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设计
展开《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学习多种类型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昆明的雨》是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从一幅画写起,将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信笔写来,"形"看起来很散,但“神”——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贯穿其中。文章语言平淡而颇有情味,值得细细品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它之前有三篇教读课文,重在教学生学“法”而这一篇重在引导学生用“法”,如何从学“法”顺利过度到用“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是重点。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刚进初中时就接触了散文,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湛秋的《雨》,加上平时的阅读积累,他们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已有了一定把握,对语言也有一定感受力,所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难度不大,而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感知其丰富的精神世界,是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通过“形散神不散”整体把握文章。
2.细读课文,品味平淡的语言传递出来的情味。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品味平淡的语言传递出来情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汪曾祺
这该是一个内心多么温暖而真性情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温润入心的文字!一个对生活投入真情的人,当他回首过往,阔别40年,记忆中的雨开始停停下下,散散淡淡的笔尖又会流下怎样的情味。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昆明的雨》。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自主阅读课文和课后的“阅读提示”(5分钟)圈画出一个字或词,你认为它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并说明理由。
预设:昆明、雨、美、趣味、想念、情味……
总结:雨是写作对象(形);想念是情感(神);趣味、诗意、美感是文章个性特点。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把握一篇散文,方法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抓“神”即情,但真正要读懂 这一篇散文,还得读出作者的独特韵味——味。(板书:情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重点品读《昆明的雨》特有的情味。
三、细读课文,品读情味
(一)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画出你觉得特别有味的句子,做赏析旁批,并读出它的味道。
趣味
1、牛肝菌
原文: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品析:一字一顿,读出垂涎欲滴感,读出趣味。
2、干巴菌
原文: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品析:这两个“?!”很有趣。
“?”突出外形像牛粪,又像被踩破的乱七八糟的马蜂窝的干巴菌(外形又脏、又破、又丑)居然能吃的疑惑惊讶。“!”写出了居然有人吃的惊讶鄙夷嫌弃之态。
朗读指导:“?!”语气——疑问惊讶,鄙夷嫌弃 重音——这
“?!”语气——意外惊喜 ,赞叹不绝 重音——这么
短短两句话情感直白,反差很大,洋溢着一股率真可爱的孩子气。(板书:趣味)
3、仙人掌
原文: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 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赏析:仙人掌本来“极肥大”,但这种肥大不只是一片,而是一圈圈的,它在菜园里用来当篱笆,挡猪羊, 透过“不敢”二字甚至我们可以看到猪和羊望着菜园中的美味跃跃欲试而又有所顾忌的搞笑情态。读起来有一味欣赏一味惊喜和一味谐趣。
朗读指导:重音——一圈 不敢 刺 扎
美感
1、卖杨梅的小姑娘
原文: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品析:“小花帽子”、“绣了满帮花的鞋”一眼望去很外貌已然很动人,“一角”“不时”写出少女特有的羞涩谦卑含蓄,体态亦动人了,“娇娇的”声音氤氲在雨中,人和环境有一种和谐美,柔和作者的心。(板书:美感)
朗读指导:小花、满帮花、一角、不时 、娇娇的,这些词要读出娇柔感。
2、缅桂花
原文: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问题:“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那是什么?
背景补充:汪曾祺1920年出生于高邮,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他在西南联大和昆明呆了7年,这七年是战乱的七年,家乡沦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品析:战乱年代,战火纷飞,五十多岁的寡妇,养女处境应该是比一般人更加艰难的,他们因何而在一起不得而知,但重要的是卖花,送花这些举动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善,在不平静的生活中自力更生,热爱生活,我的心软软的不只是怀人思乡更多的可能是一份温暖欣赏和感动。板书:热爱)
朗读指导:节奏舒缓,读出欣赏感动 ,注意连停。
家常味
1、作者在写缅桂花时饶有趣味,"缅桂花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不像写文章更像是一个老人在和我们亲切地聊天。字里行间还有一种家常味,还有哪些地方很有家常味?(板书:家常)
2、雨
原文:“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修改:昆明的雨季好像相当长,不闷,舒服。
将原文和修改后的对比读读,读出不同味道。
品析:和修改后的爽快不同,原文多了一分悠闲从容感,似一个老者在和我们闲话家常的家常味。
朗读指导:节奏慢,语气舒缓,读出闲话家常亲切感。
注:趣味、美感、家常味这三”味“的品读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朗读形式可以多样:齐读、男女生读、范读、师生合作读等等)
透过有趣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背后有这么个温暖可爱的老头,这个老人经历了什么,怎么能写出这么温润入心的文字?我们来认识一下汪曾祺 ——视频简介
汪老还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和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于平淡中挖掘美,我们觉着这个老头很可爱,毕竟生活平淡,更多人感到的是寡味;但这一个人热爱生活的人,想着把生活中的美和温暖传递给苦难中的人,给人信心信念,让他人也热爱生活,这个老头除了让人觉着可爱,还让人多了一分敬畏。
总结:作者借昆明雨中平淡的景、物、人、事,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喜爱,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热爱。这些平淡的语言中还有一种诗意的美感,一种天真的趣味和一种亲切的家常味。
四、淡而有味,续写情味
热爱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碎事物表达一种情味,是汪老教我们的写作技巧。你也可以选那么一平凡或几琐碎的人或物或事,写一段文字。
烤红薯(老师下水作文)
街头的烤红薯香则香矣,吃着总觉着寡味,大多吃不完,扔了亦可惜。烤红薯,一定要自己烤的才够味,首先是选红薯,小的三两口还不够吃,且容易烤过了,成了一坨黑炭;大的一般寡味,又难以烤熟;不大不小手腕粗细最合适,微缩才是精华哈。烤,也是有技巧的,放在火上烤那是外行,柴火烧得旺红薯火灰里放才是正道,早上埋即可,晚上放学归来就可吃。放学归来,饥肠辘辘迫不及待地从火灰里扒出烤红薯,别看它干干瘪瘪,黑不溜秋,样子很丑,但是只要一掰开,橙黄的“肉”看着鲜嫩肥美,闻着香气四溢,让人口水直流,咬一口,软,糯,香,甜。啧啧,简直就是人间极品!
当然你也可以去读读他的文字,去感受一个温暖而有趣的世界,多投入一些真情,去热爱生活,毕竟人生如梦。你也会发现“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温暖美好。
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后作业,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外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