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节 机械能教案
展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通过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分析,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科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科学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和发现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机械能守恒问题、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实验、动画为学生认识和分析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提供直观感性材料。
2、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加大容量,增加练习机会,感悟不同现象中所包含的相同的科学原理。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课件、滚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呈现课题
2、回忆再认(知识迁移):动能的科学意义、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科学意义及影响因素;弹性势能的科学意义及影响因素。
进行新课:
1、机械能
引导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能量?曾经接触过哪些能量名词?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小结:机械能是能量大家族中的一员,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演示滚摆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滚摆下降后又自动上升?
引导学生分析
演示滚摆实验,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三个要素:滚摆质量、滚摆的运动速度、滚摆离开地面的高度。并注意在全过程中哪些因素变了,哪些因素没变?
讨论:没变的是质量
变化的是——速度、高度。
两个过程:a、下降:质量不变。
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下降速度增大。
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了;下降速度增大了则动能增大了。
结论:增大的动能是由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在这里隐含了能量既不会无缘无故消灭,也不会无缘无故创生的思想。
b、上升:质量不变。
现象: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但上升的速度减小了。
分析:离开地面的高度增大了则说明重力势能增大了,而上升速度的减小说明动能减小了。
结论:增大的重力势能是由减小的动能转化而来的,即此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小结:在这里为学生分析类似现象提供了一个模式:
a、某种能量的增减是因为能的转化导致。
b、在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的增减由速度的变化引发,重力势能的增减是由物体与参考面的高度变化引发,同理,弹性势能的增减是由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增大或减小而引发。
3、《想想议议》
提出问题:橡皮摆回时会碰到鼻子吗?不会!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学生看到了实验事实。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为什么没有碰到鼻子?
引导学生分析:橡皮会与空气摩擦,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一部分动能或重力势能转化成了空气和橡皮的内能,总的机械能损失了一些(不守恒)。
这样就不难解释滚摆为什么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了————滚摆与空气之间有摩擦,滚摆的摆轴与悬线之间也有摩擦,机械能有一部分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总量有所减少。
教材100页最后一小段:“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这个“如果”表达的就是一种无任何摩擦的理想状态。
告诉学生:若这个“如果”成立,则运动的滚摆就不会停止,橡皮摆回时也会碰到(接触到)鼻子的。(因为机械能守恒)
1、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
(1)学生阅读。
(2)教师介绍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2、作业:《动手动脑学科学》的1、2、3。
教学小结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动能与势能之和称为机械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重在思维能力的训练,而非操作能力的训练。
2、用能的转化观念来分析科学现象,学生初学,显然不是很适应。
3、本节课必须在学生非常熟悉影响机械能大小的诸多因素的背景下,方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显然有的学生对前一节课的知识是存在欠账的。
4、学生对弹性势能与动能、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稍显困难。
5、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弥补了学生在直接经验上的不足,减缓了学生在抽象逻辑思维上的压力。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节 月相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7761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节 月相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月相的概述及成因,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及其应用,二十七 B.十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kx/tb_c56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4章 地球和宇宙第2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自转现象,探究昼夜交替的秘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a href="/kx/tb_c565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章 运动和力第2节 力的存在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