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x、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 40 C 12 O 16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惊蛰”时节,春雷乍动,万物生长,植物对肥料需求增多。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 K2SO4B. NH4H2PO4C. NaNO3D. Ca3(PO4)2
【答案】B
【解析】
【详解】复合肥是指含有N、P、K三种营养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素的化肥。
A、K2SO4中只含有钾一种营养素,属于钾肥,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NH4H2PO4中含有氮、磷两种营养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NaNO3中只含有氮一种营养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Ca3(PO4)2中只含有磷一种营养素,属于磷肥,不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收集氧气B. 乙醇溶于水实验
C. 测定溶液pH D. 加热药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多功能瓶通过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水从长管流出,气体则从短管通入,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乙醇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为了验证乙醇溶于水,需要将水中加入红墨水,以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在加入乙醇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使乙醇缓慢流下,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测定溶液pH时,若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会污染试剂,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运用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巧学化学,下列化学知识用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 pH
B. 金属活动性
C. 硫元素化合价
D. 溶解性大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显酸性,pH<7,食盐溶液显中性,pH=7,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pH>7,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为银、铜、镁,不符合题意;
C、硫单质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显-2价,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钡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溶解性大小由弱到强为: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黄蜂重人后分泌的毒液主要成分是组胺(化学式为C5H9N3)它是一种碱性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组胺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产生NOB. 组胺水溶液的pH大于7
C. 组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20∶3D. 被黄蜂蜇伤后可涂肥皂水缓解疼痛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组胺的化学式为C5H9N3,含有氮元素,所以在空气燃烧可能会生成NO,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组胺是一种碱性物质,故其水溶液的pH大于7,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组胺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5)∶(1×9)=20∶3,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组胺水溶液呈碱性,故被黄蜂蜇后应涂抹适量的酸性物质,利用酸碱中和原理,从而可减轻痛苦;肥皂水呈碱性,涂抹后不能缓解疼痛,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溶液总质量减小是
A. 稀盐酸和ZnCO3固体B. KOH溶液和BaCl2溶液
C. 铜和AgNO3溶液D. Na2CO3溶液和Ca(OH)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和ZnCO3固体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锌、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加入125份质量的碳酸锌,就会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B、KOH和BaCl2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铜属于单质,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溶液中溶质减少,溶液质量减少,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 下列4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反应结束后,温度慢慢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慢慢变大,该选项正确;
B、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质量不变,但刚开始溶液质量不为零,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则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pH不断减小,该选项不正确;
D、由于,反应过程中金属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7.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 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C. 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形成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态物质,也可以是液态物质如酒精溶液,或气态物质如盐酸,故A错误;
B、并不是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如NaOH溶于水放热,故B错误;
C、对于同种溶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对于不同溶质来说不一定,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性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8.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C. 该装置完美无缺,充分体现了CO的还原性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白磷能燃烧,等氧气消耗完时熄灭,故A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锥形瓶中的气体的温度降低,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柱压向左面,造成左高右低,故B正确;
C、该实验充分体现了CO的还原性,但装置未进行尾气处理,故C错误;
D、金属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银活动性比铁弱,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不能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故D错误。
故选B。
9.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 都能电离出酸根离子
C. 都能电离出氢离子D. 都含有氢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故选C。
10. 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A. 加水的质量B. 加水的质量
C. 加水的质量D. 加水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pH=10的溶液,pH>7,显碱性,随着加水的质量不断增加,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溶液始终是碱性,pH>7。
故选D。
11. 实验室的NaOH溶液部分变质,为了除去杂质,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 水B. CaCl2溶液C. BaCl2溶液D. 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易溶于水,用水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2.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②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③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④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装置内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
故选A。
13. 三份质量相当的氯酸钾固体,第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第二份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第三份什么也不加,使它们受热完全分解,对产生氧气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成氧气质量相同B. 第三份产生氧气最少
C. 第三份产生氧气最慢D. 产生氧气的速率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第一份加入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产生氧气;第二份加入的高锰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起催化作用,同时高锰酸钾也会分解生成氧气,第三份不加物质也可分解产生氧气,由于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该反应的进行,并不影响氧气的产量,所以第二份收集的氧气最多,第一份和第三份收集到的氧气一样多,故A说法错误;
B、由上分析可知,第二份收集的氧气最多,第一份和第三份收集到的氧气一样多,故B说法错误;
C、由上分析可知,第三份不加任何物质,产生氧气最慢,故C说法正确;
D、第一份加入的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可以使氯酸钾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产生氧气;第二份加入的高锰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起催化作用,同时高锰酸钾也会分解生成氧气,第三份不加物质也可分解产生氧气,由于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该反应的进行,所以第三份产生氧气最慢,三份产生氧气的速率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4. 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和水。下列有关该无机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改变反应速率B. 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 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 能作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催化剂是指能改变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故A正确;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催化剂是特定化学反应中加速或减慢化学反应的物质,而且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所使用的催化剂是不同的,故该无机催化剂并不能作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化学在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1)医用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
(2)医疗上检查胃肠疾病时,事先服用钡餐的有效成分是______;
(3)输液用的生理盐水中含有的大量离子是______;
(4)过氧化氢可用于伤口感染消毒,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故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医疗上检查胃肠疾病时,事先服用的钡餐是硫酸钡的悬浊液,其有效成分是硫酸钡,化学式为;
【小问3详解】
生理盐水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其中含有的大量离子是氯离子、钠离子,其化学符号为、;
【小问4详解】
过氧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设氧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1)×2+2x=0,解得x=-1,即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16. 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碳酸锂是一种重要的锂产品,常用作锂电池原料。
(1)画出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是锂电池常见的正极材料之一,该物质的化学名称是______。
(3)航天、潜水等封闭环境中产生的CO2常用氢氧化锂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锂沉淀(碳酸钾微溶)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熟石灰与碳酸锂发生复分解反应,可使______(填化学式)再生利用。
【答案】(1) (2)锰酸锂
(3) ①. ②. LiOH
【解析】
【小问1详解】
锂是3号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故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1,故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小问2详解】
Li2MnO4 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1)×2+x+(-2)×4=0,x=+6,则该物质是由锂离子和锰酸根离子构成,名称是锰酸锂;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熟石灰与碳酸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氢氧化钙和碳酸锂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锂,可使LiOH再生利用。
17. 某同学按照课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可重复)______、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3)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 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B. 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C. 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
实验二:用正确方法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4)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是______g;
(5)某同学在量取水时俯视了,则他的错误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
(2)①⑤②③⑥④ (3)AB (4)40 (5)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④是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
【小问2详解】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称量计算产率等操作,所以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称量固体药品)②③(溶解)⑥(过滤)④(蒸发);
【小问3详解】
A、蒸发时有一些固体溅出,会导致氯化钠减少,所得精盐减少;
B、粗盐倒入水中立即过滤,有没溶解的氯化钠被过滤掉了,所得精盐减少;
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称量的精盐中带有水,称量结果偏大;
故选AB。
【小问4详解】
需要氯化钠质量为:200g×20%=40g
【小问5详解】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多,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偏少。所以某同学在量取水时俯视,量取水偏少,所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8. 请根据图中甲、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g。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____(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4)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
(5)如图中,当向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缓慢倒入水时,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答案】(1)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62.5 (3)蒸发结晶 (4)相等
(5)试管中晶体减少或消失
【解析】
小问1详解】
P点是甲、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所以P点表示的含义是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t2℃时甲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最多溶解甲25g,50g水最多溶解甲12.5g。所以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5g。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小问4详解】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所得溶液是均是t1℃的饱和溶液,此时,甲乙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相等。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试管内溶液温度升高,溶质溶解度变大,所以试管中晶体减少或消失。
19. 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
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同参加。
【知识回放】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对应金属的元素符号。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______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作出猜想】 猜想 1:Cr>Fe>Cu;
猜想 2:Fe>Cu >Cr;
猜想 3:你的猜想是______。
【查阅资料】
(1)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2)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结论与解释】
(1)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_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
【知识运用】请写出铬片投入 FeSO4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的铬盐中铬显+2 价)______。
【反思与评价】实验结束后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又设计了用硫酸亚铬(CrSO4)溶液、铁丝、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也能探究出铁、铬、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1)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粒子符号)。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_进行判断(任写一种)。
【答案】 ①. Zn ②. Fe>Cr >Cu ③. 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④. 1 ⑤.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⑥.
⑦. Cu2+ ⑧.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⑨. 铬片、铜片、硫酸亚铁溶液
【解析】
【详解】知识回放: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作出猜想: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因此Cr的活动性还可能是Fe>Cr >Cu;
设计与实验:
试管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结论与解释:
(1)依据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铜表示无明显现象,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Cr>Fe>Cu,故猜想1正确;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知识运用:
铬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铬,故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评价:
(1)硫酸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Cu2+;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能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铬片、铜片、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判断。
20. 将25g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放入到73g稀盐酸中(石灰石中杂质不跟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试求:
⑴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⑵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⑴80%⑵20%⑶26.4%
【解析】
【详解】解:设25g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73g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y,
反应生成CaCl2的质量为z。
解得:x=20g,y=14.6g,z=22.2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6.4^%
答:⑴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⑵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4%。A
B
C
D
向饱和石灰水中
加入少量CaO
定温下,向不饱和硝酸
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向一定量NaOH 溶
液中加入稀盐酸
向一定量镁粉和铜
粉的混合物中加
入硫酸铜溶液
实验
试管
试管
试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
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溶液变为蓝色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B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酸是一类重要的物质,下列物质的应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解析版docx、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A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B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B卷原卷版docx、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化学试题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