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上6.1.2 碳的化学性质(创优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27698/0-1722430920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重点)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难点)
【情境导入】[来~:^zzstep.c#m%&]
古代名画经历几百年仍然色泽鲜艳不褪色,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二:碳的化学性质
【思考】北宋张择端用墨汁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完好保存至今,说明碳在常温下具有什么性质?你是否能从碳的原子结构中获得启示?(请画出碳原子结构示意图)
【阅读】自学课本P110.111,请概括出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P110实验6-2,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分析: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归纳小结】[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二、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 性
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第一层有__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碳的 性
= 1 \* GB3 ①氧气充足时: ;(请写化学方程式)
= 2 \* GB3 ②氧气不充足时: 。(请写化学方程式)
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填反应类型)。
3.碳的 性
⑴实验现象 [来#*:中~教&%网]
⑵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w%ww^.z*zstep.cm~@]
⑶在此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被氧化的物质是 。说明木炭具有 性,是 剂,被 ,发生 反应,可用来 ;氧化铜具有 性,是 剂,被 ,发生 反应。
⑷化学方程式 ,所以,这类反应可表示为:C + 金属氧化物=== + 。
【练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 \* GB2 ⑴木炭还原氧化铁
= 2 \* GB2 ⑵木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讨论】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你能说出碳具有哪些用途?
。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碳在常温下具有( )
A.稳定性 B.氧化性 C.还原性 D.助燃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和CO2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
B.金刚石、石墨和C60充分燃烧都能生成CO2
C.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3.甲图为足球烯(C60),它是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乙图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的蜂巢状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属于单质 B.甲、乙都由原子构成的[www.zzs%t*ep.~#c@m]
C.甲、乙是同一种物质 D.甲、乙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4.如图为三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C60、金刚石、石墨
B.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中国教育出版网#~^%&]
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苏轼用墨水写的行书作品《寒食帖》历经940年仍清晰可见,说明常温下下碳单质性质稳定
B.含碳燃料充分燃烧时生成CO2,燃烧不充分时生成CO
C.在温室种植中,CO2用做气体肥料,供给植物光合作用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CO中毒
6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发生了反应 B.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验生成的CO2
C.一段时间后有红色固体生成 D.反应后固体质量一定减少
第六单元 课题1 课时2碳的化学性质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
1--6:A C A C D A [来&~:z*zstep.c@m%]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2 水的净化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自我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