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80636/1-17210493444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80636/1-17210493444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80636/1-17210493444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80636/0-17210493382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80636/0-17210493383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980636/0-17210493383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1.1.1 物质的分类-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2.1 电解质的电离-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2.2 离子反应-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 1.3.1 氧化还原反应-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学案 0 次下载
1.1.2 物质的转化-2024-2025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新课重难点预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展开第2课时 物质的转化
【课程学习目标】
1.理解酸、碱、盐的概念、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联系;
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形式,掌握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3.熟悉常见反应类型的特征与应用;认识工业生产中物质的制备途径和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
1.通过对“酸、碱、盐”的学习,培养变化观念和证据推理能力。
2.通过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习,增强变化观念的应用能力。
3.通过对“物质制备”的学习,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基础知识全梳理】
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
在水溶液里电离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酸的通性
盐酸、硝酸、硫酸等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 它们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H+ 。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使石蕊变红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Zn+H2SO4===ZnSO4+H2↑
(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H2SO4===Na2SO4+2H2O
(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2HCl===CaCl2+H2O
(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Na2CO3+2HCl===2NaCl+CO2↑+H2O
2.碱
在水溶液里电离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碱的通性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 它们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OH- 。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使石蕊变蓝色;酚酞变红色
(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H2SO4===Na2SO4+2H2O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CO2===Na2CO3+H2O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KOH+CuSO4===K2SO4+Cu(OH)2↓
3.盐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金属阳离子或者是铵根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盐的通性
(1)与某些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Na2CO3+2HCl===2NaCl+CO2↑+H2O
(2)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KOH+CuSO4===K2SO4+Cu(OH)2↓
(3)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
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 ↓
(4)与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讨论】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主要涉及哪些反应类型?
主要涉及复分解反应;还有酸和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盐与金属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二.物质的转化
1.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①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如:Naeq \(――→,\s\up7(O2)) Na2O eq \(――→,\s\up7(H2O)) NaOH eq \(――→,\s\up7(H2SO4)) Na2SO4
Caeq \(――→,\s\up7(O2)) CaO eq \(――→,\s\up7(H2O)) Ca(OH)2 eq \(――→,\s\up7(H2SO4)) CaSO4
请写出Ca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2Ca+O2===2CaO;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总结】金属单质 eq \(――→,\s\up7(O2)) 碱性氧化物 eq \(――→,\s\up7(H2O)) 碱 eq \(————————→,\s\up7(酸或酸性氧化物)) 盐
拓展: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Ba、Ca等,但Mg、Fe、Al、Cu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②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如:Ceq \(――→,\s\up7(O2)) CO2 eq \(――→,\s\up7(H2O)) H2CO3 eq \(――→,\s\up7(NaOH)) Na2CO3
Seq \(――→,\s\up7(O2)) SO2 eq \(――→,\s\up7(H2O)) H2SO3 eq \(――→,\s\up7(NaOH)) Na2SO3
请写出C的相关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C+O2eq \(=====,\s\up7(点燃))CO2; 化合反应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H2CO3+Ca(OH)2===CaCO3↓+2H2O; 复分解反应
【总结】非金属单质 eq \(――→,\s\up7(O2)) 酸性氧化物 eq \(――→,\s\up7(H2O)) 酸 eq \(————————→,\s\up7(碱或碱性氧化物)) 盐
拓展: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物质的转化应用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制备某种物质的可能方法。
制备某种碱可以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
(2)碱与盐反应
例如,制备氢氧化钠:
Na2O + H2O == 2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电解
现在工业中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氢氧化钠: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 Cl2 ↑
4.常见物质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
(1)按照生成物、反应物的种类和数目,化学反应可分为: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按照物质是否得氧或失氧,化学反应可分为: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重点难点必掌握】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问题探究:1.碱和盐应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发生反应?举例说明。
2.有同学认为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CO2===CaCO3↓+2HCl,该判断正确吗?
探究提示:1.碱和盐之间生成新碱和新盐的反应只有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时才能发生,例如Ca(OH)2+Na2CO3===CaCO3↓+2NaOH,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该反应才能发生。
2.不正确。一般“强酸制弱酸”,即强酸与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盐,如CaCO3+2HCl===CaCl2+H2O+CO2↑,反之不能发生。题干中碳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该反应不发生。
【知识归纳】
1.五类物质的通性
(1)金属的通性
金属eq \b\lc\{(\a\vs4\al\c1(+O2→金属氧化物,+酸→盐+H2,+盐→盐+新金属))
(2)酸的通性
酸eq \b\lc\{(\a\vs4\al\c1(+酸碱指示剂→遇石蕊变红,+活泼金属→盐+H2,+碱→盐+H2O,+碱性氧化物→盐+H2O,+盐→新盐+新酸))
(3)碱的通性
碱eq \b\lc\{(\a\vs4\al\c1(+酸碱指示剂→遇石蕊变蓝或遇酚酞变红,+酸性氧化物→盐+H2O,+酸→盐+H2O,+盐→新盐+新碱))
(4)盐的通性
盐eq \b\lc\{(\a\vs4\al\c1(+酸→新盐+新酸,+碱→新盐+新碱,+盐→新盐+新盐))
(5)氧化物的通性
氧化物eq \b\lc\{(\a\vs4\al\c1(酸性氧化物→\b\lc\{\rc\ (\a\vs4\al\c1(+H2O→含氧酸,+碱→盐+H2O)),碱性氧化物→\b\lc\{\rc\ (\a\vs4\al\c1(+酸→盐+H2O,+H2O→碱))))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3.实例:
如Na、S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上述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4Na+O2===2Na2O②Na2O+H2O===2NaOH
③S+O2eq \(=====,\s\up7(点燃))SO2④SO2+H2O===H2SO3
⑤2NaOH+H2SO3===Na2SO3+2H2O
点拨:物质转化的几个不一定
1.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属都能反应,且反应也不一定生成H2。如铜不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铜与浓硝酸反应不生成H2。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生成酸。如CO、NO等不能与水反应。
3.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生成碱。如CuO、Fe2O3等不能与水反应。
【核心考点精准练】
考点一:酸、碱、盐、氧化物
1.(23-24高一上·北京·期末)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HSO4属于酸B.NaClO属于盐C.SO3属于氧化物D.NaOH属于碱
【答案】A
【解析】A.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有钠离子和氢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故A错误;
B.NaClO是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正确;
C.SO3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NaOH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正确。
答案选A。
2.(23-24高一上·上海·期中)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冰醋酸、纯碱、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氧化物
B.KNO3、KCl、KHSO4都是钾盐
C.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D.糖水、冰水混合物、泥沙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A错误;
B.盐类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与酸根相结合的化合物,KNO3、KCl、KHSO4都是钾盐,B正确;
C.NaCl不含氧元素,不属于含氧化合物,C错误;
D.冰水实际上就是水,为纯净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3.(23-24高一上·海南儋州·期中)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A.为盐不是碱,故A不符合题意;
B.是氧化物不是酸,故B不符合题意;
C.所有物质的分类都正确,故C符合题意;
D.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考点二:物质的转化
4.(2024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炼铜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答案】D
【解析】A.五水硫酸铜俗名胆矾,胆矾冶炼铜过程中有单质铜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A错误;
B.黑火药的成分有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使用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发生了化学反应,B错误;
C.粮食酿醋过程中,淀粉转化为醋酸,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C错误;
D.磁石具有磁性,可用于制造指南针,但制造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磁石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
故选D。
5.(23-24高一上·福建·期中)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Fe与HCl反应产生FeCl2,不能反应产生FeCl3,A不符合题意;
B.NaNO3与HCl不能发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Ca(OH)2与CO2反应产生CaCO3和水;由于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CaCO3与醋酸反应产生醋酸钙、水、CO2,可以实现物质之间转化关系,C符合题意;
D.CuO不能溶于水,因此不能与水反应产生Cu(OH)2,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6.(23-24高一上·陕西商洛·阶段练习)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B.
C.D.
【答案】B
【解析】A.氯化铜和硫酸铜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B符合题意;
C.盐酸与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能反应,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氯化铜不与氧化铜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小试牛刀过关测】
1.(2024高一下·湖南·学业考试)酿酒涉及以下操作,其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焖粮B.糖化C.发酵D.蒸馏
【答案】D
【解析】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沸点的不同,除去易挥发或难挥发杂质的方法,一般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均为化学变化,故选D。
2.(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期中)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A
【解析】A.碳酸盐和活泼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 A 正确;
B.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B错误;
C.不支持燃烧的所有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C 错误;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错误;
故选A。
3.(23-24高一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纯碱是Na2CO3,属于盐,CO2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Fe3O4是特殊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错误;
D.各种物质分类合理,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23-24高一上·浙江杭州·期末)下列变化,不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3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⑤
【答案】D
【分析】①AgNO3+HCl=AgCl↓+HNO3,可以一步实现AgNO3→HNO3;②Fe2O3+6 HCl=2FeCl3+3H2O,可以一步实现Fe2O3→FeCl3;③Cu和HCl不能反应,无法实现Cu→CuCl2;④Cu(OH)2+2HCl=CuCl2+2H2O,可以一步实现Cu(OH)2→CuCl2;⑤Fe+2 HCl→FeCl2+2H2O,无法实现Fe→FeCl3,据此答题;
【解析】依据分析,答案选D。
5.(23-24高一上·云南保山·开学考试)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说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D.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A.根据“”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可知“”表示二氧化碳、“”表示氢气、“”表示甲醇、“”表示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A说法错误;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B说法错误;
C.该图可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C说法正确;
D.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D说法错误;
选C。
6.(23-24高一下·上海·期中)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扑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和硫黄又能重新变为红色硫化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B.应隔绝空气实现上述物质的转化
C.丹砂与水银均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汞蒸气有毒,中国古代“炼丹术”并不科学
【答案】C
【分析】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回答。
【解析】A.上述反应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A正确;
B.应隔绝空气实现上述物质的转化,因为在空气中灼烧会生成 HgO、二氧化硫,B正确;
C.丹砂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金属活动顺序Hg在H之后,不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H2,C错误;
D.汞蒸气有毒,中国古代“炼丹术”并不科学,D正确;
故选C。
7.(23-24高一下·黑龙江佳木斯·期中)“四大发明”、《天工开物》等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冰雕B.黑火药爆炸C.工业合成氨D.湿法炼铜
【答案】A
【解析】A.制作冰雕时冰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黑火药爆炸时有新物质产生,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湿法炼铜时有铁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3-24高一上·福建厦门·阶段练习)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某些金属在高温的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A.水乳相互溶解,包含物理过程,油浇在火上发生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正确;
B.螃蟹受热后,壳内的甲壳蛋白会发生分解,产生红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B正确;
C.石头大多为石灰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属于化学变化,C不正确;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某些金属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D正确;
故选C。
9.(23-24高一上·四川·阶段练习)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述转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 转化中,氧化镁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故A错误;
B. 转化中均能实现,故B正确;
C. 转化中均能实现,故C正确;
D. 转化中均能实现,故D正确;
答案为:A。
10.(23-24高一上·河南许昌·期末)现阶段工业上制取NaOH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B.Na与发生反应
C.与发生反应D.与石灰乳反应
【答案】A
【解析】NaCl原料价廉易得,而Na、Na2O原料价格相对较贵,用和Ca(OH)2反应制备NaOH是古代土法制碱,不是现阶段工业上主要采用的方法,现阶段工业上主要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同时得到氢气和氯气;
故选A。
11.(23-24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各组反应中,最后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B.向溶液中加入溶液
C.向溶液中加入溶液D.向溶液中通入
【答案】D
【解析】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气体产生碳酸钡沉淀,A不符合;
B.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氢氧化镁沉淀,B不符合;
C.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产生碳酸银沉淀,C不符合;
D. 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向溶液中通入不发生反应,D符合;
答案选D。
12.(2023高一下·北京·学业考试)我国的松烟墨历史悠久。下列古法制作松烟墨的部分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B
【解析】A.择松伐木为砍伐木材,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错误;
B.烧木成烟涉及燃烧过程,发生化学变化,B正确;
C.入窑取烟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错误;
D.压制成墨为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B。
13.(21-22高一上·辽宁盘锦·阶段练习)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 “铜绿” [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
(3)① ②③ ④ ①⑤
【分析】铜与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 “铜绿”,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氢气发生氧化还原生成铜单质;
(1)
根据铜绿化学式可知“铜绿”属于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
“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
根据分析可知①铜与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 “铜绿”,①属于化合反应,铜绿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复分解反应的是②③;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属于分解反应的是④;①铜与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 “铜绿”, ⑤氧化铜与氢气发生氧化还原生成铜单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⑤;
14.(22-23高一上·重庆南岸·期中)I.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如: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1)如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下列四组物质进行研究:
A.
B.
C.溶液、蒸馏水、悬浊液、胶体
D.
填写下列空白:
II.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 ②铝 ③ ④ ⑤硝酸 ⑥ ⑦氢氧化铁悬浊液
(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均填序号)。
(4)上述物质中有两种易溶于水的物质之间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该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5)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_(填字母)。
A.酸B.碱C.盐D.氧化物
(6)写出B的化学式: 。
(7)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HCl 阳离子种类 蒸馏水 碱
(3)⑦ ③④ ①②
(4)2HNO3+=Ba(NO3)2+2H2O
(5)C
(6)CuO
(7)
(8)①
【解析】(1)将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按照层次,一层一层来分,就像一棵大树,该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
(2)A组中均属于酸,其中除HCl外,其余均为含氧酸;B组中均属于盐,除外,其余盐中阳离子均为Na+;C组溶液、蒸馏水、悬浊液、胶体中,除纯净物蒸馏水外,其余均属于分散系;D组中,除氧化物Fe2O3外,其余均属于碱。
(3)七种物质:① ②铝 ③ ④ ⑤硝酸 ⑥ ⑦氢氧化铁悬浊液中,属于混合物的有:⑦氢氧化铁悬浊液;属于氧化物的有:③、④;属于单质的有:① ②铝。
(4)上述7种物质中易溶于水的酸为硝酸,易溶于水的碱为,二者发生酸碱中和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Ba(NO3)2+2H2O。
(5)铜绿化学式为,化学式可改写为Cu(OH)2·CuCO3,属于盐类化合物,故答案为C。
(6)Cu(OH)2属于弱碱,具有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为CuO,CuO与H2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因此B的化学式为CuO。
(7)铜绿化学式为,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因此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铜绿属于难溶性盐,无法直接与碱反应生成Cu(OH)2,因此需要先将铜绿转化为可溶铜盐,再利用可溶铜盐与碱反应生成Cu(OH)2,因此②为酸,③为碱,即转化流程为,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铜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铜绿,故答案为①。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O
B
C
KOH
CaO
D
NaOH
CO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H2SO4
Cu2(OH)2CO3
CO2
SO3
B
Ba(OH)2
HCl
NaCl
Na2O
CO
C
苛性钠
HClO
NaHCO3
Fe3O4
CO2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择松伐木
A.择松伐木
B.烧木成烟
C.入窑取烟
D.压制成墨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含氧酸
分散系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Fe2O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学习,思考与讨论,知识进阶,知识归纳,效果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4讲 化学反应的计算-【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第14讲 化学反应的计算-【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4讲化学反应的计算-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4讲化学反应的计算-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讲 物质的检验-【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这是一份第10讲 物质的检验-【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0讲物质的检验-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第10讲物质的检验-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