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第三课时学案
展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不懂就要问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不懂就要问 》。它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课文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教育性。学习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学习,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它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不离开记事,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运用人物的语言和当时的环境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是课文突出的特点。由教材的地位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孩子们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体会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认识“诵、例”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圈”。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5.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私塾”“吓呆”“鸦雀无声”等词语。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新课标要求:教法: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学法:1.看书学习的指导:通过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朗读课文的指导:通过对课文中一些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初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小结学习自然段的方法,用迁移规律学习其他自然段,使学生弄懂学习自然段的方法。
(一)、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简介。1.孩子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读完你发现课题有什么不同?预设:我发现课题前有*号。2.像这样带有星号的课文叫作略读课文,看看语文书,略读课文与我们之前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我发现在课文题目下面有一段话。我发现这一课只有会认字没有会写字和课后题,课后还有两个泡泡。3.你们的发现真有价值,题目下的这段话叫做学习提示,它可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我们这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课后的两个泡泡就提示我们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所以以后要学习略读课文时要主动去关注学习提示和学习要求。
(二)、了解人物1.孩子们通过预习你们肯定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翁是谁?简介孙中山3.孙中山这么厉害,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吧!
(三)、读通读顺1.自学三部曲:【学】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预习时所框的生字词。(2)同桌对读,相互正音。(3)朗读全文,挑选你觉得比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提示易错音。3.出示多音字背、圈、挨(1)小老师教读;老师正音。4.词语过关。(1)小老师教读;老师正音。
(四)、读懂读好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略读课文,关注学习提示很重要,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指生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学习提示的第一问,(1)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呀,课文中的插图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请你看看课文中的两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它们分别对应了课文中的哪些事呢?(指生答)预设:第一幅插图描绘的是孙中山在新生面前背书的画面,他背得很流利,但是说书里说的什么意思,他一点都不懂。预设: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后,先生孙中山对话的情景。(2)方法总结:所以你瞧,借助插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内容以后再学习课文的时候,你也要格外关注课文中的插图哟!
(3)老师还有一个小锦囊要分享给大家,你还可以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呢?(指生答)预设:先讲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背书流利但不懂书里的意思,接着讲于是向先生提问。最后讲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4)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我们将课文分为了三个部分,那么就孙中山小时候向先生提问的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画一画: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画面说一说你的看法。)①新鲜感的句子一:“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预设:读书像唱歌,这样的读书方式真新鲜。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学生们读书很享受、很投入。简介“私塾”。 试着说一个比喻句。②新鲜感的句子二: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孙中山向先生提问需要壮着胆子与现在我们非常不同。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孙中山提问需要壮着胆子?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开放教育的不同。作者使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加强了疑问的语气。你能试着改为陈述句吗?1.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这里你觉得先生和孙中山的是怎样的一个人?预设:先生严厉,孙中山很有勇气,有礼貌。
2.既然先生这么严厉,孙中山为什么还是要提问?预设: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重读强调“一点儿”)总结孙中山“问”的原因,教师引导:用课题回答是:不懂;用课文中的原文回答是: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用自己的话说是:不明白书中的意思。(板书:原因)继续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相机板书。(板书:经过)新鲜感的句子三: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鸦雀无声。(引导学生解释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再读读出安静,之前没有人敢问先生问题,所以当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吓得不敢出声。1.和同桌交流尝试续写同学们的表现。填空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有的同学(惊得目瞪口呆);有的同学想(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有的同学小声议论(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2.拓展带有身体器官名称的词语。新鲜感的句子四: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3.联系上文先生从不讲书中的内容,而现在先生又愿意为孙中山讲解,先生的态度转变是因为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诵,说明他确实已经完成了先生留的功课,他写得很认真。他要求先生讲文章的意思,是想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而不是无理取闹。所以先生才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板书:结果)新鲜感的句子五: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预设:比起其他同学的胆小,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真是令人感到佩服。
(五)、读宽读深 《不耻下问的故事》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三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yú)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又虚心好学,从不因为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所以称之为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啊!”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说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小结。孙中山认为要想求得真正的知识,就是“不懂就要问”,要问个明白,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为了弄清书里的道理,为了学到知识,他当时宁愿挨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当时情况下,孙中山敢于提出问题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是需要有胆量,有魄力的,是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这样做的。孙中山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板书:勤学好问)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不懂就要问》板书 起因:一点儿都不懂 经过:敢于提问,虚心请教 刻苦学习 勤学好问 结果:不懂就要问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教师重点引导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体会,抓住重点句子,找出重点词,感受孙中山为了弄懂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孙中山对比,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促进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不懂就要问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一、课文主题: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二、多音字:挨āi(挨着)ái(挨打)背bèi(背诵)bēi(背包)圈quān(圆圈)juàn(圈养)
三、近义词:照例——照常 流利——流畅 霎时——瞬间清楚——明白 糊里糊涂——稀里糊涂四、反义词:流利——结巴 详细——简略
五、我会认:背bèi(背诵、背书、背课文)诵sòng(朗诵、诵读、吟诵)例lì(例子、例如、举例)圈quān(圆圈、圈数、一圈)段duàn(段落、分段、自然段)练liàn(练习、练笔、熟练)糊hú(糊涂、糊口、含糊)涂tú(涂料、涂写、涂抹)呆dāi(发呆、呆住、吓呆)戒jiè(戒备、戒烟、戒掉)厉lì(厉害、严厉、厉声)挨ái(挨骂、挨打、挨饿)楚chǔ(楚国、清楚、苦楚)
六、理解词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霎时:极短时间。照例:依照惯例或常情。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稀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七、句子解析:1.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2.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4.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的表现说明先生并没有生气,而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表示了赞扬与肯定。
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缩写故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80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习作:缩写故事学案及答案</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80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导学案</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第三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77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桂花雨第三课时学案</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