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展开《观潮》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观潮》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3.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言之美。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4)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3. 精读课文,感悟奇观
(1)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①指名读课文第 2 自然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词语的意思。
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潮来前江面的平静和人们等待大潮的急切心情。
(2)学习潮来时的景象
①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画出描写潮来时的句子。
③指名读画出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白线”“水墙”“战马”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④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读出潮来时的雄伟、壮观。
⑤小组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⑥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顺序:由远及近。
(3)学习潮头过后的景象
①学生默读课文第 5 自然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的意思。
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潮头过后江面的平静和人们的惊叹。
4.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5.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
(2)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我也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奇观,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a href="/yw/tb_c16010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观潮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深入学习,想象画面,四自然段是作者对潮来时的描写,学习钱塘江大潮悠久的历史,解决,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直接导入,复习旧知,精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1 观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 观潮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读一读,认一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迁移升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