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设计
展开课 题
6.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本课“蝙、蝠、启”等13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达、蚊、即”等1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什么是雷达,了解仿生学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相关图片及仿生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环节修改
练习设计
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1.板书“蝙蝠”“雷达”两个词语,多媒体出示蝙蝠、雷达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这两种事物吗?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电子设备,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探究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2.在“蝙蝠”和“雷达”之间加上“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明确:课题以一个“和”字连接了蝙蝠和雷达这两种不同的事物,意在让我们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3.介绍蝙蝠、雷达以及仿生学的相关知识。
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科学家们从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使________能够_________。
2.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看图认一认。
齐读课题。
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相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出生字新词。
2.相互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认读课件出示的字词卡片。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再读课文,圈画疑难的词语和句子。
2.同桌交流圈画内容。
读拼音,写词语。
wén yínɡ jí shǐ kē xué hénɡ qī shù bā
( ) ( ) ( ) ( )
shénɡ zi jì shànɡ zhènɡ mínɡ yán jiū jià shǐ
( ) ( ) ( ) ( ) ( )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圈画疑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点拨重点词语。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漆黑:指非常暗,没有光亮。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3)这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横七竖八:东西胡乱堆。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出示默读中要思考的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为课文划分层次。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填空。
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阅读与思考:
A.本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们从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这件事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B.蝙蝠在夜间是靠什么探路的?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的?(嘴和耳朵;三次实验)
C.科学家是如何实验的?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是____。____能发出____,____接收到,蝙蝠就会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所以它能灵巧地避开。”这句话使用的关联词是正确的。(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意思是蝙蝠的眼睛在夜里能看清所有的东西。(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板书
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飞行的奥秘。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飞机靠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
课后作
业设计
词语归类。
◆拟声:隆隆 啾啾 咕咕 叽叽 呱呱
◆带数字的:横七竖八 五颜六色 颠三倒四 吆五喝六 成千上万 一五一十
教学反思
课 题
6.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抓住重点语句,了解蝙蝠在夜间是如何飞行的。
2.概括分析科学家所做的几次实验,把握科学家从中得到的启示。
重点难点
1.把握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的过程。
2.在生活中要敢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仿生学的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修改
练习设计
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出示词语。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经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知道人们给飞机装上雷达,使之在夜间也能安全飞行,这是受到蝙蝠的启发。那么这一启发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科学家一起去探究一下。
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对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有代表性的问题。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读了这两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看课件认读词语。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对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
三、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有代表性的问题。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开 ( ) 我 ( ) 黄 ( ) 加 ( )
斗 ( ) 史 ( ) 文 ( ) 证 ( )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地避开。(这句话运用了多个关联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能运用这些关联词语再写一句话吗?)
(3)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比较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几句话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并画出示意图吗?)
2.引导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为了揭示蝙蝠夜行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一次的发现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1.明确: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三次实验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
2.给飞机装上雷达是受到蝙蝠夜行的启发,那么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试
仿生学其实就是一门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学科,如科学家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
连线题。
蝙蝠 电子鼻(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
鸟儿 雷达
海豚 飞机
狗 潜水艇
六、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
板书
夜间飞行的秘密
蝙蝠 雷达
嘴 耳朵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课后作
业设计
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a href="/yw/tb_c401709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a>,共6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共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