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测试题
展开【教材知识讲解】
★知识点
1、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成。
3、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4、 烟和雾的区别
烟:固体小颗粒
雾:小液滴
5、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6、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结论:
1.‘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空气;
2.‘氧 气’含量:呼出气体<空气;
3.‘水 蒸 气’含量:呼出气体>空气。
【教材知识点练习】
【知识点一】教材P12页:
例1.(2022云南昆明一模)关于蜡烛及其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焰心部分炭化变黑最明显
B.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C.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
D.图四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答案】A
【解析】A、蜡烛外焰温度最高,故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外焰部分炭化变黑最明显,符合题意;B、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故蜡烛重新被引燃,不符合题意;D、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图四中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不符合题意。故选A。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
【变式练习】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和的曲线是a和c
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
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其气体浓度应均为升高,故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的曲线应是a和b,故选项错误;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故选项正确;D、微型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故选项正确。故选B。
【知识点二】教材P15页:
例2.(2022湖北襄阳二模)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混合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是因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而不是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雾,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精准解析】主要考查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变式练习1】(202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一模)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下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相同状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aB.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
C.呼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相等
D.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呼吸前后体积几乎无变化
【答案】C
【解析】A、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CO2和H2O,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大于吸入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故选项A说法正确B、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故选项B说法正确;
C、人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气体总体积增大,所以呼出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D、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在呼吸前后体积几乎无变化,呼出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变小,是因为气体总体积增大,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
【变式练习2】(2022辽宁阜新二模)某同学在做“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三个实验均可以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
C.图三实验中,吸气或呼气时都不需要关闭c、d
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时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
【答案】A
【解析】A、实验一中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更为剧烈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不能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错误,符合题意;B、图二实验中,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应该打开b,关闭a,可以通过观察锥形瓶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而锥形瓶A中石灰水无变化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因此正确;C、图三实验是对图二实验的改进,是否关闭c、d对乙中石灰水产生浑浊和甲中石灰水不变,进而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的结论不产生影响,正确;D、图三乙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吸气时乙中液体进入口中,正确;故选A。
【综合提升检测】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是( )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
【答案】 C
【解析】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计算、测量和推理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但都没有实验更加重要。 故选C。
2.(2022山东聊城市高唐县二模)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
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观察
C.假设D.结论
【答案】C
【解析】A、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B、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C、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D、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而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
3.现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否为氯化钠溶液。下列哪种方法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
A.品尝味道B.查阅资料
C.实验探究D.组织讨论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不能用品尝味道的方法,确定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B、查阅资料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C、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故选项正确;D、组织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溶液是否为氯化钠溶液,选项错误。故选C。
4.(2022重庆市一模)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
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是(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
5.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使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火焰的( )
A. 焰心 B. 外焰
C. 内焰 D. 灯芯
【答案】 B
【解析】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s取下来,可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外焰部分。故选B。
6.下列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的含量
B.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少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故A不正确;B、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氮气在体内不参加反应,通过呼吸作用排出,则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故B正确;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C正确;D、氮气等不溶于水,则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呼出气体,故D正确。故选A。
7.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与假设 B. 反思与评价
C. 设计实验 D. 获得结论
【答案】 A
【解析】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故选A。
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
B.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 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
D. 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
【答案】 A
【解析】A、蜡烛燃烧产生三层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符合题意;B、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C、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不符合题意;D、蜡烛熄灭后产生白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复燃,不符合题意;故选A。
9.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B.实验2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变黑D.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
【答案】B
【解析】A、随着蜡烛的燃烧,烧杯内氧气逐渐减少,且二氧化碳逐渐增多,所以蜡烛火焰会逐渐熄灭,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不能和空气充分接触,蜡烛将发生不完全燃烧,白瓷板将变黑,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火焰由三部分组成;内焰、焰心、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要用外焰,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4烧杯的内壁有水雾生成,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
①关注物质的变化;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③关注物质的性质;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化学学习的特点是:①关注物质的性质;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着的现象;③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故选C。
11.下列鉴别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用手在集气瓶口扇动,闻气体的气味
【答案】 B
【解析】A、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气体,不能用观察气体颜色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的方法区别两种气体,此选项符合题意;C、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都是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熄灭( )
A. ①②③ B. ③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 C
【解析】①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故②③说法符合题意。故选C。
13.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温度的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后蜡烛冒白雾。
A.①②③B.③④⑤
C.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蜡烛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使石蜡熔化,所以①说法正确;②蜡烛属于烃类,燃烧会生成水,有水雾产生,所以②说法正确;③外焰与空气接触多,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③说法正确;
④蜡烛是先熔化后燃烧,所以④说法正确;⑤蜡烛熄灭时冒白烟,不是白雾,因为熄灭时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小液滴,所以⑤说法不正确。故选D.
14.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方案中能成功的是( )
A. 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 分别闻两瓶气体的气味
C. 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D. 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
【答案】 C
【解析】A、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只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少,因为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C、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空气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符合题意;D、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空气中蜡烛继续燃烧,呼出的气体中蜡烛熄灭,只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含量少,因为氮气等也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比较空气与人呼出的气体,正确的是 ( )
①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①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较高,即氧气:空气>呼出气体;②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即二氧化碳:空气<呼出气体;③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较高,即水蒸气:空气<呼出气体;故①②说法符合题意;故选A。
16.为了探究酒精燃烧的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取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 后取出,请你继续帮忙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点燃酒精灯,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火柴梗两端最先烧焦.酒精灯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________.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________放出.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________.
【答案】 内焰;外焰;焰心;外焰;水;热量;浑浊;二氧化碳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到热,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将一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酒精燃烧还生成二氧化碳。
17.下列是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___________部分炭化变黑严重(填“外焰”、“内焰”或“焰心”)。
(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能否点燃?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白烟是___________。
(4)图四中,将一个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证明有水生成;将内壁涂有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答案】(1)外焰;(2)气态;(3) 能 ;石蜡固体小颗粒;(4) 冷而干燥 ;水雾;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CO2
【解析】(1)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图一中将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炭化变黑严重。(2)图二中将短玻璃管一端伸入烛芯附近,在另一端用火柴点燃,也有火焰产生,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3)图三中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一缕白烟,因为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所以白烟重新燃烧。(4)若证明有水生成,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必须是干燥的,蜡烛燃烧生成的是水蒸气,必须液化才能看到,所以烧杯还要是冷的。所以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是干冷的。干冷的烧杯内壁才会出现水雾。验证二氧化碳生成,烧杯内壁涂澄清石灰水即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用下列实验研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
(1)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Ⅰ:从导管口________(填“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Ⅱ: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________(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1)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2)a;b连续吸气10秒
【解析】(1)实验1和实验2,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呼出气体对于蜡烛燃烧时间短,故填:呼出气体中的蜡烛先熄灭;(2)控制变量法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为保证呼出的气体能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从导管口a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b连续吸气10秒,保证空气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答案为:2。
19.(2022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二模)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2)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3)通常条件下,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
【实验操作、记录、分折】
(1)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 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V1 mL,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K1、K2,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__________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三,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________(填“X”、“Y”、“Z”)。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下同),氧气的体积分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6)实验二中,200 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密性;(2)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液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3)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氧气和二氧化碳;(4)Z;(5);
(6)76.66%;(7)由实验2可知,空气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98%,而空气成分的气体杂质体积分数为0.03%;
【解析】(1)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密封,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氢氧化钠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钠和水,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减少的气体体积测出二氧化碳的含量。(3)要使白磷迅速燃烧,可向烧杯中加入热水(热水温度大于40 ℃),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量筒中的水倒吸,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 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之外的气体总体积。(4)由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和水蒸气增多,氧气减少,并且人呼出的气体约占4%,所以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Z,Y的体积分数在160 s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 mL−V1 mL,体积分数表达式是:×100%= ×100%;氧气的体积为V1 mL−V2mL,体积分数表达式是:×100%=×100%。
(6)由图示可知:200 s时未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1−17.17%−3.67%−2.50%=76.66%。(7)由实验2可知,空气中水的体积分数为1.98%,而空气成分的气体杂质体积分数为0.03%,所以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错误。
科学探究
20.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1)实验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同学们仿照教材11项的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如图表所示
①补全上表中的实验结论。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该实验与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结论与反思】①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你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___________(合理即可)。
【答案】 硬度小 密度小于水 CD 蓝色 浑浊 检验生成的水 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
【解析】(1)实验一: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硬度小、密度小于水; (2)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就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故A的说法不正确;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故B的说法不正确;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汽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故C的说法正确;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石蜡蒸汽未燃烧,故D的说法正确。故填:CD;(3)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石蜡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三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水。而图2实验只能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该实验与如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4)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⒊点
燃
蜡
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根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层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文字表达式:
石蜡+ 氧气(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水(H2O)
⒋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O2 + Ca(OH)2==
CaCO3↓+ 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选项
A
B
C
D
现象
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
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结论
呼出气体是CO2
空气中不含CO2
呼出气体中不含O2
呼出气体中含有H2O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空气(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酸铜粉末变__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_。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练习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猜想与事实验证,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作业</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时练习</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点燃前,点燃时,熄灭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