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密度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正确的是( )
A. 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B. 我国居民身份证的长度大约为8.52mm
C. 一张A4普通打印白纸的质量约为47gD. 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密度,小刚由此提出了对密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固态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
B.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C. 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
D. 密度跟物质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3.对公式ρ=mV,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对于不同物质,m越大,V越大B. 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 对于不同物质,ρ越小,m越小D. 对于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4.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2∶1B. 1∶2C. 3∶1D. 1∶3
5.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5:2B. 1:2C. 2:5D. 2:1
6.如图所示,是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 1:2
B. 2:1
C. 4:1
D. 8:1
7.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 )
A. 纯水B. 酱油C. 酒精D. 植物油
8.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体的质量相等。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两容器中剩余液体的高度相等,则两容器中剩余液体质量m的关系是( )
A. m甲可能等于m乙B. m甲可能大于m乙C. m甲一定大于m乙D. m甲一定小于m乙
9.如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煤油的密度为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 甲杯中的液体是水,乙杯中的液体是盐水
B. 甲杯中的液体是盐水,乙杯中的液体是煤油
C. 乙杯中的液体是盐水,丙杯中的液体是水
D. 乙杯中的液体是水,丙杯中的液体是煤油
10.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成人步行速度约为4km/hB.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约为200kgD. 中学生的体积约为0.5m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为______。
12.“嫦娥五号”成功从月球表面采回1731 g月壤样品,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月壤样品返回地球的途中,其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月壤样品的密度与干燥的细沙接近(约为1.5 g/cm3),样品的体积约为________cm3.
13.单位换算:
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kg=________g 水的密度1.0×103kg/m3=________g/cm3
一物体的体积是60cm3=________m3
14.单位换算:5L=_____m3,0.8×103kg/m3=______g/cm3。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如图所示,三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将质量相同的酒精、水、浓盐水从左到右依次倒入,请在图中画出液体大致位置。(ρ酒精<ρ水<ρ浓盐水)
16.如图,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小明同学已经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中画出a液体的图线,请你在图中补画上b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大致图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7.两个空心金属球A和B,其外观的体积相等,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在两球的空心部分分别注满水,注入水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已知mA>mB、m1>m2。请分析并判断球A和球B金属部分的密度ρA和ρB的大小关系。
18.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等横梁晃动一会静止时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小明首先应该_________。
(2)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将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后位置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
(3)在测量过程中,若使用的砝码有磨损,所测金属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9.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4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2.6×103kg/m3),求: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20.质量为9kg的冰块,密度为0.9×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求水的体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此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约50kg,其体积在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我国居民身份证的长度大约为85.6mm,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在6g左右,一张A4打印纸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4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答案】C
【解析】解:A、固态物质的密度不一定比液态物质的密度大,如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时,密度不一定相同,例如,水和冰的密度就不同,故B错误;
C、因为ρ=mV,所以质量m=ρV,
因为ρ铜>ρ铝,
所以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大,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成正比反比,因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分析物理公式时要结合具体物理量来进行.
3.【答案】D
【解析】解: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无关
故选:D。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密度相同,其大小不随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由图可知读出一组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解答】
解:由图可知,当V甲=V乙=10cm3时,m甲=30g,m乙=10g,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1。
故选:C。
5.【答案】A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
当m甲=50g时,V甲=50cm3;当m乙=20g时,V乙=50cm3,
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
,
所以,甲、乙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1g/cm3:0.4g/cm3=5:2。
故选:A。
在图象上找出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度,然后求出两者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和密度比值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
6.【答案】B
【解析】解:由图像可知,
当m甲=20g时,V甲=20cm3;当m乙=10g时,V乙=20cm3,
由ρ=mV得甲乙的密度之比:
ρ甲:ρ乙=m甲V甲:m乙V乙=m甲:m乙=20g:10g=2:1。
故选:B。
在图像上找出相同体积时两种物质的质量,然后利用公式ρ=mV得到两者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像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
7.【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及密度变形公式的应用,注意各容器的容积相同,根据密度关系即可判断各容器中液体的质量。
【解答】
由ρ=mV得:m=ρV
又因为分别装满,体积都等于瓶子的容积,故V相同,
已知ρ酱油>ρ纯水>ρ酒精>ρ汽油,所以密度大的质量大,
可知酱油的质量最多,故B正确;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解:由于抽去部分液体后,剩余液体的高度相等,故只将甲液体抽去部分后,乙液体抽去0,已知甲、乙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抽去甲液体后质量变小,而乙液体质量不变,故甲液体的质量一定小于乙液体。
故选:D。
本题采用特殊值法,由于抽去部分液体后,剩余液体的高度相等,故只将甲液体抽去部分后,乙液体抽去0,剩余的高度和乙液体高度相同,据此判断液体的质量。
本题考查特殊值法比较质量,有一定难度。
9.【答案】C
【解析】【分析】
对同种物质,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对不同物质,体积相等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相等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
【解答】
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杯中的液体的体积最大,乙杯中的液体的体积最小,丙杯中的液体的体积居中,根据公式ρ=mV得,甲杯中的液体的密度最小,为煤油;乙杯中的液体的密度最大,是盐水;丙杯中的液体的密度居中,是水。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4km/h,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人觉得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密度在1.29kg/m3左右。教室的长、宽、高,分别为8m、6m、3.5m,教室中空气的质量在
m=ρ空气V空气=1.29kg/m3×8m×6m×3.5m=205kg
左右,接近200kg,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人对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由ρ=mV,人体积大约为
V=mρ=50kg1.0×103kg/m3=0.05m3
不符合实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3:2;3:2。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之比的计算和密度的特性,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根据ρ=mV计算;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
由ρ=mV可得,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m甲Vm乙V=m甲m乙=32;
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把甲乙两物体都截去一半,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不变,仍为3:2。
12.【答案】不变 1154
【解析】解:
(1)质量为1731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后,位置发生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不变;
(2)月壤样品的密度与干燥的细沙接近,ρ≈1.5g/cm3,
由ρ=mV可得月壤样品的体积:
V=mρ=1731g1.5g/cm3=1154cm3。
故答案为:不变;1154。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月壤样品的密度与干燥的细沙接近,约为1.5g/cm3,利用V=mρ求样品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对质量属性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13.【答案】1.7×10−24;1;6×10−5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①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1012μg;
②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0−3g/cm3;
③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m3=103dm3=106cm3=109mm3;其中1dm3=1L,1mL=1cm3。
【解答】
①1.7×10−27kg=1.7×10−27×103g=1.7×10−24g;
②1.0×103kg/m3=1.0×103×10−3g/cm3=1g/cm3;
③60cm3=60×10−6m3=6×10−5m3。
14.【答案】5×10−3;0.8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体积、密度的单位换算,属基础题目。
1m3=1×103L;1g/cm3=1×103kg/m3;可据此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
解:5L=5×10−3m3;0.8×103kg/m3=0.8g/cm3。
15.【答案】解:由题知,ρ酒精<ρ水<ρ浓盐水,且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
由ρ=mV得V=mρ,
则浓盐水、水和酒精的体积关系:V浓盐水
所以浓盐水、酒精和水的深度关系:
h浓盐水
【解析】已知三个相同的试管倒入浓盐水、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知道浓盐水、水和酒精的密度大小关系,根据V=mρ得出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据此确定液面的高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属于基础题目。
16.【答案】解:由题图可知,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两个烧杯相同,a液体容器中高度明显小于b液体,则a液体的体积小于b液体的体积,根据ρ=mV可知,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所以,a液体图线在b液体图线的上方,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图示和密度公式ρ=mV可知,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再作出图象。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实际运用与图象的结合,难度较小。
17.【答案】球内空心部分的 体积V空等于其中注入水的体积,即V空=m水ρ水
因为水的密度 ρ水 保持不变,且m1>m2
可知A、B两球空心部分体积VA空>VB空
金属球的外观的体积V=V金属+V空
由于两球的外观体积V相等,可知金属部分的体积VA
再根据密度公式 ρ=mV ,可知ρA>ρB
【解析】在两球的空心部分分别注满水,注入水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m 2,由V=
判断出水的体积关系,根据两个空心金属球A和B的总体积相等判断出实心部分体积的关系,由m A>m B和ρ=
判断出球A和球B金属部分的密度ρ A和ρ B大小的关系。
18.【答案】(1)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2.74
(3)偏大
【解析】(1)[1]在调节天平时,由图甲可知指针静止时偏右,此时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2]由图乙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m=20g+5g+2.4g=27.4g
根据题意,结合图丙可得,金属块的体积为
V=30mL−20mL=10mL
金属块的密度为
(3)[3]在测量过程中,若使用的砝码有磨损,则矿石质量的测量值偏大,则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将偏大。
19.【答案】解:
(1)由ρ=mV得瓶内水的体积:
V1=m1ρ水=0.4kg1×103kg/m3=4×10−4m3=400cm3;
(2)石块总体积:
V2=V容−V1=500cm3−400cm3=100cm3;
(3)ρ石=2.6×103kg/m3=2.6g/cm3
由ρ=mV得石块的质量:
m石=ρ石V2=2.6g/cm3×100cm3=260g=0.26kg,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m=m1+m0+m石=0.4kg+0.5kg+0.26kg=1.16kg=1160g。
答:(1)瓶中水的体积为400cm3;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为100cm3;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1160g。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石块总体积加上0.4kg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是本题的关键。
(1)知道瓶内水的质量利用ρ=mV求瓶内水的体积;
(2)石块总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减去水的体积;
(3)利用m=ρV求石块的质量,可求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20.【答案】解:
(1)冰块的体积:
V冰=mρ冰=9kg0.9×103kg/m3=1×10−2m3
(2)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所以水的体积:
V水=mρ水=9kg1.0×103kg/m3=9×10−3m3
答:(1)冰块的体积为1×10−2m3;
(2)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水的体积为9×10−3m3。
【解析】(1)已知冰块的质量和密度,根据密度公式求冰块的体积;
(2)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需要注意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不变的,但由于水和冰的密度不一样,所以体积会发生变化。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 3)
水
1.0×103
冰
0.9×103
水银
13.6×103
干松木
0.4×103
酒精
0.8×103
铜
8.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m水
ρ水
m
V
初中人教版第2节 密度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2节 密度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密度》同步练习,4×103kg/m3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第2节 密度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密度》同步练习,16kgD,9×103kgm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