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海陆变迁精品教案
展开一、 概述
本节课属于科普2011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变迁》,内容包括 “沧海桑田”、“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板块的运动”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质疑,积极探索、科学求证、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及山系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收集实例、资料说明海陆的变迁和大陆漂移说的科学性;通过阅读板块分布图,了解海陆变化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要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科学发展史,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对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难点: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自主科学探究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它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证精神、创新意识
·“探究式教学模式”: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学过程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个阶段。
五、资源
·科普2011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
·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相关视频和图片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就在我们问好的同时,我们脚下的大地是否在运动?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海陆的巨大变化?
〖学习新课〗
一、沧海桑田
〖活动一〗自主学习:寻找海陆变迁的证据,并解析其成因。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痕迹;
3、荷兰的围海大坝。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和 。
【提问】刚才,局部地区有海陆变迁。从全球角度看,七大洲四大洋的整体轮廓是固定的,还是变化的?
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活动二〗【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角色扮演』从全球角度看,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有两种观点:活动论与固定论。假设你是魏格纳,眼光落在世界地形图上,你的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猜想?
1)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______(数量)块大陆,它周围是一片汪洋。
2)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______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
3)现在的分布状况:_____大洲、______大洋。
观察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变化?
【提问】魏格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板块的运动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日本
英国
漳州
1、读课本P42图2.22认识六大板块:
1)请你在图中填出各大板块的名称。
2)哪一个板块几乎完全为大洋?
3)大洋洲位于哪个板块 ?
英国
2、板块在不断运动:
总结:板块既有大洲,也包括大洋;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
读课本P42图2.22,找一找有几种箭号?说一说分别表示怎样的板块运动方式?
3、板块的内部与交界地带的比较: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分布图
1)观察,指图说出世界两大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带。
2)比较联系板块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发现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与高大山系主要分布在板块_______(内部或交界)地带。
【演示实验】实验视频
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小结。
4、学以致用:
1)日本地震是亚欧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______(张裂或挤压)运动的结果;英国位于亚欧板块_______(内部或交界),少火山、地震。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板块与______ 板块 ________(张裂与碰撞)运动而成的。
四、我是小小预言家(课本43页活动题)
地中海、红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图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预测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海陆变化趋势。
五、乡土地理:
福建省位于______板块与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位于 ___ ___火山地震带,地表下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利于“__ _”度假旅游。
〖梳理归纳〗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知识树把本节的重难点强调、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1、预测漳州市几千万年后的海陆变化情况。
2、《填图册》相关海陆变迁的填图及练习。
学生回答:
“沧海桑田”
阅读课本第37~38页的图文资料
结合导学案回答老师设置的有关问题。
学生回答:猜想大陆原先应连在一起,后来分裂漂移了。
(阅读课本P39-41)
小组合作
1、猜想:
2、求证:找出3种以上证据。
【回答】(1)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西海岸凹进部分几乎吻合,就像撕破的一张纸,可以拼合起来。
2)古老的地层的相似,并且能大致拼合一起。
3)大西洋两岸有共同分布的物种。
3、归纳:
学生回答
生讨论回答
【回答】大胆猜想、质疑,积极探索、科学求证、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推荐代表上来填图展示(提示:一位学生指图,注意点、线、面的指法不同;一位学生讲解,提醒同学容易出错之处。)
学生上台演示,以两本书本为道具,模拟板块运动的方式,推理运动产生的现象。
学习小组分组探究讨论,将讨论结果填入表中,推荐代表展示回答。
读图分析,思考
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活跃,多火山地震。
读图分析。思考回答。
1、红海因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张裂运动,将成为新的大洋。
4、地中海因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挤压碰撞,不断缩小。
5、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隆起。
【展示班级学习型团队成果】
学生一起朗读归纳、总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承上启下过渡。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析图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承上启下过渡。
通过猜想、求证、归纳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兼顾培养学生大胆猜想、质疑,积极探索、科学求证、执着追求、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采取学生小组竞赛的方法,以开放的形式展开,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和竞争中,实现了层层深入的阶梯型的认识过程,突破了难点,学生沿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提出探究思路,在猜想—求证—归纳的思维活动中实现知识的拓展、深化。
通过活动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对科学的探究方法。
巩固所学知识,强化知识与技能的达成。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2786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优秀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世界的主要语言,三大宗教,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278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精品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问题,三大人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主要气候类型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2786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节 主要气候类型精品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