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提分突破练:5.1 质量守恒定律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61/0-1721724369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提分突破练:5.1 质量守恒定律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61/0-17217243694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提分突破练:5.1 质量守恒定律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04861/0-172172436942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训练,共18页。
【提分突破】
1、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故选C。
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A、B、C三项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只是发生了物理变化,因此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只有D是化学变化因此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D
3、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Na B.Na2O C.Na2O2 D.NaOH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4;反应后钠原子个数为4,碳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8,由于X前的化学计量数是2,则X的化学式是Na2O2,故选C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 D.待测值为2
【答案】D
【解析】A、丙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未变,则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故A不正确;
B、,待测=2g,甲的物质反应前后减少,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未变,则丙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反应前后增加,为生成物,则反应是甲生成丁和乙,此反应一定为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故C不正确;
D、,待测=2g,故D正确。故选D。
5、在一定条件下,5gA物质和7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gC,则生成
D的质量是( )
A.5g B.6g C.7g D.4g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5gA和7 gB
完全反应生成6GC,则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5g+7g-6g=6g。 故选:B。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
A、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丙为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小,丁为反应物,则反应为甲和丁生成丙,符合多变一,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
B、甲的质量分数减小,甲为反应物,则甲可能是单质,故B正确;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8%=9:8,故C不正确;
D、乙的质量分数不变,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
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Ag2S B.H2S中S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是 Ag2S;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H2S 中S元素为-2 价;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H2S 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故选D。
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56%B.b=6% C.c=17% D.d=8%
【答案】A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8%: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a=70%﹣14%=56%,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b=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34%:6%,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14%﹣11%=3%,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c=6%+17%=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12%=36%,甲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12%-70%-10%=8%,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2%-8%=24%,乙是反应物;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70%-10%=60%,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A。
10、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B.C.D.
【答案】C
【解析】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由于不是在密封容器中进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够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的氢气逸出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C。
11、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如图所示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生成物丙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A正确;
B、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丁是水,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目,B正确;
C、生成物丙是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不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分子个数比为1:1,D正确。故选C。
12、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 1:1 B. 2:1 C. 5:1 D. 4:1
【答案】C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知,B参加反应的质量是8g+4g-10g=2g, 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0∶2=5∶1。
故答案为:C。
13、在一定条件下,5gA物质和7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gC,则生成D的质量是( )
A.5g B.6g C.7g D.4g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A和B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C和D的质量和,5gA和7 gB完全反应生成6gC,则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5g+7g-6g=6g。 故选:B。
14、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O+3O22CO2+3H2O。
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
B、甲即为乙醇,则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故B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即:(3×16)(2×44)=54:88=27:44,故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和乙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C。
15、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因为2.4g+0.6g=3.0g﹤4.6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根据以上分析,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B。
16、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2NaClO3+4X=2ClO2↑+Cl2↑+2NaCl+2H2O,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
【答案】HCl
【解析】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氯原子,6个氧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氢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Cl。
17、已知5gA与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和若干克D。若制取8gD,则需__________gA。
【答案】10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D的质量为5g+2g-3g=4g,即A、D的质量比为5∶4,则利用计算可求出若制取8gD,需要A的质量为10g。
1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分子”或“原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 (选择序号填空)。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3)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说明,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
【答案】(1)分子,3:1,A;(2)A;(3)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解析】(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
(2)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化合物。
(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参加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保持不变。
19、在用白磷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 .
(2)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保持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
(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 .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答案】(1)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2)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
(3)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
(4)①②⑤
【解析】(1)图中瓶底铺细沙的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故填: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2)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故填:后一种;白磷燃烧放热,气球膨胀产生向上的浮力.(3)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故填:白磷燃烧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导致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气球更瘪了.(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
20、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
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 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表明各反应物、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但是化学方程式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选C。
21、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 )
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B.碳与氧气混合生成二氧化碳
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D.在点燃的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16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A、加号读作和或跟,等号读作生成,条件要读出来,故A错;
B、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不是简单的混合,故B错;
C、该方程式的正确读法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故D错。
故选:C。
22、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 B.H2 C.CO D.N2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含1个氮原子、5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
23、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可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32:(16×2)=1: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可表示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4、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正确。
故选C。
25、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答案】D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B错误;
C.表述错误,应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故C错误;
D.表述正确,故D正确。故选D。
26、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反应原理之一是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某同学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得出以下信息: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②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③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分子总数都没有变化;④反应的速度比较慢;⑤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①④⑤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故①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②正确,③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反应速率,故④不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故⑤正确。
故选D。
2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Ag2S B.H2S中S元素为-2 价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H2S是无毒的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是 Ag2S;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H2S 中S元素为-2 价;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H2S 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故选D。
2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质量减少了8g-4g=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2g=14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2g=1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反应后X的值为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g:10g=2: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9、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 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可知,从宏观上可读作: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从微观上可读作: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水分子;从质量上可读作: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C。
30、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O”表示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丙可能是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丙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物质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若其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该物质就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1、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160;284.
【解析】在4P+5O22P2O5中,磷和氧气是反应物,五氧化二磷是生成物,则
由反应方程式可得:
4P+5O22P2O5
4×31 5×32 2×(31×2+16×5)
即表示124份质量的磷可跟160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32、硝酸可发生反应:4HNO3 4NO2↑+X+2H2O。据此回答:
(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2)X的化学式为 ,推断的依据为 。
【答案】(1)分解;(2)O2 ;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1)有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HNO34NO2↑+X+2H2O,反应物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化学式为O2,推断依据为质量守恒定律。
33、工业上常用用 Cl2 与 2NaOH 溶液反应制漂白液:Cl2+2NaOH═NaCl+X+H2O.则X 的化学式为__ ___;在此反应中氯元素共显示了_____种化合价.
【答案】NaClO;3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Cl2+2NaOH=X+NaCl+H2O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l,2;H,2;Na,2;O,2;已知生成物中除X外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l,1;H,2;Na,1,O,1;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a元素、氧元素和Cl元素,其原子个数都为1,故X的化学式为NaClO;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NaCl中Cl的化合价为-1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故有3种化合价。
【模拟考场】
1、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SO2 B.H2S C.CO D.H2
【答案】A【解析】 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等于90
B.b可能是单质
C.c一定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x=40+40+32+10-12-1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A、x=100,错误;B、b由a、d中的元素组成,故b为化合物,错误;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8,正确。故选D。
【方法技巧】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3、两种单质X2、Y2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同球代表相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原子、Y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B.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完全反应时,X2与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D.每1个Y原子与3个X原子构成1个生成物分子
【答案】D
【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X2分子与Y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为X原子和Y原子,X原子和Y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1个Y2分子未参与反应,故完全反应时,X2与Y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每1个Y原子与3个X原子构成1个生成物分子,符合题意。
故选D。
【方法技巧】本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结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决此题目的关键。
4、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有( )
A.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D.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答案】B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以确定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方法技巧】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B
【解析】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正确;
B、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错误;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正确;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正确;故选B。
【方法技巧】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一种意义对应着一种读法,注意“+”读作和,“=”读作反应生成。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6
2
3
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0
3
20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一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练习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