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备课课件ppt
展开(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原子核与原子大小关系: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
电子在原子核外经常在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作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的核外电子在不同区域运动
二、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又叫分层运动)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每层最多排布2n2个电子(n指电子层)。
(2)最外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当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最多为2个电子)。
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
(阅读P54,第2段)
“+”表示原子核带正电
(由内向外为第1层、第2层..)
练习: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N Mg Cl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
(1)从横行来看,每层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依次递增(1递增到8)。
(2)从纵行来看,每列中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什么?2、归纳其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结构中哪一部分?
5、原子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Na原子与Cl原子是怎样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1)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正负。即:Xn+(-)
① 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② 电荷数为1时,1省略不写。③ 电荷数=原子得失的电子数目。
Na+ Al3+ S2- Cl- 钠离子 铝离子 硫离子 氯离子
(1)表示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例1:O2- 意义
(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2)意义:表示1(每)个某离子带n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5、分子、原子、离子与物质的关系
1、哪些表示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原 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下列关于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B、原子都是不稳定结构,而离子都是稳定结构。 C、分子、原子、离子都总在不断运动。 D、原子和离子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
3.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结果发现大多数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相对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 C.金原子带正电荷 D.金原子带负电荷
5、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表示: 1)该微粒有 电子层。 y与微粒的 关系非常密切。 2)当y=8时,若该微粒为中性原子,则x= 。 3)当y=8时,若该微粒带有二个单位负电荷, 则该微粒符号为 。
6、由原子变成离子后,下列:(1)最外层电子数。(2)核电荷数。(3)电子层数, (4)化学性质 (5)质子数。 一定不变: ,一定会变: 。 可能会变: 。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课堂探究,原子的质量测定值,碳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Ar=,定义式,近似值,测定出来绝对的,比较得出相对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示范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微粒构成物质,金箔-黄金锤成的薄片,原子还能再分吗,请说出你的猜想,请说出你的证据,原子不能再分的证据,原子能再分的证据,电子的发现,建立模型,科学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的形成,基础练习,能力提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