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精品巩固练习
展开课时任务
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必背重点
1.老子与孔子
2.百家争鸣
(1)社会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百家纷纷涌现,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2)主要学派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
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指争辩。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拓展延伸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的体现: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材问题解答
【P40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含义是如果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也会归服了;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P43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P43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墨子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在选贤、用贤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方案,反映了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下层人士参政议政的要求,表达了社会下层人士希望通过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天下达到平治的愿望。
人物
项目
老子
孔子
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
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处世: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政治上: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政;
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相关著作
《老子》,又称《道德经》
《论语》 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
对后世
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
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著作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孟子》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荀子》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主
张统一思想,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墨子》
道家
庄子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庄子》
法家
韩非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20课 三国两斤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20课 三国两斤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精品课后复习题</a>,共3页。
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课后复习题</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a href="/ls/tb_c404968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精品同步训练题</a>,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晋的建立与统一,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北方各族的内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