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溶解度一等奖表格教学设计
展开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1.课标分析
关于本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2.教材分析
在教材体系中,本节课是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课题二溶解度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定量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本课题的学习为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所以,本课时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探究课。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本课题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去探究、交流和思考。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能简单地判断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掌握两种溶液间的转化;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达到对知识的迁移,逐步培养观察、思维和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树立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三、重点难点
在上述教学目标中,我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的两个条件,所以我将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性及相互转化定为本节课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教学思维导图
创设情境,引入氯化钠能否无限溶解
交流讨论2饱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初步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知道溶剂对溶液状态影响
实验探究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知道温度对溶液状态影响
实验探究2、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交流讨论1正确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探究3、高锰酸钾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
知道饱和的相对性
交流讨论3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交流讨论4实验废液的回收利用
应用:生活事例的解释
实验探究4、结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溶解度(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概念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二、转化方法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四、结晶形式
1、降温结晶
2、蒸发结晶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生活引入,学到知识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建构概念后,提取本节课相关知识,完整的体现了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思路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想。
本节课采用提问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导入新课形式多样,通过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引出概念,学生形成多方面认识,分析引导,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逐渐完善饱和溶液的定义,并结合实验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的转化,深化概念。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流程,应用概念,并从应用中回到本节知识点,进行课堂回顾,体现活动价值与意义。
通过修改本节课教学设计,我简化了实验方案,因此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更明确、清晰。选取情境材料时,更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匹配。对海水晒盐资料的处理上,我对使用书上所呈现的信息有了不同的认识,充分开展学生活动,更能深化理解概念。我体会到探究式教学符合当前形势下专心倾听,有效表达的总体要求,也符合我校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概念引入
【讲解】大家看过这部电影吗?它讲述了小主人公突破敌人盘查,给红军送盐送物的故事。他将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浸泡于棉衣里。大家想想这样方式送盐,每次的量会很大吗?为什么?
食盐固体在一定量水中到底能不能无限溶于水呢?
【实验探究一】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
向20ml水中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观察
再加入5克氯化钠,搅拌,观察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克
全部溶解
没有达到溶解限度,还能继续溶解
再加入5克
尚有部分未溶
达到溶解限度,不能继续溶解
【分析】
1、氯化钠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溶解
2、实验过程,初步得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
3、氯化钠不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质变成饱和溶液
【板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饱和:不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能继续溶解
思考
盐的溶解会不会有限度
观察实验现象。对比 ,初步体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从定量的角度说明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氯化钠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初步介绍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二、概念建立
【提问】根据生活常识,如何才能让烧杯中未溶解的氯化钠继续溶解呢?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溶剂量对溶液的影响。
简述方案,分组完成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20ml 水
搅拌并观察
全部溶解
水增多后,溶液变为不饱和,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
【展示】实验现象
【分析】说明溶剂量增加后,原本不能继续溶解的氯化钠全部溶液,使溶液从变化前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说明溶剂的量对溶液是否饱和起着决定性作用;
1、因而表述饱和、不饱和溶液定义时应强调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板书】概念:饱和:在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在一定量溶剂中能继续溶解
2、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通过增加溶剂变成不饱和
【过渡】其他固体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是否也出现这种情况呢?
【实验探究2】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室温下,向20ml水中加入15克硝酸钾
不能全部溶解
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继续溶解
加热并搅拌
全部溶解
温度升高后,溶液又变成的不饱和状态,又可以继续溶解
静置冷却
【分析】温度升高后,原不能继续溶解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使溶液从室温下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说明温度的变化对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1、因而表述定义时,还应强调在一定温度下
【板书】概念: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
不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能继续溶解
2、硝酸钾饱和溶液通过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对饱和溶液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饱和溶液真的什么都不能继续溶解了吗?
【实验探究3】
取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上层清液
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
学生观察现象
分析得到结论
【交流讨论1】完善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板书】概念: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讨论分析,从加水(溶剂)来进行尝试
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知道溶剂量变化对溶液状态的影响。
记录现象。
观察,描述分析,体会温度对溶液饱和与否的影响
观察现象并描述,体会饱和溶液的相对性、特殊性
完善对饱和溶液的认知。知道条件对溶液状态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现象,树立化学中量的观念。
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的成果对饱和溶液的定义逐步完善,体现从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交流讨论2】结合上述实验,思考交流: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讲解】大多数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最大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后面将会学习到少数溶解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异常的物质,因此升高温度是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我们不能把它们绝对化
将上述转化途径做一番反向思考,不难得出,其他的实现转化的方法。
【板书】
讨论交流
逆向思考表述转化方法
意识到饱和 、不饱和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知道相互转化的条件
四、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过渡】搞清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途径,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
【交流讨论3】如何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呢?
【投影】图示(提示)
观察法
实验法(存在恰好饱和的情况)
结合定义,讨论交流方法,注意归纳
巩固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五、结晶类型
【过渡】让我们再回到实验探究2中,原先15克硝酸钾加入到20ml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加热后全部溶解,现在溶液冷却了,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变化呢?
【讲解】我们清楚的看到硝酸钾晶体析出,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形式和过程叫结晶。结晶常见的方式有两种。
【板书】结晶方式: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阅读】P34-35了解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相关过程
【展示】学生学案
【思考】海水晒盐流程中,涉及到哪些本节所学知识。
1、蒸发池中的溶液组成的变化
2、结晶池中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还是不饱和溶液
操作
现象
分析
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
放于酒精灯外焰部加热,观察
【实验探究4】蒸发结晶
【联系生活】其实两种结晶形式在生活生产中很常见如:夏天穿黑色衣服,出汗后,水分蒸发,衣服上留下白色印渍。是蒸发溶剂结晶。
冬天捞芒硝、蜂蜜结晶等
学生观察硝酸钾的降温结晶情况体会结晶变化过程。
蒸发结晶
交流讨论海水晒盐中的溶液状态变化。
知道结晶方式方法,
六、小结及练习巩固
1、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3、判断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交流讨论4】
1、如何把电影中溶解在棉衣中的盐提取出来呢?
2、本节课内产生的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应该如何处理回收呢?
练习:讲评
饱和、不饱和与浓稀关系
【结束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中,大多数固体溶质是不能无限溶解的,而且溶解能力是有差异的,如何能方便的比较和表示出不同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它与平时我们提到的难溶,微溶,易溶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对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预习下一课时“溶解度”相关内容。
复习,回忆
补充相关知识内容
带着问题去预习
及时巩固,加深理解和应用
提高预习的针对性,课堂教学的延续
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精品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a href="/hx/tb_c2882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精品表格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法策略,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问题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全册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优质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全册<a href="/hx/tb_c2882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优质表格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师生互动,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教师讲解,合作探究与组间抢答,检测反馈A,检测反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盐 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a href="/hx/tb_c2882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盐 化肥课题2 化学肥料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