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4.3 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4.3  水的组成第1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4.3  水的组成第2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学案:4.3  水的组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共22页。
    1.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中国教@育&*出版#网~]
    (2)化学性质——可燃性[www.z*~zst^%ep@.cm]
    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装置:
    (2)原理: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 2H2+O2eq \\ac(\s\up5(点燃),\s\d0(———→))2H2O
    (3)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烧杯变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4)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氢气的验纯
    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如发出尖锐爆呜声表明气体不纯,如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Ⅱ.靠近火焰,移开氢气的试管口拇指点火
    3. 氢气的用途
    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可燃性——作燃料。[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典型例题】
    密闭体系中进行“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可以无限减小
    B.通入 2g 氢气,一定能生成 18g 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一定符合 1:16
    D.氢气、氧气以任意质量比反应,变化前后总质量都不变[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
    【解析】:
    A.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 \\ac(\s\up5(点燃),\s\d0(———→))2H2O,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不能无限减小;B.通入2g 氢气,若氧气的量不足,不能生成18g水;
    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一定符合4:32=1:8;
    D.由于是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氢气、氧气以任意质量比反应,变化前后总质量都不变。
    【举一反三】
    1.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出淡蓝色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答案】:C
    【解析】: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中国教&#育出*版网@~]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2.下列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试判断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A.先通氢气再通氧气,然后点燃
    B.先通氧气再通氢气,然后点燃
    C.先通氢气,点燃后再通氧气
    D.先通氧气,点燃后再通氢气[来:^@中教网&~%]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氢气的化学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解答时要明确氢气具有可燃性,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引起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要先通氢气,排尽空气,点燃后再通氧气。故C选项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
    3.“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肩负了我国航天大国的重任,被亲切的称为“胖五”。采用新研制的YF-77发动机使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1)请你分析,采用液氢作推进剂的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答一条);
    (2)对于氢气燃烧的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种类
    【答案】(1)无污染(合理即可);(2)③。
    【解析】本题考查氢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属于化学的基础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采用液氢作推进剂的燃料;故填:无污染(合理即可);
    (2)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了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填:③。
    4.如下图所示是氢气燃烧的微观表示:
    [来&:zzs#t~ep.c*@m]
    (1)读图获得的信息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根据图示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若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氢气燃烧和氢气爆炸的反应原理______(填“是”或“不是”)一样的。[w#ww.zzs*tep.cm~@^]
    【答案】(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2)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
    (3)淡蓝;是。
    【解析】由此图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1)从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物质的变化的角度可得以下信息:①化学变化是破坏旧分子,生成新分子的过程,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不可再分等等。
    (2)由图示知: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
    (3)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个爆炸范围,当它与空气的混合在爆炸范围内就容易发生爆炸,氢气燃烧和氢气爆炸的反应原理一样,都是和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中国*教育^#出&版网%]
    【技巧方法】
    1.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O.0899g/L,其质量约是同体积的空气质量的2/29,是最轻的气体。
    2.氢气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生成水
    3.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验纯”的方法: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针对训练】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中&国教育@^出*版网#]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此选项正确;[来:*#z@zstep~.c^m]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此选项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答案】C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符合题意;[来&:中@教#~*网]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故选C。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检验氢气的纯度
    C.闻气体气味D.滴加少量液体
    【答案】D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导管没入水中,手捂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来%:#中^教*网&]
    B.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倾斜靠近酒精灯火焰,操作正确;
    C.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操作正确;[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操作错误。[来:z^zs#*tep.c~&m]
    故选:D。
    4.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来^#:%中教&@网]
    A.B.
    C.D.
    【答案】B
    【解析】
    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选项错误;
    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选项正确;
    C.有些药品有毒性,也有的药品有腐蚀性,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选项错误;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选项错误,故选B。
    5.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C.用量筒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水比实际需要的水少
    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来&%#:zz@step.c*m]
    【答案】B
    【解析】[来:z#z@step.&c%m*]
    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其纯度,否则容易发生爆炸,选项A正确;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只需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即可,选项B错误;[来~^@:中教&网%]
    C.量取水的体积俯视读数,会使得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选项C正确;
    D.测定氧气含量时,必须等装置冷却后在读数,否则瓶内的压强偏大,使得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选项D正确。
    故选:B。
    6.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据测定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和同体积的空气相比,质量约是空气的eq \f(1,14).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根据上述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氢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3)根据氢气的性质,推测氢气可能具有两种用途______、_______.
    (4)用稀有气体氦气,作为大型升空气球的气体,其原因是:①______ .②_______.
    【答案】(1)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它的密度约为空气密度的eq \f(1,14);[www.*@^z~zstep.c#m]
    (2)可燃性;
    (3)填充气球,作燃料;[中国#&教@育出^版*网]
    (4)①密度小,②性质不活泼.
    【解析】
    (1)在通常情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难溶于水,它的密度约为空气密度的eq \f(1,14),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
    (2)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是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3)氢气的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气球;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能用作燃料;
    (4)用稀有气体氦气,作为大型升空气球的气体,其原因是:①密度小,②性质不活泼,不会发生爆炸。
    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
    1. 水的电解实验[来%:中&~*^教网]
    实验原理: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 2H2O eq \\ac(\s\up7(通电),\(===,====))2H2↑+ O2↑。
    (1)实验装置:或[www^.%zzste~p*.@cm]
    (2)实验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极相连的试管中都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且体积比约为1:2。[来^%:中教网#~*]
    (3)检验气体:
    b(正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a(负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则是氢气。[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注意事项:纯水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Na2SO4。
    规律小结: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可将电解水的规律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水的组成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水的电解实验可知:
    (1)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2)微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典型例题】
    水通电分解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氧气
    B.a中的电极与电正极相连[来:~z*zs&tep.c#m^]
    C.该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答案】 C
    【解析】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体积较大的气体是氢气,不符合题意;
    B.a管产生的体积较大,是氢气,与负极相连,不符合题意;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一种化合物,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举一反三】[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1.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理论上若得到8 mL氧气,同时可得到16 mL氢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 C
    【解析】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2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理论上若得到8 mL氧气,同时可得到16 mL氢气,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 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发生变化
    D.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两种单质
    【答案】D
    【解析】解:A.a试管与负极连接,其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其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故选:D。[来:%zz~&step.*c^m]
    3. 小兰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中^#国教%育出&@版网]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解:A.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
    B.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
    C.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来~:*&中^@教网]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
    故选:D。
    4. 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 .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 气,B管收集到 气体.[来%@&:^中~教网]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
    (7)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
    (1)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便于检验生成物;[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3)增强水的导电性;
    (4)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氧气;氢气;[来&~^:@中教网*]
    (6)燃着的木条;
    (7)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
    【解析】(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物.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4)试管中聚集了一定量的气体,说明实验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B管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故填:氧气;氢气。
    (6)D试管中收集的是氢气,可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
    (7)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
    【技巧方法】
    ①电解水实验可以巧记为“负氢大”三个字,谐音为“父亲大”。
    ②电解水时,向水中添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电解水时,若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有: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氧气具有氧化性,部分氧气将电极氧化而消耗;正极未完全放入玻璃管中,使氧气泄漏等。
    ④电解水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针对训练】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中国~&教^育出版@网%]
    C.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答案】D
    【解析】[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A.电解水试验中水的导电性很弱,故在水中可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使水的分解加快,A正确;
    B.反应过程中a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氢气,b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B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C正确;
    D.b玻璃管中生成的是氧气,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被点燃,D错误。
    故选:D
    2.下列是两个关于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能燃烧B.实验二中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C.实验一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D.1.2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2:1[来^:中~#&教*网]
    【答案】B
    【解析】[www&.z#^zstep*.c@m]
    A.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体积比较少,是氧气,氧气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二属于物理变化,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电解水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水电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eq \\ac(\s\up5(通电),\s\d0(====))2H2↑+O2↑,玻璃管1为氢气,玻璃管2为氧气,,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ww~w.zz@%s*tep.c&m]
    A.向外拉动一支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U形管中加入的可以是硫酸钠稀溶液
    C.实验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答案】D
    【解析】
    A.向外拉动一支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说明活塞向外拉动后,装置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没有气体进入装置内,因此能够说明装置气密性好,故A选项正确。[来*:中%教#网~@]
    B.电解水时,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故B选项正确。
    C.电解水正极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故C选项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4.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来~:*&中%@教网]
    (1)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试管a连接电池____极,若试管a中得到10mL气体,则试管b中得到____mL气体,写出验证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____。
    (2)小丽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__火焰,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据此,她发现氢气的一个化学性质是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
    【答案】负 5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淡蓝色水雾可燃性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化合反应
    【解析】[来~&:中教^@%网]
    (1)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为气体的性质可知,试管a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连接电池的负极,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若试管a中得到10mL气体,则试管b中得到5mL气体,由于试管b中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验证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氢气燃烧,观察到管口有淡蓝色火焰,将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据此,氢气的一个化学性质是可燃性;该反应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5.下列是电解水反应示意图(图2)和装置(图1)。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中国^教&育*出@版~网]
    (1)图2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中国#教*%育出^版@网]
    (2)②所代表的物质是图1中试管_______(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是电的_______(填“正” 或“负”)极。[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3)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来#%:^中~教网&]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中国教育%出版网@~#*]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写名称);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写名称)。
    (5)检验C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的火焰,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
    【答案】① D 负 D 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析】
    (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2①中的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②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③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①。
    (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②所代表的物质氧气,为试管D中的氧气,图中A的电极上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为电的负极;故填D,负。
    (3)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选D。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氢气具有可燃性,C管中产物是氢气,检验C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的火焰,看到的主要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中~国&^教育出#*版网]
    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来:中@教网*&^%]
    注意: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典型例题】
    1. 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二氧化硫B.冰 C.液氮D.空气
    【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故A错;
    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B错;
    C.液氮是氮气的液态,是由氮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A.B.
    C.D.[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B
    【解析】A.该图所示为两种原子的共存状态,原子并未构成分子;故A不正确;
    B.该图所示的五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并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B正确;
    C.该图所示的六个分子为构成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该图所示的五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每个分子却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举一反三】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B.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来:%zzste^p.c~m*@]
    【答案】D
    【解析】A.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单质、化合物;如空气中氧气、氮气是单质,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故A错误;
    B.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B错误;[来:z#zstep&.%^~cm]
    C.冰块和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C错误;[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是单质的概念,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表示单质与化合物正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包含关系B.包含关系
    C.并列关系D.交叉关系[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C
    【解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不包含单质,故选项错误;[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不包含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为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多种元素所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并列关系,故选项正确;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不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
    A.B.
    C.D.
    【答案】D
    【解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A中,一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是同种分子,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B中,一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是同种分子,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C是两种双原子分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来*:^中%教@#网]
    D.图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可能是氧元素,因此可能是氧化物;故选项正确;[中%&国教*^育出版~网]
    故选:D。
    【技巧方法】
    1.单质、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2.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针对训练】[来#*:中~教&%网]
    1.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纯净物B.混合物C.氧化物D.化合物[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A
    【解析】臭氧由一种物质组成,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纯净物,还属于单质;
    故选:A。
    2.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臭氧 高锰酸钾B.二氧化锰 氧气
    C.二氧化碳 氯酸钾D.氢气 水蒸气
    【答案】D
    【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臭氧属于单质,高锰酸钾由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A错误;
    B.二氧化锰由锰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氯酸钾由钾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C错误;
    D.氢气属于单质,水蒸气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3.如图中“”、“”、“”表示质子数不同的粒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A.该微粒中含有一种原子,表明该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B.该微粒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则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
    C.该微粒中含有两种原子,表示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
    D.该微粒中含有两种原子,表示该物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故选A。
    4.如图各图中“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中国#教*%育@出版网~]
    【答案】D
    【解析】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图A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B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图C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D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中国^@教*%育出#版网]
    5.下列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1)表示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
    (2)表示单质的有___________,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
    【答案】B ACD AD C
    【分析】
    A是由一种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B是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一种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单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C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D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解析】
    由分析得:
    (1)表示混合物的有B;表示纯净物的有ACD;[来@#:^中国教育&出版~网]
    (2)表示单质的有AD,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有C。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臭
    难溶于水
    氢气最轻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只含一种元素
    ①必须是化合物;②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关系

    相关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氢气,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单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导学案,文件包含43水的组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43水的组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