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四十三)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024·海南模拟)《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其在记叙酿酒方法时指出蒸软的米要“舒(摊开)使极冷,然后纳之(下酿瓮中去)”,酿酒完成的标志是“味足沸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舒使极冷,然后纳之”可避免高温杀死发酵所需的菌种
    B.将米蒸软既有助于杀灭杂菌,又能加速淀粉糖化
    C.酿酒时,向酿瓮中持续通入足量空气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
    D.“沸定”说明大部分菌种不再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发酵完成
    C 解析:“舒使极冷”是将米饭推开,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发酵微生物死亡,A正确;将米蒸软可以杀灭杂菌,同时又能加速淀粉糖化,为发酵作准备,B正确;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不需要向酿瓮中持续通入足量空气,而应密封瓮体,C错误;“沸定”说明大部分菌种不再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发酵完成,此时酒精含量较高,糖分基本消耗完,D正确。
    2.(2024·广东佛山统考)我国制作泡菜历史悠久。《中馈录》中记载:“泡盐菜法,定要覆水坛。此坛有一外沿如暖帽式,四周内可盛水;坛口覆一盖,浸于水中,……则所泡之菜不得坏矣。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加烧酒少许。……如有霉花(泡菜表面的白膜),加烧酒少许。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的目的是彻底灭菌
    B.“霉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乳酸菌没有成为优势菌群,不足以抑制杂菌繁殖
    C.“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是为了保证坛内适宜湿度
    D.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对泡菜汁中的乳酸菌进行计数
    B 解析:“泡菜之水,用花椒和盐煮沸”的目的是提升泡菜味道、减少水中的溶氧量和消毒杀菌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霉花”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而制作泡菜所需的菌种主要是乳酸菌,由此可见,“霉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乳酸菌没有成为优势菌群,不足以抑制杂菌繁殖,因此需要加少许烧酒以抑制杂菌的生长,B正确;“坛沿外水须隔日一换,勿令其干”是为了保证坛内无氧的环境,保证乳酸菌的无氧呼吸,C错误;平板划线法无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D错误。
    3.三华李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有机酸含量和种类丰富。某同学按照“三华李果实→清洗破碎→酶解→过滤→硫处理→成分调整→接种→主发酵→倒灌过滤→后发酵→陈酿→澄清→配兑→灌装→杀菌→成品”的流程研究三华李果酒酿造工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酶解环节,需要向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控制酶解温度
    B.在成分调整环节,按比例添加蔗糖可以提高果酒的酒精含量
    C.主发酵时进行通气,后发酵时需要密闭,应保持前后温度在28 ℃左右
    D.可通过研究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糖度等因素优化三华李果酒的发酵工艺
    C 解析:在果浆中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可以酶解细胞壁,增加细胞内容物的释放,酶活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在酶解环节需要控制酶解温度,A正确;酵母菌利用水果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在成分调整环节,按比例添加蔗糖,一方面可以为酵母菌提供碳源,促进接种后的酵母菌菌种繁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果酒的酒精含量,B正确;主发酵的前阶段进行通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促进酵母菌大量繁殖,主发酵的后阶段需要密闭,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错误;实验时可通过研究发酵时间、接种量、初始糖度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发酵时间和酒精含量等,优化三华李果酒的发酵工艺,D正确。
    4.发酵工程以其产品种类、产量和质量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
    B.发酵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和搅拌,以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C.为了避免杂菌的污染,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D.可以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从微生物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C 解析:传统发酵技术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因此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要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A错误。根据发酵的目的选择不同菌种进行发酵,并不是所有菌种的发酵都需要通入空气,例如乳酸菌发酵要密闭,B错误。为了避免杂菌的污染,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C正确。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培养基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微生物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D错误。
    5.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使用发酵罐(如图)可进行啤酒的工业发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啤酒酵母接入发酵罐前需要对其进行扩大培养
    B.通过pH检测装置可监测发酵液的发酵进程
    C.使用叶轮搅拌的目的是增加发酵液中的溶解氧
    D.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C 解析:为提高啤酒产量,在接入发酵罐前需要对啤酒酵母进行扩大培养,A正确;通过检测发酵液中的pH来监测发酵进程,并适时调节pH,保证发酵效率,B正确;图示发酵罐进行的是啤酒发酵,为无氧环境,故使用叶轮搅拌的目的是使发酵液与酵母菌充分混合,C错误;正常发酵过程中由于会产生气体,则罐内的压力会高于大气压,D正确。
    6.酸奶和腐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风味食品,它们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下列关于食品制作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酸奶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消毒,且要提供缺氧的环境
    B.制作面包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和酒精,使面包变得松软
    C.若出现酸奶胀袋、腐乳长霉斑等情况,则这类食品不可再食用
    D.现代腐乳生产中,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有利于提高腐乳品质
    B 解析:为了保证酸奶在制作时没有其他杂菌侵染,其制作过程需要严格消毒,然后接入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生成乳酸,所以要提供缺氧的环境,A正确;制作面包过程中用到酵母菌,这个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其中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包变得松软,酒精不会使面包变松软,B错误;酸奶出现胀袋,是因为酸奶袋中混入了杂菌,杂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造成的,胀袋酸奶不可食用,腐乳长霉斑一般是受霉菌感染引起的,有一定毒性,也不宜使用,C正确;腐乳发酵过程中,豆腐就是毛霉的固体培养基,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可以提高腐乳的质量,D正确。
    7.(2024·广东江门模拟)广州市的“天顶头抽”是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加盐酿制成的深褐色的酱油调味品,味鲜色浓、醇香馥郁、体凝浓厚,享誉中外,成为当地重要的调味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酱油时利用霉菌产生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B.生产酱油时补充充足的氧气可以防止酱油发酸
    C.加盐酿制主要的目的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D.发酵后通过淋洗、添加着色剂、增味剂等调制成酱油
    C 解析:生产酱油时利用霉菌(黑曲霉)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正确;霉菌是需氧型生物,生产酱油时补充充足的氧气可以防止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防止酱油发酸,B正确;加盐酿制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发酵过程杂菌生长,同时提高酱油的鲜味,C错误;发酵后通过淋洗、添加着色剂、增味剂等调制成酱油,D正确。
    8.(2024·广东广州模拟)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的黄酒是中国特产,即墨老酒是黄酒中的珍品,按照“黍米必齐、曲糵(指发芽的谷粒)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浸泡和蒸煮)必洁、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古遗六法)酿制而成。下列关于黄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黍米”中所含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
    B.“曲糵”中含有酿造黄酒所需的酵母菌,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呼吸产生CO2
    C.“陶器必良”的目的是防止陶器气密性不够导致黄酒变质
    D.“湛炽必洁”的目的是灭菌,确保发酵过程中无杂菌干扰
    D 解析:“黍米”富含有机物,其中所含物质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A正确;在黄酒制作过程中需要酵母菌,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呼吸过程均有CO2产生,B正确;“陶器必良”的目的是防止陶器气密性不够导致好氧杂菌大量繁殖,从而使黄酒变质,C正确;“湛炽必洁”的目的是消毒,D错误。
    二、非选择题
    9.(2024·山东菏泽模拟)蓝莓、酸樱桃鲜果均属于不耐长时间储运的小浆果,可通过食品加工延长贮藏时间,而将两者混合发酵制成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能起到风味互补和营养强化的作用,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蓝莓→分选→清洗酸樱桃→分选→清洗→混合破碎→酶解→榨汁过滤→成分调整→杀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过滤→澄清→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成品
    (1)参与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形成的有酵母菌和醋酸菌,两种生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种菌在同一容器内进行发酵时,不能同时产生酒精和醋酸,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醋酸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发酵液pH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莓—酸樱桃复合果醋的酿造过程中,在酒精发酵阶段,如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较低,从接种量以及控制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醋酸菌为原核生物,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酵母菌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醋酸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酵母菌产生酒精需要无氧环境,醋酸菌产生醋酸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当两种菌在同一容器内进行发酵时,不能同时产生酒精和醋酸。(2)在酿酒的过程中,随着发酵的时间延长,发酵液中是一个缺氧和呈酸性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酵母菌可以生存,而绝大多数细菌适应不了这样的环境,不能生存,且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30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且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因此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醋酸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温度提升至30~35 ℃、提供充足的氧气、加入醋酸菌。醋酸菌能利用酒精产生乙酸,其反应式为C2H5OH+O2 酶 CH3COOH+H2O+能量,随着发酵的进行,乙酸逐渐积累,pH降低,一段时间后,醋酸菌发酵能力减弱,pH保持稳定。(3)发酵液中酒精浓度较低,从接种量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接种酵母菌菌种较少,从控制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发酵温度不适宜等。
    答案:(1)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酵母菌产生酒精需要无氧环境,醋酸菌产生醋酸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当两种菌在同一容器内进行发酵时,不能同时产生酒精和醋酸 (2)温度提升至30~35 ℃、提供充足的氧气、加入醋酸菌 C2H5OH+O2 酶 CH3COOH+H2O+能量 逐渐减小,一段时间后保持稳定 (3)接种酵母菌菌种较少 发酵温度不适宜
    10.(2024·江苏苏州模拟)泡菜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有制作泡菜的专述:“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瓮中。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其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著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该表述说明食盐的用量非常关键。研究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
    B.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无氧环境的创设主要依靠盐水的浸没
    C.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越高,这与杂菌繁殖数量有关
    D.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亚硝酸盐被微生物转变成亚硝胺
    C 解析: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蔬菜在盐水中失水,A错误。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为了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需要①选择封闭性好的泡菜坛;②加入蔬菜后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蔬菜;③盖上坛盖后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清水,其中主要依赖①③,B错误。由于食盐用量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制作泡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也越高,C正确。据题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呈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产生的亚硝酸盐会被分解,最终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下降,D错误。
    11.(2024·浙江嘉兴模拟)在工业发酵中广泛应用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体内的酶种类变化较小
    B.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杂菌污染的概率更小
    C.若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生产抗生素,补料量和补料频率越大,则产量越高
    D.由于发酵罐中可以补料,发酵初期只需加入不经扩大培养的菌种
    A 解析: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处于相对适宜的发酵条件,可以处于某一代谢阶段,不会因发酵液耗尽而使菌种老化,微生物体内的酶种类变化较小,A正确;补料分批发酵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故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杂菌污染的概率更大,B错误;若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生产抗生素,补料量和补料频率越大,其产量并不一定越高,还需考虑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情况,C错误;补料分批发酵在发酵初期仍需加入经扩大培养的菌种,以便加快发酵速率,D错误。

    相关试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八)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八)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七)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六)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十六)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