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练习
展开【提分突破】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为反应物
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使用催化剂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使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不需要加热,所以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得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所以正确;
C、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解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实验室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反应不需要催化剂,所以错误。故选B。
2、下列关于分解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的逆过程
B.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其他物质的反应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大量氧气,这个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D.有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A.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完全是两种反应,反应条件一般不同,不能说是逆过程;
B.可以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物质 ;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并不是化学反应,故也不是分解反应;
D.这个表述已经和定义几乎一样了,没错。故选D。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答案】C
【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错误;
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B.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D. 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答案】B
【解析】A、硫、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错误;
B、一种物质水生成氢气、氧气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正确;
C、铁和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错误;
D、蜡烛与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水,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错误。
故选B。
5、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气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氯酸钾和高锰酸钾中都有氧元素,但它们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对;
B、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三物质都是纯净物,都含有氧元素,不含氧气,故B不对;
C、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三物质不含氧气,故不含氧分子,所以C不对;
D、三物质都含氧元素,故D对。故选D。
6、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答案】A
【解析】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正确;
B、加入药品后,要先预热,后对准药品加热,故错误;
C、收集气体时,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故错误;
D、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后停止加热,故错误。故选A。
7、小张用足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并尝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氧气,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氧气,因为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氧气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氧气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氧气
【答案】C
【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用排水法能收集到氧气,故A错误;
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O2,氧气比水的密度小,当气体从b进入集气瓶,然后又从c逸出,故B错误;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因为氧气密度比水小,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故C正确;
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氧气气体就从长颈漏斗的底端跑掉,所以收集不到氧气,故D错误;故选C。
8、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原因可能有( )
①没有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入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底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时,先撤走酒精灯,后移出导管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除④外 C.除④⑦外 D.①③⑤⑦
【答案】B
【解析】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⑤加热时,试管底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时,先撤走酒精灯,后移出导管、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故选B。
9、实验室用KClO3制氧气并回收MnO2和KCl,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用装置甲收集氧气
B.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
C.用装置丙分离MnO2和K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分离后的溶液得KCl晶体
【答案】D【解析】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
B、溶解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而氯化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故D错误。
10、如图所示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④D.①和⑤
【答案】D
【解析】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D。
11、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属于固体混合需加热型,发生装置是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法(装置④)或排水法(装置③)收集,故装置组合正确的是①③或①④,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12、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小颖在试管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再依次进行实验:①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③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1)当出现带有火星的木条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试管中有大量氧气产生。
(2)实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为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1). 复燃 (2). 过氧化氢 水+氧气 (3). 分解反应
【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当出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的现象时,说明试管中有大量氧气产生。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实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1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为防止试管炸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出一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排水法收集O2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何时停止收集O2? ;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答案】(1)AC或A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先预热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时候;(3)收集的氧气不纯。
【解析】(1)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为防止试管炸裂,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先预热等;故答案为:AC或A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试管外壁保持干燥、先预热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2+氧气;
(2)用排水法收集O2用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时候停止收集O2,故答案为: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时候;
(3)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若发现导气管口刚一有气泡冒出,就立刻开始收集,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收集的氧气不纯。
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_____(填序号)。①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②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1)铁架台。(2)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故填: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
【模拟考场】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少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A错误;
B、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不变,选项B错误;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选项C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选项D正确。故选D。
【解题技巧】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B.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D. 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答案】B
【解析】A、硫、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二氧化硫,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错误;
B、一种物质水生成氢气、氧气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正确;
C、铁和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错误;
D、蜡烛与氧气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水,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故错误。
故选B。
【解题技巧】分解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
3、小红和同学们完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考。请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列任务。
(1)图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2)图2:当气体从b端进c端出时,可收集到的一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写名称)。
(3)图3: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___________时,插入集气瓶中。
【答案】(1).铁架台; (2).使酒精灯的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3).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氧气/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5). 火柴快燃尽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给试管预热的操作是使酒精灯的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装置的试管中有棉花,所以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当气体从b端进c端出时,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则气体是氧气或二氧化碳;
(3)实验的目的是让铁丝反应,所以应该尽可能让火柴燃烧的彻底一些,不让火柴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是:待火柴快燃尽时,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另外熟记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即可。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当堂检测题</a>,共19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制取氧气课后复习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制取氧气精练</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离液态空气法,膜分离技术,理解,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