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教课ppt课件
展开落在水面上的雨滴形成的水波会发生干涉现象
水波在小孔位置会发生衍射现象
1.波的衍射:水波在遇到小障碍物或者小孔时继续向前传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波的衍射.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____,或者__________.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3.惠更斯原理.(1)内容:介质中波动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____就形成新的波面.(2)应用:惠更斯原理对任何____过程都是适用的.
1.反射现象.(1)定义:机械波遇到介质界面会____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2)特点:频率、波速和波长都不变.2.折射现象.(1)定义:机械波从一种介质____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2)特点: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发生改变.3.反射和折射是波的普遍性质.
1.波的叠加原理: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的运动特征,继续传播,在相遇的区域中,质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____.2.波的干涉.(1)定义:________的两列波在相遇的区域中,会出现稳定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剧烈振动的区域,这些区域的位置是固定的,且互相隔开.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2)稳定干涉条件.①两列波的____必须相同.②两个波的______恒定,且________相同.(3)干涉的普遍性.一切波都能够发生干涉,干涉是__________现象.
1.如右图所示,在空旷的广场上有一堵较高大的墙MN,在墙的一侧有一个正在播放男女合唱歌曲的声源O,某人从A点走到墙后的B点,在此过程中,如从衍射的角度来考虑,则会听到( )A.声音变响,男声比女声更响B.声音变响,女声比男声更响C.声音变弱,男声比女声更弱D.声音变弱,女声比男声更弱
解析:由题意可知,某人从题图中A点走到墙后的B点,由于波的衍射现象,能听到声音,但强度变弱.由于男声的频率低于女声的频率,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则男声的波长比女声的波长长,更容易发生衍射.故A、B、C错误,D正确.
2.右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A.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B.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C.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D.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3.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C.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D.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
解析: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叠加,A错误;振动加强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B错误;振动加强点的振幅增大,质点仍然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某时刻的位移可以是振幅范围内的任何值,C正确,D错误.
1.关于衍射的条件:应该说衍射是没有条件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可以发生衍射.衍射只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是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2.波的衍射实质分析:波传到小孔(障碍物)时,小孔(障碍物)仿佛是一个新波源,由它发出的与原来同频率的波在小孔(障碍物)后传播,就偏离了直线方向.波的直线传播只是在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况.
3.惠更斯原理的实质:波面上的每一点(面源)都是一个次级球面波的子波源,子波的波速与频率等于初级波的波速和频率,此后每一时刻的子波波面的包络面就是该时刻总的波动的波面.其核心思想是介质中任一处的波动状态是由各处的波动决定的,惠更斯原理解释了波的衍射现象.
【典例1】 (2024·江苏南京月考)晓宇在实验室利用发波水槽演示了波的衍射现象,调整缝的宽度PQ=5 cm,M、N为挡板后放置的两个浮球,实验时发现两浮球始终静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缝的宽度略微调大,则两浮球可能上下浮动B.将缝的宽度适当调小,则两浮球可能上下浮动C.增大振源的频率,两浮球可能上下浮动D.无论如何调节振源的频率,两浮球始终静止
解析:当缝的宽度PQ=5 cm时,两浮球始终静止不动,可知此时波的衍射现象不明显,即波的波长远小于此时缝宽,若将缝的宽度略微调大,波长仍远小于此时缝宽,同样不会有明显的衍射现象,即两浮球仍会静止不动;若将缝的宽度适当调小,当波长和缝宽接近或者大于缝宽时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即此时两浮球可以上下浮动,A错误,B正确.根据公式v=λf可知,由于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增大振源的频率时波长变短,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波长仍远小于缝宽,不会有明显的衍射现象,两浮球不可能上下浮动;减小振源的频率时,波长变长,当波长和缝宽接近或者大于缝宽时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此时两浮球会上下浮动.故C、D错误.
关于波的衍射现象的两点提醒(1)障碍物的尺寸的大小与波长大小的关系不是发生衍射的条件,而是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波长越大,越易发生明显衍射现象.(2)当孔的尺寸远小于波长时,尽管衍射十分突出,但衍射波的能量很弱,也很难观察到波的衍射.
解析:水波通过狭缝后波长不变,A错误;这是水波的衍射现象,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任何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B错误;该实验的狭缝宽度相等,波长不等,则此现象可以说明,缝宽一定,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C错误,D正确.
2.某居住地A位于某山脉的一侧,山脉的另一侧P处建有无线电波发射站,如下图所示.该发射站可发送频率为400 kHz的中波和400 MHz的微波.已知无线电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为3×108 m/s.回答以下问题:
(1)该中波和微波的波长各是多少?
答案:750 m 0.75 m
(2)发射站发出的电磁波是经过干涉还是衍射后到达居住地A处的?解析:发射站发出的无线电波绕过山脉到达A处,发生了衍射现象.答案:衍射(3)若两种波的接收效果不同,请说明哪一种波的接收效果更好.为什么?解析:中波的接收效果更好,因为它的波长长,衍射现象更明显.答案:中波的接收效果好,因为它的波长长,衍射效果更好
1.波的频率是由振源决定的,介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都是受迫振动,因此不论是反射还是折射,波的频率是不改变的.2.波速是由介质决定的.波反射时是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不变;波折射时是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因此波速改变.
【典例2】 某测量员利用回声测距,他站在两平行墙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 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 m/s,则两墙壁间的距离为多少?[核心点拨] (1)注意测量员是否运动.(2)注意测量员听到回声是来回的距离.
解析:设两墙壁间的距离为s,测量员离较近的墙壁的距离为x,则他离较远的墙壁的距离为s-x,第一次听到回声时,2x=vt1;第二次听到回声时,2(s-x)=v(t1+Δt),其中Δt=0.5 s,t1=1 s,代入数据得s=425 m.答案:425 m
3.(多选)关于波的反射与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B.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C.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D.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解析:波发生反射时,在同一种介质中运动,因此波长、波速和频率不变,A错误,B正确;波在不同种介质中运动时发生折射,波速发生变化,但频率由振源决定,波的频率不变,由v=λf可知波长也发生变化,C错误,D正确.
4.(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认识,正确的是( )A.潜艇利用声呐探测周围物体的分布情况,用的是波的反射原理B.隐形飞机怪异的外形及表面涂特殊隐形物质,是为了减少波的反射,从而达到隐形的目的C.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波的干涉D.水波从深水区传到浅水区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是波的折射现象解析:潜艇探测周围物体利用了反射原理,A正确;隐形飞机可以减少波的反射,B正确;雷达工作原理利用了波的反射,C错误;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波的折射,D正确.
1.发生干涉的条件.(1)两列波的频率相同.(2)相位差恒定.2.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两列波的振幅越接近,干涉图样越明显.
3.干涉图样及其特点.(1)干涉图样:如右图所示.(2)特点.①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②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②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振动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振动减弱点.(4)振动加强的点和振动减弱的点始终保持与波源同频率振动,其振幅不变(减弱的点的振幅可能为零),其位移随时间变化.
【典例3】 如右图所示,S1、S2是两个步调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若两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 cm不变,关于右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始终保持静止不动B.图示时刻c点的位移为零C.b点振动始终加强,c点振动始终减弱D.图示时刻,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
[核心点拨] (1)S1、S2是两个步调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说明发生干涉.(2)由题图知b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解析:d点是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减弱,振幅为零,故保持静止,故A正确;b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它们均属于振动加强点,由于振幅是5 cm,则b点相对于平衡位置高10 cm,而c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则c点相对于平衡位置低10 cm,所以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故B、C、D错误.
振动加强点与振动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5.(多选)(2024·广东中山一中校考)如右图所示,S1、S2为两个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波源,两列波的波长都为λ,它们在介质中产生干涉现象,S1、S2在空间中共形成了5个振动加强的区域,如右图中实线所示.P是振动加强区域中的一点,从右图中可看出( )A.S1波在该区域的传播速度和S2波的等大B.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等于λC.P点此时刻振动最强,经过半个周期后,振动变为最弱D.S1 、S2连线和加强区交点等间距,间距为半波长
解析: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相等,故A正确;由题可知,S1、S2在空间中共形成了5个振动加强的区域,题图中直线上各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相等,所以可知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差等于λ,故B错误;P点处于振动加强区且始终加强,此时刻振动最强,经过半个周期振动仍然最强,故C错误;S1 、S2连线和加强区交点等间距,间距为半波长,故D正确.
6.(多选)如下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B.P、N两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C.M点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变为振动减弱点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解析:由题图可知,O、M均为振动加强点,此时O点处于波谷,M点处于波峰,M点是峰、峰相遇,M点为振动加强点,则始终为振动加强点,A、C错误;N、P两点为振动减弱点,又因为两列波的振幅相同,因此N、P两点的振幅为零,即两点始终处于平衡位置,B正确;从该时刻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两列波分别引起的振动都使M点位于平衡位置,故M点位于平衡位置,D正确.
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a href="/wl/tb_c400322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配套ppt课件</a>,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振动源,受迫振动,运动形式,平衡位置,同一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教学演示ppt课件,共56页。
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粤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评课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水波绕过障碍,机械波衍射的条件,机械波衍射的原理猜想,惠更斯原理,理解惠更斯原理,子波源,向障碍后传播,波速慢介质,波速快介质,入射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