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3-17223316729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3-17223316730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3-17223316730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2-17223316635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2-17223316635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2-172233166359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1-172233163327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1-17223316333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1-17223316333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0-17223316298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0-17223316299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三讲义01计数原理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024451/0-17223316299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数学6.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学案
展开计数原理
一、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1.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都涉及完成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的种数.它们的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各种方法相互独立,用其中的任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与分步有关,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了,这件事才算完成.
(一)分类加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可以有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 种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 种方
法,……,在第 类办法中有 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方法.(也
称加法原理)
(二)分步乘法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经过 个步骤,缺一不可,做第一步有 种方法,做第二步有 种方法,……,
做第 步有 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方法.(也称乘法原理)
经典例题
1. 把 封信投到 个信箱,则不同的投法共有( ).
A.种B. 种C.种D.种
2. 某学生去书店,发现 本好书,决定至少买其中一本,则购买方式共有( ).
A. 种B. 种C. 种D. 种
3. 如图,用 种不同颜色给图中的 , , , 四个区域涂色,规定一个区域只涂一种颜色,相邻区域
必须涂不同的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案共有种.
巩固练习
4. 由数字 , , , 这四个数字,能够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三位偶数是( )个.
A.B.C.D.
5. 小冉有 条不同款式的裙子, 双不同款式的靴子,某日她要去参加聚会,若穿裙子和靴子,则不同
的穿着搭配方式的种数为( ).
A.B.C.D.
6. 四个同学,争夺三项冠军,冠军获得情况可能的种数是( ).
A.B.C.D.
2. 知识总结
强调每一类都可以独立完成某件事;而强调所有步骤结束后才可
以完成某件事.具体题目当中,往往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需要综合运用,合理的分类和分步,是解决此
类问题的关键.
二、 排列组合
1. 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一)排列与组合的概念
名称定义
排列
组合
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合成一组
(二)排列数与组合数
(1)排列数的定义: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作从 个不同元
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 表示.
(2)组合数的定义: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作从 个不同
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 表示:
(3)排列数、组合数的公式及性质
(1)=
公式(2)
=
性质
(1)
(2)=
;
;
=
经典例题
7. 已知自然数 满足,则 ( ).
A.B.C.D.
8. 若,则 ( ).
A.B. 或C. 或D.
巩固练习
9. 若,则 ( ).
A.B.C.D.
10. 若,且,则 的值为( ).
A.B.C.D.
2. 常见的排列问题
(一)位置(元素)分析法
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分析问题时有位置分析法、元素分析法,在实际进行排列时一般采用特殊元素优先(或滞后处理)原则,即先安排(或后安排)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或有限制条件的位置,对于分类过多的问题可以采用间接法.
(二)捆绑法:某些元素必相邻的排列,可以先将相邻的元素“捆绑成一个”元素,与其它元素进
行排列,然后再给那“一捆元素”内部排列.
(1)模型:将 个不同元素排成一排,其中某 个元素相邻.
(2)思路:将相邻的 个元素“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此时变为个元素的全排列,排法为
;再将“捆绑”在一起的元素内部排列,排法为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符合条件的排法种数
有
种.
(三)插空法:某些元素不相邻的排列,可以先排其它元素,再让不相邻的元素插空.
(1)模型:将 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排,其中某 个元素互不相邻().
(2)思路:①将没有要求的个元素全排列,排列方法有种;②将要求互不相邻的 个元素插
入个空隙中,相当于从个空隙中选取出 个分配给互不相邻的那 个元素,其排列方
法有种.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符合条件的排法种数有种.
(四)除序法:当某些元素相同或者某些元素的位置相对确定时,排列完之后要对相对顺序固定不
变的元素的或相同的元素进行除序.
(1)模型:将个不同的元素排成一排,其中 个元素之间的相对顺序固定不变.
(2)思路:法1:整体法:先将个元素全排列,共有种排列方法.然后任取一种排列,固
定另外 个元素的位置不动,将 个元素交换顺序,共有 种排列方法,而其中只有一种排列是我们所
需要的,因此共有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法2:插空法:先从个位置选出 个进行排列,然后将顺序固定的 个元素插入相应空当中,所以
排法种数为种.
(五)间接法(正难则反):对于给定附加条件的问题,正面考虑情况较为复杂时,可以考察否定附加条件下问题的情况,然后从无附加条件中排除上述情况即可.
(六)错位法
(1)模型:将编号为的 个小球放入编号为的 个盒子中,规定 号小球不许放入 号盒
子,求不同的放法种数,此种排列称为全错位排列,相应的排列数称为全错位排列数.
(2)当, , , 时的全错位排列数各为 , , , .关于 、 、 个元素的错位排列的
计算,可以用剔除法转化为 个、 个、 个元素的错位排列的问题.
经典例题
11. 在某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了 米短跑比赛.现将四位同学安排
在 , , , 这 个跑道上,每个跑道安排一名同学,则甲不在 道,乙不在 道的不同安排方法有(
)种.
A.B.C.D.
12. 一排 个座位坐了 个三口之家.若每家人坐在一起,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
A.B.C.D.
13. 某会议室第一排共有 个座位,现有 人就座,若要求每人左右均有空位,则不同的坐法种数为(
).
A.B.C.D.
14. 同寝室 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来的贺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
的分配方式有.
15. 若把英语单词“”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拼写方法共有种.
巩固练习
16. 把 件不同产品摆成一排,若产品 与产品 相邻,且产品 与产品 不相邻,则不同的摆法有
种.
17. 某班上午有五节课,分别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一节课.要求语文与化学相邻,数
学与物理不相邻,且数学课不排第一节,则不同排课法的种数是( ).
A.B.C.D.
18. 个人站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人不相邻的排法有种(用数字作答).
19. 信号兵把红旗与白旗从上到下挂在旗杆上表示信号,现有 面红旗, 面白旗,把这 面旗都挂上
去,可表示不同信号的种数是.
3. 常见的组合问题
组合问题常有以下两类题型:
(1)“含有”或“不含有”某些元素的组合题型:“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取出,再由另外元素
补足;“不含”,则先将这些元素剔除,再从剩下的元素中去选取.
(2)“至少”或“至多”含有几个元素的组合题型:解这类题必须十分重视“至少”与“至多”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谨防重复与漏解.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都可以求解,通常用直接法分类复杂时,考虑逆向思维,用间接法处理.
(一)不同元素的分堆问题
分堆问题的特点是堆与堆之间的区别仅仅是元素个数,而不强调元素本身,因此若出现了若干组元素个数相同的情况,在采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处理问题之后还需要做除序处理.
(1)不均匀分堆
【模型】 个不同元素分成 堆,每堆元素数目均不相等,求其分法种数.
【实例】 本书分成三堆,其分法种数为.
(2)均匀分堆
【模型】 个不同元素分成 堆,每堆元素数目都相等,求其分法种数.
【实例】 本书分成三堆,其分法种数为.
(3)部分均匀分组
【模型】 个不同元素分成 组,恰有 堆元素数目都相等,求其分法种数.
【实例】 本书分成三堆,其分法种数为.
不同元素的分堆问题,有等分、不等分、部分等分之别,一般地平均分成 堆,必须除以 ,如果有 堆元素个数相等,必须除以 .
(二)分配问题或选排问题
【模型】将 个不同的元素按一定要求分给 个人.分配问题的处理原则是先分组,后分配.
【实例】 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到爱智康产品研发部实习,分入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小学数
学,初中语文四个学科充当教研员,每个学科至少一名教研员,则不同的分配方法有多少种?
第一步:把 名大学生分成人数为的四堆,有种分法;
第二步:把分好的四堆分配给 个学科,有种分法.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得总共的分配方法有 种.
经典例题
20. 如图,小明从街道的 处出发,先到 处与小红会合,再一起到位于 处的老年公寓参加志愿者活
动,则小明到老年公寓可以选择的最短路径条数为()
A.B.C.D.
21. 国家教育部为了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在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免费培养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要分到
相应的地区任教,现有 个免费培养的教育专业师范毕业生要平均分到 所学校去任教,有种
不同的分派方法.
22. 名同学到 个小区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每名同学只去 个小区,每个小区至少安排 名同学,则
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
23.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高考之后计划去 、 、 三个不同社区进行帮扶活动,每人只能去一个
社区,每个社区至少一人.其中甲必须去 社区,乙不去 社区,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 ).
A.B.C.D.
巩固练习
24. 某中学语文老师从《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 本不同的名著中选出
本,分给三个同学去读,其中《红楼梦》为必选,则不同的分配方法共有( ).
A. 种B.种C.种D.种
25. 在“学雷锋,我是志愿者”活动中,有 名志愿者要分配到 个不同的社区参加服务,每个社区分配 名
志愿者,其中甲、乙两人分到同一社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
A.种B.种C.种D.种
26. 某市委从组织机关 名科员中选 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则甲、乙至少有 人入选,而丙没有入选的
不同选法的种数为( ).
A.B.C.D.
27. 某高三毕业班有 人,同学之间两两彼此给对方仅写一条毕业留言,那么全班共写了条毕
业留言.(用数字作答)
28. 将 位志愿者分成 组,其中两组各 人,另两组各 人,分赴 个不同的学校支教,则不同的分配方
案共有种.(用数字作答)
三、 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及其概念(一)二项式定理
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它表示第
项
二项式系数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的
系数除了变量之外的常数
(二)二项展开式形式上的特点
(1)项数为.
(2)各项的次数都等于二项式的幂指数 ,即 与 的指数的和为 .
(3)字母 按 幂排列,从第一项开始,次数由 逐项减 直到零;字母 按 幂排列,从第一项起,次数由零逐项增 直到 .
(4)二项式的系数从 , ,一直到, .
(三)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时, 与的关系是.
(2)二项式系数先增后减中间项最大
当 为偶数时,第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最大值为;当 为奇数时,第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最大值为.
(3)各二项式系数和:,
.
2.特定项的求解
(一)求形如
的展开式中与特定项相关的量(常数项、参数值、特征项)
第一步:利用二项式定理写出展开式的通项公式,通常把字母和系数分离开来
(注意符号不要出错);
第二步:根据题目中的相关条件(如常数项要求求指数为零,有理项要求指数为整数)先列出相应
方程(组)或不等式(组),解出 ;
第三步:把 代入通项公式中,即可求出,有时还需要先求 ,再求 ,才能求出或其他量.
(二)求形如的展开式中与特定项相关的量
第一步:利用二项式定理把与分别展开,并写出其通项公式;
第二步:根据特定项的系数,分析特定项可由与展开式中的哪些项相乘得到;
第三步:把相乘后的项合并即可得特定项或相关量.
(三)求形如的展开式中与特定项相关的量
第一步:把三项的和与看作与 两项的和;
第二步:根据二项式定理求出的展开式的通项;
第三步:根据特定项的系数进行分析,弄清特定项是由
的展开式中的哪些项和 项相乘
得到;
第四步:把相乘后的项合并即可得特定项或相关量
3.最大值问题
求系数的最大值问题,要先弄清所求问题是“展开式系数最大”还是“二项式系数最大”.
若是求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则依据的 的奇偶及二项式系数的性质求解;若是求展开式
系数的最大值,由于展开式系数是离散型变量,因此在系数均为正值的前提下,求最大值只需解不等式
组
,即得到答案.
4.系数和问题
(一)对形如的式子求其展开式的各项系数之和,常用赋值
法,只需令即可;对形如的式子求其展开式各项系数之和,只需令
即可;如何赋值,要观察所求和与差式的特点,发现差异,确保正确.
(二)若,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之和为,
偶次项系数之和为,
奇次项系数之和为,令,可得.
经典例题
29. 二项式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
30. 若的二项展开式中 项的系数为 ,则 ( ).
A.B.C.D.
31.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
A.B.C.D.
32.的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
A.B.C.D.
33. 若,,则
.
34. 已知,,则.
巩固练习
35.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36.的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
A.B.C.D.
37. 若的展开式中的二项式系数和为 ,则
( ).
A.B.C.D.
导图总结
出门测
38. 某人有3个电子邮箱,他要发5封不同的电子邮件,则不同的发送方法有( ).
A. 种B.种C.种D.种
39. 小明跟父母、爷爷奶奶一同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录制, 人坐成一排.若小明的父母至少
有一人与他相邻,则不同坐法的总数为.(用数字作答)
40. 甲、乙、丙、丁、戊五人排成一排,甲和乙都排在丙的同一侧,排法种数为
.
41. 若第四届《中国好声音》最后的 人必须与甲、乙、丙 个公司中的某一个公司签约,要求每个公司
至少签约 人,最多签约 人,则签约方案有( ).
A.种B.种C.种D.种
42.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43. 如果,则
;.
10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6.2 排列与组合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a href="/sx/tb_c400035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2 排列与组合学案设计</a>,文件包含排列-讲义教师版docx、排列-讲义教师版pdf、排列-讲义学生版docx、排列-讲义学生版pdf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6.2 排列与组合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a href="/sx/tb_c400035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6.2 排列与组合学案</a>,文件包含组合-讲义教师版docx、组合-讲义教师版pdf、组合-讲义学生版docx、组合-讲义学生版pdf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a href="/sx/tb_c4000356_t4/?tag_id=42" target="_blank">7.1 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学案及答案</a>,文件包含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讲义教师版docx、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讲义教师版pdf、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讲义学生版docx、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讲义学生版pdf等4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