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仁爱版七上1.3 地图教案(2课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87024/0-1724241389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仁爱版七上1.3 地图教案(2课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87024/0-1724241389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仁爱版七上1.3 地图教案(2课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6087024/1-17242413903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初中地理仁爱版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 教案(2课时) 教案 0 次下载
- 初中地理仁爱版七上1.2 地球的运动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上2.1海陆分布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初中仁爱科普版七上地理 2.2海陆变迁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上3.1天气 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仁爱科普版第三节 地图精品教学设计
展开1.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
2.运用资料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说出等高线值和等高距。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
4.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和五种地形类型。
5.列举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对比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地表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如何将起伏不平的地表绘制在平面的地图上呢?
创设情境: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为什么呢?
新课讲授:
相关概念
操作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明确概念 教师图片强化 对概念进行练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展示图片,明确两个概念,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评判:孙子说的8848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和等高距
图片展示:等高线的绘制
教师解释: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
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副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一定的。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操作方式:教师进行图片演示,并进行讲解说明。
教师解说:1.我们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高线,然后把等高线垂直投影的地表,即可在平面上得到等高线地形图。
2.在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
3.地形剖面图:教师图片展示等高线地形图转换成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学生在课本上进行练习。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操作方式:教师引导 学生观察等高线特点 教师归纳强化
1.陡坡和缓坡
教师图片展示:山体与对应的等高线图,明确陡坡和缓坡。
学生:观察并归纳陡坡和缓坡对应等高线的稀疏情况。
教师强化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
教师出示图片:明确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分别展示山体不同部位和对应的等高线
学生观察并归纳:山体部位对应等高线的特点
(1)山峰:环状中高是山峰
对比山峰和盆地:环状中高是山峰,环状中低是盆地
(2)鞍部:山顶之间是鞍部(对比马鞍)
(3)陡崖:重叠相交陡崖立
(4)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5)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
对比强化:山谷和山脊的不同
3.五种地形类型的判读
教师:图片展示五种地形和对应等高线的特点
学生完成表格,明确五种地形的特点。
(四)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片展示相关内容
1、陡崖处:攀岩、蹦极以及河流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2、峡谷:等高线同高并行的地方是峡谷,峡谷处修建大坝,工程量小。
3、山路与等高线:在山上会顺着等高线去修路,山路与等高线基本属平行关系。
课堂练习:
解读旅行笔记。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在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通过对比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识别山体不同部位以及五种地形类型,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抽象概念,需要通过对比进行强化区分,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举例将所学知识性内容应用于生活。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2785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等奖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2785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优质教学设计</a>,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a href="/dl/tb_c491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