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江西专用)专题02光现象
展开【跨学科实践】
(2024·江西·中考真题)
1.某同学的爷爷跟着电视节目学习太极拳时,因教练面向观众授课,爷爷总是把左右动作做反。在该同学的建议下,爷爷向后转身,面对墙上镜中的电视画面学习,有效地矫正了动作。为了帮助爷爷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证据】
(1)将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放置在方格纸上。
(2)将一枚棋子作为物放在镜前两格处,取另一枚棋子在镜后移动,直到它与物的像完全重合,从而确定像的位置,记录此时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
(3)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根据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 关系。
(4)请你在虚线框内设计记录上述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一):
(5)下图为两枚叠放的棋子,将其放在镜前,取数量适当的棋子叠放在镜后并移动位置,直到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此时镜前与镜后棋子的数量。
(6)改变叠放的棋子数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结果如表二:
表二
【解释】
(1)根据表二,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 ,且与镜前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可得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借助方格纸可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
【交流】分享完上述实验过程后,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与爷爷面对面玩起了“照镜子”的游戏。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 手。通过实验和游戏,爷爷明白了用镜子矫正动作的原因。
【与传统文化结合情境】
(2023·江西·中考真题)
2.如图所示,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通过测量正午日影长度来推测二十四节气,日影是光的 形成的。为了提高其测量精度,天文学家使用铅垂线来确保“表”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圭”。铅垂线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
(2021·江西·中考真题)
3.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 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 现象。
(2023·江西·中考真题)
4.学校在教学楼大厅设有仪容镜,便于师生自觉规范仪容仪表。某同学在仪容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与他在小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比,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江西·中考真题)
5.如图所示,湖面上一只白鹭正展翅上冲,若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是 的;水中的“白鹭”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
(2024·江西九江·三模)
6.如图所示,这是今年一些网友拍摄到的日全食时的照片。日全食是由光的 形成的,发生日全食时不能看到太阳,是因为我们处在 的影子里。
(2024·江西吉安·三模)
7.小华同学暑假外出旅游时在动物园用手机拍到的如图的场景:一头瞪羚正在岸边喝水。瞪羚岸边的影子是由光的 形成的,池塘的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一些,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
(2024·江西鹰潭·二模)
8.“福建舰”是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于2022年6月17日下水命名,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如图所示,是福建舰2023年10月停泊在某军港的图片,她上层建筑的舰岛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倒影中“舰岛”与“舰岛”的大小 。
(2024·江西景德镇·二模)
9.如图,小哲在家中的梳妆镜前10cm处欣赏镜子里的“自己”,他俩的距离是 c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4·江西九江·三模)
10.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明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为了使成像更清晰,应该将半透明膜蒙在圆筒的 (选填“A”或“B”)端,小明无意间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用它来观察蜡烛,则半透明膜上会出现 个像。
(2024·江西赣州·一模)
11.晚上,小明在客厅的窗户玻璃上看到了自己和客厅里边灯的像,小明发现当他向窗户靠近时,他在玻璃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然后他用手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通过玻璃所看到灯的像 (选填“水平向左运动”、“水平向右运动”或“静止”)。
(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
12.记录美好瞬间,发现生活中的美。如图所示,这是某同学拍摄的日食过程中树荫下的月牙形光斑,下列现象的形成原理与此光斑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阳光下的人影B.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
(2024·江西吉安·二模)
13.“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商业展示等上都有广泛应用。小科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全息”投影,它是由4块玻璃板制作而成,玻璃板与水平面成45°角,平板电脑上的4个“小黄人”作为光源,小科同学看到的小黄人的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像正在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则此时位于A处屏幕上的小黄人的运动方向为( )
A.向左做匀速运动B.向右做匀速运动
C.向上做匀速运动D.向下做匀速运动
(2024·江西南昌·一模)
14.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则蜡烛的像会变大
B.实验时,应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C.移去蜡烛,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能接受到A的像
D.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等效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
(2024·江西南昌·一模)
15.下列关于光现象形成原因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对镜梳妆——光的反射;“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B.黑板反光——光的镜面反射;“一叶障目”——光的直线传播
C.凿壁借光——光的反射;“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雨后彩虹——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2024·江西·模拟预测)
16.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针孔是圆形的,蜡烛位置可调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则像的形状改变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缩短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2024·江西南昌·二模)
17.【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问题】同学在长为3m的房间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和平面镜分别贴在相对的两个竖直墙面,检查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此时他应面向 (选填“视力表”或“平面镜”)站立。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特点?回到学校后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证据】
(1)如图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在玻璃板中会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减弱此影响可选用 (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
【解释】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交流】
(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同学检查视力时,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
(2024·江西吉安·二模)
18.“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装置如图甲所示,白纸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在纸板上,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自由移动的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入射。
(1)图中的入射角是 度。
(2)当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此时入射光线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反射光线向 偏转。
(3)多次实验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后,发现没有量角器,为了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你的操作是 。
【交流】另一小组同学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先用加湿器,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NO,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
(4)本实验应该在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 。
(5)缓慢转动圆台,从反射光那一侧观察,看到三束光相互 ,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024·江西九江·模拟预测)
19.【探究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问题】小丽热爱跳舞,回想起练习跳舞时,可通过练习室前面的大镜子调整自己动作的幅度和肢体位置,因此引起了她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如图甲所示,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证据】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 ;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眼睛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使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小丽在选器材的时候还选了一根刻度尺,选刻度尺是为了探究 的关系;
(4)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丽只将茶色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解释】……
【交流】
(1)实验中发现,在玻璃板后面相距较小的距离内,有两个蜡烛的像,这是因为 ;
(2)实验结束后,小丽无意间从玻璃板中看到教室后面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
(2024·江西萍乡·三模)
20.如图甲是王浩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写出一条即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 ;由表格中的数据还可以判断: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 30°(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的大小为 ;
(2)王浩还做了图乙、丙中的两个实验,发现: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小是 的;
(3)如图丁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应在较 (选填“明”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如果一束纯绿色光按图丁的所示实验,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彩色光带;由图丁可推测:如果紫色光和红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到相同的介质,则 的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
实验次数
平面镜前棋子的数量/枚
平面镜后棋子的数量/枚
1
2
2
2
3
3
3
4
4
入射角α
10°
30°
45°
60°
折射角β
7.1°
20.7°
30°
37.8°
参考答案:
1. 竖直 距离 见解析 相等 垂直 右
【详解】(1)[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用镀膜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3)[2]实验中改变物到镜面的格数,进行多次实验,像与物到镜面的格数关系,判断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
(4)[3]根据实验要求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一)如下表所示
【解释】(1)[4]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知,每次实验镜后棋子与镜前棋子的数量相等。
(2)[5]根据方格纸可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交流】[6]根据“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该同学扮演物举起左手,爷爷扮演镜中的像应举起右手。
2. 直线传播 竖直向下
【详解】[1]由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当光线被挡住时,光线无法再传播,会形成阴影,则日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根据重力的特点可知,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铅垂线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来工作的。
3. 折射 反射
【详解】[1]光通过透镜时,由空气进入玻璃、再进入空气。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外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
[2]印章底部反射出来的光射到下方镜面上时,发生反射,进入人的眼中,人才能看见印章的底部。
4. 虚像 不变
【详解】[1[[2]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某同学在仪容镜中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像是虚像,与他在小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比,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5. 运动 反射
【详解】[1]湖面上一只白鹭正展翅上冲,白鹭和它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相对于水中的“白鹭”向相反方向飞行,白鹭是运动的。
[2]白鹭在水上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6. 直线传播 月球
【详解】[1]日全食是由于太阳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被月球遮挡而形成的。
[2]由于太阳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月球的影子,当发生日全食时,人处于月球的影子里,就看不到太阳了。
7. 直线传播 折射
【详解】[1]瞪羚的影子是光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形成的暗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池塘的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一些,是池底反射的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8. 反射 相等
【详解】[1][2]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倒影中“舰岛”与“舰岛”的相等。
9. 20 不变
【详解】[1]小哲在家中的梳妆镜前10c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10cm,因此乐乐和镜子里“自己”的像距离是
10cm+10cm=20cm
[2]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所以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的像将不变。
10. A 2
【详解】[1][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两个小孔,每个小孔都会有光线通过会聚在半透明纸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则光线通过两个小孔成的会聚像点位置不同,所以会成2个像。
11. 不变 静止
【详解】[1]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小明发现当他向窗户靠近时,他在玻璃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2]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看到的像是静止的。
12.A
【详解】A.日食过程中树荫下的月牙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阳光下的人影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两者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故两者原理不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故两者原理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故两者原理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详解】由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得,当像正在竖直向上匀速运动,与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5°时,位于A处屏幕上的小黄人的运动方向为向左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B
【详解】A.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大小相等,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蜡烛大小不变,故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实验中,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到像,故C错误;
D.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等效替代的是蜡烛A,若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说明蜡烛A与蜡烛A的像大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A.对镜梳妆时能看到镜中的“自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镜花是指光线从花射到镜子,在镜子上发生反射,从而进入人的眼睛。水月则是指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线,射到水面,然后在水面上发生反射,从而进入人的眼睛。因此,镜花水月都是光的反射现象,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故A错误;
B.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线在黑板表面发生镜面反射所造成的。“一叶障目”指的是当一片叶子挡在眼前时,它会挡住沿直线传播的光,使得人眼无法看到叶子后面的物体,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正确;
C.凿壁借光,其典故是小匡衡在墙上凿一个洞时,邻居家的光就能够沿直线传播透射进来,使得室内得到照明,其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立竿见影,描述的是在阳光下竖起竿子后立刻看到影子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D错误。
故选B。
16.AB
【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上方的光线通过小孔时只能射到下方,物体下方的光线通过小孔时只能射到上方,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
B.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距和像距都有关,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故B正确;
C.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是物体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故C错误;
D.在物距一定时,像距越大,像越大,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缩短筒长,像距变小,烛焰的像变小,故D错误。
故选AB。
17. 平面镜 薄 相同 不点燃 等于 虚 2
【详解】【问题】[1]同学在长为3m的房间利用平面镜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和平面镜分别贴在相对的两个竖直墙面,检查时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m,面向视力表时距离达不到要求,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站在距离平面镜的合适位置,可以使人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为5m,此时他应面向平面镜站立。
【证据】(1)[2]同时在玻璃板中会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减弱此影响可选用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3]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相同的蜡烛,这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3)[4]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便可以确定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4)[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解释】(1)[6]平面镜所成的像无法在光屏上承接是虚像。
【交流】(1)[7]检查室内视力表和平面镜相距3米,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3m,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米远,人离平面镜
5m-3m=2m
18. 50 入射角为0° 左 将白纸板沿法线对折,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重合,若能重合,则可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暗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重合
【详解】(1)[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图中的入射角为
(2)[2]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重合。
[3]当入射光线从与反射光线重合的位置向右偏转一定角度时,反射光线会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所以反射光线向左偏转。
(3)[4]为了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可进行的操作是:将白纸板沿法线对折,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重合,若能重合,则可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5]为了易于观察光的传播路程,本实验应该在暗的环境下进行。
[6]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是为了利用水雾清晰的显示出光传播的路径,便于完成实验研究。
(5)[7]缓慢转动圆台,从侧面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此时处在同一平面内。故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9. 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A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不变 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成了像 10:35
【详解】(1)[1]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2][3]实验中要用蜡烛B来代替蜡烛A的像,为了防止干扰,实验过程中蜡烛B不需要点燃,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不点燃B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移动玻璃板后面不点燃的蜡烛B,眼睛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4]利用直尺测量每次位置改变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5]平面镜成像时,像和无关于镜面所在的面对称;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玻璃板所在的面不变,蜡烛A像的位置不变。
(1)[6]实验中发现,在玻璃板后面相距较小的距离内,有两个蜡烛的像,这是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光线,透过玻璃板的光线经后面反射也能成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的位置越远。
(2)[7]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
20.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大于 45° 不同 暗 不能 紫色光
【详解】(1)[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可得出的结论: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当入射角为60°时,折射角为37.8°,所以当光以5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在30°~37.8°之间,所以折射角大于30°。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由玻璃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所以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为45°。
(2)[4]根据控制变量法,图乙、丙中的两个实验中,入射角相同,介质不同,折射角不同,说明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大小是不同的。
(3)[5]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光学实验现象,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6]由于绿色光是单色光,所以如果一束纯绿色光按图丁的所示实验,光屏上不能得到彩色光带。
[7]由图丁可知,紫色光的偏折能力更强,因此如果紫色光和红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到相同的介质,则紫色光的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
实验次数
平面镜前棋子的格数/格
平面镜后棋子的格数/格
1
2
3
【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专题07质量与密度: 这是一份【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专题07质量与密度,共10页。
【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专题06热学: 这是一份【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专题06热学,共16页。
【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专题05简单机械: 这是一份【好题汇编】5年(2020-2024)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专题05简单机械,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