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流水地貌优秀课后练习题
展开1.峡谷: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下切作用强烈,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
2.河谷剖面
上图中数字1表示河床,数字2表示河漫滩,数字3表示阶地。
3.主要流水侵蚀地貌
1.2018年11月14日夜,形成于金沙江上游的洪水到达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长江第一湾,淹没了图中对岸(北岸)农田。
图中月牙形地貌形成原因是( )
A.河流北岸水流急,泥沙冲积而成
B.河流北岸水流缓,泥沙沉积而成
C.河流南岸水流急,泥沙堆积而成
D.河流南岸水流缓,泥沙沉积而成
【答案】B
【详解】图中月牙形地貌为泥沙淤积形成的江心沙洲,形成原因是河流北岸为凸岸,水流缓慢,江水搬运泥沙沉积而成,B正确。河流北岸为凸岸水流缓,A错误。河流南岸水流急,河岸易被侵蚀搬运,但北岸堆积的泥沙是上游搬运下来的泥沙堆积形成的,不是该地河流南岸泥沙,C错误。河流南岸为凹岸,水流急,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②①③
3.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
【答案】2.C 3.A
【解析】2.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根据四图可以看出③地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发育最早;①地河谷最宽、以侧蚀为主,发育最晚,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A正确;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B错误;冰川侵蚀主要形成峡湾、角峰等地貌,而冰川堆积主要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及蛇形丘等地貌,CD错误。故选A。
牛扼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读北半球某地牛扼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
5.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 )
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增强河道淤积
【答案】4.A 5.B
【解析】4.弯曲河道往往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虚线框内两个弯曲处的凹岸不断受到侵蚀,随着侵蚀持续发展,两个凹岸相隔越来越近,最终相连,形成相对平直的河道,因此导致图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5.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水可以直接由取直后河道流走,水流速度增加,减少其在弯道处滞留的时间,有利于洪水快速排泄,从而减弱洪水灾害,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道长度变短,因此会减少航运距离,排除C。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后,河水流动速度增加,不利于河道淤积,排除D。故选B。
图示为我国某河流局部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若只考虑地转偏向力作用,则该河流中( )
A.甲处北岸冲刷严重B.乙处北岸冲刷严重
C.甲处南侧河床较缓D.乙处北侧河床较缓
7.该河流丙处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建设居民区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6.B 7.B
【解析】6.我国所在是北半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甲河段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流,河流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南岸冲刷严重,A错误;乙河段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流,河流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北岸冲刷严重,B正确;甲河段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南岸冲刷严重,泥沙沉积少,河床较陡,C错误;乙河段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北岸冲刷严重,泥沙沉积少,河床较陡,D错误。故选B。
7.①地是在河流曲流凹岸处,河流侵蚀强,洪涝威胁较大,不适宜建设居民区,A错误;②地是河流曲流凸岸处,河流侵蚀弱,以堆积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用水方便,最适合建居民区,B正确;③处并不是在河流的凸岸处,不是最适合建设居民区的区域,C错误;④处并不是在河流的凸岸处,不是最适合建设居民区的区域,D错误。故选B。
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
A.下切——抬升——堆积——崩塌B.崩塌——沉积——抬升——下切
C.下切——沉积——侧蚀——沉积D.下切——侧蚀——沉积——下切
9.阶段3发育期间,若气候、地壳板块相对稳定,该河段( )
A.河流流速显著加快B.溯源侵蚀受到抑制
C.河流水位明显下降D.河流含沙量急速增大
【答案】8.D 9.B
【解析】8.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从图例可知,该河段阶段3出现了堰塞湖相沉积,推测主要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致,故河谷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和河流两岸受堰塞影响,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D正确,ABC错,故选D。
9.阶段3出现堰塞,相当于区域性基准侵蚀面抬高,河流流速将下降,故A错,溯源侵蚀将受到抑制,水位将上升,河流含沙量可能减小。B项正确,CD错误。故选B。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
A.减轻洪涝灾害B.增加河床淤积C.减少上游来水量D.增加航运里程
11.曾经位于长江南岸的是( )
①麋鹿保护区所在地②六合垸所在地③张智垸所在地④永合垸所在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0.A 11.D
【解析】10.荆江段河道为地上河,九曲回肠,易发生洪涝灾害,裁弯取直利于洪水下泻,利于泥沙搬运,减轻洪涝灾害,A正确,B错误;上游来水量取决于上游补给状况,与裁弯取直无关,C错误;荆江段河道航运价值低,裁弯取直利于通航,并非增加航运里程,D错误;故选A。
11.天鹅洲故道、黑瓦屋故道、老河故道都是长江裁弯取直之前的河道,其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南岸,北侧地理事物以前位于长江的北岸。读图可知,六合垸、永合垸曾经位于长江南岸,故②④项正确。麋鹿保护区位于老河故道和天鹅洲故道之间,最可能位于长江以北,①项错误;张智垸虽然位置偏南,但是位于长江河道的北侧,③项错误。故选D。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千米)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三个测量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13.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床变高D.流水堆积导致河床变高
【答案】12.B 13.D
【解析】12.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丙海拔最高,乙海拔最低,所以三个测点从下游到上游的排序依次为乙甲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河流下游,河床海拔升高,宽度变宽,下游河流流速变慢,外力沉积作用使得河床升高,侧蚀作用使河床变宽,D正确,A错误;下蚀和溯源侵蚀会使河床海拔下降,洪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会使河床降低,BC错误。故选D。
“壶穴”是急流涡旋挟带石块或砾石对河床上的岩石凹处进行磨蚀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挟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逐渐光滑,其形似壶,故称“壶穴”(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壶穴”多分布于( )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含沙量大的河曲段
15.“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原因可能是( )
A.光照条件充足B.水质洁净C.水温较高D.水体稳定半封闭
【答案】14.C 15.D
【解析】14.根据材料可知,“壶穴”是急流涡旋挟带石块或砾石对河床上的岩石凹处进行磨蚀形成的圆洞,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多发育于流水侵蚀作用强的河段。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河流侵蚀作用强,易发育“壶穴”,C项正确。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A项错误。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河水中泥沙、石块少,侵蚀作用相对较弱,难以发育“壶穴”,B项错误。河曲常发育于地势平缓的地区,侵蚀作用较弱,D项错误。故选C。
15.“壶穴”中常有丰富的生物,是因为“壶穴”中水体稳定半封闭,营养物质丰富,利于生物生长,D项正确。与河道中其他区域相比,“壶穴”中水较深,光照较弱,水温较低,A、C项错误。水质洁净,缺少营养物质,不利于生物生存,B项错误。故选D。
相邻的两条河流,在发育的过程中,低位河若具有较强的侵蚀力,河谷上源不断加长,以至于与高位河相遇,进而袭夺其河水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下图分别为河流袭夺前后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图中河流袭夺过程及其反映的主要地质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
A.M河是低位河,袭夺了N河上游侧向侵蚀B.N河是低位河,袭夺了M河上游侧向侵蚀
C.M河是低位河,袭夺了N河上游溯源侵蚀D.N河是低位河,袭夺了M河上游溯源侵蚀
17.发生河流袭夺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河流域范围不变B.a处河段通常河谷宽阔、流速缓慢
C.N河流上游侵蚀增强D.N河流量与现在河谷规模不相称
【答案】16.C 17.D
【解析】16.读图可知,MN两河流之间有分水岭相隔,但由于N河上游水系并入了M河水系,故M河为袭夺河,N河为被袭夺河,故M河为低位河,N河为高位河,图中所示的河流袭夺是低位河流在溯源侵蚀过程中切穿分水岭,与高位河相遇并袭夺其河水的现象,故C正确,D错误;由于MN两河之间有分水岭相隔,故两河难以通过侧向侵蚀进行袭夺,AB错误。故选C。
17.据图可知,由于M河袭夺了N河,使N河上游水系并入了M河水系,故M河流域范围变大,A错误;a处是由于M河支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所形成,其形成时间较晚,被侵蚀时间较短,河谷应较为狭窄,水流湍急,形成跌水现象,B错误;由于N河上游水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侵蚀不会增强,C错误;由于N河上游水系被夺,水量急剧减少,使原本宽阔的河谷与河流的流量不相称,D正确。故选D。
莫尔格勒河又称莫日格勒河,河意为“弯弯曲曲的河“或“碰头河”。左图为莫尔格勒河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芙一河段。结合“曲流与牛轭湖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丙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B.乙、丁处为凸岸,岸坡既陡又深
C.甲、丙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乙、丁处为凹岸,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19.曲流与牛轭湖发展的先后过程为(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
【答案】18.C 19.D
【解析】18.由图可知,甲、丙位于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陡,C正确;乙、丁位于凸岸,水流速度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缓,ABD错误。故选C。
19.河流最初形成是直流,对应②;水流在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水流开始发生向右偏转不断侵蚀右岸形成凹岸,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的水流流速快,在惯性作用下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形成凸岸,对应④。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流弯曲度不断变大,最终截弯取直形成牛轮湖,对应①;牛轮湖干涸后,沉积物暴露地表,称为废弃河道,对应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乾坤湾位于延安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构成一个太极图,此处为特殊形式河曲,一般来说蛇曲指形成于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但此处“S”形蛇曲深深嵌入岩石圈内,完成下面小题。
20.乾坤湾蛇曲深深嵌入岩石圈的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下切侵蚀B.流水溯源侵蚀C.流水的侧蚀D.冰川侵蚀
21.从航拍图中发现B处有一个村落,B处所在地貌名称和流水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凹岸-侵蚀B.凹岸-沉积C.凸岸-侵蚀D.凸岸-沉积
22.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采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顺序,下列观察顺序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乾坤湾—凹凸河岸B.凹凸河岸—乾坤湾—河流剖面图
C.延安市—黄土高原—凹凸河岸D.河流剖面图—乾坤湾—黄土高原
【答案】20.A 21.D 22.A
【解析】20.河流蛇曲深深嵌入较为坚硬的岩石圈,主要是流水对岩石的下切侵蚀所导致,A正确;流水溯源侵蚀使得河谷向上游延伸,B错误;流水侧蚀会使河流更加弯曲,但不是河流曲流嵌入岩石圈的主要作用,C错误;冰川侵蚀一般形成的是冰川U形谷、峡湾等地貌,不会是河曲嵌入岩石,D错误。故选A。
21.据图分析可知,A处被河水冲击侵蚀,为凹岸,凹岸受侵蚀作用,河岸泥土不断被河流侵蚀,土地面积易缩小,不利于村落的发展;B处受流水堆积作用,为凸岸,凸岸泥沙不断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土地面积大,有利于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时,一般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由此可知,黄土高原—乾坤湾—凹凸河岸符合观察顺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新疆喀尔乌勒村依格孜也尔河阶地主要分布于该河下游大约15km的河段两侧,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阶地、T2阶地、T3阶地、T4阶地)。下图为依格孜也尔河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形成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风化作用D.冰川作用
24.喀尔乌勒村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影响最大的时期是( )
A.T1阶地形成时期B.T2阶地形成时期
C.T3阶地形成时期D.T4阶地形成时期
25.图示地区( )
A.地壳持续下降B.砂砾石层形成于河流阶地之后
C.T2阶地形成在T1阶地之后D.洪水期一般不能淹没T1阶地
【答案】23.B 24.C 25.D
【解析】23.河流阶地是在地壳抬升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在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外力作用主要以河流侵蚀和河流堆积作用为主,在侵蚀和堆积过程中,影响强度越大,其侵蚀高程和堆积层会相应增加。据图可知,T3阶地的高程最大,堆积层最多,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5.河流阶地的形成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作用,A错误;砂砾石层在受到河流侵蚀作用之前就已经形成,B错误;通常河流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代越老,T2阶地的高程在T1阶地的上面,因此T2阶地形成于T1阶地之前,C错误;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洪水期不能被淹没,D正确。故选D。
26.横断山区位于西南地区,某校中学生到该地区进行野外研学。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查阅资料知成因
横断山区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是距今5000万-2000万年前,板块碰撞使得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其东部的陆块被挤压成南北向延展的一系列褶皱山。横断山区域共有平行的7条山脉和6条大江,海拔落差最高能达到5000-6000米。
(1)简述横断山区高山深谷的形成过程。
任务二聚落选址因何在
(2)说出图中甲、乙两河岸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
(3)描述下图中聚落的分布特征,说明该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高山,河流侵蚀形成深谷,最终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
(2)地貌特征: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凹岸地势陡峭。外力作用:凸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凹岸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3)聚落集中分布在河流凸岸。有利条件:临近河流,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河流凸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能提供农副产品;利于聚落建设、发展。
【详解】(1)依据材料,横断山脉是因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褶皱山脉;又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侵蚀作用强,最终成成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
(2)地貌特征:甲处地势平坦,乙处地势陡峭;外力作用:甲处位于河流凸岸,由于水流较缓,沉积作用较强;乙处位于河流凹岸,水流速度较快,以侵蚀作用为主。
(3)依据图示:聚落分布集中,且均位于凸岸;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开阔,便于聚落建设;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交通便利,方便与外界进行联系和沟通;临近水源,生产生活用水;
地貌景观
分布地区
特点
峡谷
湿润或半湿润山区
河谷横断面大多呈V字形,两壁险峻陡峭,深度通常大于宽度
河流阶地
河谷两侧
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牛轭湖
平原地区
河流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曲河道,呈“Ω”形(下图)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精品课后测评</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类型及特点,下列国家中,峡湾景观最典型是,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沙坝东西两侧的侵蚀作用表现为,U形谷形成的作用是,V形谷一般分布于河流的,终碛沉积物具有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438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精品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形成图示洞穴的地质作用为,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该地貌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8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风成地貌精品测试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