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展开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证结构:总--分--总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规律: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自然可以据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常见代词有:表示“我”:吾、余、予表示“你”: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他”:彼、此、其、之
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风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风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言”、“谓”、“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例: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乎、兮、而已)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它置于句中的连词:以、于、为、则、而,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句中相对独立的叹词:嗟乎、乎、呜呼等词前后可断。
“曰” 后冒,“ 哉” 后叹“夫”“ 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 “矣”“耳” 后面画圆圈“耶” “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固定结构:“……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3、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
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变脸色。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7: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2、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3、对话、引文定句读。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
5、借助语法及固定结构断句
1.(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2021·全国乙卷)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解析:C 仔细比对四个选项可知,选项只有两处不同。聚焦于这两处不同,结合语法、标志词等具体做法,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以”做谓语,“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主谓短语做宾语,之间不能断开,可排除A、D两项。“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这一句中“者”的意思是“……的人”,指代前文所说“诈冒事觉”这一类人,共同做“有”的宾语,之间不可断开,而下一句“上欲杀之”,“上”指皇上,是下一句的主语,引领一个新的句子,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项。
参考译文: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很多候选官员假冒做官资历和门荫,下令让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之事被发觉的人,皇上想要处死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这个人)应当被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说:“皇上的命令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
2.(2020·天津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坠厥初。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解析:A 通读句子,对比选项,可知“亦命也”与“命也”相照应,其前后均须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结构一致,中间须断开,据此排除B项。
参考译文:唉,做官位至公卿,是命;隐退成为农民,也是命。如果屈节以求富贵,出卖道德来谋求利润,这是我们陆家深以为耻的。子孙后代要引以为戒,希望不要败坏最初的良好家风。
3.(2022·广东二模)班固论曰: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使西域。A.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B.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C.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D.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盛德在我/无取于彼/故自建武以来/西域思汉威德/咸乐内属数遣/使置质于汉/愿请都护/
解析:C “西域诸国”“与汉隔绝”“道里又远”都是四字短语,这时,出现了“盛德在/我无取于彼”三字和五字短语,由此基本上可以排除A、B两项,具体分析可知“盛德在我”结构完整,应在其后断句。“数遣使”中,“数”为状语,修饰动宾结构“遣使”,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参考译文:班固评论说:西域各国与汉朝隔绝,又路途遥远,汉朝对西域有盛大恩德,却没有向它索取什么,因此自从光武帝刘秀以来,西域各国思念汉朝的威势与恩德,都愿意归属汉朝,多次派使节送王子到汉朝做人质,请求派都护去西域。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派假司马班超出使西域。
4.(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4.(2021·新高考Ⅰ卷)A.初/ 上皇欲强宗室/ 以镇天下故皇/ 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 虽童孺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 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 虽童孺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 遍封宗子/ 于天下利乎/C.初/ 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 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 遍封宗子于天下/ 利乎/D.初/ 上皇欲强宗室/ 以镇天下故皇/ 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 皆为王/ 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 遍封宗子于天下/ 利乎/
解析:B “以镇天下”是“强宗室”的目的,“故皇再从三从弟……”以“故”字领起,是“强宗室”的具体行为,“以镇天下故皇”于理不通,由此排除A、D两项。“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做主语,因比较长,一般在它和谓语之间停顿;而“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中间不应再断开;太宗问群臣遍封宗子对天下有没有好处,这里的“利”应是“于天下”之利,因此“于天下利乎”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参考译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季八月甲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起初,太上皇想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幼童也均被封为王,做王的有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亲善厚待皇亲国戚,大肆分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多的。封的爵位已经很高,又大量赐给劳力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显示大公无私吧。”
5.(2019·全国Ⅲ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析:B 首先,通读全句,了解整句内容。其次,根据句式特点和虚词提示断句。“曰”字,其后断开。“夫……而……则……”与“且……而……则……”构成对称句式,中间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A项,迷惑性在于“君用起”与“君疑之”看似呼应对称,但是“弃卫鲁”意思不通,故排除。
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有鲁人说,鲁国是小国,却有战胜国的名声,诸侯各国就会图谋鲁国。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吴起为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6.(2022·宝鸡模拟)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指传主刘弘)之婿也。弘下教曰: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趣味断句,学习目标,考点突破,断句方法,小结文言文断句方法,课堂小练,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文断句技巧,学习目标,断句步骤,知识梳理,找虚词定句读,练一练,辨句式定句读,课堂小结,课下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