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课堂练习(3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 、HCl、NaClB. 、、
C. 、、D. 、NaOH、HCl
【答案】B
【解析】
【分析】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详解】A、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Ca(OH)2、HCl、NaCl分别是碱、酸、盐,故选项错误;
B、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NO3、NH3⋅H2O、CuSO4分别是酸、碱、盐,故选项正确;
C、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H2SO4、Na2CO3、Ba(OH)2分别是酸、盐、碱,故选项错误;
D、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知,KNO3、NaOH、HCl分别是盐、碱、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 头发油腻是因为油脂分泌,清洗时碱性溶液效果更好。从pH角度考虑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
A. 8B. 7C. 6D. 4
【答案】A
【解析】
【详解】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故选A。
3. 下列物质对应组成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CO2B. 小苏打:NaHCO3
C. 纯碱:Na2CO3D. 熟石灰:Ca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是固态CO2的俗称,正确;
B、小苏打是NaHCO3的俗称,正确;
C、纯碱是Na2CO3的俗称,正确;
D、熟石灰是Ca(OH)2的俗称,错误;
故选D。
4. 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盐酸——金属除锈
B. 烧碱——造纸
C. 氯化钠——生理盐水
D. 亚硝酸钠——制香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可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A正确;
B、烧碱氢氧化钠可用于造纸,B正确
C、氯化钠可以配制生理盐水,C正确;
D、亚硝酸钠对人身体有害不能制香肠,D错误。
故选D。
5.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KNO3
B. CO(NH2)2
C. K2CO3
D. Ca3(PO4)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做复合肥;
A、KNO3含有磷元素、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K2CO3含钾元素,属于钾肥;
D、Ca3(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A。
6. 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 浓盐酸B. 浓硫酸C. 石灰水 D. 烧碱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会使其质量减少,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在空气中敞口久置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于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溶液质量减小,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烧碱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中和反应”实验中使用胶头滴管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酚酞试液B. 取用稀盐酸
C. 搅拌溶液D. 用完放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悬在仪器上方,选项正确;
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者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选项错误;
C、胶头滴管不能用于搅拌,搅拌应使用玻璃棒,选项错误;
D、用完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桌面上,单独的胶头滴管应清洗后放在试管架上,试剂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立即放回原瓶,选项错误;
故选A。
8. 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
A. 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涉及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B、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是因为氢氧化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是因为硼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物质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现象不明显的是( )
A. 铝与硫酸铜溶液
B. 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
C. 澄清石灰水与纯碱溶液
D. 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结合现象不明显,说明没有沉淀、气体或没有颜色的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观察到铝的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故选项错误;
B、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 下列物质的转变,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KNO3→HNO3B. Cu→Cu(NO3)2
C. CaCO3→Ca(OH)2D. CO→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KNO3转化为HNO3,若能一步实现,生成物是硝酸和钾盐,硝酸和钾盐均是可溶性,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A错误;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B正确;
C、碳酸钙不能直接转化成氢氧化钙,需要先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C错误;
D、若要一氧化碳转化成为碳酸钠,首先一氧化碳先转换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酸钠,故D错误。故选B。
11. 根据下面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浓度大,木炭燃烧剧烈,正确;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说明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空气中水分,正确;
D、向未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也可能存在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无色溶液中:K+、Na+、、
B. 酸性溶液中:Mg2+、Na+、、Cl-
C. pH=11溶液中Zn2+、Ba2+、、Cl-
D. 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K+、N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但呈紫红色,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Mg2+、Na+、、Cl-不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且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选项符合题意;
C、pH=11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锌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 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如图可知,盐酸中的微观粒子是氢离子和氯离子和水分子,选项错误;
B、如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而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C、如图可知,钠离子和氯离子未发生变化,选项正确;
D、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而恰好完全反应时,只含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溶液显中性,选项正确;
答案为:A。
14. 不使用其它试剂,利用物质间两两混合反应将物质区别开(提供的物质可重复使用),也是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下面四组物质利用上述方法可鉴别开的是( )
A. H2SO4、Na2SO4、BaCl2、FeCl3B. BaCl2、HCl、NaNO3、AgNO3
C. Na2CO3、HNO3、NaNO3、BaCl2D. H2SO4、NaOH、MgCl2、Ba(N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显黄色,可以先确定,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沉淀,故氯化钡可以第2 确定,硫酸和硫酸钠不能确定,故错误;
B、该反应中的氯化钡和稀盐酸不能确定,故错误;
C、碳酸钠可以与硝酸反应放出气体,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以鉴别碳酸钠、硝酸和氯化钡,剩余的就是硝酸钠,故可以鉴别,正确;
D、四种物质中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C。
15. 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
①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③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过量
④t3时刻,可能是稀盐酸不足
A. 1项B. 2项C. 3项D. 4项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铝片未打磨,则表面可能有氧化物膜(氧化铝),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铝未反应,所以0~t1阶段,未产生气泡,猜想正确;
②随着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产生气泡不断加快,所以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猜想正确;
③稀盐酸过量,则铝片被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泡,猜想正确;
④稀盐酸不足,则稀盐酸被完全反应,不再产生气泡,猜想正确。
综上猜想正确的是①②③④,共4项,故选D。
16.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正确;
B、硫燃烧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亚硫酸,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生成铁,铁和盐酸生成氯化亚铁,错误;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钾反应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错误
故选A。
17.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除去CO2中的HCl气体时,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虽然HCl和NaOH溶液反应,除去了HCl气体,但CO2也能和NaOH溶液反应,不符合“不增、不减、易分离”的除杂原则,选项A不正确;
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鉴别氮气和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若木条不复燃,则为氮气,选项B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时,将两种物质分别溶于水,测量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若温度升高,则为氢氧化钠,若温度下降,则为硝酸铵,选项C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取KCl与MnO2的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选项D正确。
故选A。
18. 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OH)2属于碱
B. 物质a的化学式为Cu2O
C. Cu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
D. CuSO4溶液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u(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铜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B、物质a属于氧化物,且铜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Cu2O,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铜和稀硫酸不反应,符合题意;
D、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泡放出。
实验三: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B. 实验二说明NaOH溶液全部变质
C. 实验三中生成的沉淀为Ba(OH)2D. 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实验一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二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实验三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且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已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过滤沉淀后,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详解】故选D。
20. 下列图像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向盛有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至过量,一开始盐酸显酸性,pH<7,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后氢氧化钠过量,pH>7,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正确;
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然后逐渐恢复至室温,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错误;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逐渐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是由于消耗了水,最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来溶液的质量,错误。
故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3个。
故选C。
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_____。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试管B中出现 _____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Ca(HCO3)2]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答案】①. 碳酸钠溶液 ②. ③. 氯化钠## ④. 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⑤.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⑥.
【解析】
【详解】【实验结论1】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碳酸氢钠溶液pH值小于碳酸钠溶液,则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更强,故填:碳酸钠溶液;
【实验结论2】根据题意,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加入盐酸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c点时显中性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或;;
实验三:【交流反思】根据题意,该反应由水生成,实验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拓展应用】根据题意可知,碳酸氢钙分解类似于碳酸氢钠分解,则溶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会分解出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2. 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如图是用粗硅原料(含氧化镁等杂质,不考虑其他杂质与酸反应)制备高纯硅的一种简易流程。
(1)写出操作m的名称_______。
(2)写出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4)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写离子符号)
(5)写出SiCl4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过滤 (2)+4
(3)HCl (4)H+、Mg2+ (5)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由图知,操作m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iCl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填:+4。
(3)在流程中,既做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物质,由图知,在流程中,既做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物质是氯化氢,故填:HCl。
(4)由图知,向粗硅原料(含氧化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与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氢,含有的阳离子为H+、Mg2+,故填:H+、Mg2+。
(5)由图知,SiCl4与H2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23. 铁黄(FeOOH)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媒科研小组在实验室进行铁黄制备研究。
已知:①铁黄制备原理
②为促进生成的铁黄沉淀有序生长,实验时需加入少量已制铁黄作为晶种,
(1)FeOOH可表示为,其中______。
(2)铁皮处理:取一定量铁皮,用稀硫酸除去表面铁锈。该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制备铁黄:在如图所示装置的三颈烧瓶内进行制备。
步骤一:加入一定量除锈后的碎铁皮;
步骤二:加入含有少量铁黄晶种的悬浊液;
步骤三:滴加少量溶液;
步骤四:控制合适条件,边搅拌边鼓入空气,充分反应48小时,得到大量FeOOH沉淀。
①三颈烧瓶中水浴加热的优点:______。
②为提高产品纯度,需洗涤分离出的沉淀。洗涤前沉淀表面吸附的阴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实验中仅滴加少量溶液,就能得到大量FeOOH沉淀,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1)1
(2)
(3)①. 受热均匀 ②. ③. 转化为FeOOH的同时生成,与碎铁皮反应生成,循环反应至碎铁皮完全消耗
【解析】(1)根据铁黄的化学式可知铁原子和氢原子得个数比是:1:1,则由可得,;
(2)稀硫酸除去表面铁锈是硫酸与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①三颈烧瓶中水浴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
②根据题中铁黄制备原理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而硫酸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故填:;
③根据铁黄制备原理可知反应后会生成硫酸,而硫酸会与铁皮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会继续和氧气以及水反应继续生成铁黄和硫酸,直至铁皮完全反应,故填:FeSO4转化为FeOOH的同时生成H2SO4,H2SO4与碎铁皮反应生成FeSO4,循环反应至碎铁皮完全消耗。
24. 电石渣[主要成分为,还含有MgO等杂质]是一种工业废渣,以它为原料可生产纳米碳酸钙,制备方案如下:
已知:①溶液显酸性;
②“浸取”时的主要反应为;
③“碳化”时的主要反应为。
(1)电石渣久置在空气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钙,化学式中的n为______。
(2)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浸取电石渣时,Ca元素提取率和Mg元素去除率的数值如图所示,你认为较适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3)浸取时,向浸取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将镁元素全部沉淀,写出生成镁沉淀的方程式______。
(4)工业上将操作1所得溶液碱化后,进行喷雾碳化,碳化塔的构造如图所示,从______处通入(填“A”或“B”),其目的是______。
(5)测得不同温度下碳化反应所需时间如下表(其他条件相同):
实际碳化反应的温度采用了60℃,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该工艺流程的核心反应在“浸取”和“碳化”这两步,请书写由制备碳酸钙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结合制备方案判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
(7)用电石渣[质量分数92.5%]制备1t,计算所需电石渣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答案】(1)2
(2)10%
(3)
(4)①. A ②. 增大溶液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碱化的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5)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小(或温度越高,氨水越易分解,挥发出氨气)
(6)① ②. 、
(7)设所需电石渣的质量为x。
x=0.8t
答:制备1tCaCO3需电石渣的质量为0.8t。
【解析】(1)碱式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3(OH)2(CO3)n,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钙显+2价,氢氧根显-1价,碳酸根显-2价,则(+2)×3+(-1)×2+(-2)×n=0,n=2;
(2)根据图示,当用质量分数为10%的NH4Cl溶液浸取电石渣时,Ca元素提取率最高,同时Mg元素去除率也比较高,故较适宜的NH4Cl质量分数是10%;
(3)根据流程图可知,生成镁沉淀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镁与氨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Cl2+2NH3⋅H2O=Mg(OH)2↓+2NH4Cl;
(4)根据碳化塔的结构,如果二氧化碳从顶部B处通入,二氧化碳会从塔上部废气排出口排出,因此正确的操作是溶液从B处以雾状喷入,二氧化碳从A处通入,其目的是:增大溶液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使碱化的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5)由表可知,60℃时完全反应所需时间最少, 80℃比60℃时完全反应所需时间更多,其原因有:①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解在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导致完全反应所需反应时间增加;②温度越高,氨水分解的速率越大,氨气挥发,溶液的碱性变弱,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变差,完全反应所需的时间增加。
(6)“浸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Ca(OH)2+2NH4Cl=CaCl2+2NH3⋅H2O,“碳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CaCl2+2NH3⋅H2O+CO2=CaCO3↓+2NH4Cl+H2O。将这两个反应合并,由Ca(OH)2制备碳酸钙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该制备方案中,“浸取”时生成氨水,氨水在碱化时可循环使用,“碳化”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在“浸取”时可循环使用。故本方案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NH4Cl、NH3⋅H2O。
(7)见答案。
25.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下图)回答问题:
(1)步骤Ⅰ除杂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______。
A.①Ca(OH)2 ②Na2CO3 B.①Na2CO3 ②Ca(OH)2
C.①KOH ②Na2CO3 D.①NaOH ②Na2CO3
(2)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写出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______。
A.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析出的NH4Cl晶体可用作复合肥
【答案】①. 饱和 ②. AD ③. 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或吸收尽可能多二氧化碳(其他说法合理即可) ④. ⑤. 分解 ⑥. AB
【解析】
【详解】(1)饱和氯化钠溶液不再溶解氯化钠,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饱和溶液,减少损失。
A.过量①Ca(OH)2 除去氯化镁,过量②Na2CO3除去氯化钙和氢氧化钙,过滤除去固体,滤液加适量盐酸得到氯化钠,正确;
B.先①Na2CO3 ,再加②Ca(OH)2会引入钙离子杂质,错误;
C.加入①KOH会引入钾离子杂质,错误;
D.过量①NaOH除去氯化镁,过量②Na2CO3除去氯化钙,过滤除去固体,滤液加适量盐酸得到氯化钠,正确;
故选AD。
(2)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利于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气体,故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目的是吸收尽可能多的二氧化碳(其他说法合理即可);步骤Ⅲ中氨气、水、二氧化碳、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A.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正确;
C. NH4Cl中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故选AB。
26. 硫氧粉(Na2SO3)可用作染漂脱氧剂,常因氧化变质生成Na2SO4。向20g可能被氧化的样品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假设气体全部逸出)。消耗稀硫酸98g。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1)根据化学式判断Na2SO4和Na2SO3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________。
(2)若用5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求所需水的质量。
(3)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硫酸钠##Na2SO4
(2)解:设所需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5g×98%=(5g+x)×10%,x=44g
(3)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z,样品中Na2SO3的质量为m
m=12.6g
y=14.2g
z=6.4g
故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4%
【解析】(1)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Na2SO4和Na2SO3中硫原子的个数相同,Na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Na2SO3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钠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的是Na2SO4;
(2)见答案;
(3)见答案。
选项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A
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氧气浓度大,木炭燃烧剧烈
B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
氢氧化钠固体有吸水性
D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一定含有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C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D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图像
描述
向盛有H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至过量
1g硫和1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
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
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
温度
反应液浑浊所需时间(单位:秒)
反应完全所需时间(单位:分钟)
20℃
480
40℃
120
180
60℃
1
50
80℃
1
68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高铁酸钠中铁元素化合价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