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时作业
展开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四个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C. 图丙:倒车雷达采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 图丁: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目的是阻断噪声传播
2.用相同设置的仪器,在相同距离记录声音的波形如图,用L、f、P、A依次分别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频率、音调及发声体的振幅,则( )
A. L甲
3.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 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4.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B. 隔音蛟龙
C. 防噪声耳罩D. 隔音板墙
5.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映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射击时戴耳罩B. 双层隔音玻璃
C. 禁止喧哗D. 噪声检测仪
6.自然界有许多奥妙的声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快
C. 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D.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C. 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高速公路的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
C.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相同的音叉不会振动
C. 图丙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B. 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可能损伤听力
C.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了声音反射的原理
D. 声呐通过次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如图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噪声被称为隐形杀手,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显示的数字为55 (填单位),噪声监测仪 (选填“具有”或“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
12.如图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轻声”是指声音的 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13.仪征在全国文明城创建期间,学校举办了“文明创建”主题大合唱晚会,晚会上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现场观众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这是在 减弱噪声。
14.跳广场舞,是当下城市大妈们最为流行的健身娱乐方式。夜幕降临,居民区里,播放器里的高音喇叭播放着优美动听的广场舞音乐,音乐声是通过 传到居民耳朵里,音乐声对即将休息的居民产生了不少的干扰,所以有关部门对她们提出了“限时段、限音量”的要求。“限音量”是指要减小声音的 ,同时也在 处减弱了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5.近几年,许多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齐同学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音好像比从前小了很多,那么汽车行驶的噪音是否与路面的材料结构有关呢?于是,善于利用资源的小齐同学就在互联网上查到了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实验数据,如表:
(1)由表格信息填空:轿车速度72km/ℎ=_____m/s。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音的单位;人们以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_____;
②_____。
(3)由数据可知,轿车行驶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为了减弱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请你说出一种减弱公路噪音的方法:_____。
1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__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小明同学在手机地图上筹划全家自驾回南昌老家的路线,搜索到以下信息:
(1)关于高速公路产生的噪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排气管加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高速路边设置隔音墙,是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弱噪声
C.高速上很少有车辆开窗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也可以减弱噪声
(2)深圳到南昌最近的距离是方案1(如上图),走粤赣高速G45,全程约830千米限速100千米/小时(不考虑中途变速、休息等其他因素干扰,下同),选此方案理论上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
(3)后来小明又发现京珠高速G4和韶赣高速G4E的限速是120千米/小时,于是开始筹划方案2(如上图)−−即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距离会远一些。请通过计算判断小明选择哪个方案更省时?
18.国庆节期间,小陆乘火车去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途中当火车以72km/ℎ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陆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5s。
(1)旅途中小陆观察到的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什么?
(2)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s?
(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1.5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目的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特性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单位用Hz表示;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单位用dB表示。
【解答】
解:AD.由图像可知:振幅A甲>A乙,振幅越大,声音强弱的等级越高,则L甲>L乙,故AD错误;
BC.由图像可知:相同距离,乙振动次数多,频率高,所以f甲
【解析】解: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音乐会影响学生的考试,属于噪声,故A错误;
B、考试期间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
C、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能传声,故C错误;
D、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D错误。
故选:B。
(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2)有效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本题考查了噪声的控制、噪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大小,属于基础题。
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的理解,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摩托车的消声器减,是在声源处弱噪声,故A正确;
B、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对减弱噪声途径的理解和应用,基础题。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解:A、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不存在传播速度,故A错误;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得慢,故B错误;
C、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故C错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Hz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太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医学上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是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解:
A、一个人先用力鼓掌再轻轻拍掌,手掌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错误。
B、当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传声介质越来越少,所以传声效果越来越不好,实验过程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设想空气被全部抽净时,就不能传声了,也就听不到声音了,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根据响度定义来进行分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此题涉及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多个知识点,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各选项分别考查了噪声、声音传播条件、声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但要逐个理解掌握。
(1)声音不在真空中传播;
(2)声能够传递能量;声能够传递信息;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根据超声波的应用判断。
【解答】
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靠无线电对话,故A错误;
B、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发生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C错误;
D、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人体,利用的是声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分析】
(1)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音量即响度,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4)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本题考查控制噪声的途径、回声现象,是一道声学常考题。
【解答】
A、临街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长期佩戴耳机开大音量听音乐,增大声音的响度,可能损伤听力,故B正确;
C、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故C正确;
D、声呐通过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探索海洋的秘密,故D错误。
故选:D。
11.【答案】乙
分贝(dB)
不具有
【解析】[1]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是噪声。
[2]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噪声监测仪显示的数字为55分贝(dB)。
[3]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自身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
12.【答案】响度;
声源;
【解析】略
13.【答案】振动
空气
声源处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晚会上同学们优美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2]同学们和观众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所以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中。
[3]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状态,是避免声音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答案】空气
响度
声源
【解析】[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居民耳朵里。
[2][3]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限音量”是指要减小声音的响度;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限音量”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5.【答案】(1)20 dB
(2)普通沥青路面比多空沥青路面噪音大 汽车速度越大产生的噪音越大
(3)在公路的两旁栽种树木等
【解析】(1)[1]因为1m/s=3.672km/ℎ,所以轿车速度
72km/ℎ=72×13.6m/s=20m/s
[2]人们以dB(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为刚刚能引起听觉的声音,30∼40dB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2)[3][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的路面噪声不同,同五路面,速度不同,噪声不同,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 ①普通沥青路面比多空沥青路面噪音大; ②汽车速度越大产生的噪音越大。
(3)[5]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要减弱公路噪音可以在公路的两旁栽种树木等。
16.【答案】(1)机械闹钟
(2)B
(3)泡沫塑料、锡箔纸、衣服
【解析】(1)[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2)[2]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
(3)[3]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衣服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故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塑料、锡箔纸、衣服。
17.【答案】(1)AB
(2)由v=st可得至少行驶的时间为
t=sv=830km100km/h=8.3h
(3)深圳到赣州的路程为
920km−380km=540km
赣州到南昌的距离为380km,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所用的时间
t=t1+t2=s1v1+s2v2=540km120km/h+380km100km/h=4.5h+3.8h=8.3h
由计算可知,两种方案所用时间相同。
【解析】【详解】
(1)[1]A.加装消声器可以让声音不发出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
B.高速路边设置隔音墙,是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高速上很少有车辆开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等级,但不可以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B。
(2)[2]由v=st可得至少行驶的时间为
t=sv=830km100km/h=8.3h
(3)[3]深圳到赣州的路程为
920km−380km=540km
赣州到南昌的距离为380km,从深圳走G4到韶关、再从G4E转赣州、然后沿G45北上回南昌所用的时间
t=t1+t2=s1v1+s2v2=540km120km/h+380km100km/h=4.5h+3.8h=8.3h
由计算可知,两种方案所用时间相同。
18.【答案】解:(1)在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
(2)火车速度:v=72km/ℎ=20m/s,
根据v=st可得,隧道长:
s隧道=vt=20m/s×65s=1300m。
(3)火车通过隧道通过路程:
s′=1300m+500m=180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
t′=s′v=1800m20m/s=90s;
(4)根据题意知,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
s″=800m−500m=300m,
所用的时间:t″=11.5s,
由公式v=st得,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
答:(1)旅途中小陆观察到的紧邻居民住房的铁路旁修建有高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
(2)该隧道的长度为1300m;
(3)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0s
(4)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8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1.5s,则该火车过桥的平均速度为26.1m/s。
【解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2)根据公式s=vt进行计算便可;
(3)火车通过隧道经过的路程为车长加隧道长,根据公式t=sv便可计算出火车通过隧道用的时间;
(4)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大桥长与火车长,根据速度公式就会算出火车过桥时的速度。
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实验次数
实验车型
车速km/ℎ
普通沥青路面噪音
多空沥青路面噪音
1
轿车
72
85.4
78.5
2
轿车
108
92.6
80.6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距离
最长
长
短
响度
最响
较响
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05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课一练</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如图所示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05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测试题</a>,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