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八上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导学案 原卷+解析卷
展开人教版 八年级 第二章 声现象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噪声的定义,了解噪声的来源;
2.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学习难点】:噪声的等级及危害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2页—44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 最微弱 的声音,长期生活在 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产生神经衰弱、头疼等疾病.
3、减弱噪声应该从 声源 处、声音的 传播过程中 、接收声音的 人耳处三方面着手。
4. 噪声主要有三大来源: 工业噪声、 交通 噪声 、 建筑噪声 。
【合作探究】
探究一:噪声的来源
用手机播放音乐,同时有名男生用泡沫塑料刮玻璃,制造噪声。
听到的感受是:音乐优美动听,是 乐音 ,刮玻璃声刺耳,令人烦躁是 噪声 .
问题:乐音和噪声的波形特点有什么不同呢?
演示实验:先敲击音叉发声,并用示波器显示其波形;再用泡沫塑料刮擦玻璃,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把两种声音的波形作对比,分析两种波形有何不同.
音叉的波形 噪声的波形
1.通过比较两图波形可以发现噪声的波形不(选填“是”或“不”)存在周期性变化,说明了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产生噪声;
思考讨论: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吗?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
问:如果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播放音乐,音乐声对听老师讲课有没有影响?说明理由。
答:有影响,音乐声将干扰听老师讲课的声音。从这个角度看,音乐声也属于噪声。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想想议议:你周围有哪些噪声?请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
3. 噪声的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探究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有的噪声强度大,有的却小,我们如何描述噪声的这种差别呢?
1.噪声的等级:
(1)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
(2)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第43页四个插图的含义分别是:
飞机起飞时的声音约是140 dB;汽车运行时的噪音约是90 dB ;
两人正常说话时的声音约是 60 dB ;两人轻声耳语时的声音约是 20 dB ;
(4)现代城市的主要街道上设置有噪声监测设备。某一时刻装置的显示屏显示着64.8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分贝,这个数字显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当附近有一辆载重汽车驶过时,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将增大(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噪声的危害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探究三:控制噪声
噪声污染对人体是有危害的,我们该如何减弱噪声呢?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因此控制噪声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防止噪声产生;第二,阻断噪声传播;第三,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
(1)在 声源处 控制 如:摩托车上的消声器;用光信号代替声信号;提高技术,增加金属间的弹性,研制无声合金等。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如:在公路两植树造林,让树木来减弱噪声;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装上隔音罩等。
(3)在 人耳处控制 如:戴上耳塞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3.下图标志的含义是禁止鸣笛。
想想议议: 为什么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吗?
归纳: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有许多内部大而孔径小的气孔,当外界的声音传入这些小孔后,仅有小部分声音能从入口反射出来,而大部分则被吸收掉了,因而出现了万籁俱寂的场面。
【精讲点拨】
1.乐音和噪声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属于乐音,但从环保角度讲却属于噪音,在一定条件下,乐音可以转化为噪声,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噪声永远都是噪声.
2. 由波形图来判断“噪声”时,关键是看波形是否有周期性的重复,而不应该根据这个波形看着“是否顺眼”来判断。
3. 控制噪声的环节中,也可以说是:消声(在声源处减弱)、吸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隔声(在人耳处减弱)。.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
【归纳整理】
【当堂练习】
1.(2020东营市)跳广场舞时,优美的舞曲声是靠扬声器中“纸盆”的____产生的,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 (1). 振动 (2). 声源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舞曲声是靠扬声器中“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2]音箱的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2020武威市)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鼓由于______发声。
【答案】 (1). 声源处 (2). 振动
【解析】(1)“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响鼓还需重锤敲”,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3.(2020 恩施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 用装有不同水量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 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 荆门市)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源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
B. 狗是人类忠实朋友,它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类要广
C.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中传播,不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隔音墙能隔音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这一方面控制噪声的
【答案】B
【解析】A.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且有传播介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振动也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
B.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狗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因此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类要广;故B正确;
C.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故C错误;
D.利用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
5.(2020 黄石市)窗外飘来《我和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波可以空气、地面和真空中传播
B. 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所以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
C. 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 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噪声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污染,在公众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
C. 空气是声音的一种传播介质,次声波是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的,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C错误;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B。
6.(2020 湖南省衡阳市)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 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
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 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
【答案】A
【解析】A、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首乐曲能分辨出声音的不同,即音色不同,故凭音色可分辨发音乐器的种类,故A正确;
B、将扬声器音量调大后,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音乐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墙壁做成凸凹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使响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A。
7.(2020 湘潭市)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法来进行: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D.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
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