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题型讲解+专题训练(新高考专用)专题01集合(原卷版+解析)
展开练高考 明方向
1、【2022年新高考I卷】若集合,,则
A. B.
C. D.
2、【2022年新高考II卷】
3、【2022年全国甲卷理科】
4、【2022年全国甲卷文科】设集合,则( )
A. B. C. D.
5、【2022年全国乙卷文科】
6. 集合,则( )
A. B. C. D.
7.(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已知集合,,则( )
A.B.C.D.
8.(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设集合,则( )
A.B.C.D.
9.(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Ⅰ卷理科)设集合A={x|x2–4≤0},B={x|2x+a≤0},且A∩B={x|–2≤x≤1},则a( )
A.–4B.–2C.2D.4
10.(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已知集合U={−2,−1,0,1,2,3},A={−1,0,1},B={1,2},则( )
A.{−2,3}B.{−2,2,3}C.{−2,−1,0,3}D.{−2,−1,0,2,3}
11.(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Ⅲ卷理科)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A.2B.3C.4D.6
讲典例 备高考 集合
集合含义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由集合关系求参数范围件
集合中的分类讨论
集合中的数形结合
集合的表示
集合与充要条件交汇
类型一、集合的含义
(1)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3)解决集合含义问题的关键点:确定构成集合的元素;确定元素的限制条件.
1.现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②正方体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③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④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 )
A.{2,3,1}B.{2,3,﹣1}C.{2,3,﹣2,1}D.{﹣2,﹣3,1}
3.(多选题)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可能值为( )
A.B.C.D.
4.已知a,b,c均为非零实数,集合,则集合A的元素的个数有_______个.
类型二、集合的表示
(1)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
(3)五个特定的集合:
1.下列各组中的M、P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①,; ②,;
③,;④,.
A.①B.②C.③D.④
2.用列举法可以将集合使方程有唯一实数解表示为( )
A. B.C.D.或
3.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
A.{x|﹣3<x<11,x∈Q} B.{x|﹣3<x<11}
C.{x|﹣3<x<11,x=2k,k∈N} D.{x|﹣3<x<11,x=2k,k∈Z}
4.(多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B.集合=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C.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 D.集合不能用列举法表示
5.集合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________
类型三、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2)子集个数的求解方法
穷举法:将集合的子集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得到子集的个数,适用于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的情况.
公式法: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是2n,真子集的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3)判断集合间关系的常用方法
1.已知集合,、、为非零实数},则的子集个数是( )
A.B.C.D.
2.(多选题)下面给出的几个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
C.D.
3.(多选题)已知集合,,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B.若,则
C.若,则或D.若时,则或
4.满足的集合M有______个.
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又可表示成,则_______.
类型四、集合的运算
(1)集合的运算
(2)集合的基本运算问题的解题策略
①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运算问题的前提.
②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如果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③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集合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图.
1.已知集合,,则( )
A.B.
C.D.
2.若集合,,则( )
A.B.C.D.
3.(多选题)已知集合,集合,集合,则( )
A.B.
C.D.
4.(多选题)已知,集合B∩(∁UA)=∅,则的值可以是( )
A.B.C.0D.1
5.(多选题)已知全集U的两个非空真子集A,B满足∁UA∪B=B,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B.
C.D.∁UB∪A=A
6.已知全集,集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②
④∁UA∩B=−1④的真子集个数是7
类型五、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1.已知全集,集合,,则如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B.C.D.
2.(多选题)若集合具有以下性质:(1),;(2)若、y∈A,则,且时,.则称集合是“完美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合是“完美集”
B.有理数集是“完美集”
C.设集合是“完美集”,、y∈A,则
D.设集合是“完美集”,若、y∈A且,则
3.(多选题)给定数集M,若对于任意a,,有,且,则称集合M为闭集合,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集合为闭集合
B.正整数集是闭集合
C.集合为闭集合
D.若集合为闭集合,则为闭集合
4.规定与是两个运算符号,其运算法则如下,对任意实数有:,.若且,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__________.
类型六、由集合关系求参数范围
根据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的的四个注意点:
(1)注意两个转化:A∩B=A⇔A⊆B;A∪B=A⇔B⊆A.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①若B⊆A,则分B=∅和B≠∅两类进行讨论.
②若A∩B=∅,则集合A,B可能的情况有:
A,B均为空集;A与B中只有一个空集;A,B虽然均为非空集合但无公共元素.
(3)注意结合数轴分析端点值的大小.
(4)注意对结果进行检验,以避免集合中元素重复.
1.(多选题)已知集合,,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或 D.若,则
2.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3.已知全集,集合,.
(1)求;
(2)若集合,满足,,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全集,集合,,.
(1)求∁UA∩B;(2)若,求的取值范围.
类型七、集合的中的分类讨论
在涉及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若未指明集合非空,则要考虑空集的可能性,如若A⊆B,则要考虑A=∅和A≠∅两种可能.
1.已知集合,集合,若,则( )
A.0或B.0或3C.1或D.1或3
2.(多选题)设,,若,则实数a的值可以为( )
A.B.0C.3D.
3.已知全集,集合,B=x−5≤−x≤2,
(1)求,B∪∁UA;
(2)已知集合,若B∪∁UM=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4.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值;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5.设集合A={x∣−3x+2=0},B={x∣+2(a+1)x+−5=0}
(1)若A∩B={2},求实数a的值;
(2)若U=R,A∩(∁U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类型八、集合的中的数形结合
1.下图中矩形表示集合U,A,B是U的两个子集,则不能表示阴影部分的是( )
A.∁UA∩BB.∁BA∩B
C.D.
2.已知集合,则( )
A.或B.或
C.或,D.或,
3.(多选题)已知集合A,,全集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若,则,且; B.若,则;
C. D.集合的真子集有6个.
4.集合,,,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_.
5.已知集合或,
(1)若,求,∁RA∩∁RB;
(2)若,求m值范围.
类型九、集合与充要条件交汇
1.(多选题)已知集合,集合,则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B.C.D.
2.(多选题)已知P=x−2≤x≤10,集合.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可以是( )
A.B.1C.3D.5
3.已知集合,集合.
(1)当时,求和;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4.已知命题“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
(1)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
(2)设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新预测 破高考
1.(多选题)已知全集,集合,则关于的表达方式正确的有( )
A.B.
C.D.
2.设集合,,,则( )
A.B.C.D.
3.集合 ,,则( )
A.B.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的解集为
B.集合与是相等的
C.若,则
D.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5.已知集合A={a,|a|,a-2},若2∈A,则实数a的值为( )
A.-2B.2
C.4D.2或4
6.已知P={x|a-4
7.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范围是( )
A.B.C.D.
8.(设集合,则( )
A.2B.3C.5D.6
9.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B.
C.D.
10.集合,则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
A.4个B.8个C.15个D.16个
11.已知全集,集合和关系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共有
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12.设集合,若,,∁UA∩∁UB=−2,2,则下列结论正确( )
A.且 B.且C.且D.且
13.集合,,.如果,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B.C.D.
14.已知集合,,若,则与的关系是( )
A.或B.C.D.不能确定
15.如图所示,A,B是非空集合,定义集合A#B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若x,y∈R,A={x|y=},B={y|y=3x,x>0},则A#B为( )
A.{x|0
已知集合S={0,1,2,3,4,5},A是S的一个子集,当x∈A时,若有x-1∉A,且x+1∉A,则称x为A的一个“孤立元素”,那么S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共有________个。
17.已知,,且,则____,_____.
18.设集合,集合,则=______.
19.定义且,若,,则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__,非空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20.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若集合,集合,则______.
21.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2.已知集合,,则∁UA∩B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
23.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
24.已知,,若,求的取值范围.
25.已知集合或,
(1)若,求,∁RA∩∁RB;(2)若,求m值范围.
26.已知集合,集合.
(1)当时,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7.已知,.
(1)当时,求集合;
(2)是否存在实数,使“”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eq \a\vs4\al(N)
N*或N+
eq \a\vs4\al(Z)
eq \a\vs4\al(Q)
eq \a\vs4\al(R)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
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A⊆B或B⊇A
真子集
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
AB或BA
相等
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
A⊆B且B⊆A⇔A=B
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列举法
根据题中限定条件把集合元素表示出来,然后比较集合元素的异同,从而找出集合之间的关系
结构法
从元素的结构特点入手,结合通分、化简、变形等技巧,从元素结构上找差异进行判断
数轴法
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集合为数集),比较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语言表示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并集
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交集
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补集
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A
∁UA={x|x∈U,且x∉A}
2023高考一轮复习讲与练
01 集合
练高考 明方向
1、【2022年新高考I卷】若集合,,则
A. B.
C. D.
2、【2022年新高考II卷】
3、【2022年全国甲卷理科】
4、【2022年全国甲卷文科】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所以.
5、【2022年全国乙卷文科】
6. 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因为,,所以.
7.(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科)已知集合,,则( )
A.B.C.D.
答案:C
解析:任取,则,其中,所以,,故,
因此,.
故选:C.
8.(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设集合,则( )
A.B.C.D.
答案:B
解析:因为,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属基础题,在高考中要求不高,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基本概念即可求解.
9.(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Ⅰ卷理科)设集合A={x|x2–4≤0},B={x|2x+a≤0},且A∩B={x|–2≤x≤1},则a=( )
A.–4B.–2C.2D.4
答案:B
【解析】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
求解一次不等式可得:.
由于,故:,解得:.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运算,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0.(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Ⅱ卷理科)已知集合U={−2,−1,0,1,2,3},A={−1,0,1},B={1,2},则( )
A.{−2,3}B.{−2,2,3}C.{−2,−1,0,3}D.{−2,−1,0,2,3}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得:,则.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并集、补集的定义与应用,属于基础题.
11.(2023年高考数学课标Ⅲ卷理科)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
A.2B.3C.4D.6
答案:C
解析:由题意,中的元素满足,且,
由,得,
所以满足的有,
故中元素的个数为4.
故选:C.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考查学生对交集定义的理解,是一道容易题.
集合
集合含义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由集合关系求参数范围件
集合中的分类讨论
集合中的数形结合
讲典例 备高考
集合的表示
集合与充要条件交汇
类型一、集合的含义
(1)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中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3)解决集合含义问题的关键点:确定构成集合的元素;确定元素的限制条件.
1.现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②正方体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③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④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构成一个集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在①中,接近于0的标准不明确,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不能构成一个集合,故①错误;在②中,正方体的全体能构成一个集合,故②正确;在③中,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不能构成一个集合,高科技的标准不明确,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故③错误;在④中,不大于3的所有自然数能构成一个集合,故④正确.故选D.
2.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 )
A.{2,3,1}B.{2,3,﹣1}C.{2,3,﹣2,1}D.{﹣2,﹣3,1}
答案:B
【解析】解方程x2﹣5x+6=0,得x=2,或x=3,解方程x2﹣x﹣2=0,得x=﹣1或x=2,∴以方程
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2,3,﹣1}.故选:B
3.(多选题)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可能值为( )
A.B.C.D.
答案:ABD
【详解】已知集合且,则或,解得或或.若,则,合乎题意;若,则,合乎题意;
若,则,合乎题意.综上所述,或或.
4.已知a,b,c均为非零实数,集合,则集合A的元素的个数有_______个.
答案:2
【解析】当,时,,当,时,, ,当,时,, ,当,时,, ,故的所有值构成的集合为,集合A的元素的个数有2个。
类型二、集合的表示
(1)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
(3)五个特定的集合:
1.下列各组中的M、P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①,; ②,;
③,;④,.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分析:对四组集合逐一分析,可选出答案.
【详解】对于①,集合表示数集,集合表示点集,两个集合研究的对象不相同,故不是同一个集合;
对于②,两个集合中元素对应的坐标不相同,故不是同一个集合;对于③,两个集合表示同一集合.对于④,集合研究对象是函数值,集合研究对象是点的坐标,故不是同一个集合.
2.用列举法可以将集合使方程有唯一实数解表示为( )
A. B.C.D.或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集合的元素表示能使方程有唯一实数解的的值,
当时, ,解得,成立;当时,方程有唯一实数解,
则,解得:,.
3.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
A.{x|﹣3<x<11,x∈Q} B.{x|﹣3<x<11}
C.{x|﹣3<x<11,x=2k,k∈N} D.{x|﹣3<x<11,x=2k,k∈Z}
答案:D
【解析】因为所求的数为偶数,所以可设为x=2k,k∈z,又因为大于﹣3且小于11,所以﹣3<x<11.
即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x|﹣3<x<11,x=2k,k∈Z}.
4.(多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B.集合=与=表示同一个集合
C.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 D.集合不能用列举法表示
答案:ABC
【详解】对于A中,是一个元素(数),而是一个集合,可得,所以A不正确;对于B中,集合=表示数构成的集合,集合=表示点集,所以B不正确;对于C中,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所以C不正确;对于D中,集合含有无穷个元素,不能用列举法表示,所以D正确.
5.集合且,用列举法表示集合________
答案:
【详解】由题意,集合且,可得,则,解得且,当时,,满足题意;当时,,不满足题意;当时,,不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此时分母为零,不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当时,,不满足题意;当时,,不满足题意;当时,,满足题意;综上可得,集合.
类型三、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2)子集个数的求解方法
穷举法:将集合的子集一一列举出来,从而得到子集的个数,适用于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的情况.
公式法: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是2n,真子集的个数是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n-2.
(3)判断集合间关系的常用方法
1.已知集合,、、为非零实数,则的子集个数是( )
A.B.C.D.
答案:D
【详解】因为集合,、、为非零实数 ,所以当都是正数时,;当都是负数时,;当中有一个是正数,另两个是负数时,,当中有两个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时,,所以集合M中的元素是3个,所以的子集个数是8,
2.(多选题)下面给出的几个关系中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CD
【详解】A选项,中有元素,中有元素、,不包含于,A错,B选项, 中有元素,中有元素、,不包含于,B错,C选项,
∵,∴,正确,C正确,D选项,是任意集合的子集,D对,
3.(多选题)已知集合,,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B.若,则
C.若,则或D.若时,则或
答案:ABC
【详解】,若,则,且,故A正确.时,,
故D不正确.若,则且,解得,故B正确.当时,,解得或,故C正确.
4.满足的集合M有______个.
答案:7
【详解】由,可以确定集合M必含有元素1,2,且至少舍有元素3,4,5中的一个,因此依据集合M的元素个数分类如下:含有三个元素:,,;含有四个元素:,,;含有五个元素:,故满足题意的集合M共有7个.
5.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又可表示成,则_______.
答案:
【详解】由题意,显然,故,即,此时,故,且,即.所以.
类型四、集合的运算
(1)集合的运算
(2)集合的基本运算问题的解题策略
①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运算问题的前提.
②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如果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③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集合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Venn图.
1.已知集合,,则( )
A.B.
C.D.
答案:D
分析:先通过解对数不等式和二次不等式求出集合,再求交集.
【详解】由题意知,,所以.
2.若集合,,则( )
A.B.C.D.
答案:B
【详解】∵集合,,
因为∴,所以,
3.(多选题)已知集合,集合,集合,则( )
A.B.
C.D.
答案:BCD
分析:先求出集A,B,D,再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由,得,所以,由,得且,得 或,所以或,由,得,所以,对于A,,所以A错误,对于B,,所以B正确,对于C,因为或,所以,所以,所以C正确,对于D,因为,所以,因为或,所以,所以D正确。
4.(多选题)已知,集合B∩(∁UA)=∅,则的值可以是( )
A.B.C.0D.1
答案:BCD
【详解】因为又B∩(∁UA)=∅,所以,∴当m=0时,B=∅,成立;当m≠0时,B={},∵,∴或=2.解得m=1或m=,综上,实数m的取值集合为{1,,0}.
5.(多选题)已知全集U的两个非空真子集A,B满足∁UA∪B=B,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B.
C.D.∁UB∪A=A
答案:CD
【详解】令,,,满足∁UA∪B=B,但,A∩B≠B,故A,B均不正确;由∁UA∪B=B,知∁UA⊆B,∴U=A∪∁UA⊆A∪B,∴,由∁UA⊆B,知∁UB⊆A,∴∁UB∪A=A,故C,D均正确.
6.已知全集,集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②
④∁UA∩B=−1④的真子集个数是7
答案:①③④
【详解】,,,故①正确;,故②错误;∁UA=xx<−12,x∈Z,所以∁UA∩B=−1,故③正确;由,则的真子集个数是,故④正确.
类型五、集合的新定义问题
1.已知全集,集合,,则如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
A.B.C.D.
答案:A
分析:先求出集合,从而得到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UB) ,由此能求出结果.
【详解】由Venn图知:阴影部分对应的集合为A∩(∁UB),集合,,所以∁UB=x−2
A.集合是“完美集”
B.有理数集是“完美集”
C.设集合是“完美集”,、y∈A,则
D.设集合是“完美集”,若、y∈A且,则
答案:BCD
【详解】对于A选项,取,,则,集合不是“完美集”,A选项错误;对于B选项,有理数集满足性质(1)、(2),则有理数集为“完美集”,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若y∈A,则,,C选项正确;对于D选项,任取、y∈A,若、中有或时,显然;当、均不为、且当,y∈A时,,
则,所以,,,,所以,若、y∈A且,则,从而,D选项正确.
3.给定数集M,若对于任意a,,有,且,则称集合M为闭集合,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集合为闭集合
B.正整数集是闭集合
C.集合为闭集合
D.若集合为闭集合,则为闭集合
答案:ABD
分析:根据集合M为闭集合的定义,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可得出答案.
【详解】选项A:当集合时,,而,所以集合M不为闭集合,A选项错误;选项B:设是任意的两个正整数,则,当时,是负数,不属于正整数集,所以正整数集不为闭集合,B选项错误;选项C:当时,设,则,所以集合M是闭集合,C选项正确;选项D:设,由C可知,集合为闭集合,,而,故不为闭集合,D选项错误.
4.规定与是两个运算符号,其运算法则如下,对任意实数有:,.若且,则用列举法表示集合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且
当时,,此时;当时,,此时,集合。
类型六、由集合关系求参数范围
根据集合的运算结果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的的四个注意点:
(1)注意两个转化:A∩B=A⇔A⊆B;A∪B=A⇔B⊆A.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①若B⊆A,则分B=∅和B≠∅两类进行讨论.
②若A∩B=∅,则集合A,B可能的情况有:
A,B均为空集;A与B中只有一个空集;A,B虽然均为非空集合但无公共元素.
(3)注意结合数轴分析端点值的大小.
(4)注意对结果进行检验,以避免集合中元素重复.
1.(多选题)已知集合,,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或 D.若,则
答案:ABC
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集合A,根据各选项中集合的关系,列不等式或方程求参数值或范围,判断A、B、C的正误,已知参数,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集合B,应用交运算求判断正误即可.
【详解】由己知得:,令
A:若,即是方程的两个根,则,得,正确;
B:若,则,解得,正确;
C:当时,,解得或,正确;
D:当时,有,所以,错误。
2.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
分析:由交集运算得出,讨论,的情况,结合包含关系得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或
当时,,满足
当时,要使得,则或,解得或
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3.已知全集,集合,.
(1)求;
(2)若集合,满足,,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
【详解】
(1)由题,或, 或.
(2)由得,则,解得,
由得,则,解得,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4.已知全集,集合,,.
(1)求∁UA∩B;(2)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1)因为,,所以∁UA=−∞,0∪1,+∞.
因为,所以∁UA∩B=x1≤x≤32.
(2)当时,,;
当时,则解得,即.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类型七、集合的中的分类讨论
在涉及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若未指明集合非空,则要考虑空集的可能性,如若A⊆B,则要考虑A=∅和A≠∅两种可能.
1.已知集合,集合,若,则( )
A.0或B.0或3C.1或D.1或3
答案:B
【详解】,或,
当时,,,成立
当时,或,当时,,,成立
当时,,,不满足互异性,所以不成立,
综上可知或.
2.(多选题)设,,若,则实数a的值可以为( )
A.B.0C.3D.
答案:ABD
【详解】 ,, ,
当时,,符合题意;
当时, ,要使,则或,解得或.
综上,或或.
3.已知全集,集合,B=x−5≤−x≤2,
(1)求,B∪∁UA;
(2)已知集合,若B∪∁UM=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B∪∁UA=(−∞,5]∪[9,+∞);(2)
【详解】
(1),B=x−5≤−x≤2,
∴A∩B=2,9∩−2,5=2,5
又,∴∁UA=(−∞,2]∪[9,+∞),∴B∪∁UA=(−∞,5]∪[9,+∞)
(2),B∪∁UM=R
当时,∁UM=R,满足B∪∁UM=R,即,解得
当时,∁UM=(−∞,a)∪(2−a,+∞),要满足B∪∁UM=R,结合数轴:
由数轴可知,,解得:
综上可知,实数a的取值范是:
4.已知集合,.
(1)若,求实数的值;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4;(2)或.
【详解】,
(1)因为,所以,所以和是的两个实根,所以,即.
(2)因为,所以,所以或或或,
当时,无解,所以,即,
当时,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所以无解,
当时,有且只有一个实根,所以无解,
当时,有2个实根和,所以,即.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
5.设集合A={x∣−3x+2=0},B={x∣+2(a+1)x+−5=0}
(1)若A∩B={2},求实数a的值;
(2)若U=R,A∩(∁U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且且
【详解】
(1),由可知,即,解得或,
当时,,此时,满足,
当时,,此时,满足.
所以实数的值是或;
(2)U=R,A∩(∁UB)=A,,则
①当,即时,此时,满足条件;
②当时,,即,,不满足条件;
③当时,即时,此时只需,,将2代入方程得或,将1
代入方程得,得,
综上可知,的取值范围是且且
类型八、集合的中的数形结合
1.下图中矩形表示集合U,A,B是U的两个子集,则不能表示阴影部分的是( )
A.∁UA∩BB.∁BA∩B
C.D.
答案:C
【详解】由图知:当U为全集时,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的补集与集合B的交集,当B为全集时,阴影部分表示的补集,当为全集时,阴影部分表示A的补集,
2.已知集合,则( )
A.或B.或
C.或,D.或,
答案:A
分析: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化简集合,再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可得答案.
【详解】或,又,利用数轴表示集合:
所以或.
3.(多选题)已知集合A,,全集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若,则,且; B.若,则;
C. D.集合的真子集有6个.
答案:ABC
【详解】如图,,
则,且,故A正确;如图,
当,则有,故B正确;成立,故C正确;集合 的真子集有:个.故D错误。
4.集合,,,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_.
答案:.
【详解】由题意,集合,,
可得∁UB=x|x≥1,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A∩∁UB=x|1≤x<2.
5.已知集合或,
(1)若,求,∁RA∩∁RB;
(2)若,求m值范围.
答案:(1)或,∁RA∩∁RB={x|−2≤x<4};(2)或.
【详解】(1)时,,或,
或,∁RA={x|−2≤x≤6},∁RB=x∣x<4或
所以∁RA∩∁RB={x|−2≤x<4}
(2),则,
当时,,解得,
当时,利用数轴表示集合
由数轴可知,或,解得:或,
综上可知,m值范围为:或.
类型九、集合与充要条件交汇
1.(多选题)已知集合,集合,则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B.C.D.
答案:BD
【解析】因为集合,集合,所以等价于,
即,对比选项,、均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多选题)已知P=x−2≤x≤10,集合.若是的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可以是( )
A.B.1C.3D.5
答案:ABC
【详解】因为是的必要条件,所以,当,即时,满足题意;当,
即时,∴,解得,∴的取值范围是,实数m的取值可以是,
3.已知集合,集合.
(1)当时,求和;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2)或.
【详解】(1)由题可知,当时,则,或,
则∁RA=x|−3≤x≤4,所以∁RA∪B=x|−3≤x≤4∪x|1≤x≤7=x|−3≤x≤7.
(2)由题可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当时,,解得:;
当时,或,解得:或;
综上所得:或.
4.已知命题“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
(1)求实数m的取值集合;
(2)设集合,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详解】
(1)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真命题,则,即,解得:或,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假命题则,所以,
(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则,解得,经检验时,,满足,所以成立,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新预测 破高考
1.(多选题)已知全集,集合,则关于的表达方式正确的有( )
A.B.
C.D.
答案:AB
分析:根据补集的概念及分式不等式及其解法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得,
所以。
2.设集合,,,则( )
A.B.C.D.
答案:D
【解析】因为集合,,,所以,,
所以.
3.集合 ,,则( )
A.B.C.D.
答案:C
【解析】由题意,集合,,所以,
又由,所以.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程的解集为
B.集合与是相等的
C.若,则
D.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答案:D
【解析】对选项A,方程的解集为,故B错误;对选项B,集合表示直线上的点,集合表示函数的定义域,故集合与不相等,故C错误;对选项C,,所以,对选项A,因为或,所以集合表示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三象限的点的集合,故A正确;
5.已知集合A={a,|a|,a-2},若2∈A,则实数a的值为( )
A.-2B.2
C.4D.2或4
答案:A
【解析】依题意,若,则,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若,则或(舍去),此时,符合题意;若,则,而,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所以.综上所述,的值为.
6.已知P={x|a-4
答案:A
【详解】因为“x∈P”是“x∈Q”的必要条件,所以Q⊆P,所以,解得.
7.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范围是( )
A.B.C.D.
答案:D
分析:解绝对值不等式,再由,利用数轴数形结合求的范围.
【详解】集合,,要使,则有:.
8.设集合,则( )
A.2B.3C.5D.6
答案:C
【解析】①当时, , 则或,当时,该方程组无解,当时,解得②当时,,则或.当时,该方程组无解,当时,解得③当,即时,显然,则,此时,当时,该方程组无解,当时,该方程组无解.综上所述,,或,,故。
9.若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或,所以或,
当时,不成立,所以,所以满足,当时,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所以,当时,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综上可知:.
10.集合,则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
A.4个B.8个C.15个D.16个
答案:D
【解析】集合,,2,3,4,5,,
,2,3,,故有个子集,
11.已知全集,集合和关系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共有
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答案:A
【详解】由题意知,集合0,1,2,3,,因为集合,
由集合的交运算可得,2,3,,故阴影部分所表示集合为,
其中的元素共有三个.故选:A
12.设集合,若,,∁UA∩∁UB=−2,2,则下列结论正确( )
A.且 B.且C.且D.且
答案:C
【解析】集合,若,,,
可作出韦恩图,如图,
所以,,,,,,,,,.
13.集合,,.如果,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B.C.D.
答案:D.
【解析】得,,.当,即,,符合;当,即,,符合;当,即,中有两个元素,,∴,;或.
14.已知集合,,若,则与的关系是( )
A.或B.C.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当但,当有.
15.如图所示,A,B是非空集合,定义集合A#B为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若x,y∈R,A={x|y=},B={y|y=3x,x>0},则A#B为( )
A.{x|0
答案:D
分析:由集合的描述可得集合,,,而A#B=∁U(A∩B)=∁UA∪∁UB即可求集合.
【详解】由题意知:,,
∴A#B=∁U(A∩B)=∁UA∪∁UB,而∁UA={x|x>2},∁UB={y|y=0},∴或.
已知集合S={0,1,2,3,4,5},A是S的一个子集,当x∈A时,若有x-1∉A,且x+1∉A,则称x为A的一个“孤立元素”,那么S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共有________个。
答案:
【解析】因为集合S={0,1,2,3,4,5},根据题意知只要有元素与之相邻,则该元素不是孤立元素,所以S中无“孤立元素”的4个元素的子集有,,,,,.其中一个可以是.
17.已知,,且,则____,_____.
答案:1
【解析】由题意可得:,即是方程的根,∴,,∴,又,∴不是中的元素,即是集合B中的元素,∴,即。
18.设集合,集合,则=______.
答案:
【解析】由,得,集合,集合,则或,所以。
19.定义且,若,,则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__,非空真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1024 1022
【解析】由的定义知:若,,
则,子集个数为,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20.已知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若集合,集合,则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图像求出g(x)的解析式,再求出f(x)解析式,求出A集合,根据集合交集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详解】由图可知周期,∴.由得,∴,,∵,∴k取0,,∴,
∴,∴.
∴,,
∴,∴.
21.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或
【解析】若3∈M,则有0,①,若5∉M,则有0或25﹣a=0②,联立①②可得:或。
22.已知集合,,则∁UA∩B的子集个数为__________.
答案:16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可得∁UA∩B=−5,−4,4,5,其子集个数为
23.已知集合,,若,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
答案:或
【解析】由解得或,所以,因为,所以可能,分别分析,当即时,符合题意,再有根与系数的关系知,时,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填或。
24.已知,,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或
【解析】,,对于方程,,且.
①当时,,可得,合乎题意;
②当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时,,可得,此时,合乎题意;
③当集合中有两个元素时,,则,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或.
25.已知集合或,
(1)若,求,∁RA∩∁RB;(2)若,求m值范围.
答案:(1)或,∁RA∩∁RB={x|−2≤x<4};(2)或.
【详解】(1)时,,或,或,
∁RA={x|−2≤x≤6},∁RB=x∣x<4或,所以∁RA∩∁RB={x|−2≤x<4}
(2),则,
当时,,解得,
当时,利用数轴表示集合
由数轴可知,或,解得:或,
综上可知,m值范围为:或.
26.已知集合,集合.
(1)当时,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3).
【详解】
(1)当时,,则;
(2)由知,解得,即的取值范围是;
(3)由得
①若2m≥1−m,即时,符合题意;
②若,即时,需或.得或,即.
综上知,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27.已知,.
(1)当时,求集合;
(2)是否存在实数,使“”是“”必要不充分条件,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2).
【解析】因为,所以,
(1)当时,解得;
(2)存在实数,使“”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假设存在实数,使“”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则,所以,解得,
当时,,符合题意;当时,,符合题意;所以存在实数,使“”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此时的取值范围是.
集合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eq \a\vs4\al(N)
N*或N+
eq \a\vs4\al(Z)
eq \a\vs4\al(Q)
eq \a\vs4\al(R)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
记法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子集
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A⊆B或B⊇A
真子集
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
AB或BA
相等
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也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
A⊆B且B⊆A⇔A=B
空集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列举法
根据题中限定条件把集合元素表示出来,然后比较集合元素的异同,从而找出集合之间的关系
结构法
从元素的结构特点入手,结合通分、化简、变形等技巧,从元素结构上找差异进行判断
数轴法
在同一个数轴上表示出两个集合(集合为数集),比较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语言表示
图形表示
符号语言
并集
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或x∈B}
交集
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B={x|x∈A,且x∈B}
补集
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A
∁UA={x|x∈U,且x∉A}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第01练集合(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第01练集合(原卷版+解析),共1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专题0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新高考专用)专题0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原卷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则为,(2023·湖北武汉·二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题型归纳与解题 专题训练01 集合小题11种高考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题型归纳与解题 专题训练01 集合小题11种高考常见考法归类(原卷版+解析),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个数问题,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根据集合的相等关系求参数,集合的交集运算,并集的运算,补集的运算,集合交、并、补的混合运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