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3.3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42675/0-17179299220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3.3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842675/0-1717929922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科学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科学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个,就可以燃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3.3化学方程式(1)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三个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质量守恒定律”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化学方程式”,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第三部分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后续化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化学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后续化学的相关内容。
所以本节内容分3课时完成,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本课时运用实验探究方法,使学生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及原因,并用运用之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核心素养
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 )
(2)物质只要满足将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之上或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
中的一 个,就可以燃烧。 ( )
(3)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 )
(4)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 )
(5)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 )
2、下列现象中化学能转化成了什么能?
(1)生石灰(CaO)放入水中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并使水温升高:___________。
(2)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 _________________。
(3)用干电池给小灯泡供电:_________________。
你有没有想过:
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着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则复习燃烧、氧化反应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等知识,引入能量变化,而“质量是否变化”的问题讨论。
讲
授
新
课
木头燃烧后变成了灰烬,质量减少了;蜡烛燃烧后质量几乎为零。于是有人认为,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将变少,物质真的会消失吗?然而,铁生锈时质量却增大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引发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天平进行测量。
我们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前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会如何变化?
如果把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起来,加上氧气的质量,总质量又会如何变化?
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真的保持不变?
这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要想知道质量是否变化 ,可用 天平 (仪器)进行测量。
活动1、探究白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附视频)
如图 3-52 所示装置,将锥形瓶放在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待反应结束冷却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盘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是; 天平仍平衡、质量相等)
活动2、探究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保持不变
如图 3-53 所示,将锥形瓶置于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把滴管内的溶液滴入瓶内,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再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是否平衡。 (附视频)
(是; 天平仍平衡、质量相等)
如果换用其他物质进行测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也总是保持不变。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这个规律称为质量守恒定律。
归纳、讲解:
1、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解释所有的化学反应。
思考讨论;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白磷燃烧、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这三个实验相比,后两个实验装置有什么特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反应在密封容器中进行,气体不会增加或减少,同时也排除其他物质对实验的干扰,
使结果更准确 。]
2、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点说明: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可用于解释所有的化学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物体体积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与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的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物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5)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实验。
思考讨论: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请以磷和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加以分析。
3、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质量守恒的原因: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所以,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知识运用:
1、解释木炭、蜡烛燃烧质量减少的现象:
[木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逃逸到空气中,只剩余固体的灰,同样,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释放到空气中了,所以感觉到质量减少了,其实也都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铁生锈后质量增加的现象:
[铁生锈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参与反应生成了铁锈,所以铁锈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其实也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3、推测蜡烛的组成成分: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这一事实,我们可推断出蜡烛中肯定会有 元素; 可能会有 元素。[碳、氢;氧]
4、若氯酸钾24.5克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共热,完全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为19.9克,则我们可知道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应该是 。[9.6克]
通过燃烧、生锈等化学反应、及过氧化氢制氧气过程中质量变化,来讨论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及所选择的仪器等,为实验探究作准备
由两个化学反应测定质量情况,从中获得质量守恒的内容。
其中附视频,既可回放又能加强理解与记忆。
比较可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要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的原因。
说明部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化思维的内涵
由学生一起分析获得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容易记忆。
在此基础上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更彻底。
知识的运用是对所学的检验也是巩固,并为后续学生作准备
课
堂
练
习
1、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A.一定量的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B.10g NaCl溶解在90 g水中,形成100 gNaCl溶液
C.化学反应中常伴随能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D.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 mL
2、有一种新型“即热盒饭”,其饭盒底部分为两层,一层盛有水,另一层盛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离层,即发生反应:Mg+2H2O=Mg(OH)2+X↑。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物质X属于( A )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3、有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中CaO为催化剂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反应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减少 D.反应后容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增大
4、如图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玻璃管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塞紧橡皮塞的同时玻璃管触碰瓶底的白磷后发生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白磷必须过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C.燃烧后玻璃管顶端的小气球始终胀大
D.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
5、将20 g甲、5 g乙、8 g丙三种纯净物混合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可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5 g甲、16 g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是( A )
A.12 gB.9 g C.4 gD.17 g
6、某密闭容器中有A、B、C、D、E 五种物质,一段时间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发生了改变,如表所示,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n=5
C.B和E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D.B和E均有可能是催化剂
7、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H2]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1:1]
(第7题图) (第8题图)
8、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 1:1 ]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
(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 (填“是”或“不是”)催化剂。[不是]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
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
堂
小
结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质量守恒的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改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
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从空气中提取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组织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