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DA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 ABC 中,已知∠ ACB =90°,用直尺和圆规在 AB 上确定
点 D ,使△ ACD ∽△ CBD . 根据作图痕迹判断,下面符合要求
的是( C )
2. 若将含60°角的直角三角板 ABC (∠ A =60°)与含45°角的直
角三角板 BCD 按如图方式放置,斜边 AC 与斜边 BD 相交于点 E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3. 已知点 D 是△ ABC 中的边 BC 上的一点,∠ BAD =∠ C ,∠
ABC 的平分线交边 AC 于点 E ,交 AD 于点 F ,则下列三角形中
与△ BDF 一定相似的是( C )
4.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CA 平分∠ BCD ,要使△ ABC
∽△ DAC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
(只需写一个条件,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 BAC =∠ D (或∠ ABC =
5. 如图,已知点 E 是▱ ABCD 的边 BC 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 AE
交 CD 于点 F ,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对.
6. 如图,已知∠ CAB =∠ BCD , AD =2, BD =4,则 BC = .
7. 如图,在△ ABC 和△ DEC 中,已知∠ A =∠ D ,∠ BCE =∠
ACD . (1)求证:△ ABC ∽△ DEC ;
(1)证明:∵∠ BCE =∠ ACD ,∴∠ BCE +∠ ACE =∠ ACD +∠ ACE ,即∠ ACB =∠ DCE . 又∵∠ A =∠ D ,∴△ ABC ∽△ DEC .
(2)若 AB ∶ DE =2∶3, BC =6,求 EC 的长.
8.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已知 AB ∥ DC ,∠ B =90°,点 E 为
BC 上一点,且 AE ⊥ ED . (1)在图中找出一对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解:(1)△ ABE ∽△ ECD . 理由如下:∵ AE ⊥ ED ,∴∠ AED =90°.∴∠ AEB +∠ CED =90°.∵∠ B =90°,∴∠ BAE +∠ AEB =90°.
∴∠ BAE =∠ CED . ∵ AB ∥ DC ,∴∠ C =180°-∠ B =90°.∴∠ C =∠ B . 在△ ABE 与△ ECD 中,∵∠ BAE =∠ CED ,∠ B =∠ C ,∴△ ABE ∽△ ECD .
(2)若 BC =12, DC =7, BE ∶ EC =1∶2,求 AB 的长.
9. 如图,已知点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斜边 BC 上的一个动
点,以 AD 为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ADE ,斜边 AE 交 BC 于点 F ,
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对.
【解析】∵△ ABC 和△ 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C =
∠ ADE =90°,∠ B =∠ C =∠ E =∠ DAE =45°.∴△ ABC ∽△
DAE . ∵∠ AFB =∠ DFE ,∠ B =∠ E =45°,∴△ ABF ∽△
DEF . ∵∠ ADF =∠ ADB ,∠ B =∠ DAE =45°,∴△ ABD ∽△
FAD . 同理,得△ FCA ∽△ FAD . ∴△ ABD ∽△ FCA . 综上所
述,图中相似的三角形共有5对.故答案为5.
10.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3, BC =4,点 M 是对角线
BD 上的动点,过点 M 作 ME ⊥ BC 于点 E ,连接 AM . 当△ ADM
是等腰三角形时,则 ME 的长为 .
11. 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已知点 E , F 分别是边 AD , CD
上的点,且 AE = ED , EF ⊥ BE ,连接 EF 并延长,交 BC 的延
长线于点 G . (1)求证:△ ABE ∽△ DEF ;
(1)证明:∵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A =∠ D =90°.∴∠ ABE +∠ AEB =90°.∵ EF ⊥ BE ,∴∠ DEF +∠ AEB =90°.∴∠ ABE =∠ DEF . ∴△ ABE ∽△ DEF .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 BG 的长.
12. 如图,在△ ABC 中,已知点 D , E 分别在边 BC , AC 上,连
接 AD , DE ,且∠ B =∠ ADE =∠ C .
(1)求证:△ BDA ∽△ CED ;
(1)证明:∵∠ ADE +∠ ADB +∠ EDC =180°, ∠ B +∠
ADB +∠ DAB =180°,且∠ B =∠ ADE =∠ C ,∴∠ DAB =∠ EDC . ∴△ BDA ∽△ CED .
(2)若∠ B =45°, BC =2,点 D 在 BC 上运动(点 D 不与点
B , C 重合),当△ 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 BD 的长.
13. (选做)在Rt△ ABC 中,已知∠ BAC =90°, AD ⊥ BC 于点
D ,点 O 是边 AC 上一点,连接 BO 交 AD 于点 F , OE ⊥ OB 交
BC 于点 E .
(1)如图1,求证:△ ABF ∽△ COE ;
(1)证明:∵ AD ⊥ BC ,∴∠ DAC +∠ C =90°.∵∠ BAC =90°,∴∠ BAF +∠ DAC =90°.∴∠ BAF =∠ C . ∵ OE ⊥ OB ,∴∠ BOA +∠ COE =90°.又∵∠ BOA +∠ ABF =90°,∴∠ ABF =∠ COE . ∴△ ABF ∽△ COE .
(2)解:如图,过点 O 作 AC 的垂线,交 BC 于点 H ,则 OH ∥
AB . 由(1),得∠ ABF =∠ COE ,∠ BAF =∠ C . ∴∠ AFB =∠ CEO . ∴∠ AFO =∠ HEO . ∵∠ FAO +∠ C =90°,∠ EHO +∠ C =90°,∴∠ FAO =∠ EHO . ∴△ OFA ∽△ OEH . ∴ OF ∶ OE = OA ∶ OH .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成比例线段教学ppt课件,共16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1 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