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练习
展开1. 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3元.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 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
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3. 王老师坐公交车去体育用品店购买足球,返回步行。下面能描述这一活动过程的图是()
A. B. C. D.
4. 要反映李丽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应该选用()统计图.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
5.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
A. B. C.
6. 如图是一个空酒瓶,如果匀速地往里面注酒,下面大约能表示酒面上升速度的图象是()
A. B. C. D.
7. 二手市场发布信息,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轿车使用年数和出售价格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A. 甲车比乙车新,且比乙车便宜B. 甲车比乙车旧,且比乙车贵
C. 乙车比甲车旧,且甲车便宜D. 乙车比甲车新,且比甲车贵
8. 平平周日上午从家出发,乘车半小时到达离家5km远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参观了2小时后,乘车半小时返回家中。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描述她这一活动行程的是( )。
A. B.
C. D.
9. 小明盛了大半盆清水,把一个西瓜放入水中清洗,共溢出了600毫升的水,洗干净后,再把西瓜捞出。能正确反映脸盆中水的深度变化情况的图是( )
A. B. C. D.
10. 如图,表示福福骑车从家到图书馆看书然后返回家的过程中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福福家到图书馆的距离是5千米B. 福福去图书馆的骑车速度是10千米/小时
C. 福福在图书馆停留了2小时D. 福福从图书馆返回家用了0.5小时
11. ()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A. 统计表B. 条形统计图C. 折线统计图D. 扇形统计图
二、填空题
1. 李叔叔参加一项全程是40km的山地自行车赛。如图显示了不同时间他骑行的路程。他骑行最后10km用了 ______分钟。
2. 如图是一个水龙头打开后的出水量情况的统计图。照这样计算,出15升水需要 ______秒。
3. 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择_______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4. 如图,描述了一个游泳池进水管打开后的进水情况。
(1)这个进水管每分钟的进水量是 ______立方米。
(2)这个进水管的进水时间与进水量成 ______比例。
5. 小欢每天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后实践作业。如图是他某一周内1分钟跳绳成绩。能表示小欢这一周平均每天1分钟跳绳成绩的是第 ______条虚线。
三、解答题
1. 下面是某旅游景区去年接待游客情况统计图。
(1)去年两次旅游高峰,一次是 ______月,另一次是 ______月,这两个月的游客共是 ______万人。
(2)去年游客人数最多的月份与最少的月份相差 ______万人。
(3)去年游客月平均人数是 ______万人。
(4)去年游客人数多于月平均人数的月份有 ______个,少于月平均人数的月份有 ______个。
(5)从这张统计图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2. 学校放学时,小夏直接走路回家,行程情况统计如图所示。到家后,小夏倒了一杯纯牛奶,先喝了整杯的15,再开始做语文作业,用了23小时完成;休息了一会儿,他发现牛奶凉了,就兑满了热水,又喝了半杯后,开始写数学作业,结果比完成语文作业少用了14小时。然后,他就愉快地出去玩了。
(1)小夏回家途中的休息时间占路上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2)在这整个过程中,小夏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3. 如图是王叔叔一家自驾游行车情况统计图。
(1)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______小时,途中休息了 ______小时。
(2)第一个小时行驶 ______千米;第 ______个小时行的最多。
(3)不算休息,王叔叔一家平均每小时行驶 ______千米。
4. 新城小学为了使各功能教室更加整洁,公开招聘保洁公司。A、B两家公司各推出了下面的功能教室日常保洁包月收费方案:
A公司包月收费方案
新城小学大约有1200m2的功能教室需要保洁,选择哪家公司保洁,包月费用更节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解:由分析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面3幅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C;
故选:C.
由题意可知: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每吨价格为2.5元;即6吨以内,每吨水的单价变化不大,然后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单价变化相对来说幅度变大;据此选择即可.
此题应根据单价和用水吨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2. 【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
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
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下,②错.
所以应该选C.
答: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
故选:C.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的平均数应该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所以①和④不对.张璐跳绳的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面,所以②的值应该偏低.由此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关键运用平均数的意义做题.
3. 【答案】B
【解析】解:王老师坐公交车去体育用品店,距离越来越远,所以C是错误的;然后在店里购买足球,距离不变,所以D也是错误的;最后步行回家,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所以A是错误的,只有B是符合题意的。
故选:B。
王老师坐公交车去体育用品店,距离越来越远,然后在店里购买足球,距离不变,最后步行回家,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据此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具体信息描述出行走路线。
4. 【答案】B
【解析】解:要反映李丽的学习成绩变化情况,应该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选:B.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5. 【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四楼,第四节课到三楼,则B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故选:B.
根据题意可知,六(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第二节课到二楼,第三节课到四楼,第四节课到三楼,可根据六(1)班的同学先后到达的楼层进行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再进行选择即可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题意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6. 【答案】B
【解析】解:A选项折线是先坡度陡,后坡度平缓,不符合分析结果,故不能表示酒面上升速度;
B选项折线是先坡度平缓,后坡度陡,符合分析结果,故能表示酒面上升速度;
C选项折线坡度不变,说明酒面上升速度一样,不符合分析结果,故不能表示酒面上升速度;
D选项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一段时间酒面下降了,不符合问题情境。
故选:B。
观察酒瓶会发现,上窄下宽,所以一开始注水时,由于下面宽,水面上升的速度慢,折线的坡度平缓;因为匀速地往里面注酒,而上面窄,就导致水面上升的速度快,折线的坡度陡。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选择,根据题意找出符合题意的统计图。
7. 【答案】D
【解析】解:根据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可知,乙车比甲车新,且比甲车贵。
故选:D。
横轴表示价格,纵轴表示使用年数,所以甲车价格低,使用年数多,乙车价格高,使用年数少。据此解答。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横纵轴表示的意义。
8. 【答案】B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只有备选答案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每一幅图,看看哪一幅图是符合题意:从家出发乘车0.5小时,来到离家5千米的博物馆,参观2小时后,乘车0.5小时返回家;即可得解。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9. 【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能正确反映脸盆中水的深度变化情况的图是。
故选:D。
随着时间的增加,水的深度越来越大,直到水深达到最大(脸盆的深度),随着西瓜的捞出,水深越来越小,直到最小(小于放西瓜前,因为水溢出了一部分)。据此解答。
联系实际场景,分析水深与时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
10. 【答案】C
【解析】解:A、福福从家出发到离家5千米的地方停了下来,说明图书馆就在离家5千米的地方,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
B、福福去图书馆,0.5小时骑了5千米,所以骑车速度是:5÷0.5=10(千米/小时),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C、从0.5时到2时,福福一直在图书馆,所以福福在图书馆停留了2-0.5=1.5(小时),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D、从2时到2.5时,福福从图书馆返回家,所以福福从图书馆返回家用了:2.5-2=0.5(小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C。
根据统计图上的信息,逐条分析,即可求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已知统计图获取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
11. 【答案】C
【解析】解: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故选:C。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二、填空题
1. 【答案】40
【解析】解:120-80=40(分钟)
答:他骑行最后10km用了40分钟。
故答案为:40。
根据图示可知,李叔叔骑行最后10km,就是从30km开始骑到40km,30km对应的时间是80分,40km对应的时间是120分,则他骑行最后10km用的时间=120-80=40(分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是知道骑行最后10km,就是从30km开始骑到40km。
2. 【答案】75
【解析】解:设出15升需要x秒。
15x=210
2x=15×10
2x=150
2x÷2=150÷2
x=75
答:出水15升需要75秒。
故答案为:75。
图中横轴表示出水时间,纵轴表示出水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出水量图象是一条起点为0的射线,即出水时间与出水量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在图象上找出随意一点所对应的出水时间和出水量,如出水2升用时10秒,用正比例方法解答。
此题重点考查从图像上读取信息解决正比例问题的能力。
3. 【答案】条形
【解析】解: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得,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表示最合适.
条形统计图能让人清楚地看出每一组数据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4. 【答案】10 正
【解析】解:(1)50÷(5-0)
=50÷5
=10(立方米/分钟)
答:这个进水管每分钟进水量是10立方米。
(2)由图象可以发现,进水量除以时间是一个定值,符合正比例的判定;
答:这个进水管的进水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10,正。
(1)时间从0到5小时,共进水50立方米,用进水量除以时间即可;
(2)由图象可以发现,进水量除以时间是一个定值,符合正比例的判定。
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及正比例的辨别,正确的读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5. 【答案】②
【解析】解:(149+171+200+190+225+228+214)÷7
=1396÷7
≈200
所以能表示小欢这一周平均每天1分钟跳绳成绩的是第②条虚线。
故答案为:②。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求出一周的平均数,然后结合虚线,判断选择即可。
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知识和平均数知识,结合题意从统计图中提取数据并进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 【答案】4 10 19 8 5 3 6
【解析】解:(1)全年两次旅游高峰,一次是4月,有9万人,另一次是10月,有10万人。
9+10=19(万人)
答:去年两次旅游高峰,一次是4月,另一次是10月,这两个月的游客共是19万人。
(2)人数最多的是10月份,有10万人,人数最少的是1月份有2万人。
10-2=8(万人)
答:去年游客人数最多的月份与最少的月份相差8万人。
(3))(2+3+5+9+6+4+4+5+5+10+4+3)÷12
=60÷12
=5(万人)
答:去年游客月平均人数是5万人。
(4)多于5万人的月份有:4月、5月、10月一共3个月份,
少于5万人的月份有:1月、2月、6月、7月、11月、12月,一共6个月份。
(5)春秋两季旅游人数较多,冬夏两季旅游人数较少。(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4,10,19;8;5;3,6。
(1)两次高峰是指出现旅游人数最多的两个月,也就是图中的两个最高点,由此找出这两个点,并求出它们表示的数据和。
(2)人数最多的月份是最高点的月份,人数最少的月份是最低点的月份,读出它们的数据,并求出差。
(3)根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求出平均每个月的人数。
(4)用图中的数据与平均数进行比较即可求解。
(5)春秋两季旅游人数较多,冬夏两季旅游人数较少。(答案不唯一)
本题先理解图的变化趋势,再根据题目要求找出需要的数据,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2. 【答案】解:(1)休息时间:15-5=10(分钟)
10÷25=
答:小夏回家途中的休息时间占路上总时间的。
(2)(1-)÷2=(杯)
(杯)
答:在这整个过程中,小夏一共喝了杯纯牛奶。
【解析】
(1)根据统计图的折线分析,用(15-5)求出休息的时间,总时间是25分,用除法求解即可;
(2)小夏先喝了整杯的15,即15杯,剩下(1-15)杯,它的一半就再除以2,最后加上开始的15杯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表的分析能力,关键是根据所给数据回答问题。
3. 【答案】6 1 50 2 72
【解析】解:(1)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途中休息了1小时。
(2)第一个小时行驶千米;第2个小时行的最多。
(3)360÷(6-1)
=360÷5
=72(千米/时)
答:不算休息,王叔叔一家平均每小时行驶72千米。
故答案为:6,1;50,2;72。
观察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可知横轴表示行车时间,纵轴表示行驶的路程。(1)观察统计图横轴和折线的末端,可知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出发3小时行到240千米处开始休息,途中休息了1小时,出发第4小时时再开始行车。
(2)观察统计图:发现第一个1小时对应的路程是50千米,从第1小时到第二小时,折线最长,所以第一个小时行驶千米;第2个小时行的最多。
(3)不算休息,王越家共行驶了6-1=5小时,进而用总路程÷行车的时间=行车的速度。
解决此题关键是看懂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进而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作出解答即可。
4. 【答案】解:A公司:因为保洁面积超过1000m2,所以用方案(2)计费。
4000+(1200-1000)×2=4400(元)
B公司:400÷100=4
1200×4=4800(元)
4400元<4800元
答:选择A公司包月费用更节省。
【解析】
根据统计图可知,B公司收取的保洁费与面积成正比例关系,每平方米收费4元。根据总保洁面积求出A、B两个公司各需收费多少元即可。
本题属于解决方案问题,根据不同的方案分别求出不同的计费,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1)
保洁面积不超过1000m2时,每月收取保洁费用4000元。
(2)保洁面积超过1000m2时,在每月收取4000元保洁费的基础上,超过部分每平方米再收取2元保洁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优秀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优秀课时练习,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复式折线统计图》,5小时;,6,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7 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小学7 折线统计图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分钟,5小时 6÷0,5≈145,5≈17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