在疲劳用眼后眺望远方
D. 全飞秒激光手术不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答案】A
【分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详解】AB.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A错误,B正确。
C.预防近视应注意:要保证读写姿势正确;在疲劳用眼后眺望远方;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看书等,C正确。
D.全飞秒激光手术不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近视眼全飞秒激光手术将角膜削成凹透镜,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D正确。
故选A。
24. 2024年WTT重庆冠军赛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巴南区华熙LIVE文体中心举行,孙颖莎、陈梦、马龙、樊振东等将会参赛,运动员们比赛时能迅速地完成各种击球动作,除运动系统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列关于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正确的是( )
A. 脑和脑神经B. 脊髓和脊神经
C. 大脑和脊髓D. 脑神经和脊神经
【答案】D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5. 2023年4月1日起,《陕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开始施行。据《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登记挂牌,骑行必须戴头盔。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头盔可有效保护“控制人心跳、呼吸和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该中枢位于( )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A.大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其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A错误。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控制人心跳、呼吸和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生命中枢位于脑干,C正确。
D.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D错误。
故选C。
26. 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神经元B. 神经纤维C. 神经冲动D. 反射弧
【答案】A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A符合题意。
B.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包裹在轴突外的髓鞘构成,B不符合题意。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C不符合题意。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 跳舞草随音乐摆动B. 老马识途
C. 草履虫游向食物D. 葵花朵朵向太阳
【答案】B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详解】A.跳舞草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跳舞草随音乐摆动不属于反射,该现象属于应激性,A不符合题意。
B.老马识途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不属于反射,该现象属于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向日葵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朵朵葵花向太阳不属于反射,该现象属于应激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8. 合理膳食有利健康,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
A. 食物缺铁→血红蛋白不足→运输氧气能力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头晕
B. 过量淀粉食物→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吸收、转化成脂肪引起肥胖
C. 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分泌不足→甲状腺腺体体积减小
D. 食物中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
【答案】C
【分析】(1)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2)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3)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血红蛋白的作用是运输氧气,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会使人患贫血症。可见,食物缺铁→血红蛋白不足→运输氧气能力降低→能量供应不足、头晕,该推理合理,A不符合题意。
B.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摄取的多余的糖类在体内可以转变成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起来。可见,过量淀粉食物→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吸收、转化成脂肪引起肥胖,该推理合理,B不符合题意。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 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 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可见,食物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分泌不足→甲状腺腺体体积增大 (不是减小),该推理不合理,C符合题意。
D.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可见,食物中缺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儿童易患佝偻病、中老年易患骨质疏松症,该推理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 人体内的腺体可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下列腺体中均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 )
①唾液腺 ②泪腺 ③甲状腺 ④垂体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答案】C
【分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详解】①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排入口腔内,属于外分泌腺。
②泪腺分泌的泪液通过导管排入眼内,属于外分泌腺。
③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
④垂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
因此,③甲状腺、④垂体都属于内分泌腺,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 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对濒临灭绝及珍稀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建立更多的自然保护区
C. 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D. 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答案】A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开发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能够减少有害气体排出,减少大气污染,A符合题意。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
C.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保护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情景综合题(共本部分共4道题,包括31--34题,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1.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食品安全与健康”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图一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曲线表示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图三表示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请如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所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组成为口腔→___→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其中体积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
(2)图一中7所示的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是___,是___的初步消化场所。
(3)中学生经常饮用牛奶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最终被彻底分解成___,才能被人体吸收;图二中曲线___可表示该物质的消化过程。
(4)若某同学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导致患了坏血病。那么她吃的食物中最可能缺少___。
(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从图三可知,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___和___,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答案】(1)① 咽 ②. 2肝脏
(2)①. 胃液 ②. 蛋白质
(3)①. 氨基酸 ②. Y
(4)维生素C (5)①. 皱襞 ②. 小肠绒毛
【分析】图一中:1唾液腺、2肝脏、3十二指肠、4口腔、5咽、6食道、7胃、8小肠、9大肠、10肛门、11胰腺。
图二中:X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曲线、Z代表脂肪的消化曲线,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
【详解】(1) 图一中4口腔、5咽、6食道、7胃、8小肠、9大肠、10肛门,共同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道;1唾液腺、2肝脏、11胰腺位于消化道外,属于大消化腺;在胃壁和肠壁内还有胃腺和肠腺等小消化腺,其中体积最大的消化腺是2肝脏。
(2)图一中7所示的器官是胃,分泌的消化液是胃液,含蛋白酶,是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场所。
(3)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图二中的Y曲线代表的营养物质的消化从C胃开始,在D小肠被彻底消化,因此,Y是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
(4)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求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缺乏时容易引起疾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因此,若某同学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导致患了坏血病。那么她吃的食物中最可能缺少维生素C。
(5)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嬖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这充分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32.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体外。如图一是人体循环系统示意图,如图二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体循环比肺循环运输血液的距离远,所以图一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___(填序号),血管⑥是___。
(2)某同学因长期感冒引发肺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肺部患病部位的过程中,流经的途径⑧→___→肺泡(用图中数字和箭头表示),药物从进入血液至患病处需经过心脏___次。
(3)图一中,血液由④出发,回到①的循环途径叫___,血液流经小肠,⑧内的血液与⑦内血液相比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含量增加,所以⑧内流的是___血。
(4)图二中,___(填序号)组成了肾单位,原尿中有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是因为肾小管具有___的作用。
(5)图二中,①中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___,肾静脉中的血液是全身最干净的血液,回到心脏首先到达___(填图一中的序号)。
【答案】(1)①. ④ ②. 肺静脉
(2)①. ①→②→⑤ ②. 1
(3)①. 体循环 ②. 二氧化碳 ③. 静脉血
(4)①. ②①④ ②. 重吸收
(5)①. 蛋白质和血细胞 ②. ①
【分析】图一,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
图二,① 肾小囊,②肾小球,③集合管,④肾小管,⑤肾静脉。
【详解】(1)观察心脏的结构,发现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④左心室;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④左心室输送血液的管道最长,所以壁最厚。
血管⑥是肺静脉,与肺泡物质交换后直接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静脉。
(2)肺炎静脉注射药物到达肺部患病部位的过程途径:上肢静脉→上腔静脉→①右心房→②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故途径为⑧①②⑤。
且此过程要经过心脏1次。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故血液由④出发,回到①的循环途径叫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流回右心房的过程交叫体循环,血液经过小肠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⑧内的血液与⑦内血液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故血管⑧内流的是静脉血。
(4)肾单位包括图示结构中的②肾小球、①肾小囊、④肾小管。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从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成为原尿。与原尿相比,尿中不葡萄糖,因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①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健康人结构①中的液体与血液相比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
肾静脉中的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①右心房。
33. 呼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人体长期吸入粉尘污染的空气,肺泡会被损坏,造成“尘肺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如图一为人体呼吸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二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三是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一可知,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 ]___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___的作用,但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吸入粉尘会引起肺组织纤维化,导致“尘肺病”。
(2)图一中从A到B处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
(3)当人体吸气时,图一所示结构3扩张,膈肌处于图三所示的___状态(用字母表示),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是___(填“增大”或“缩小”)。
(4)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依次经过图二所示的①→②→③→④过程。其中,氧气经①过程进入肺泡是通过___实现的;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二中的___,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1)①. 3肺 ②. 温暖
(2)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①. D ②. 增大
(4)①. 呼吸运动 ②. 组织细胞
【分析】图一中:1喉、2气管、3肺、4肺泡、5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6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图二中: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图三中:C状态表示呼气,D状态表示吸气。
【详解】(1)由图一可以看出,3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3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既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也可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温暖。
(2)图一中A到B处进行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由肺泡排出体外,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A端流到B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即图三中D状态,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4) 图二中,人体的呼吸包括四个过程: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外界空气中的氧气经①过程进入肺泡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经②、④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人体通过呼吸吸入的氧气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最终进入图二中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4. 2023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我市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逃生演练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意 识和技能。回顾演练过程,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耳中____(填名称)的振动,并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__(填图中序号)内对振动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在奔跑时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球内______(填字母)曲度的调节。
(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一碰触到伤口他立即缩回腿,请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此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清理伤口时他感到非常疼痛,因为脊髓还具有上下_______的功能,痛觉的形成是在_______(填图中序号)的躯体感觉中枢。
(4)在逃生过程中,有的同学面红耳赤、心跳呼吸加快,此时他体内肾上腺分泌的_________明显增多,能让他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 使反应更加快速。
【答案】(1)①. 鼓膜 ②. ④
(2)A (3)①. E→F→G→H→I ②. 传导 ③. ⑥
(4)肾上腺素
【分析】图示中: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玻璃体、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耳蜗、⑤听神经、⑥大脑皮层、⑦小脑、⑧脑干。
【详解】(1)随着警报响起,同学们迅速离开教室。警报声引起了图中②鼓膜的振动继而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④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产生听见。
(2)睫状体内有平滑肌,A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A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A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舒张时,A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远处的物体。
(3)一名同学在逃生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膝盖,校医在清理他的伤口时,他立即缩回,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该过程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缩腿后他感到非常疼痛,因为神经冲动还沿着脊髓中的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疼痛感,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4)人体内的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从而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在逃生过程中,有的同学面红耳赤、心跳呼吸加快,此时他体内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明显增多,能让他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35. 毛发是哺乳动物御寒的重要结构,科研人员研究了寒冷刺激对毛发的影响。
(1)突遇寒冷,人体皮肤会出现一种即时反射活动——产生“鸡皮疙瘩”。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___。
(2)据图1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分析,寒冷环境中,分布在人体皮肤的___接受寒冷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引起竖毛肌的收缩。使毛发竖立的同时皮肤局部隆起,产生“鸡皮疙瘩”,以减少散热。这一反射活动属于___反射。
(3)为研究持续寒冷刺激对毛发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背部去除毛发的40只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置于两种温度下饲养两周,并测量毛发长度,结果发现5℃下饲养的小鼠毛发更长(如图2),由此说明___。
(4)观察发现,毛囊干细胞外有神经包绕,科研人员推测持续寒冷刺激下,神经处于激活状态,促使毛囊干细胞___,再___产生新的毛囊细胞,最终对毛发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反射弧 (2)①. 感受器 ②. 简单##非条件
(3)低温促进毛发的生长(寒冷刺激对毛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意思对即可
(4)①. 分裂 ②. 分化
【分析】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后代,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详解】(1)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因此突遇寒冷,人体皮肤会出现一种即时反射活动——产生“鸡皮疙瘩”,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2)当皮肤受到冷剌激时,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就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使竖毛肌收缩,并使汗毛竖直起来,这时皮肤表面变得很紧密,形成一层保护墙,阻止体内热量的散失。起鸡皮疙瘩是一种人生来就有的简答(非条件)反射。
(3)图2的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毛发长度,5℃时的毛发长度远长于30℃的毛发长度,因此可以说明低温促进毛发的生长(寒冷刺激对毛发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4) 毛囊干细胞是毛囊中的原始细胞,人的头发和体毛都是从毛囊中生长出来的。不过,负责生发的毛囊干细胞通常处在休眠状态,但会在新一轮生发周期中迅速活化分裂,毛囊是毛发的基本单位,而毛发是由毛囊内的细胞生长分化而来。每根毛囊里面住着一群毛囊干细胞。因此科研人员推测持续寒冷剌激下,神经处于激活状态,促使毛囊干细胞分裂、再分化,产生新的毛囊细胞。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二道大题,下列关于细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