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1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2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2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27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30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34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37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2课《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078352/0-172403588039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 大一统主朝的巩固评课课件ppt
展开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 54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60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65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69第13课 东汉的兴衰………………………………………75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80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86
知道秦朝统一、西汉与东汉的统治,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历史意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理解其对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知道这一时期医学、数学、史学等成就。了解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据《史记》记载,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早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这些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叩问历史:在前人的基础上汉武帝又会采取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历史学习助力馆:知识小卡片
何为“大一统”“大一统”: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指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问题一:“大一统”和“大统一”有什么区别?
“大统一”仅仅指地域上的统一; “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上的统一。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王吉传》
任务一 阅读材料,说一说汉武帝继位之初会遇见那些问题?
第一篇章推恩削藩,稳固皇权根基
任务一 了解汉初的王国问题
问题一:根据材料分析危机的表现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问题一: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思考:汉武帝的“推恩令”与汉景帝的“削藩”相比,妙在何处,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一:阅读材料,分析推恩令的作用
1.“推恩令”方法相对缓和,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2.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没有反抗,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任务三 了解其他配套措施
问题一:阅读课本及相关材料,面对诸侯王势力强大问题,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
你送来的贺礼太薄,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材料一: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材料二: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统编七年级上册70页相关史事
1.削爵、夺地,除国。2.设立刺史,监察地方3.将豪强迁往京城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第二篇章农耕兴邦,繁荣经济脉络
任务一 了解武帝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问题一:阅读课本,为了发展经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关史事汉武帝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他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学习小贴士:学习经济的相关知识点,我们通常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农业: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出现了新工具——耧车
问题一:阅读课本,为了发展经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手工业:工艺高超,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进一步发展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国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商业:盐铁专营,统一铸造五铢钱。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三篇章尊崇儒术,铸就思想一统
任务一:通过小剧场《武帝的抉择》了解汉武帝时思想领域的问题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场景一】:汉宫大殿,晨光初照,百官肃立。汉武帝(沉声):“自高祖开国以来,我汉室承平日久,然百家争鸣,学说纷纭,虽促进了思想之繁荣,却也使得国策难定,民心浮动。卿等以为,当如何统一思想,以固国本?”【场景二】:御书房,烛火摇曳,汉武帝与董仲舒对坐。董仲舒(恭敬地):“陛下,臣以为,诸子百家之中,儒家思想最为契合陛下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儒家倡导仁政、德治,以礼义廉耻为本,若能尊儒术,则民心可聚,国基可固。”汉武帝(若有所思):“卿言之有理,然其他学派又当如何安置?”董仲舒(微笑):“陛下,非是罢黜百家,而是尊崇儒术,以儒为主,兼收并蓄。对于其他学派,可设馆讲学,任其自由发展,但官方教育、选拔人才,当以儒学为主。”
问题: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任务一:通过小剧场《武帝的抉择》了解汉武帝时思想领域出现的问题以及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场景三】:皇家讲坛,各路学派代表人物齐聚一堂,气氛紧张而庄重。(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后裔李道长、法家代表韩非子之徒赵御史、墨家巨子墨风等依次上前。)李道长(淡然):“道家讲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愿陛下以柔克刚,治理天下。”赵御史(激昂):“法家重法度,严刑罚,方能确保国家秩序井然。”墨风(坚定):“墨家兼爱非攻,愿陛下以爱民之心,行和平之道。”汉武帝(起身,环视众人):“诸位爱卿所言,皆有其理。然朕观天下大势,需一统一之思想,以导民心,固国本。董卿所倡儒术,仁政德治,正与朕心相合。故朕决定,自今日起,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设立太学,广开才路,以儒学教化万民,共筑我大汉盛世!”(群臣闻言,或喜或忧,但皆躬身行礼,以示遵命。)【场景四】:太学初成,学子们身着儒衫,齐声诵读儒家经典,声震云霄。旁白:“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也为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影响深远,直至今日。”【幕落】
措施: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措施: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问题二:结合剧本和材料内容,进行分析,为何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材料研读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原因: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政治上的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巩固.
罢黜百家:“贬低并排斥”其他学派,但不是“禁绝”
任务二 了解汉武帝尊崇儒术与察举制
①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
②做官: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西汉初期,汉文帝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选官,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加以完善,形成察举制。各郡国每年按照人口比例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皇帝也下诏让公卿大臣举荐人才,经过考察,授子官职。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太学中受到儒学教育的人可以进入仕途。这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小组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背后有“相同”之处吗?
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
加强思想的统一,巩固统治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中国历史众生相》
第四篇章北定匈奴,守护华夏安宁
任务一 了解秦汉时期的匈奴关系
①冒顿(mò dú) 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
②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白登之围
③国力疲弱,“和亲”政策。
④国力强盛,汉武帝开始反击匈奴。
任务二 走进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一公元前106),河东平阳人。他出身卑微,少年时放羊,由于其姐姐受宠于汉武帝,得以在朝中做官。在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中,他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卫青曾七次北击匈奴,指挥作战时以骑兵为主,步兵、车兵配合;善于长途奔袭,注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卫青爱惜部下,虽有大功却不自傲,因而具有威望。
问题一:观看视频了解汉与匈奴之间的决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影响: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拓展了西汉的疆域。
学史崇德霍去病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取得辉煌战绩。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汉武帝想给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种为国忘家的精神激励着后世的仁人志士。
任务三 汉朝经营西域与边疆
读一读1.找到西汉都城的位置2.找到河西四郡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区域后,就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进行有效管理
相关史事西汉初期,我国西南地区有夜郎、滇等地方政权,统称为“西南夷”。汉武帝派人去联络西南夷,夜郎主动归附西汉。汉武帝还在南方越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南海、合浦、交阻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平岭南,西扩西域,东拓辽东。在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汉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想一想: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国力强盛,版图拓展。这和他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有什么关系?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族!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表格,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建长城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堂教学课件ppt</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梦回秦汉,第一篇章,蔡侯匠心纸韵传千古,第二篇章,医道双壁悬壶共济世,第三篇章,九章智算奥秘通古今,第四篇章,千秋史记传送万古情,第五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堂教学ppt课件</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时空观念,了解西域,沟通西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6课 三国鼎立课文ppt课件</a>,文件包含人教2024版7上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pptx、赤壁之战动漫短片上课播放时候学生兴趣异常浓厚_20240810_23335336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