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原卷版)-【好题汇编】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 练习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解析版)-【好题汇编】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01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02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03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01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02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原卷版-好题汇编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4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解析版-好题汇编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温经典
    一、课外阅读
    1.(2023上·上海·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①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释:①感:怨恨。
    (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①或曰
    ②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2)“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的原因是“ ”。(原句)
    (3)概括文中金忠的形象。
    【答案】(1)①有的人;②原因。
    (2)里人有数窘辱公
    (3)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善用人才。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或曰”的句意是:有的人说。或:有的人。
    (2)“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的句意是:怎么能因为个人恩怨来掩盖他的长处呢?故:原因。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里人张氏尝数辱公”可知,张氏“惧不为容”的原因是:张氏曾经多次羞辱金忠。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从文中内容来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表现金忠正直无私;“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看出金忠胸怀宽广,善用人才。
    【点睛】参考译文:
    金忠一向因为对人和善而受称赞,即使平时与他有不同见解的人,金忠也对他很宽厚,从来也是称赞有加。有的邻居曾经多次羞辱他,他当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有的人说:“你难道不记恨他吗?”金忠说:“考虑到他的才能可以使用,怎么能因为个人恩怨来掩盖他的长处呢?”
    2.(2023上·上海宝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亭林先生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2)用现代汉语补全文中画线句的翻译。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如果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
    (3)上面选文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交友B.考察C.读书D.喝酒
    (4)这段选文主要表现了顾炎武 、 的特点。
    【答案】(1)①放下;②到。
    (2)就翻书详细地验证,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
    (3)A
    (4) 治学严谨 专注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释:放下。
    ②句意: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诣:到。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发书:翻书。正:验证。乃:才。已:停止。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由“咨其风土,考其区域”“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可知,文中涉及考察、读书,喝酒等内容,不包括交友;
    故选A。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自少至老手不释书”说明顾炎武读书勤奋;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说明顾炎武治学严谨;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说明顾炎武读书非常专注。
    故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勤奋、严谨、专注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
    (2023上·上海松江·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布打狗
    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②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②缁(zī):黑色。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衣素衣而出 衣( ) 素 ( )
    ②子无扑矣 子( )
    4.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你能不觉得奇怪吗?
    B.向来你的狗是白的出去黑的回来,怎么能不奇怪?
    C.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难道不奇怪吗?
    D.假如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那么能不奇怪吗?
    5.“其狗不知,迎而吠之”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这则小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答案】3. 穿 白色的 你 4.A 5.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6.凡遇是非,切莫忙于责人,应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或:任何事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或: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句意:穿着白色的衣服出去。衣:动词,穿着;素:白色。
    ②句意:你不要打了。子:你。
    4.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句子的理解。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的重点词语有:向:从前,往昔;使:假使,假若;无,同“毋”,不,不要;怪:感到奇怪。其意思是:假如你的狗先前去的时候是白的,而回来时却是黑的,你难道不奇怪吗?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的意思是他的狗不知道,迎面狂吠。根据“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可知,狗奇怪的是杨布出去回来穿着颜色的变化,究其根本是因为“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6.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本文记述的故事,可以看出其中有错的在于杨布,杨朱劝说的话语“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可以看出,其主要表现了在生活中遇到是非,一定不要忙于责备人,要分析原因,从自身找原因。或者也可以说是任何事情,我们都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辨别其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其内在本质。据此回答即可。
    示例:①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头脑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别人。②以短浅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是不对的。③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点睛】参考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天降雨,脱掉白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迎面狂吠的。杨布生气,准备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了,你也是一样。如果让你的狗白而去黑而来,你难道不奇怪吗?”
    (2022上·上海奉贤·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②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③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④,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②益:增加。③具:准备、置办。④已:停止。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主人既闻( ) (2)缘有盐故( )
    8.翻译下面的语句。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9.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答案】7. 闻:听,听说,听闻 故:原因 8.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9.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
    【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主人听了之后。闻:听,听说,听闻。
    (2)句意:是有了盐的原因。故:原因。
    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已,停止;败,遭到破坏;为,成为;患,祸患。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可知:做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时才显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根据“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可知: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
    【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有了盐的原因。”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2022上·上海嘉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 ”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置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④不?”对曰:“仿佛识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⑤,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世说新语•夙惠⑥》
    【注释】①箅:蒸饭之具,底有七孔,蒸饭时需用箅遮住,米才不漏。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粥。④识(zhì):记住。⑤更相易夺:交替改正补充。⑥夙惠,同夙慧,指从小就聪明过人,即早慧。“夙惠”篇集中展现了当时的一批名流在少年时的聪明和智慧。
    1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俱委而窃听( )
    (2)尔颇有所识不( )
    11.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像这样,但是粥做好了,何必非得吃饭呢?
    B.这样,但是粥也可以的,何必做饭呢?
    C.像这样,只要喝粥也可以,何必非得吃饭呢?
    D.这样,只要粥做好了,何必做饭呢?
    12.“饭今成糜”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从陈太丘对元方、季方做饭疏漏的反应来看,他是一个 、 的人。
    13.陈元方兄弟后来均以博学多才而闻名,根据文章内容,试分析原因。
    【答案】10. 偷偷地 你 11.C 12. 元方、季方烧饭时偷听宾客与陈太丘讲话,忘记放箅,饭漏进了锅里。 教导有方(善于倾听孩子、肯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宽容 13.从自身看,元方、季方做饭时偷听父亲和客人谈话,可见二人爱学、勤学;从外部条件看,陈太丘因孩子勤学而对做饭的小疏漏不加苛责,可见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教导有方,家庭中有浓厚的教育氛围。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都停下来偷听。窃,偷偷地。
    (2)句意: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尔,你,你们。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如此,像这样。但,只,只要。糜,喝粥。饭,吃饭。故译为:像这样,只要喝粥也可以,何必非得吃饭呢?故选C。
    12.第一空:考查筛选信息。根据“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置箅,饭今成糜”可知,“饭今成糜”的原因是元方、季方烧饭时偷听宾客与陈太丘讲话,忘记放箅,饭漏进了锅里。
    第二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本中当两个孩子把饭做成了糜,陈太丘并没有过于责备,可知他是一个宽容的人。根据“尔颇有所识不”“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可知,他非但没有指责孩子们,还问孩子们记下了多少,并且因为孩子们记住了自己和友人谈话的内容而给予肯定。说明他善于倾听孩子,肯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对孩子教导有方的人。
    13.考查分析文本内容。
    从自身来看,根据“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可知,两人偷听父亲与客人的谈话,并且能做到完整的复述,可见二人勤奋好学,天资聪颖。
    从外部条件来看,根据文本中当两个孩子把饭做成了糜,陈太丘并没有过于责备,可知他们的父亲是一个宽容的人。根据“尔颇有所识不”“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可知,他非但没有指责孩子们,还问孩子们记下了多少,并且因为孩子们记住了自己和友人谈话的内容而给予肯定。说明他们的父亲善于倾听孩子,肯定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对孩子教导有方的人。
    自身的天资与家庭的教育,使兄弟二人学有所成。
    【点睛】参考译文:
    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
    (2022上·上海静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众争取啖之( ) (2)或问之(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16.你从本文中许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案】14. (1)吃 (2)有的人 15.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 16.我们应自尊、自爱,保持基本的道德修养,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
    【解析】1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啖:吃。
    ②句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或:有的人。
    1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非,不是;取,拿;之,代词,指物品。
    16.本题考查阅读感悟。文中在酷暑天气里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还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表现了他自律、自爱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世,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自己管住自己,不能去做损害他人的事;要做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等等。
    【点睛】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17.(2022·上海嘉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问题。
    梵天寺木塔
    钱氏①据②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③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④,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⑤其精练。
    【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907—978)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据:统治。③喻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④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⑤伏:同“服”,佩服。
    (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 。(人名)
    (2)翻译下列句子。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
    B.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才能平庸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C.文中的匠师能虚心好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要面子,不敢亲自去请教这是他欠缺的地方。
    D.文章结尾部分,解释了修塔的原理: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所以不会晃动。
    (4)文末写“人皆伏其精练”,凸显了喻皓在建筑方面高超的技艺,同时也赞颂了 。
    【答案】(1)沈括
    (2)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
    (3)A
    (4)喻皓乐于助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学知识的积累。《梦溪笔谈》是一部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撰写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乃:于是;以:用;布:铺,盖;而:但是。如初:像当初一样。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A.结合“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可知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顶没有上瓦,上面轻;结合“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可知喻皓认为塔动的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人皆伏其精练”的意思是: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凸显了喻皓在建筑方面高超的技艺。结合“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可知同时也赞颂了喻皓乐于助人。
    【点睛】参考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俶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在上面盖了瓦,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给她送了金钗,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连接,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
    18.(2022上·上海普陀·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范元琰不泄盗名
    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惟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①,元琰遽②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③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注释】①菘:菜。②遽:立刻。③因:于是,就。
    (1)解释加点词。
    ①及长好学:
    ②遽退走:
    (2)范元琰对盗者“秘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由此体现了范元琰是一个 的人。
    【答案】(1)①等到;②跑。
    (2) “畏其愧耻” 范元琰是一个善良(仁义、宽厚)的人。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先理解句子大意,再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及:等到。
    ②句意为: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走:跑。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可知,范元琰对盗者“秘之”的原因是“畏其愧耻”;由上题可知范元琰之所以不愿意泄露偷者的名字是怕其感到羞耻;根据“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为了让偷菜的人方便甚至架了一座桥。以上行为体现出范元琰善良(仁义、宽厚)的性格。
    【点睛】参考译文:
    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原先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今天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那些偷盗者因此感到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再也没有了偷盗的人。
    跃升精练
    (2022上·上海浦东新·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①,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②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③,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注释】①积学工文:积累了深厚的学问,很擅长写文章。②乌:怎么。③骂詈:骂,斥骂。
    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张益怒 益
    (2)文安得工 得
    20.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说话的人。B.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这个道人。
    C.张畏岩就匆匆向路人发泄怒气。D.张畏岩匆匆离开发怒吼叫道人。
    21.故事围绕张畏岩展开情节,根据内容完成填空。
    乡试落榜—— ——听闻事理——
    22.张畏岩“积学工文”却落榜,从“道者”的解说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答案】19. 更加 能够 20.B 21. 怒骂试官 虚心向学/信服求救 22.做任何事情,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解析】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张畏岩更加地发怒。益:副词,更加。
    (2)句意:文章怎么能够会好呢?得:能够。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语句“张遽移怒道者”中的“张”指张畏岩;“遽”是“就”;“移怒道者”就是把自己的怒气转换给道人。据此,正确的译文是: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这个道人。
    故选B。
    2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情节概括作答。本题第一空可依据“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概括为“怒骂考官”;第二空可依据“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来概括为“虚心请教”作答。
    22.本题考查文章主题分析和启示表达。
    从文中看,张畏岩“积学工文”却落榜,所以他就“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怒骂考官有眼无珠,不识好文章,而不能从自身去寻找原因。而道人所说“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说明人应该写文章“贵心气和平”。所以启示可以从遇事要冷静,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境不要怨天尤人,要勇于从自身寻找原因,心平气和才能写好文章等方面来谈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江阴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畏岩。他的学问积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许多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南京乡试,他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气)大骂考官,认为眯着眼睛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张畏岩更加的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道士说:我常听人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气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能够会好呢?张畏岩听了道士的话,倒不觉得屈服了,因此,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
    (2023上·上海闵行·七年级校联考)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初,孙桓①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遗。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选自《三国志·陆逊传》)
    注释:①孙桓:其父孙河,本姓俞,孙策赐姓为孙,列入属籍,所以后面称孙桓为“公族”,当时任安东中郎将。
    2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及方略大施( ) (2)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
    24.短文中陆逊不同意救孙桓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25.从这篇短文中我们能够看出陆逊具有 的形象特点。
    【答案】23. 等到 方法 24.陆逊认为孙桓得到军士的心,城池牢固粮草充足不必担忧;陆逊施展计谋后,孙桓自然得到解救。 25.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解析】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1)句意:等到陆逊的计划大获成功。及,等到。
    (2)句意:才知道你调度有方。方,方法、原则。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陆逊之所以不救孙桓,原因是“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如果用自己的话说,就是陆逊认为孙桓得到军士的心,城池牢固粮草充足不必担忧;等到陆逊施展计谋后,孙桓自然得到解救。
    2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根据“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 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 及方略大施,备果奔遗”可知,陆逊高瞻远瞩,对事情的发展有预见性,虽然没有救孙桓,但后来包围也被解除了,可见陆逊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料事如神。
    【点睛】参考译文:
    当初,吴安东中郎将孙桓,另外率军在夷道抗击蜀军前锋,被蜀军包围,向陆逊求援,陆逊说:“不可以。”将领们说:“孙将军是大王的同族,如今被围受困,为什么不派兵救援?”陆逊答道:“孙将军深得军心,城池坚固,军粮充足,不必担忧。我的计划成功之后,我们不救孙将军,对孙将军的包围也会自行解除。”等到陆逊的计划大获成功,包围孙桓的蜀军果然争相逃走。后来,孙桓见到陆逊说:“最初确实埋怨你不来救援,现在事情已经明朗,才知道你调度有方啊。”
    (2023上·上海·七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
    诲学
    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①;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②,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③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④哉?
    [注释]:①器:器具。②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③害:妨碍、影响。④念:思考。
    26.解释加点词。
    (1)玉不琢,不成器
    (2)人不学,不知道
    27.翻译句子。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28.文章用“玉不琢,不成器”来比喻“ ”
    29.玉不琢和人不学的后果是不同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不同在哪里?
    【答案】26.(1)成为 (2)道理 27.不学习的话,就会放弃君子而沦为卑鄙的小人,怎么可以不认真思考呢? 28.人不学,不知道 29.玉本身有固定的特性,即使不经过雕刻成为玉器,也不影响它作为玉的特性;而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影响而改变,不学习,就会放弃道德修养而成为卑鄙小人。
    【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成:成为。
    (2)句意:(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道:道理。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舍,舍弃;为,做、沦为;念,认真思考、深思。
    2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运用了类比(比喻)的手法,写就像玉不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一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用“玉不琢,不成器”来比喻“人不学,不知道”。
    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可知,玉作为器具,有固定的特性,即使不经过雕刻成为玉器,也不影响它作为玉的特性;
    根据“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知,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影响而改变,不学习,就会放弃道德修养而成为卑鄙小人。
    【点睛】参考译文:
    (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物品,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刻制作成器物,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023·上海·七年级校考)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觉饥甚而不敢去( ) (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31.对画线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取过吃剩的胡饼后自己吃了它,那人很羞愧地退下了。
    B.王安石取过吃剩的胡饼后自己吃了它,其他人很羞愧地退下了。
    C.王安石拿过自己吃过的胡饼,那人很羞愧地退下了。
    D.王安石拿过自己吃过的胡饼,其他人很羞愧地退下了。
    32.这故事表现出王安石为人处事的( )
    A.寡情吝啬B.谨慎严谨C.简朴节约D.勤俭刻苦
    【答案】30. 离开 只 31.A 32.C
    【解析】30.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 觉饥甚而不敢去”的句意是: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去:离开 。
    (2)“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的句意是: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 。惟:只 。
    31.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语句“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中的“自食”是自己吃;“之”代指萧氏的儿子吃剩的胡饼;“其人”指那个人;“愧甚”是很羞愧。据此,正确的诗句是:(王安石)取过吃剩的胡饼后自己吃了它,那人很羞愧地退下了。
    故选A。
    3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文章叙写王安石款待亲戚萧氏的儿子的事,从“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可以看出,王安石款待亲戚上表现出“简朴节约”的作风。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约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放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娇惯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2023·上海·七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
    华佗治病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②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③使勿逐。守嗔恚④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注释】①差:这里指差不多就能好。②无何:不久。③属:同“嘱”,嘱咐。④嗔恚:恼怒。
    33.解释加点字
    (1)无何弃去( ) (2)留书骂之( )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35.郡守之子在文中的表现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36.华佗采用了哪些办法让郡守“嗔恚吐血而愈”的?
    【答案】33. 离开 信 34.华佗认为让这个人极其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 35.嘱咐使者不要追赶华佗。 36.接受他的礼品不加医治;丢弃他离开;留下书信辱骂他。
    【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去,离开。
    (2)句意:还留下书信辱骂他。书,信。
    3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以为,认为。其人,这个人。则,就。
    35.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可知,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
    36.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可得:接受他的礼品不加医治;
    根据“无何弃去”可得:丢弃他离开。
    根据“留书骂之”可得:留下书信辱骂他。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2023·上海普陀·七年级统考)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孙莘老①识文忠公,尝乘间②从,以文字③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cī)病不必待人指摘④,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①孙莘老,宋代文学家。②乘间:利用机会;趁空子。③文字:此指写文章。④指摘 指出错误、给予批评。
    37.文中“文忠公”就是《卖油翁》的作者 。
    38.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即求过人 过:
    39.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达)。
    【答案】37.欧阳修 38.超过 39.例1:作文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例2:勤奋读书加上多动笔写文章
    【解析】37.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句意: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过:超过。
    3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分析,欧阳修认为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可见,我们要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结合“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分析,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这样不能成功。多练笔就能发现毛病。由此可知,作文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点睛】参考译文:
    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有人担忧自己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的事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的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后就能发现毛病了。欧阳修把自己曾亲身体验的方法告诉别人,所以意味尤其深长。
    (2023·上海黄浦·七年级统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40.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式谓元伯曰( ) (2)尔何敢信之诚也( )
    4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伯把需要准备的食物告诉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B.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C.元伯把需要准备的食物告诉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问候他。
    D.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问候他。
    42.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答案】40. ⑴对……说;告诉。 ⑵你 41.B 42.做人应重诺言,守信用。
    【解析】40.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范式对元伯说。谓:对……说。
    (2)句意:你为什么敢这么相信?尔:你。
    4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语句“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中的“具”是“详细”;“白”是“说”的意思;“候”是“等候”。据此,正确的译文是: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故选B。
    4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由文章“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可知,范式虽与朋友元伯分别两年,但如约去拜访朋友,体现了他的信守承诺。由此告诉人们“做人应重诺言,守信用”的道理。
    【点睛】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他年少时到太学游学,当太学生,同汝南人张劭结成朋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道告辞回家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将回来,将去拜访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日期。后来快到约定的日子,元伯将事情详细地禀告母亲,请母亲准备饮食等候范式。母亲说:“分开两年,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这么相信?”元伯回答:“巨卿是守信用的人,一定不会失约。”母亲说:“既然如此,我就为你酿酒。”到约定的那天,巨卿果然来到,到堂上拜见、喝酒,尽情欢乐而别。
    期末预测
    王积薪①闻棋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②。既灭烛,闻主人媪③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曰:“西八南十置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④。”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自以为不及也。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注释】①王积薪:唐玄宗时的著名棋手。②逆旅:旅店。③媪:老妇,下文“妇”的婆婆。④伏局:这局棋认输的意思。
    4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既灭烛( )(2)可棋一局乎( )
    (3)东五南十二置子矣( )(4)尔败矣( )
    4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积 薪 暗 记 明 日 复 其 势 自 以 为 不 及 也
    45.翻译下列各句。
    (1)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2)至今棋图有焉,而世人终莫得而解矣。
    46.欧阳修的《卖油翁》语言简洁,内涵隽永,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亦如此,那么,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43. 已经,……以后 动词,下棋 放 你 44.积 薪 暗 记 / 明 日 复 其 势 / 自 以 为 不 及 也 45.(1)王积薪的棋艺有成就,自认为天下没有跟他匹敌的人。
    (2)到现在两人对局的棋谱还留存世间,但是世人始终没有找到方法解开棋局。 46.示例:王积薪曾“自谓天下无敌”,但听了一对速媳的对葬之后,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或艺海无涯,学无止境:或强中更有强中手。)
    【解析】4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熄灯以后。既:已经,……以后;
    (2)句意为:和我下一局棋怎样?棋:名词动用,下棋;
    (3)句意为:在东五南十二位置放棋子。置:放,放置;
    (4)句意为:你输了。尔:你。
    4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自以为不及也”意思是: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积薪暗记”主谓结构,应在“记”后停顿;“明日复其势”偏正结构,应在“势”后停顿;因此断句为: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自以为不及也。
    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功成:功业成功,这里指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谓:自认为。敌:对手。
    (2)重点词语:至:到。有:存在。焉:兼词,于之,在世上。而:可是。莫:没有人。解:破解。
    4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可知王积薪自以为棋艺功成,天下无敌,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自以为不及也”店主婆媳不仅能在暗夜说棋,而且每招每势都是王积薪所不及,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艺无止境、因而“学”亦无止境恶道理。据此可谈,强中更有强中手,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虚心,要向内行人多多学习,有一点本领不要骄傲自满等。
    【点睛】参考译文
    王积薪下棋的功夫很高超,自认为天下没有敌手。有一次他到京城去,路上借个小旅馆过夜。熄灯以后,听见旅馆老板老婆婆隔了墙壁叫她的媳妇,说:“今夜气候温和,没有什么消磨时光,和我下一局棋怎样?媳妇回答说:“好。”老婆婆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了一子。”这样轮流说,各下了几十子,老婆婆说:“你输了!”媳妇说:“是我输了。”王积薪把两人下棋的过程记在心里。第二天,复验那盘棋的局势,发现两人下棋用意之妙,都是他远远比不上的。到现在两人对局的棋谱还留存世间,但是世人始终没有找到方法解开棋局。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张丞相“草”书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②之。当波险处③,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④其侄曰:“胡不早来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同一类的人或同一辈的人。②录:转抄。⑧当波险处:在笔画波折险僻的地方。④诟:责骂
    4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B.(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C.(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D.(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48.张丞相“草”书,“草”的具体表现是“ ”,其直接结果是“ ”。
    49.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的人。(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答案】47.C 48. 满纸龙蛇飞动 侄罔然而止或自不识 49.自己有错还责怪他人(自始至终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
    【解析】4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有:早:早点;余:我。本句翻译为:(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故选C。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结合“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得出:满纸龙蛇飞动;
    第二空,结合“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得出:侄惘然而止;结合“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得出:自不识。
    4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文中的张丞相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由“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胡不早来问?致余忘之。”得出,这个故事讽刺了自己有错还责怪他人的人(自始至终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不是很擅长。爱好草书的一批人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至于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了。”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①之乎?”曰:“然。”则十金,弗与②;请加倍,乃与之。
    将欲献楚王,经宿③而鸟死。路人不遑④惜其金惟恨⑤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⑥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注】①贩:卖。②弗与:不卖。③宿:一夜。④不遑(huáng):没有空暇。⑤恨:遗憾。⑥咸:都。
    5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咸以为真凤凰( ) (2)遂闻于楚王( )
    51.下列选项中的“而”字与“召而厚赐之”中的“而”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乃掉尾而斗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有闻而传之者D.人不知而不愠
    52.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并翻译。(断一处)
    路 人 不 遑 惜 其 金 惟 恨 不 得 以 献 楚 王
    53.阅读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50. 认为 于是,就 51.C 52.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路人来不及痛惜自己的钱财,只是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王。 53.参考答案:遇事应认真调查研究,才能作出正确判断。(或:同等条件下,诚心获得的回报要远远高于欺骗。大意对即可)
    【解析】5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句意:都以为是真的凤凰。以为:认为。
    (2)句意:于是这件事被楚王知道了。遂:于是,就。
    5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辨析。
    “召而厚赐之”句意:于是把他召去赏赐了好多的东西和钱。而:连词,表承接;
    A.句意: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而:连词,表修饰;
    B.句意: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却仍然跟从。而:连词,表转折,却;
    C.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而:连词,表承接;
    D.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而: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C。
    5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及翻译。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路人来不及痛惜自己的钱财,只是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王。“其金”作“惜”的宾语,“惟”是连词“只是”的意思,故断句为: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
    重点字词:遑,空闲;惜,痛惜;惟,只是。
    5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路人没有见过凤凰,只是听说楚人说这是凤凰,也没有仔细观察,盲目轻信,结果就用千金买了一只山鸡,这启示我们: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点睛】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卖山鸡的人,一个路人问:“这是什么鸟?”卖者骗路人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吗?”楚国人说:“是啊。”路人给他很多银子,他不卖,要求加倍,待加倍后,才卖给了路人。
    路人正要将山鸡献给楚国的大王,结果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来不及痛惜自己的钱财,只是遗憾不能把它献给楚王。楚国的人们听说了,都在纷纷传说,都以为是真的凤凰,才会花那么多的钱买来献给大王,于是这件事被楚王知道了。楚王被那个路人的行为感动了,于是把他召去赏赐了好多的东西和钱,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多了何止十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②,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③,去④饥寒犹远。若之⑤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捕鼠》)
    【注释】①盍去诸:何不把它赶走呢?②垣墉;墙壁。③已耳:罢了④去:距离⑤若之:像这样。
    54.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善捕鼠及鸡:( )(2)鼠尽而鸡亦尽:( )
    55.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57.文中赵人与其子在养猫的问题上各自的主张不同,其子认为“
    ”;赵人认为“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8.我们看问题需要正确的方法,请你谈谈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发。
    【答案】54. 擅长,善于 也 55.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56.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距离挨饿受冻还很远。 57. 盍去诸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58.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解析】5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善:擅长,善于。
    (2)句意: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亦:也。
    55.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意: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赵人患鼠”,表意完整,单独断开;“中山人”是主语,与前面断开;“中山人予之猫”表意完整,单独断开。故可断句为: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
    5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本题注意重点词:弗:不;食:动词,吃;已耳:罢了。
    5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
    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可知两个人的态度。结合文段中赵人认为是“若之何去夫猫也”可知,赵人赞成养猫,要养猫驱鼠;结合文段可知,赵人之子认为“盍去诸”,因猫捕鸡要赶走猫,所以赵人之子则反对养猫,主张把猫赶走。
    5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这篇故事中,从“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可知,赵父认为灭鼠是大事,无鸡吃是小事,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掌握了事物发展的主导方面。做事情要分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可因小失大。所以我们在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长,切不可求全责备,求得事事皆备,更不能因噎废食追求所谓的完美。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一个多月之后,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这家的儿子担心没有鸡,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丢掉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担心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还在我们的墙上挖洞,破坏我们的器具,这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处么?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遥远呢,为什么要把猫丢掉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业练习攻战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代①北苦寒,士卒多服毡罽②,业但挟纩③,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与我俱死无益也。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业既没,太宗闻之痛惜甚,曰:“求之古人,何以加此!”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代:地方名。②毡罽(jì):毛织品。③纩(kuàng):丝绵絮。
    5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业 练 习 攻 战 以 骁 勇 闻 屡 立 战 功 所 向 克 捷
    6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国人号为“无敌” 号:
    (2)大兵北征 北:
    (3)而业怡然无寒色 色:
    (4)众皆感泣不肯去 去:
    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还报天子。,
    (2)业既没,太宗闻之痛惜甚。
    62.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太宗为何评价杨业“求之古人,何以加此”(即使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人能超过他)。(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59.业练习攻战/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60.(1)称呼(2)向北(3)脸色(4)离开 61.(1)你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可以跑回去报告天子。
    (2)杨业去世后,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遗憾。 62.这是太宗对他的高度评价:杨业屡立战功,所到之处克敌获胜,可看出他骁勇善战;朔州战败时,杨业体谅士卒多有家眷,让大家先离开,可看出他体恤士卒。
    【解析】59.本题考查断句。
    句子意思:他经常练习作战,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
    “业练习攻战”“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独立完整的表达句意;
    正确断句为:业练习攻战/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
    6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号:称呼;
    (2)句意:他带兵向北出征。北:向北;
    (3)句意:但是杨业神色安然丝毫没有露出寒冷的脸色。色:脸色;
    (4)句意:大家都痛哭流涕不肯离开。去:离开。
    6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汝等:你们;妻子:妻子儿女;走:跑;还:回去;报:报告;
    (2)既没:去世后,已经离世后;闻:听到;痛惜:遗憾;甚:很。
    6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太宗评价杨业“求之古人,何以加此”,将杨业与古人相比,认为杨业比古人还厉害,这是太宗对他的高度评价;根据“业练习攻战以骁勇闻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可知,杨业屡立战功,所到之处克敌获胜,可看出他骁勇善战;
    根据“代北苦寒,士卒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可知,杨业不畏环境苦寒,不畏条件艰苦;
    根据“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与我俱死无益也。汝等各有父母妻子,可走还报天子。’”可知,朔州战败时,杨业体谅士卒多有家眷,让大家先离开,可看出他体恤士卒。
    【点睛】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他经常练习作战,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雍熙三年间,他带兵向北出征,代这个地方环境艰苦且寒冷,士兵多穿着毛织品,杨业只是披着丝绵絮,坐在地上治理军事,旁边也没有点火把取暖。侍奉的人几乎都冻得将要倒下,但是杨业神色安然丝毫没有露出寒冷的脸色。朔州战争失败之后,他部下还剩下几百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和我一起死,对你们没有好处,你们还有父母妻儿,你们可以回去了,报告天子。”大家都痛哭流涕不肯离开。
    杨业去世后,太宗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遗憾,说:“即使拿古人与他相比,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相关试卷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必考题型梳理)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必考题型梳理)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5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必考题型梳理20篇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5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必考题型梳理20篇解析版-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4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4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15篇解析版-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课外文言文阅读(期末热点好题)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课外文言文阅读(期末热点好题)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课外文言文阅读期末热点好题20篇原卷版-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3课外文言文阅读期末热点好题20篇解析版-备战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20篇-备战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