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2.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学习《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略。)
二、摸准学情搭好脉
师:同学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谈一谈你对课文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很美。
生:我感觉这篇课文有点难,鲁迅好像从睡梦中醒来,讲了一连串的梦中故事。
生:我觉得《好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这篇课文老师还没开讲,大家就已经读懂一半了。接下来,就从大家现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再往前走,老师依然不讲。大家边读边思考,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三、听读感受耳目新
师:今天刘老师教大家读鲁迅文章的一些基本方法。首先听老师朗读全文,(板书:听读)一边听,一边做批注,特别有感觉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有疑惑的词语和句子,打上问号。波浪线,就像我们的心电图;问号,就像我们的脑电波。听读,也要用脑、用心。
(点评:听老师读,不是泛泛而听,而是要用心听,动脑筋。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听读时用心、动脑?老师没有停留在口头提要求上,而是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一边听,一边做批注,并明确批注的具体要求,言简意赅,这样就将如何听读的方法落到了实处。)
(师朗读全文,生专注倾听。)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鼓掌)
师:老师读得好,是因为鲁迅文章写得好。好的文章就这样读,就这样听,就是学习。
师:边听故事,还要边思考。《好的故事》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那么鲁迅在故事开始和结束的中间写了什么呢?(在板书两处“昏沉的夜”中间画一条横线)
生:好的故事。
生:是鲁迅先生睡着了之后梦到的故事。
生:是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
(请发言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师:只听一遍,大家就明白文章大概的意思了。听完之后,对这篇文章有好感的同学请举手。(生全体举手)阅读文学作品,这种第一感觉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觉。刚才听了一遍,现在回想起来,是否有一两个句子,在你的脑海中印象特别深刻?请再朗读这个句子,尽可能模仿老师,甚至超越老师,比老师读得更好。
生:(朗读)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生:(朗读)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师:一个同学读的是静态的美,一个同学欣赏的是动态的美。
生:(朗读)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师: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会有印象深刻的句子,那是否对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比较疑惑,不太明白的,请举手,现在我们只问不答。
生:“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这里我有点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生:“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中的“凝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凝视?
师:这个词很有意思,抓得很好。
生:“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这里我不懂“碎影”是什么,为什么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四、潜心朗读悟真情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听老师读了一遍,接下来我们要自己朗读。听读是一种感觉,朗读才是一种体验。像刘老师一样,从头到尾朗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体验一下朗读鲁迅文章的味道。边读边做批注,读完之后你又会有新的波浪线出来,也会有新的疑问。请放声朗读。
(生读)
师:用心听了,用心读了。接下来请大家把书本合上。我要问大家,这篇《好的故事》,你们朗读体验之后,你现在的感觉和刚刚听读的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读完以后你是不是更喜欢鲁迅的文章了呢?
生:我的感觉是仿佛身临其境。生:自己朗读后感觉更有意境。
生:我觉得自己读了之后,更能体会到鲁迅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掌声)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听是一种尝一尝的感觉,沉下心来读就是一种吃大餐的感觉。朗读就是吃书。现在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好的故事》中有没有哪些句子在你的脑子里忽闪忽现?
生:(朗读)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
生:(朗读)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生:(朗读)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生:(朗读)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生:(朗读)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生:(朗读)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
师:同学们读的时候,鲁迅的文字就悄无声息地进入到了你们的生命里。读鲁迅的文章,还有什么东西比鲁迅的文字进到生命里更加重要呢?忽然有一天,相信这些文字就会从我们的笔尖流泻出来。我相信还有很多同学心里有些忽闪忽现的句子。请你打开书,找到那些你心里忽闪忽现的句子,再美美读上一遍。一会儿就请同学来读这段文字,而且要回答,为什么这段文字会在你的脑海里忽闪忽现。
(生自由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读这些句子,如果能够说出来理由,则更好。说不出来,读给大家听,也可以。
生:“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我从这段话中感受到有很多好的事情,在“我”脑海里像星星一样无穷无尽。
生:从“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我感受到,鲁迅先生想表达的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师:你在阅读中已经能感受到这种美好的生活不会出现,他是在梦境中看到的,他希望在梦醒之后也能看到。给他掌声。
生:“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我从这句话中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环境很恶劣,这也就反映了鲁迅先生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我从这里感受到了鲁迅刚刚做了个梦,感受到了鲁迅很想留住美好的事物。
师:很想留住美好的事物。也就是你刚刚读出的美丽,幽雅,有趣,好的故事,仅仅只是一个梦境。他希望这个梦境能够永远留住变成现实。
生:“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从这里体会到鲁迅要把这些美好的故事写下来,希望这些美好的事情真正发生在这个世界上。
五、读读抄抄入我心
师:刚才我们读完文章之后,对鲁迅文章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接下来第三个方法,听读、朗读之后,接下来需要“抄读”——我们需要把鲁迅的文字给摘抄下来。摘抄是最高境界的朗读。摘抄的时候,老师有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也不涂改。给大家练习的时间5分钟。然后还要思考:为什么要抄这一段文字。在摘抄之前,要保证做到—以逗号为单位,只能看一眼,看了就记住,再进行抄写。
(生静静地摘抄5分钟)
师:时间已经到了。抄好了之后,请你把抄写的文字大声读一遍,现在开始。
(生读句子)
师:读完之后,前后四个人一组交流,分析为什么你抄写这些。分析之后,请来读一读你所摘抄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生:“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正要凝视他们时……”“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我知道鲁迅先生很向往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大家都感受到了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师拿走学生的摘抄本,该生当场背诵出刚才朗读的句子。师板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我就要凝视他们……。”我感受到鲁迅先生想要把美好的梦境留在现实中,且想通过努力去实现它。
(师拿走摘抄本,该生背诵刚才朗读的句子。)
……
六、迷恋鲁迅永无尽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听读、朗读、抄读中,有一个活动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板书:思考)大家把书合上。鲁迅这篇《好的故事》,他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中间是一个“梦境”。(板书:梦境)现在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也用两个字,概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昏沉的夜”。
生:我觉得是“现实”。鲁迅先生在半夜看书,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境。从梦中醒来,却发现梦境中美好的生活没有出现,所以他想让梦境中美好的生活留在现实中。
师:中间是一个美好的梦境,前面是昏沉的现实,最后又回到昏沉的现实。(板书两个“现实”)
师:这位同学讲到了现实。大家来讲一讲现实是—
生:昏沉的夜。师:梦境是—
生: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
师:最后这一切都没有了,我们又回到了——生:昏沉的夜。
师:我们从美好的梦境当中感受到了鲁迅—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现在老师要追问一句,鲁迅在文中除了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外,1925年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还感受到他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的。
生:悲哀,对现实的悲哀。
师:鲁迅在文中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悲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能感受到;从梦醒之后回到昏沉的夜,这是说美好的东西是破碎的,虚幻的。现实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生:残酷的。
师:昏沉的。鲁迅没有用“残酷”。
师:我们用“听、读、抄”的方法,鲁迅的文字就进入到我们生命里了。鲁迅这篇《好的故事》,今天我们只能感受到1%的好,还有99%的好需要同学们以后到了初中、高中、大学,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反复听读、朗读、抄读,这才是鲁迅先生文章的魅力。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鲁迅的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和昏沉的事物。因为生活就是由美好的事物和昏沉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即使美好的事物破灭掉了,我们依然要在昏沉当中看到美好的东西。鲁迅的文章,真的是常读常新。下课!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3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案及反思</a>,共7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好的故事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113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教学设计</a>,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