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巩固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
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
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
D.靠甲一侧光照强于靠乙那一侧
2.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
C.攀缘茎、匍匐茎、攀缘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3.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以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
B.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C.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
D.环剥不能在树木主干上进行,否则可能导致树木死亡
4.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茎制造,经导管运输B.根从土壤中吸收,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经筛管运输D.根从土壤中吸收,经导管运输
5.如图为茎输导功能的示意图,①~④所示箭头能正确代表物质运输方向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为迎接亚运会,柯桥区从前年开始对道路进行 了全新规划,并在道路两旁等处加大了绿化、美化力度,此过程中需要移栽一些苗木。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给移栽后的苗木挂“营养针”,其针头应插入茎的髓部
B.保留所有叶片移栽,可充分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移栽过程中为了便于运输和保持整洁,应该将根部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
D.移裁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同时苗木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等
7.斑竹长成后茎不能逐年增粗,而香椿树却能逐年增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斑竹茎中无形成层,而香椿茎内有形成层
B.斑竹茎中无木质部,而香椿茎内有木质部
C.斑竹茎外部无粗糙的外树皮,而香椿茎的外部有粗糙的外树皮
D.斑竹茎内无导管和筛管,而香椿茎内有导管和筛管
8.某校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藏、开花结果。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古树的导管部分朽烂B.古树的导管全部朽烂
C.古树的筛管部分朽烂D.古树的筛管全部朽烂
9.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中,出现下列几种操作,其中不会影响实验效果的是( )。
A.将两条环割的柳枝,一条放于水中,另一条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B.将环割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放于蒸馏水中培养
C.将环割的柳枝茎的基部和未环割的柳枝,分别浸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D.把离根端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的根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
10.某同学家中的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11.农谚云:“果树割千刀,枝头压弯腰。”如图所示为果树的一段枝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枝条甲、乙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然后对枝条的生长、果实的发育情况进行观察。请回答: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______。
(2)枝条上部的叶片______(填“会”或“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
12.下图是一副叶和根对话的漫画图,仔细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叶进行光合作用为茎和根提供________,同时释放氧气;
(2)如果茎中的________“罢工”,则根吸收的________和________无法运输到叶。
13.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是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 。
(2)②是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 。
(3)③是 ,其中分布着具有输导功能的 。
(4)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 ,它的形成是由于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若刚栽的一棵小杨树,被山羊啃去了一圈树皮,这棵小树不久就死亡了,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
14.通过测定水、无机盐的不同含量对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一和表二
(表一)土壤水分含量对生长17天的玉米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的影响
(表二)N和P的供应量对胡萝卜根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单位:克)
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如果土壤水分供应多时,就有利于玉米________生长。(“根系”或“地上部分”)
(2)据表(二)可推知,为提高胡萝卜的口感(总糖量量)应如何合理施肥?____________
15.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图一所示),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图二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变红的结构是叶脉(或叶片),图二中变红的结构是 。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该结构输送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2)图二中的3是 ,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分生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中,将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让叶片上的 张开,以利于水分的散失,从而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该结构还是 等生理活动的气体交换的窗口。
16.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横切枝条上方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枝条横切面上变成红色的部位是______。
(2)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负责运输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水分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17.小明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后仍能成活(如图甲),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他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处理:(处理方法和位置如图乙、丙所示。云母片能阻断物质的运输。)
(1)第1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______。
(2)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______(填组别)。
(3)为探究月季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应增加一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
(4)经以上6组实验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______有关。
18.如图所示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2]___________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___________,向内能产生新的[3]___________。
(2)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___________做成的。
(3)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___________,它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___________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观察树桩的年轮图示:乙侧的年轮间隔大于甲侧,说明乙侧是树干的向阳面,生长速度快于甲侧。
故选C。
2.【答案】B
【详解】一般正常的茎,依质地划分有木质茎与草质茎,依着生方式划分有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蒲公英的茎是直立茎;丝瓜的茎是攀缘茎;草莓的茎很柔软,匍匐在地面上,属于匍匐茎。
故选B
3.【答案】C
【详解】A.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中断有机物的输送,A说法合理。
B.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B说法合理。
C.环剥树皮,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但并不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C说法不合理。
D.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环割树皮没有伤到木质部,水分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D说法合理。
故选C。
4.【答案】C
【详解】叶里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甜橙很甜,它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机物)是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根、茎、叶都有筛管,并且是相通的,将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从上而下运输给身体的各部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详解】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而筛管位于韧皮部,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组成筛管的细胞壁较薄,是活细胞。所以①④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详解】A.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水和养分,针头应插入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中,A错误。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保留所有叶片移栽,会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B错误。
C.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C错误。
D.移栽入土时,泥土不能填得太紧实,不利于根的呼吸,移栽时要保持一定距离,以免树木相互争夺阳光、水、养分,比如树木之间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详解】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斑竹长成后茎不能逐年增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而香椿茎内有形成层,A正确。
8.【答案】A
【详解】空心树只是失去了部分木质部(导管),而大量木质部和韧皮部还存在,还能够承担运输作用,所以植物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故选A。
9.【答案】D
【详解】因为有机物是由植物的筛管运输的,而筛管位于树的韧皮部,也就是树皮中,如果我们要探究茎输送有机物的实验,就需要把离根端3厘米处环割的柳枝和未环割的柳枝的根都放入土壤浸出液中培养,这样可以形成对照,在土壤浸出液中培养,又不会让植物缺乏无机盐。所以将两条环割的柳枝用于实验,会影响筛管运输有机物,ABC错误;答案选择D。
10.【答案】A
【详解】“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故选A。
11.【答案】 B果 不会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的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B果。
(2)我们还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因此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12.【答案】 有机物 导管 水 无机盐
【详解】(1)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所以这里填写有机物。
(2)茎在物质运输中负责水和无机盐由下往上由导管来完成,有机物由上往下由筛管来完成,所以它如果罢工,对于根吸收过来的水和无机盐将无法送达植物全身各处。
13.【答案】(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由于春天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大、细胞壁薄,致使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春材。到了秋天,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少,所形成的细胞和木材的质地与春天形成的正相反,这样的木材为秋材。一年中所形成的木材有清楚的纹理,即年轮。因此,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是由于[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5)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啃去,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14.【答案】 地上部分 多施磷肥,少施氮肥
【详解】(1)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玉米苗的根/冠(B/A)下降,说明有利于玉米苗的地上部分的生长,但根的鲜重不会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而一直增加,表格中,当土壤含水量为20%时,最利于根的生长,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过高时会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2)根据表二可知,随着N元素的增多,根/冠(B/A)增加,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根部总糖量下降,随着P元素的增多,根/冠(B/A)增加,有利于根的生长,根部总糖量上升。胡萝卜主要吃的是植物的根,因此,施肥的时候,可以多施磷肥,少施氮肥。
15.【答案】(1)木质部(2)形成层 木质部 (3)气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2)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图二中的3是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3)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我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将知带叶的茎放在阳光下照射,其目的是叶片上的气孔开张,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气体交换的“窗口”。
16.【答案】 木质部 水和无机盐 B A
【详解】(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3)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红,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见A不可行,BCD都可行。
17.【答案】 对照 2、5 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折断的位置
【详解】(1)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该实验中,第1组不做处理是为了作为对照,是对照组,其余各组是实验组。
(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第2组,从B处韧皮部环割一圈,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完全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不能进行呼吸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死亡。根得不到有机物被饿死,最终导致植株整体死亡。第3组,从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B处上面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仍然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部,植株能够存活。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第4组,从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根吸收的水仍然能通过导管运输到A处下面的叶片,只是A处上面的叶片得不到水,因此只有A处上面的部分死亡,而整株月季不会死亡。第5组,从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运输水分的导管整个被割断,B处上方等不到水,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也能生长,最终导致死亡。所以,结合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2、5(填组别)。
(3)为探究月季折断程度是否影响月季的存活,变量是“月季折断程度”,也可理解为木质部的断裂多少,故应增加第6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在B处将部分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并与第5组形成对照。预测结果是:第6组植株能够存活。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经以上6组实验对照可知其变量分别是“月季折断的程度”和“月季折断的位置”,故可以得出折断的月季是否仍能存活与月季折断的程度和折断的位置有关。
18.【答案】 形成层 韧皮部 木质部 木质部 年轮 形成层 温度
【详解】(1)杨树和柳树等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因此,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这是因为[2]形成层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能产生新的[3]木质部。
(2)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因此,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3]木质部做成的。
(3)由于春天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个体大、细胞壁薄,致使木材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春材。到了秋天,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少,所形成的细胞和木材的质地与春天形成的正相反,这样的木材为秋材。一年中所形成的木材有清楚的纹理,即年轮。因此,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是由于[2]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土壤含水量(%)
地上部分鲜重A(克)
根鲜重B(克)
根/冠(B/A)
1520
30
2.43.4
3.5
4.95.2
4.8
2.11.5
1.2
元素量
总鲜重
地上部分(A)
根重(B)
根/冠(B/A)
根部总糖量(%)
低N量中N量
高N量
82.45
27.50
54.95
2.50
5.23
低P量中P量
高P量
55.080.2
89.3
17.219.8
18.7
37.860.4
70.6
3.78
5.99
组别
处理方法
1
不做处理
2
在B处韧皮部环割一圈
3
在B处韧皮部环割半圈
4
在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5
在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章 植物与土壤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练习【期末复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茎的主要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