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一课一练
展开题组1.钠的存在、用途与保存
1.(2024·新疆和田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C.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取钛
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2.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取用金属钠时,所需用品一般有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
B.钠用小刀即可切割,说明其质软
C.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保存在CCl4(密度大于水)中
D.钠投入水中立即熔化成小球,说明其熔点低,且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题组2.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3.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和生成物是( )
A.产生白烟,生成Na2O
B.产生黄色火焰,生成Na2O
C.产生黄色火焰,生成Na2O2
D.产生白光,生成Na2O2
4.(2024·福建三明高一检测)观察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粉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白色变暗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
B.出现液滴是因为NaOH易潮解
C.上述每个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
D.最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是NaOH
5.某化学实验小组拟用如图装置进行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将一小块钠放在陶土网上加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实验中还观察到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其原因可能为2Na+CO2C+Na2O2或4Na+3CO2C+2Na2CO3,这两个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也属于 (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反应,Na表现 性质。
题组3.钠与水、酸、盐溶液的反应
6.(2024·上海浦东新区检测)在探究钠与冷水的反应实验中,无法体现的性质是( )
A.钠的密度小于水
B.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C.金属钠的熔点低
D.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7.(2024·四川南充高一检测)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块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B.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
C.有红色物质析出
D.产生蓝色沉淀
8.(2024·河南南阳高一检测)将金属钠放入盛有某溶液的烧杯中,既有气泡产生又有白色固体析出(不考虑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该溶液可能是( )
A.CuCl2稀溶液B.饱和NaCl溶液
C.K2SO4稀溶液D.NaOH稀溶液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9.(2024·四川泸州高一检测)将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投入干燥的热坩埚中,继续加热,片刻钠熔化,然后立即撤掉酒精灯,观察到: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得到一种淡黄色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干燥的坩埚是为了避免钠与水反应
B.金属钠熔化说明其熔点低于坩埚
C.“绿豆大小”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D.得到淡黄色固体说明发生了物理变化
10.(2024·上海浦东区高一检测)关于钠和铁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置换反应发生
B.没有复分解反应发生
C.都有金属铜生成
D.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11.(2024·内蒙古包头高一检测)为了探究钠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度:CuSO4溶液>Na>煤油
B.溶液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C.实验过程中,关闭弹簧夹,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
D.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钠在煤油到CuSO4溶液液面上下跳动
12.为研究Na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现象说明Na与水反应放热
B.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C.Ⅲ中白雾比Ⅱ中多,说明Ⅲ中反应放热比Ⅱ中更多
D.推测Ⅲ中反应缓慢可能与Cl-的浓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体有关
13.(2024·云南玉溪高一检测)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其中A是用带孔的铝箔包着的小钠块。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能用小刀切割,说明金属钠的性质是 ;对切下的钠块要用滤纸吸(或擦)一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包裹钠块的铝箔上要预先穿上足够多的小孔,若小孔数量较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 。假如在实验刚开始时就将镊子松开并拿出水面,会出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根据预测,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可用一种酸碱指示剂证明该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这种指示剂是 ;要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实验方法是 。
C级学科素养拔高练
14.(2024·河南洛阳高一检测)某学生为探究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PdCl2能被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如图各装置连接完整:c接f, 接 , 接 , 接 。
(2)若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在加稀盐酸时,发现碳酸钙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填字母)。
A.硝酸钠溶液B.四氯化碳
C.苯D.稀硝酸
(3)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二氧化碳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 时,再点燃酒精灯。此步操作的目的是 。
(4)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足量,假如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分层作业7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1.D 解析 金属钠化学性质活泼,易被空气氧化,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故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故A正确;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钠比较贵重,避免浪费;另一个则是避免随意处置造成的危险,钠性质活泼,遇水会爆炸,故B正确;钠比金属钛活泼,能与水反应,且钠与盐溶液反应时不能置换出盐溶液中金属,用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取钛,故C正确;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不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故D错误。
2.C 解析 取用钠时,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在玻璃片上切割,A正确;可用小刀切割,说明钠质地较软,B正确;金属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不可保存在CCl4中,C错误;钠投入水中立即熔化成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则钠熔点低,D正确。
3.C 解析 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Na2O2,故选C。
4.B 解析 银白色变暗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钠,过氧化钠呈淡黄色,A错误;过程②生成的是NaOH,NaOH易潮解,在空气中潮解形成NaOH溶液,B正确;过程④中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和H2O,水分蒸发后就只剩下Na2CO3白色粉末,该过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C错误;过程④中NaOH溶液在空气中最后应得到的白色固体是Na2CO3,D错误。
5.答案 (1)钠受热熔化,然后剧烈燃烧,放热,出现黄色火焰,陶土网上有淡黄色粉末生成 2Na+O2Na2O2
(2)置换 氧化还原 还原性
解析 (1)钠受热时燃烧,出现黄色火焰,产生淡黄色粉末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2Na+O2Na2O2。(2)根据反应的特点可知,给出的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钠的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
6.B 解析 钠和水反应时,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且四处游动,嘶嘶作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钠与水的实验中,无法体现金属钠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B符合题意;钠迅速熔成小球,说明金属钠的熔点低,故C不符合题意;钠能和冷水反应说明钠的性质很活泼,容易失去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故D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 钠与水剧烈反应,钠熔点低,因此会看到钠块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故A不符合题意;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因此会看到钠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故B不符合题意;钠和铜离子不反应,不能置换出铜单质,因此不能看到有红色物质析出,故C符合题意;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因此看到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故D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 将钠投入溶液中,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部分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产物的可溶性判断即可。钠与CuCl2稀溶液反应生成氢气、氢氧化铜蓝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和氢气,有气体产生,水减少,饱和氯化钠溶液析出白色氯化钠固体,B符合题意;钠与K2SO4稀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由于是稀溶液,得不到沉淀,C不符合题意;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溶液为稀溶液,不会析出氢氧化钠固体,D不符合题意。
9.D 解析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用干燥的坩埚是为了避免钠与水反应,A正确;金属钠熔化说明其熔点低于坩埚,B正确;“绿豆大小”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C正确;钠剧烈燃烧,得到淡黄色固体说明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误。
10.A 解析 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钠性质非常活泼,会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H2O发生置换反应,产生NaOH和H2,然后是反应生成的NaOH与溶液中的溶质CuSO4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Cu(OH)2沉淀和Na2SO4;而铁与CuSO4直接发生置换反应,生成FeSO4、Cu,二者发生的都是置换反应,故A正确。
11.B 解析 如图装置中由下到上分别为:CuSO4溶液、Na、煤油,所以密度:CuSO4溶液>Na>煤油,A正确;CuSO4溶液与Na的反应是钠与水先发生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B错误;实验过程中,关闭弹簧夹,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使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C正确;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将钠推入煤油层中,钠与水的反应停止后又落回水中,再生成氢气,如此往复可以看到钠在煤油到CuSO4溶液液面上下跳动,D正确。
12.C 解析 Ⅰ中钠与水剧烈反应:2Na+2H2O2Na++2OH-+H2↑,产生少量白雾,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部分水变成水蒸气,A、B均正确;浓盐酸的挥发性比稀盐酸的挥发性强,Ⅲ中挥发出的HCl更多,故产生大量白雾,并非反应放出热量更多,C错误;Ⅲ与Ⅱ相比,Ⅲ中Cl-的浓度更大,可能影响Na与H+的反应,烧杯底部白色固体可能是生成的NaCl,D正确。
13.答案 (1)硬度小 除去钠表面的煤油
(2)发生爆炸 钠块浮到水面上并四处游动 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反应剧烈,生成H2
(3)2Na+2H2O2NaOH+H2↑ 酚酞溶液
用试管收集气体后,将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1)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能用小刀切割,说明金属钠的性质是硬度小;为了防止金属钠被氧气氧化,实验室中一般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在使用金属钠时,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一般要用滤纸擦净其表面的煤油。(2)金属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常温下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封闭的空间内极易发生爆炸;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推动钠在水面游动。(3)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可以用酚酞溶液证明该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用试管收集气体后,将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听见清脆的爆鸣声,说明产生了氢气。
14.答案 (1)g d e a(或b) b(或a) h
(2)ABD
(3)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
(4)2Na+2CO2Na2CO3+CO
解析 (1)根据分析可知c接f,g接d,e接a(b),b(a)接h;
(2)装置②中碳酸钙放置在多孔板上方,需要试管中液体浸没碳酸钙进行反应,加入硝酸钠溶液、稀硝酸都可以使溶液体积增大淹没碳酸钙;四氯化碳虽然与水不互溶,但密度比水大,所以加入后会在下层,使无机层液面上升淹没碳酸钙,而苯的密度比水小,会浮在稀盐酸上方,无法使稀盐酸淹没碳酸钙,所以选ABD;
(3)装置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充满了整个装置;该操作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空气中O2、H2O干扰实验;
(4)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说明有CO生成;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固体应为碳酸钠,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a+2CO2Na2CO3+CO。
装置
实验
液体a
现象
蒸馏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剧烈反应,产生少量白雾
稀盐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剧烈,产生白雾
浓盐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应比Ⅰ中缓慢,产生大量白雾,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课后练习题</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6g钠投入9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优秀精练</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关于金属钠的描述正确的是,6g钠投入9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hx/tb_c1619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练习</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