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第二册优秀课件多份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3 课件 1 次下载
- 3.2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自学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综合思维: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某地区或某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分析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条件;
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发生变化。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同时也使得灌溉更加节水、更有效率。
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从而扩大了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
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扩展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农业区位因素的联系
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原来越冬作物为油莱。油菜的生产需要耗用较多劳动力,而且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现在这里多种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小麦。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热量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的种植,传统以小麦种植为主。经水稻品种改良,并采取室内育秧技术以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转而变成我国最为重要的商品稻米生产基地。
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占地1万亩,建于1999年8月,是一处集科技开发、科普教育、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种苗繁育等于一体的多能功蔬菜科技示范基地。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号称“世界花卉王国”的荷兰,具有悠久的花卉生产历史和先进的花卉栽培技术,以及完善的花卉销售和流通系统。近几十年来,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亚洲的印度、泰国等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业,并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图3.14)。鲜切花,即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鲜的茎、叶、花、果,是花卉生产主要的销售产品,欧洲、北美、日本是世界鲜切花三大消费市场。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更低。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切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冷藏、保鲜技术。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市场需求、技术的进步,交通的改善等
天寒地冻的季节,在温暖、干燥的屋里,切开一个西瓜,别说吃了,就那西瓜散发的清润的气息,就足以让人神清气爽。对于北方而言,西瓜本是夏季水果,可如今四季有卖。冬季,我国各地售卖的西瓜,绝大多数产自海南岛海南岛位于热带,四季都能种植西瓜。然而,海南岛的瓜农一般在每年8月下旬至次年5月中旬种植西瓜。这期间全国大多数地方不能种植西瓜,海南岛的西瓜凭借反季节的优势,畅销全国各地,价格也比夏季时高。除了西瓜,现在市场上反季节供应的蔬菜、水果品种很多,以至许多蔬菜、水果全年都能买到,几乎让人忽视它们在本地的生长季节了。反季节供应,因能避开当地品种的竞争,故而能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市场,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只有在相隔较远、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两个地区间才可以进行反季节供应,而快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则是反季节供应得以实现的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季节供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并形成世界性的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基地。热带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供应品种的主要生产基地。南、北半球温带地区间的反季节供应同样方兴未艾。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成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6~7题。
6.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7.“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答案】6.A 7.C【解析】6.温室大棚运输距离较近,成本较低,价格较便宜,其余三项不符合实际。7.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主要是因为改善了热量条件。
(2015•全国文综Ⅱ)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8~9题。
8.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9.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8.D 9.A
【解析】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减小,绿地面积减小,建筑物增多,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不会增多,气温变率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弱。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题。
10.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1.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12.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0.该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地膜使用在作物播种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主要在春节播种,我国大部分地区因春季温度较低,降水较少,多风沙,不利于春播作物的发芽和生长,因此使用地膜覆盖来保水、保温、保土,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春季。11.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大风日数多,多风沙危害,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所以,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西北地区。12.该题主要考查不恰当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根据题干的提示,地膜会造成白色污染,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会切断土壤中孔隙的连续性,降低土壤透气性,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生长。【答案】10.A 11.D 12.A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顺义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材料二 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为了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材料三 北京市农业布局图。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 (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2)交通条件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14.(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如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示范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任务一,农业生产活动,任务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任务三,自然区位因素,合作探究,为什么新疆的水果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质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说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狭义农业,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按投入多少,按产品用途,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因地制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