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 重要的酸课后练习题
展开1.“类推”是学习科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浓盐酸试剂瓶敞口久置后变稀且质量减轻,所以浓硫酸敞口久置也变稀且质量减轻
A.①B.①③C.①②④D.全部
2.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乙既能与甲反应又能与丙反应的是( )
3.食醋中含有醋酸,下列关于食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醋是一种酸B.食醋中含有氢离子
C.食醋是一种混合物D.可以从酸中闻到酸味证明醋酸有挥发性
4.稀释浓硫酸时,正确操作是( )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将浓硫酸缓缓和水一起倒入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5.盐酸是一种重要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及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能与锌铁铜等许多金属反应
B.稀盐酸常用于去除金属锈蚀及水垢
C.浓盐酸瓶盖打开时可观察到冒白烟现象
D.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盐酸
6.已知硝酸是一种强氧化性酸,能把SO32-氧化成为SO42-,则下列实验方案能够确定某未知试液中存在SO42-的是( )
A.取少量试液,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C.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取少量试液,加入足量稀硝酸,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7.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8.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食盐B.浓硫酸C.浓盐酸D.氢氧化钠
9.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图中,浸入浓硫酸的火柴梗变黑
B.乙图中,浸入硫酸铜溶液部分的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丙图中,铁钉水面处部分生锈
D.丁图中,试纸变蓝色
10.下列物质中,能跟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FeB.Ba(NO3)2C.Na2CO3D.NaOH
二、填空题
11.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_______。
(3)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_______。
12.硫酸、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浓硫酸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 性。
(2)盐酸的下列用途中,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的是(填编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制造药物氯化锌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
13.通过钝化的方式使锌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锌的腐蚀。某锌制品的钝化液含有硝酸银、硝酸铜、重铬酸等,其中重铬酸是一种可溶性的酸。
(1)该钝化液PH 7 (填“>”、“<”或“=”) ;
(2)重铬酸(H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14.浓H2SO4稀释时,要将__________慢慢地沿玻璃棒倒入__________中,并不断搅拌,以免造成危险。浓硫酸可以干燥H2或O2,是由于它有__________性。
三、探究题
15.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____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有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猜想与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
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交流反思】根据探究结果可知:稀HNO3能跟铜反应的原因是硝酸具有氧化性 。
四、简答题
16.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
根据所得数据计算:
(1)5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2)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7.实验室电解水时,为了增强其导电性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不会分解),现在用电解水装置电解200克1%的稀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问:
(1)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酸性会增强,要测定这种变化,下列试剂(试纸)中宜取用 。
(2)电解过程中产生了多少克氢气?(注意计算格式规范)
选项
物质甲
物质乙
物质丙
A
HCl
Zn
AgCl
B
H2SO4
Fe2O3
NaCl
C
Ba(OH)2
Na2CO3
CaCl2
D
H2SO4
Ba(OH)2
NaCl
NH3
N2
NO
NO2
顏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A.红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溶液
C.无色酚酞试剂
D.pH试纸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B
6.C
7.B
8.D
9.D
10.D
11. 锥形瓶 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 偏低 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12.吸水 ②③
13.(1)<
(2)+6
14.浓硫酸、水、吸水
15. 红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稀硝酸,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NH3极易溶于水,大多数气体会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温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 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N2在空气中不能被氧化成NO 2NO+O2=2NO2 3Cu+8HNO3=3Cu(NO3)2+4H2O+2NO↑
16.(1)32g(2)1.96%
17.(1)D
(2)11.1克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生活中的酸和碱练习题: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0026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 生活中的酸和碱练习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精练: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0026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 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精练</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化学反应2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10026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章 化学反应2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当堂检测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