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 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专题练习)
展开相似三角形本章节内容在初中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历年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
【模型】一、“8”字型及其变形
模型展示:
(1)如图1,AB∥CD⇔△AOB∽△COD⇔eq \f(AB,CD)=eq \f(OA,OC)=eq \f(OB,OD).
(2)如图2,∠A=∠D⇔△AOB∽△DOC⇔eq \f(AB,CD)=eq \f(OA,OD)=eq \f(OB,OC).
图1 图2[
1、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D的中点,BD和CE相交于点F.如果DF=2,那么线段BF的长度为____.
2、已知:如图,AD·AB=AF·AC,求证:△DEB∽△FEC.
【模型】二、“A”字型及其变形
模型展示:
(1)如图1,DE∥BC⇔△ADE∽△ABC⇔eq \f(AD,AB)=eq \f(AE,AC)=eq \f(DE,BC).
(2)如图2,∠AED=∠B⇔△ADE∽△ACB⇔eq \f(AD,AC)=eq \f(AE,AB)=eq \f(DE,BC).
(3)共边共角模型,如图3,∠ACD=∠B⇔△ADC∽△ACB⇔eq \f(AD,AC)=eq \f(AC,AB)=eq \f(CD,BC).[
图1 图2 图3
1、在△ABC中,D为AB边上一点,且∠BCD=∠A.已知BC=2eq \r(2),AB=3,则BD=____.
2、如图,已知BE,CD是△ABC的两条高,连接DE,求证:△ADE∽△ACB.
3、如图,AD与BC相交于点E,点F在BD上,且AB∥EF∥CD,求证:eq \f(1,AB)+eq \f(1,CD)=eq \f(1,EF).
【模型】三、“手拉手”旋转型
模型展示:
如图,若△ABC∽△ADE,则△ABD∽△ACE.[来.Cm]
1、如图,D为△ABC内一点,E为△ABC外一点,且∠ABC=∠DBE,∠3=∠4.求证:
(1)△ABD∽△CBE;(2)△ABC∽△DBE.
【模型】四、“子母(双垂直)”型
模型展示:
如图,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ACD∽△ABC∽△CBD.常见的结论有:CA2=AD·AB,BC2=BD·BA,CD2=DA·DB.
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如果AC=3,AB=6,那么AD的值为( )
A.eq \f(3,2) B.eq \f(9,2) C.eq \f(3\r(3),2) D.3eq \r(3)
2、如图,AD∥BC,AE平分∠DAB,BE平分∠ABC,EF⊥AB.证明:△AEF∽△ABE.
【模型】五、“三垂直”模型与“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展示:
(1)“三垂直”模型
如图1,∠B=∠D=∠ACE=90°,则△ABC∽△CDE.
(2)“一线三等角”模型
如图2,∠B=∠ACE=∠D,则△ABC∽△CDE.
特别地,连接AE,若C为BD的中点,则△ACE∽△ABC∽△CDE.
1、如图,AB⊥BC,DC⊥BC,E是BC上一点,使得AE⊥DE.
(1)求证:△ABE∽△ECD;
(2)若AB=4,AE=BC=5,求CD的长.
2、如图,在△ABC中,AB=AC,点E在边BC上移动(点E不与点B,C重合),满足∠DEF=∠B,且点D,F分别在边AB,AC上.
(1)求证:△BDE∽△CEF;
(2)当点E移动到BC的中点时,求证:FE平分∠DFC.
[
【基础训练】
1.(2019 浙江杭州中考)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和AC上,DE∥BC,M为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M交DE于点N,则( )
A.=B.=C.=D.=
2.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B中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边EF交CD于点H,在边BE上取点M使BM=BC,作MN∥BG交CD于点L,交FG于点N,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利用该图解释了(a+b)(a﹣b)=a2﹣b2,现以点F为圆心,FE为半径作圆弧交线段DH于点P,连结EP,记△EPH的面积为S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2.若点A,L,G在同一直线上,则的值为( )
A.B.C.D.
3.如图,△ABO∽△CDO,若BO=6,DO=3,CD=2,则AB的长是( )
A.2B.3C.4D.5
4.已知△ABC∽△A'B'C',AD和A'D'是它们的对应中线,若AD=10,A'D'=6,则△ABC与△A'B'C'的周长比是( )
A.3:5B.9:25C.5:3D.25:9
5.如图,在▱ABCD中,点E在对角线BD上,EM∥AD,交AB于点M,EN∥AB,交AD于点N,则下列式子一定正确的是( )
A.=B.=C.=D.=
6.已知△ABC∽△A'B'C',AB=8,A'B'=6,则=( )
A.2B.C.3D.
7.如图,已知△AOB和△A1OB1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且△AOB和△A1OB1的周长之比为1:2,点B的坐标为(﹣1,2),则点B1的坐标为( )
A.(2,﹣4)B.(1,﹣4)C.(﹣1,4)D.(﹣4,2)
填空题
1.在△ABC和△A1B1C1中,已知∠C=∠C1=90°,AC=A1C1=3,BC=4,B1C1=2,点D、D1分别在边AB、A1B1上,且△ACD≌△C1A1D1,那么AD的长是 .
2.如图是用杠杆撬石头的示意图,C是支点,当用力压杠杆的A端时,杠杆绕C点转动,另一端B向上翘起,石头就被撬动.现有一块石头,要使其滚动,杠杆的B端必须向上翘起10cm,已知杠杆的动力臂AC与阻力臂BC之比为5:1,要使这块石头滚动,至少要将杠杆的A端向下压 cm.
3.已知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E为正方形一边BC在从B到C方向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若CE=,连接AE,与正方形另外一边CD交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与线段DE交于点G,则BG的长为 .
4.教材呈现:如图是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部分内容.
例2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BC,AB的中点,AD,CE相交于点G,求证:==
证明:连结ED.
请根据教材提示,结合图①,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结论应用: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为边BC的中点,AE、BD交于点F.
(1)如图②,若▱ABCD为正方形,且AB=6,则OF的长为 .
(2)如图③,连结DE交AC于点G,若四边形OFEG的面积为,则▱ABCD的面积为 .
5.如图,A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一点,点B、D在y轴正半轴上,△ABD是△COD关于点D的位似图形,且△ABD与△COD的位似比是1:3,△ABD的面积为1,则k的值为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与正方形ODEF是位似图形,点O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3,点B、E在第一象限,若点A的坐标为(1,0),则点E的坐标是 .
7.在△ABC中,∠C=90°,AC=4,BC=3,D是边AB上的一点,E是边AC上的一点(D、E与端点不重合),如果△CDE与△ABC相似,那么CD的长是 .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ABC=90°,且AB=3,点E是边AB上的动点,当△ADE,△BCE,△CDE两两相似时,则AE= .
【巩固提升】
1.在△ABC中,CA=CB,∠ACB=α.点P是平面内不与点A,C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AP,将线段AP绕点P逆时针旋转α得到线段DP,连接AD,BD,CP.
(1)观察猜想
如图1,当α=60°时,的值是 1 ,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较小角的度数是 60° .
(2)类比探究
如图2,当α=90°时,请写出的值及直线BD与直线CP相交所成的小角的度数,并就图2的情形说明理由.
(3)解决问题
当α=90°时,若点E,F分别是CA,CB的中点,点P在直线EF上,请直接写出点C,P,D在同一直线上时的值.
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C、E是⊙O上的两点,CE=CB,∠BCD=∠CAE,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求证:CE=CF;
(3)若BD=1,CD=,求弦AC的长.
3.如图①,在Rt△ABC中,∠C=90°,AC=3,BC=4.求作菱形DEFG,使点D在边AC上,点E、F在边AB上,点G在边BC上.
小明的作法
1.如图②,在边AC上取一点D,过点D作DG∥AB交BC于点G.
2.以点D为圆心,DG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
3.在EB上截取EF=ED,连接FG,则四边形DEFG为所求作的菱形.
(1)证明小明所作的四边形DEFG是菱形.
(2)小明进一步探索,发现可作出的菱形的个数随着点D的位置变化而变化……请你继续探索,直接写出菱形的个数及对应的CD的长的取值范围.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1,△ABC中,∠BAC=90°,点D、E在BC上,AD=AB,AB=kBD(其中<k<1)∠ABC=∠ACB+∠BAE,∠EAC的平分线与BC相交于点F,BG⊥AF,垂足为G,探究线段BG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同学们经过思考后,交流了自已的想法:
小明:“通过观察和度量,发现∠BAE与∠DAC相等.”
小伟:“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线段BG与AC的数量关系.”
……
老师:“保留原题条件,延长图1中的BG,与AC相交于点H(如图2),可以求出的值.”
(1)求证:∠BAE=∠DAC;
(2)探究线段BG与AC的数量关系(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并证明;
(3)直接写出的值(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5.已知:如图,AB、AC是⊙O的两条弦,且AB=AC,D是AO延长线上一点,联结BD并延长交⊙O于点E,联结CD并延长交⊙O于点F.
(1)求证:BD=CD;
(2)如果AB2=AO•AD,求证:四边形ABDC是菱形.
6.如图,在△ABC中,∠A=90°,AB=3,AC=4,点M,Q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点M不与A,B重合),且MQ⊥BC,过点M作BC的平行线MN,交AC于点N,连接NQ,设BQ为x.
(1)试说明不论x为何值时,总有△QBM∽△ABC;
(2)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BMNQ为平行四边形,试说明理由;
(3)当x为何值时,四边形BMNQ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3,0),B(﹣3,0),C(﹣3,8),以线段BC为直径作圆,圆心为E,直线AC交⊙E于点D,连接OD.
(1)求证:直线OD是⊙E的切线;
(2)点F为x轴上任意一动点,连接CF交⊙E于点G,连接BG;
①当tan∠ACF=时,求所有F点的坐标 (直接写出);
②求的最大值.
8.在图1,2,3中,已知▱ABCD,∠ABC=120°,点E为线段BC上的动点,连接AE,以AE为边向上作菱形AEFG,且∠EAG=120°.
(1)如图1,当点E与点B重合时,∠CEF= °;
(2)如图2,连接AF.
①填空:∠FAD = ∠EAB(填“>”,“<“,“=”);
②求证:点F在∠ABC的平分线上;
(3)如图3,连接EG,DG,并延长DG交BA的延长线于点H,当四边形AEGH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的值.
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共6页。
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提升训练)-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提升训练)-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8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基础训练)-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基础训练)-中考数学重难点专项突破(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基础训练原卷版docx、专题08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基础训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