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数月,补给的食物含有以下营养物质,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 水、淀粉、脂肪酸B.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
C. 水、脂肪、无机盐D. 水、维生素、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假如你是一名营养师,下列针对特定人群的饮食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夜盲症患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B. 佝偻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C. 贫血病患者——多吃含碘和蛋白质的食物
D. 坏血病患者——新鲜果蔬
【答案】C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对夜盲症有好处,故A正确。
B.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二者缺乏都会导致儿童出现佝偻病。所以,佝偻病患者补钙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故B正确。
C.贫血患者是由于体内红细胞过少或者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引起的,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因此贫血患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C错误。
D.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新鲜的柑橘。因此,坏血症患者要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故D正确。
故选C。
3.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 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
C. 该实验证明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 放在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①号和②号试管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共有两组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A错误。
B.滴加碘液后①号和②号变蓝;①号无唾液,对淀粉无分解作用,会变蓝。②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但是无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会导致分解不完全,会变蓝;③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也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彻底分解,不变蓝,B错误。
C.①号和③号试管对照,①号无唾液,对淀粉无分解作用,会变蓝,③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不变蓝,所以本实验可以说明唾液能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但不能证明分解的产物是麦芽糖,C错误。
D.将3支试管置于37℃温水中,目的是模拟人的口腔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D正确。
故选D。
4. 如图表示人体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部分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 )
A. 若①为胰腺,则②中含有脂肪酶B. 若②中含有蛋白酶,则①一定是肠腺
C. 若①为肝脏,则②表示胆汁D. 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可表示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①表示肝脏、胰腺和肠腺中三者之一,②表示①分泌的消化液,③表示吸收作用,④表示毛细血管。
【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A不符合题意。
B.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若②中含有蛋白酶,则①可能是肠腺,也可能是胰腺,B符合题意。
C.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是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但可以对脂肪起乳化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所以,小肠肠腔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③吸收作用进入④小肠壁的毛细血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 小肠长5~6米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 小肠壁内有肠腺
D.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有肠腺,可产生消化液,有利于消化。
【详解】AB.小肠长5~6米,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吸收面积大,AB正确。
C.小肠壁内有肠腺,肠腺能分泌小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与吸收营养物质无关,C错误。
D.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D正确。
故选C。
6. 下图是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剪刀1”、“剪刀2”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1”“剪刀2”出现的部位分别是( )
A. 口腔、胃B. 胃、小肠C. 小肠、大肠D. 口腔、小肠
【答案】D
【解析】
【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详解】在口腔中,淀粉开始被消化。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够初步分解淀粉为麦芽糖。这个过程虽然不完全,但为后续的消化打下了基础。在图中,“剪刀1”代表的就是这种初步分解淀粉的酶,即唾液淀粉酶,因此“剪刀1”出现的部位是口腔。
随后,食物进入胃。但需要注意的是,胃中并不含有分解淀粉的酶(主要含有的是胃蛋白酶,用于分解蛋白质),所以淀粉在胃中基本不被消化。然而,当食物从胃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胰液和肠液中消化酶的存在,最终将其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供人体吸收利用。在图中,“剪刀2”代表的就是这种在小肠中进一步分解淀粉的酶,因此“剪刀2”出现的部位是小肠。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剪刀1”和“剪刀2”分别代表的酶出现的部位分别是口腔和小肠;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 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一),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二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5,5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6,6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D.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4,4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二中: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
【详解】A.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A正确。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结合题图可知,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5胃,5胃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B正确。
C.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胰液则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可以在小肠内起到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的作用。结合题图可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6胰腺,6胰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C错误。
D.结合题图可知,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4小肠,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这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互适应,D正确。
故选C。
8. 下列有关健康饮食的建议,不合理的是( )
A. 大量运动时,需要消耗能量,应多吃含维生素多的食物
B. 均衡膳食要求摄入的食物类别多样,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要平衡
C.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消化
D. 吃草莓、圣女果时,要用盐水浸泡、冲洗,以减少农药残留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注健康饮食,牢记平衡膳食宝塔,合理饮食,购买食品时认清厂家、厂址、生产日期,不买“三无”产品。
【详解】A.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存在于谷物、糖、块根等食物中,因此大量运动后需吃含糖类的食物,A符合题意。
B.均衡膳食要求摄入的食物类别多样,能量的摄入与消耗要平衡,B不符合题意。
C.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可以帮助消化,C不符合题意。
D.水果蔬菜等因有农药残留,所以要用盐水浸泡、冲洗后才能食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血液是人体中唯一能够流动的组织,有着运输、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液中与氧气运输、伤口止血和抵抗炎症有关的成分分别是( )
A. 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B. 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
C.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D. 血浆、血小板、红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因此,红细胞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质膜,没有细胞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因此,血小板与伤口止血有关。
白细胞无色,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因此,白细胞与抵抗炎症有关。
血浆主要起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以及血细胞的作用。
综上所述,血液中与氧气运输、伤口止血和抵抗炎症有关的成分分别是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B符合题意,ACD不符题意。
故选B。
10. 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输血时,如果血型不同,可能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
B. 对于贫血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应分别输入红细胞和血浆
C. 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A型血的人可以大量的输入O型血
D. 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一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1)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3)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详解】AC.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血型不同,可能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A型血的人可以少量的输入O型血,不能输入AB型血,A正确,C错误。
B.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可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应输入血浆,B正确。
D.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1200~15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20%(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一300毫升,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C。
11. 下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血管a为静脉,血流方向是从心脏流向全身
B. 四肢的血管a中通常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C. 血流最慢的血管是c,有利于物质交换
D. 血流方向是b→c→a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图可知,①静脉,②动脉,③毛细血管。
【详解】A.血管a为静脉,血流方向是从全身流向心脏,管腔大,管壁薄,血液速度慢,A错误。
B.在我们人的四肢的静脉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四肢的血管a静脉中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B正确。
C.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所以,血流最慢的血管是c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交换,C正确。
D.血液流动方向的一般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结合题图可知,血流方向是b动脉→c毛细血管→a静脉,D正确。
故选A。
12. 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成功安装在患者体内,使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心”。植入的“中国心”可以帮助患者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代替或辅助患者心脏的( )
A. 左心室B. 左心房C. 右心室D. 右心房
【答案】A
【解析】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循环。如图所示:
由题干表述“植入的‘中国心’可以帮助患者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各处”可知,植入的“中国心”代替或辅助患者心脏的左心室。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关于血液、血管和心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静脉血是含养料少的血液,只在静脉中流动
B. 血液经过体循环后,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C.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
D. 心脏结构中,心壁肌肉最厚的是右心室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脉血和静脉血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 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
2.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A.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经过小肠后的静脉血中含养料多,而且肺动脉中也流动静脉血,A错误。
B.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可见,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B错误。
C.动脉血管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C正确。
D.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D错误。
故选C。
14. 《黄帝内经》谈到“心主身之血脉,脉者,血之府也,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是关于心脏、血管和血液之间关系的早期描述。下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位于肺泡处
B. 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C. 图中②④为动脉,②中含氧量低于①
D. 若乙位于小肠处,则③中营养物质高于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图中,①是肺静脉、②是肺动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④是主动脉;甲是肺部毛细血管、乙是组织处毛细血管。
【详解】A.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称为肺循环。甲是肺部毛细血管,位于肺泡处,A正确。
B.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
C.图中②④与心室相连,为动脉;②肺动脉中流静脉血,含氧量低,①肺静脉里流动脉血,含氧量高,C正确。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若乙位于小肠处,则③中营养物质高于④,D正确。
故选B。
15. 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必要时用口辅助吸气。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
B. 经鼻腔处理后进入肺内的空气不含有害物质
C.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D.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A正确。
B.呼吸道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进入,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B错误。
C.鼻腔内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作用,湿润的空气对呼吸道的黏膜更为友好,可以减少因空气过于干燥而导致的刺激和不适,C正确。
D.鼻腔内的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冷空气通过鼻腔时,鼻黏膜内的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使吸入的空气在进入肺部之前得到一定程度的加热。相反,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时,毛细血管会扩张,通过增加散热来帮助降低吸入空气的温度。这样,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的天气,鼻腔内毛细血管都能帮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使其更接近人体的正常体温,从而减少因温度差异过大而对呼吸道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损伤,D正确。
故选B。
16. 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的器官是( )
A. 鼻腔B. 咽C. 喉D. 食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的器官是咽。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B符合题意。
故选B。
17. 以下有关呼吸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B. 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适当防止空气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
C.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D.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故A错误。
B.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减少对吸入气体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完全防止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进入,故B正确。
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C正确。
D.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故D正确。
故选A。
18.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对成年人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导致被救者( )
A. 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B. 膈顶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C. 膈顶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D. 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膈顶下降)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膈顶上升)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所以,对成年人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时,应快速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导致被救者: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向外移动。
故选A。
19. 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肺泡内氧气进入血液后,会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
B.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穿过一层细胞
C.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详解】A.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故A正确。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均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故B错误。
C.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C正确。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故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结构中,没有排泄功能的是( )
A. 消化系统B. 泌尿系统C. 皮肤D. 呼吸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选项中,消化系统没有排泄功能,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都有排泄的功能。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 人体需要通过泌尿系统形成并排出尿液,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结合下图,所作分析错误的是( )
A. 肾单位由5肾小球、3肾小囊和2肾小管组成
B. 若尿液中有葡萄糖,则结构2处可能发生病变
C. 结构3中的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 进出肾小球的血管分别为动脉和静脉血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分析图示,1集合管,2肾小管,3肾小囊,4肾动脉,5肾小球,6肾静脉。
【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2肾小管、3肾小囊、5肾小球组成,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若尿液中有葡萄糖,则结构2肾小管可能发生病变,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3肾小囊中的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进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出球小动脉,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循环时倒流
D.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滤过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详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A正确。
B.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C正确。
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D。
23. 为探究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制作了模型。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该模型装置,内推注射器注水可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增大,反之则变小。此时,图乙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透镜折射,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③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 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注射器模拟睫状体
C. 若光源形状为“p”,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p”
D. 若光源位置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有清晰的物像,应向水透镜中注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1)眼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信息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①外膜前面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②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虹膜不适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③内膜是视网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
(2)①是巩膜、②是脉络膜、③是视网膜、④是晶状体、⑤是玻璃体。
【详解】A.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 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近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远物,晶状体凸度变小。 因此,眼球成像模型中,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注射器模拟睫状体,B正确。
C.通过水透镜形成的像是倒像。因此,若光源形状为“p”,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d”,C错误。
D.当光源位置向左移动时,为了保持光屏上的物像清晰,需要调整水透镜的曲度以使得光线能够重新聚焦在光屏上。但是,由于水透镜的曲度与焦距成反比(曲度越大,焦距越短),因此如果向水透镜中注水以增加其曲度,那么焦距会变短,这会导致物像向光屏的左侧移动。然而,由于光源已经向左移动,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让物像向右移动(即靠近光源的方向)以保持在光屏上的清晰成像。因此,我们应该从水透镜中抽水以减小其曲度,而不是注水,D错误。
故选B。
24. 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校园足球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突然,一个足球朝你迎面飞来,足球反射过来的光线进入你的眼睛,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A. 晶状体、大脑皮层B. 大脑皮层、视网膜C. 睫状体、视网膜D. 视网膜、大脑皮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物像和视觉的位置分别是视网膜、大脑皮层。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 关于耳结构和功能以及听力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耳的结构没有病变,听力就会正常
B. 内耳中的咽鼓管与呼吸道的咽相连
C 耳蜗中有感觉细胞,可以形成听力
D. 在耳的重要结构中,鼓膜能产生振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A.即使耳的结构没有病变,若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受损,听力也可能受损,A错误。
B.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鼓室容纳听小骨,维持鼓膜两侧气压的平衡(有咽鼓管通到咽部) ;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连通了呼吸道的咽和鼓室,但咽鼓管位于中耳,B错误。
C.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C错误。
D.鼓膜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当声波传来时它产生振动,D正确
故选D。
26. 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的变化,有利于健康地度过青春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B. 男孩、女孩可正常开展有礼有节的人际交往
C. 男孩、女孩的体形变化与生殖器官分泌的激素有关
D. 青春期应尽量多吃高热量食品促进生长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A.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正确。
B.青春期男女同学交往是必要的,但要正常交往,有礼有节,建立纯洁的友谊,B正确。
C.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重都迅速增加,这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另外,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男孩的睾丸和女孩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C正确。
D.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要注意合理营养,但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影响身体健康,D错误。
故选D。
27. 根据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登记挂牌,骑行必须戴头盔。戴头盔可有效预防在交通事故中对脑部的损伤,据调查脑干损伤的死亡率高达90%,因为脑干调节人体的( )
A. 语言表达B. 身体平衡C. 呼吸和心跳D. 排尿
【答案】C
【解析】
【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小脑对维持身体平衡,协调随意运动有重要作用;脑干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枢。
【详解】脑干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枢,具有控制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的中枢。因此在各种交通意外事故中,脑干损伤的死亡率高达90%,主要原因是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人体的呼吸和心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8.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B.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C. 脑分为大脑、小脑、脊髓三部分D.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
。
A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AB错误。
C.脑分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C错误。
D.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正确。
故选:D。
【点睛】熟记神经系统生物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 周末,小明来到公园游玩。以下小明的反应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 来公园的途中过马路时,小明看到红灯自觉停下脚步
B. 来到公园门口,闻到阵阵花香,小明脑海中已浮现出片片花海
C. 小明触摸月季花时被花刺扎到手,立刻下意识缩回了手
D. 回到家中,小明通过写日记记录美好的旅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1)简单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详解】ABD.“来公园途中过马路时,小明看到红灯自觉停下脚步”、“来到公园门口,闻到阵阵花香,小明脑海中已浮现出片片花海”、“回到家中,小明通过写日记记录美好的旅程”,这些都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故ABD错误。
C.“小明触摸月季花时被花刺扎到手,立刻下意识缩回了手”是人生来就有,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简单反射,故C正确。
故选C。
30. 下图为小明被花刺扎手后的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完成缩手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是相同的
C. 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⑦
D. 若②受损,有痛觉,无法完成缩手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⑥脑干,⑦小脑,⑧大脑。
【详解】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也能完成,A错误。
B.缩手反射的感受器是手部皮肤内的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上臂肌肉,B错误。
C.缩手后感到疼痛,痛觉中枢位于⑧大脑(大脑皮层),而⑦是小脑,C错误。
D.若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中枢处理后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效应器,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但是脊髓的传导功能是正常的,神经冲动可以通过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因此人能够感受到疼痛,但无法完成缩手反射。可见,②传出神经受损后,有痛觉,无法完成缩手反射,D正确。
故选D。
31. 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 )
A. 看到电视剧情感动流泪B. 酸橘入口,分泌唾液
C. 沙子进入眼睛后流泪D. 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A.看到电视剧情感动流泪,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是条件反射,因此与谈虎色变这一反射类型相同的是看到电视剧情感动流泪,A符合题意。
BCD.酸橘入口,分泌唾液、沙子进入眼睛后流泪、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都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 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B. 有的内分泌腺可以分泌多种激素,例如垂体
C. 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D.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身体消瘦,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详解】A.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对靶细胞或靶器官产生作用,A正确。
B.垂体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腺,它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在调节人体生长发育、代谢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B正确。
C.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实际上是非常微量的,但它们的作用却是非常显著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从而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由于激素含量极少,但作用显著,因此被称为微量高效物质,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身体消瘦(因为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情绪激动(因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D正确。
故选C。
33. 下列疾病是因缺乏激素引起的是( )
A. 呆小症和巨人症
B. 侏儒症和糖尿病
C. 夜盲症和脚气病
D. 大脖子病和骨质疏松症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人幼年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身材异常高大,A不符合题意。
B.人幼年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身材矮小;胰岛素分泌过少会得糖尿病,B符合题意。
C.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导致的营养缺乏症,与激素无关;脚气病是由于饮食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与激素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是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 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③溶菌酶溶解细菌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A. ①③④B. ①③⑤C. ②④⑥D. 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③溶菌酶溶解病毒、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5. 母牛常舔舐初生的小牛犊,“舐犊情深”除了浓浓的母爱,还体现出的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母牛唾液中的杀菌物质能杀死小牛犊体表的各种各样的病菌
②母牛“舐犊”,摄入了小牛犊体表病原体,母牛体内产生抗体
③小牛犊从母牛的乳汁中获得针对特异性病原体的抗体,从而增强了免疫力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①母牛唾液中杀死小牛犊体表病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②母牛通过“舐犊”可以摄入小牛犊体表的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是第三道防线,叫做特异性免疫。
③母乳中针对乳牛体表病原体的抗体可与病原体结合,抑制其增殖或感染能力,增强了乳牛的免疫力,是后天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6. 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是传染源
B. 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C. 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D. 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该病,如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
【答案】B
【解析】
【分析】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微丝蚴是该病的病原体,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这甲是传染源,A正确。
B.微丝蚴是该病的病原体,蚊子是该病的传播途径,B错误。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可见,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C正确。
D.蚊子是该病的传播途径,所以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该病,如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D正确。
故选B。
3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会引起肺炎,导致发烧、剧烈咳嗽等不适症状。婴儿(特别是早产儿)、老年人等人群,发生严重感染的概率更大。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RSV。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RSV引起的肺炎是传染病B. 婴儿和老年人是易感人群
C. 戴口罩能够预防RSV感染D. 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计划免疫可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病原体是指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因此RSV是引起感染的病原体,A正确。
B.婴儿(特别是早产儿)、老年人等人群,发生严重感染的概率更大,因此属于易感人群,B正确。
C.戴口罩,可以切断传播途径,因此能预防RSV病毒,C正确。
D.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D错误。
故选D。
38.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引起的传染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注射抗生素可以消灭HIV
B. HIV能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破坏
C.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D. 人类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
【答案】A
【解析】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详解】A.抗生素只对细菌类感染起作用,不可以消灭HIV,A错误。
B.HIV能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破坏,使人患多种疾病,B正确。
C.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正确。
D.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人类对艾滋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只能以预防为主,D正确。
故选A。
39.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
B.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 药盒上的OTC表示处方药,须凭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
D. 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需拨打“120”,并说明地址及受伤情况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从而危害人体健康,A正确。
B.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为了用药安全,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B正确。
C.药盒上的OTC表示非处方药,可自行购买,按说明书服用,C错误。
D.拨打120电话时,必须讲清楚的是:地址、姓名、病人症状等情况;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受伤情况等,D正确。
故选C。
40. 学习生物学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利于健康的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你不认同的是( )
A. 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机会
B. 心情烦闷时,可以尝试吸毒,一次性吸食少量毒品危害不大
C. 生物学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D. 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向老师、家长或朋友诉说,总结得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可以在人的胃中生存的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因此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机会,故A正确。
B.把自己心中的烦恼(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或者用摔枕头、打沙袋等方式,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不可以尝试吸毒,对身心、家庭都会有很大影响,故B错误。
C.生物学上的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故C正确。
D.当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可以向老师、家长或朋友诉说,总结得失,这属于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60分)
注: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内填数字或字母,“____________”上填文字。
41. 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预制菜的便利赢得了广大人群的喜爱,但预制菜的食品安全却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梅菜扣肉预制菜”里面的扣肉原料竟是“槽头肉”(“槽头肉”含有大量的淋巴结、脂肪瘤等),更是引发民众对预制菜的广泛讨论。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梅菜扣肉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口感最好,其中的蛋白质首先在图1的【 】____________中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会在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
(2)图2中的曲线____________(填字母)能表示肥肉中所含主要成分的变化,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图1中的【 】____________分泌的。
(3)“槽头肉”上淋巴较多,会含有一些病毒和细菌,产生的毒素高温加工也无法分解。人体摄入后,残留的毒素会在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图3心脏的【 】____________;若要将毒素运输到肾脏排出,最少需要经过心脏____________次。
(4)某人长期食用预制菜导致牙龈出血,可能是预制菜缺乏____________,可增加果蔬类食物来补充。
【答案】(1) ①. ③胃 ②. 氨基酸
(2) ①. Z ②. ⑤肝脏
(3) ①. A右心房 ②. 两
(4)维生素C
【解析】
【分析】图1: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胃、④是小肠、⑤是肝脏、⑥是大肠。
图2:X代表淀粉的消化、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Z代表脂肪的消化,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
图3:A是右心房、B右心室、C是左心房、D是左心室。
【小问1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梅菜扣肉中的蛋白质首先在③胃中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会在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小问2详解】
肥肉中主要含脂肪,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图2中的曲线Z能表示肥肉中所含主要成分的变化,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图1中的⑤肝脏分泌的。
【小问3详解】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毒素被人体摄入后,残留的毒素会在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若要将毒素运输到肾脏排出,最少需要经过心脏两次。
【小问4详解】
维生素C能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人体会患坏血病,导致牙龈出血,可增加果蔬类食物来补充。
42. 少年强,中国强。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图甲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E、F、G、H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在____________等三种消化液的参与下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消化后的终产物通过甲图的【G】吸收过程进入到循环系统,并随血液循环途经心脏,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甲图中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_______(填“关闭”或“张开”)状态。血液从①到⑥发生的成分变化是____________。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刺激胰岛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
(3)血液内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结构1处的____________作用和结构3处的____________作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在尿的形成的过程中,尿液和原尿在成分上相比,缺少____________。
(4)图乙表示呼吸时肺容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甲图中的F过程,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____段,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答案】(1) ①. 唾液、胰液、肠液 ②. A→D→B→C
(2) ①. 关闭 ②.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③. 胰岛素
(3) ①. 滤过##滤过 ②. 重吸收 ③. 葡萄糖
(4) ①. ce##cde ②. 舒张
【解析】
【分析】图甲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表示吸气,F表示呼气;①肺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肾静脉,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⑤肾动脉,⑥肺静脉;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图乙中:abc段表示肺的容积扩大,代表吸气;cde段肺的容积缩小,代表呼气。
【小问1详解】
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淀粉是主要的糖类物质,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流经心脏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D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C左心室。
【小问2详解】
心脏工作过程是: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打开。因此,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当心室(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血液从①到⑥发生的成分变化: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糖浓度升高时,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小问3详解】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液通过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2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此,血液内多余的水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结构1)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结构3)形成尿液。尿液和原尿相比,缺少了葡萄糖,因为这些物质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
【小问4详解】
图乙中cde段表示肺容量逐渐降低,表示呼气过程,对应甲图中的F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气体从肺里排出。
43. 绿茵场上,某校学生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同学们尽情地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下面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队友喊“传球”后,小王同学立即传球,这种反射活动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其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为:____________→下肢等相关肌肉(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该反射过程也需要____________中枢参与,因此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2)比赛中,一位队员被对方踩踏迅速缩脚,然后感觉到疼痛。这一过程先后涉及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________(填序号)。近视的同学看不清楚远处传来的足球,这是由于眼球中【 】_______过度变凸造成的,可以通过配戴_______加以矫正。
(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表现出极好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人体中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4)观看比赛时,观众们会出现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此过程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____________的共同调节。
【答案】(1) ①.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②. ⑤→④→f→⑦→c→d ③. 语言
(2) ①. c、f ②. 5晶状体 ③. 凹透镜
(3)g小脑 (4)激素
【解析】
【分析】图中,1是玻璃体、2是视网膜、3是角膜、4是瞳孔、5是晶状体、6是视神经;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f是大脑、g是小脑;①是鼓膜、②是听小骨、③是半规管、④是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上行传导束、⑦是下行传导束。
【小问1详解】
听到队友喊“传球”后,小王同学立即传球,这种反射活动类型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这涉及到听觉的形成,听觉感受器是⑤耳蜗,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沿着④听觉神经传导到f大脑皮层形成听觉,所以其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为⑤→④→f→⑦→c→d→下肢等相关肌肉。该反射过程也需要语言中枢参与,因此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小问2详解】
比赛中,一位队员被对方踩踏迅速缩脚,然后感觉到疼痛。这一过程先缩脚后感觉到疼先后涉及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c脊髓和f大脑皮层。近视是由于眼球中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的,可以通过配戴凹镜加以矫正。
【小问3详解】
在脑的结构中,D小脑的作用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小问4详解】
观看比赛时,观众们会出现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反应,这离不开肾上腺激素的作用,所以此过程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44.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并回答问题。
今年春季我国多地出现甲流疫情,该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主要通过飞沫、接触等传播,已上市的多款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流感均有效。
专家建议: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时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流感季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感染后自我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____。
(2)材料中专家建议的做法包含了预防传染病中的哪些措施____________(填字母)?
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 保护易感人群
(3)专家建议在流感季到来前接种疫苗,因为人体注射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____________产生抗体。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已产生的抗体就能与流感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或促进吞噬细胞将其清除。该过程属于人体的____________免疫。
(4)疫苗一般要接种2~3次,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抗体含量变化的是(①表示首次注射疫苗,②表示再次注射疫苗)_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病原体 (2)ABC
(3) ①. 淋巴细胞 ②. 特异性 (4)C
【解析】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2.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小问1详解】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小问2详解】
专家建议: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时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流感季到来前接种流感疫苗,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感染后自我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这属于控制传染源,故选ABC。
【小问3详解】
专家建议在流感季到来前接种疫苗,因为人体注射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已产生的抗体就能与流感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性,或促进吞噬细胞将其清除。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4详解】
疫苗一般要接种2至3次,与第一次接种相比,接种2至3次后,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末]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7月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7月期末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竞秀区七下期末生物pdf、7年级期末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