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燕歌行并序教案
展开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都写过大量的边塞诗。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眼。 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 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燕,古国名。古燕国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这里的“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作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燕国 摐金 征戍 旌旆 逶迤 碣石塞草腓 玉箸蓟北 功勋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临其境,亲眼所睹。
御史大夫张公,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感征戍之事”的三方面 : 1、所“感”唐家声威。 2、所“感”思乡盼归之情。 3、所“感”军中苦乐不均。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战败)——被围——死斗
汉家 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 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朝东北边境上的战事又起,将领们离家前去征讨凶狠的敌寇。 好男儿本来就看重驰聘沙场,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军队敲钲打鼓前往山海关,各种旗帜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校尉的紧急文书飞越浩瀚的沙海,说匈奴的侵略战火已经烧到了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山川的萧条景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匈奴骑兵来势凶猛犹如狂风骤雨。 战士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北方沙漠到了深秋尽是枯草,暮色降临,孤城中能战的士兵越来越少。 将领们深受皇帝的恩宠厚遇却常常大意轻敌,战士们筋疲力尽仍未解除关山之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士兵们身穿铁甲辛苦地戍守边疆已经很久,那家中的思妇自丈夫被征走后,应该一直在悲痛啼哭吧。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夫们在边疆遥望故乡只能空回头。边塞战场动荡不安难以度日,遥远的边疆苍茫荒凉,人世间绝无仅有。早午晚杀气腾腾战云密布,整夜里只听到巡更的刁斗声声悲伤。
唐代长安城住宅区在城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岂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功勋?你没看见沙场拼杀战斗多么苦,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1.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2.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3.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4.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5.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6.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7.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8.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9.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10.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11.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12.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13.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1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思考: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诗人怎样(用哪些手法)写的?
“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恶劣战事惨烈相思离别
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辽远、肃杀、凄凉、衰飒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战争的残酷、无休无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征夫,思妇,两地相望,虚实相生,离别之苦,逐步加深。但是蓟北征人,思家而不得归。
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交代了战争的地点,及保家卫国的性质。
看似夸耀,实则讥讽,为下文轻敌埋下伏笔。
写出了出征的场景,表现战士一往无前的气魄。
写出了战争局势的紧迫。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边塞的环境,敌人的威势。
渲染塞外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战士们殊死抗战的悲壮气氛。
正面点明将士们轻敌、失败的原因。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从戍边将士和思妇的角度,写出战争带给他们的痛苦。战士思乡,思妇怀人。
描写边境动荡不安、环境恶劣,加深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边疆战士奋力拼杀、警惕紧张的战斗生活。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
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恤士卒的行为。
(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史记》
请将以下诗句与其表现的思想主题进行连线。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对将士英勇斗争精神的赞美。
对将领的谴责,对良将的呼唤。
战争环境艰苦,暗含对战士(百姓)的同情。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3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燕歌行并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3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燕歌行并序教案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雨巷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07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雨巷公开课教案</a>,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