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二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 第三章 第二节 课时二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含解析),共12页。
课时2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目标一 海水的温度1.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eq \b\lc\{\rc\ (\a\vs4\al\co1(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2.分布规律(1)eq \a(垂直分,布规律)eq \b\lc\{\rc\ (\a\vs4\al\co1(1 000米以内: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2)水平分布规律①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低纬海区表层水温高;高纬海区表层水温低。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表层水温高;冬季表层水温低。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深度、纬度、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4.产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①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②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③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等人类的渔业活动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2)影响海洋运输海水有结冰期eq \b\lc\{\rc\ (\a\vs4\al\co1(通航时间较短,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3)影响气温变化①从全球尺度看: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②从区域尺度eq \b\lc\{\rc\ (\a\vs4\al\co1(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大))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在地图上,把海洋表面水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叫海水等温线。海水等温线可以反映各海区水温的分布状况。(1)判断某海域与同纬度其他海域海水温度的关系某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的海水温度高;某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的海水温度低。(2)判断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如果某海域越向北水温越低,说明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某海域越向北水温越高,说明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3)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受季节和海陆分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夏季,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要低得多;冬季,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要高得多。总体上,夏季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可用“1陆南,7陆北,1海北,7海南”口诀记忆。其含义为“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1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北凸,7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南凸”。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下图示意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三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 ℃以上时适宜游泳。1.[区域认知]分别描述三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答案 葫芦岛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2.[人地协调观]分析三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答案 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最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3.[地理实践力]三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答案 葫芦岛:7~9月;厦门:5~11月;西沙:全年皆宜。读“国家海洋局5月海水温度预报图”(单位: ℃),完成1~3题。1.图示海域水温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2.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昼长 B.海水运动C.纬度 D.海域形状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A.渤海 B.黄海C.东海 D.南海答案 1.A 2.C 3.A解析 第1题,因太阳辐射能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海域位于北半球,温度分布是由南向北递减,A正确。第2题,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温度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故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纬度,C正确。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水温等温线分布最密集的是渤海海域,且渤海海域面积最小,被陆地环绕,故受大陆影响最大,A正确。(2023·江苏苏州期中)下面左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该海域某监测站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右图中监测站位于左图中的( )A.甲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5.右图所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状况是( )A.表层向深层递增B.1 000米以下变化较大C.表层向深层递减D.1 000米以内相对稳定答案 4.A 5.C解析 第4题,读右图可知,该监测站表层海水温度在10 ℃~20 ℃之间,与左图中的甲点相符合。A项正确。第5题,读右图可知,该监测站表层海水温度较高,1 000米以内海水温度变化较大,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海水温度由表层向深层递减。C项正确。目标二 海水的密度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3.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2)垂直分布①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变化很小。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③特殊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称为“海中断崖”, 不利于潜艇的航行。(2023·湖南长沙月考)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2.推断下列四海区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极海区 B.红海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答案 1.C 2.C解析 第1题,从图中曲线图可以看到当密度由1.022 g/cm3上升到1.029 g/cm3时,海水的温度从22 ℃附近下降至0 ℃附近,故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海水的盐度由33‰上升到36‰左右,故海水的密度与海水的盐度呈正相关,C正确。第2题,在四个海区中,赤道海区纬度低,温度较高,同时由于降水较多,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C正确。(2023·山西太原期末)读“两条国际航海线示意图”,完成3~4题。3.沿着亚洲航线从上海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到英国伦敦,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大致依次为变大、变小、变大、变小4.一艘美国货轮沿着美洲航线从美国纽约出发,经过巴拿马运河最后抵达智利圣地亚哥,轮船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如何变化( )A.变深 B.变浅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答案 3.D 4.C解析 第3题,上海位于长江口附近,盐度低,从上海向南经过副热带海区,盐度变大,再经赤道海区,盐度变小,经印度洋进入世界上盐度最高的红海,盐度变大,然后经地中海、中纬度大西洋,盐度变小。故选D。第4题,在货轮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海水密度越大,吃水深度越浅,海水密度大致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货轮沿着美洲航线从美国纽约出发,经过巴拿马运河最后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中途经过赤道海域(海水密度小,吃水深度深),因此轮船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应先变深后变浅,故选C。(2023·福建福州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 909米,创下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潜深记录。据此完成1~2题。1.“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最符合图中的(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2.推测下列海域中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B.回归线附近海域C.南北纬45°附近海域D.极圈附近海域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依据已学知识,在深度1 000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曲线①符合,故选A。第2题,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极圈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1 000米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选D。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3.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热容C.大气成分 D.太阳辐射4.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5.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答案 3.D 4.C 5.D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又因为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因此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D正确。第4题,该地表层海水温度在20~30 ℃之间,并不处于高纬度,故A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总体是递减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故C正确;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断哪些是大陆架海区,故D错误。第5题,在赤道到南北纬20°之间,海洋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故D正确。(2023·广西百色月考)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6~7题。6.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①海水盐度 ②表层海水密度 ③海水温度B.①表层海水密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温度C.①海水温度 ②表层海水密度 ③海水盐度D.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盐度 ③表层海水密度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B.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C.海水密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答案 6.D 7.C解析 第6题,图中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温度;②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盐度;③表示表层海水密度。D正确。第7题,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影响海水运动,D错误。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②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 ③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 ④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9.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图示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 ③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8.A 9.D解析 第8题,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①正确;沿岸有多条大河入海,②错误;因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运输需求量小,③正确;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④错误。第9题,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①正确;图示北冰洋航线多为俄罗斯领海,②错;核动力破冰船技术水平高、耗资巨大,使用并不广泛,③错;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④正确。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A.温度约为28 ℃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5.6‰D.密度约为1 021.5 kg/m311.③曲线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陆位置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答案 10.A 11.B解析 第10题,①曲线低纬度地区数值低,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从图中可以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10°N附近,该处海水温度约为28 ℃,A项正确。第11题,③曲线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甲处位于30°N附近,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B项正确。渤海每年冬半年都会出现结冰现象。下图示意某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单位:%)。据此完成12~13题。12.渤海冬季出现海冰的主要原因是( )A.三面环陆,水深较深B.受强劲偏北风和降温影响大C.河流注入少,盐度高D.海水流动强,与外界交换多13.冬季渤海海冰的冰情特点是( )A.河口处和浅滩处较轻B.渤海湾最为严重C.深水区和外海区较轻D.南部比北部严重答案 12.B 13.C解析 第12题,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水深较浅,A错误。渤海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强劲偏北风和降温影响大,所以冬季出现海冰,B正确。渤海是内海,与外界海洋的海水交换较少,且三面环陆,河流注入多,盐度较低,C、D错误。第13题,据图中海冰覆盖率可知,冬季渤海海冰河口处和浅滩处较重,A错误。渤海湾冰情较轻,辽东湾冰情最为严重,B错误。图中显示,冬季渤海深水区和外海区冰情较轻,C正确。辽东湾冰情最重,所以北部比南部冰情严重,D错误。14.(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________。(3分)(3)描述①曲线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6分)答案 (1)③ ②(2)降水量 蒸发量 降水多(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出现最大值。15.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随深度变化的分布特点。(4分)(2)若仅考虑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则①③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高的是________处,简述其原因。(3分)(3)从海水蒸发的角度分析与③海域相比,②海域附近的大气特征。(4分)答案 (1)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50~200 m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 m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2)③ ③海域水温比①海域水温低、密度高。(3)大气温度更高,海水蒸发更旺盛,湿度更大;大气上升作用明显。解析 (1)读图可知,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由于表层(50~200 m处)海水的等温线密集,可知表层(50~200 m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 m以下)海水等温线稀疏,可知深层(250 m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2)由所学知识“受温度的热胀冷缩影响,大部分物体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读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①③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高的是③,原因是①海域水温在30 ℃以上,比③海域24 ℃水温高,所以①海域密度低。(3)由图中表层海水②海域比③海域水温高可知,②海域附近的大气温度更高,蒸发量更大,空气湿度更大;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作用明显。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海水温度分布图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影响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因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海水温度和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课时2 海水的温度和密度目标一 海水的温度1.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eq \b\lc\{\rc\ (\a\vs4\al\co1(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2.分布规律(1)eq \a(垂直分,布规律)eq \b\lc\{\rc\ (\a\vs4\al\co1(1 000米以内: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2)水平分布规律①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低纬海区表层水温高;高纬海区表层水温低。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表层水温高;冬季表层水温低。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深度、纬度、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4.产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①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②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③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等人类的渔业活动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2)影响海洋运输海水有结冰期eq \b\lc\{\rc\ (\a\vs4\al\co1(通航时间较短,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3)影响气温变化①从全球尺度看: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②从区域尺度eq \b\lc\{\rc\ (\a\vs4\al\co1(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大))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在地图上,把海洋表面水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叫海水等温线。海水等温线可以反映各海区水温的分布状况。(1)判断某海域与同纬度其他海域海水温度的关系某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的海水温度高;某海域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该海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的海水温度低。(2)判断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如果某海域越向北水温越低,说明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某海域越向北水温越高,说明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3)判断季节和海陆分布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受季节和海陆分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夏季,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要低得多;冬季,海水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要高得多。总体上,夏季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可用“1陆南,7陆北,1海北,7海南”口诀记忆。其含义为“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1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北凸,7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南凸”。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下图示意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三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 ℃以上时适宜游泳。1.[区域认知]分别描述三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答案 葫芦岛表层海水温度季节变化最大,厦门次之,西沙最小。2.[人地协调观]分析三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答案 葫芦岛适宜游泳的时间最短,厦门次之,西沙最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3.[地理实践力]三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答案 葫芦岛:7~9月;厦门:5~11月;西沙:全年皆宜。读“国家海洋局5月海水温度预报图”(单位: ℃),完成1~3题。1.图示海域水温分布的总体特征是(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2.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昼长 B.海水运动C.纬度 D.海域形状3.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A.渤海 B.黄海C.东海 D.南海答案 1.A 2.C 3.A解析 第1题,因太阳辐射能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图示海域位于北半球,温度分布是由南向北递减,A正确。第2题,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海水温度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故造成我国海域水温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纬度,C正确。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水温等温线分布最密集的是渤海海域,且渤海海域面积最小,被陆地环绕,故受大陆影响最大,A正确。(2023·江苏苏州期中)下面左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右图为“该海域某监测站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右图中监测站位于左图中的( )A.甲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5.右图所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状况是( )A.表层向深层递增B.1 000米以下变化较大C.表层向深层递减D.1 000米以内相对稳定答案 4.A 5.C解析 第4题,读右图可知,该监测站表层海水温度在10 ℃~20 ℃之间,与左图中的甲点相符合。A项正确。第5题,读右图可知,该监测站表层海水温度较高,1 000米以内海水温度变化较大,1 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海水温度由表层向深层递减。C项正确。目标二 海水的密度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3.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2)垂直分布①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变化很小。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③特殊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称为“海中断崖”, 不利于潜艇的航行。(2023·湖南长沙月考)下图为“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1.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2.推断下列四海区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极海区 B.红海C.赤道海区 D.副热带海区答案 1.C 2.C解析 第1题,从图中曲线图可以看到当密度由1.022 g/cm3上升到1.029 g/cm3时,海水的温度从22 ℃附近下降至0 ℃附近,故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海水的盐度由33‰上升到36‰左右,故海水的密度与海水的盐度呈正相关,C正确。第2题,在四个海区中,赤道海区纬度低,温度较高,同时由于降水较多,盐度较低,因而海水密度相对最小,C正确。(2023·山西太原期末)读“两条国际航海线示意图”,完成3~4题。3.沿着亚洲航线从上海经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到英国伦敦,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A.变大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大致依次为变大、变小、变大、变小4.一艘美国货轮沿着美洲航线从美国纽约出发,经过巴拿马运河最后抵达智利圣地亚哥,轮船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如何变化( )A.变深 B.变浅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答案 3.D 4.C解析 第3题,上海位于长江口附近,盐度低,从上海向南经过副热带海区,盐度变大,再经赤道海区,盐度变小,经印度洋进入世界上盐度最高的红海,盐度变大,然后经地中海、中纬度大西洋,盐度变小。故选D。第4题,在货轮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海水密度越大,吃水深度越浅,海水密度大致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货轮沿着美洲航线从美国纽约出发,经过巴拿马运河最后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中途经过赤道海域(海水密度小,吃水深度深),因此轮船在航行过程中吃水深度应先变深后变浅,故选C。(2023·福建福州期中)2020年11月10日,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 909米,创下世界同类潜水器最大潜深记录。据此完成1~2题。1.“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最符合图中的(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2.推测下列海域中海水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B.回归线附近海域C.南北纬45°附近海域D.极圈附近海域答案 1.A 2.D解析 第1题,依据已学知识,在深度1 000米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 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不大,常年保持低温状态,曲线①符合,故选A。第2题,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极圈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与1 000米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故选D。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完成3~5题。3.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水深度 B.海水比热容C.大气成分 D.太阳辐射4.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5.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 )A.大西洋西岸 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 D.20°S~20°N的海域答案 3.D 4.C 5.D解析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又因为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因此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D正确。第4题,该地表层海水温度在20~30 ℃之间,并不处于高纬度,故A错误;读图可知,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总体是递减的,故B错误;读图可知,在水深1 000 m以下,水温变化不大,故C正确;由材料中的信息不能判断哪些是大陆架海区,故D错误。第5题,在赤道到南北纬20°之间,海洋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故D正确。(2023·广西百色月考)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6~7题。6.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①海水盐度 ②表层海水密度 ③海水温度B.①表层海水密度 ②海水盐度 ③海水温度C.①海水温度 ②表层海水密度 ③海水盐度D.①海水温度 ②海水盐度 ③表层海水密度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B.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C.海水密度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答案 6.D 7.C解析 第6题,图中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温度;②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盐度;③表示表层海水密度。D正确。第7题,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影响海水运动,D错误。下图为“北冰洋部分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北部地区海岸线很长,港口却很少,其主要原因是( )①海水温度低,冰封时间长 ②沿岸河流少,淡水补给难 ③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 ④大雾天气多,白昼时间短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9.有人预测北冰洋航线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试推测其理由( )①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 ②图示北冰洋航线为公共海域,各国可自由穿行 ③核动力破冰船的广泛使用 ④缩短了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 8.A 9.D解析 第8题,图中航线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海水水温低、冰封期长,①正确;沿岸有多条大河入海,②错误;因气候严寒,人口密度小,经济不发达,运输需求量小,③正确;北半球夏季,北极地区会出现极昼,白昼时间长,④错误。第9题,北冰洋航线因纬度高,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冰面积减少,航运价值会提高,①正确;图示北冰洋航线多为俄罗斯领海,②错;核动力破冰船技术水平高、耗资巨大,使用并不广泛,③错;北冰洋航线可缩短西欧与东亚及北美的航程,节省时间和运费,④正确。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A.温度约为28 ℃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5.6‰D.密度约为1 021.5 kg/m311.③曲线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 )A.受海陆位置影响 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 D.受藻类植物影响答案 10.A 11.B解析 第10题,①曲线低纬度地区数值低,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③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从图中可以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在10°N附近,该处海水温度约为28 ℃,A项正确。第11题,③曲线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甲处位于30°N附近,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B项正确。渤海每年冬半年都会出现结冰现象。下图示意某年冬季渤海海冰覆盖率(单位:%)。据此完成12~13题。12.渤海冬季出现海冰的主要原因是( )A.三面环陆,水深较深B.受强劲偏北风和降温影响大C.河流注入少,盐度高D.海水流动强,与外界交换多13.冬季渤海海冰的冰情特点是( )A.河口处和浅滩处较轻B.渤海湾最为严重C.深水区和外海区较轻D.南部比北部严重答案 12.B 13.C解析 第12题,渤海全部位于大陆架,水深较浅,A错误。渤海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强劲偏北风和降温影响大,所以冬季出现海冰,B正确。渤海是内海,与外界海洋的海水交换较少,且三面环陆,河流注入多,盐度较低,C、D错误。第13题,据图中海冰覆盖率可知,冬季渤海海冰河口处和浅滩处较重,A错误。渤海湾冰情较轻,辽东湾冰情最为严重,B错误。图中显示,冬季渤海深水区和外海区冰情较轻,C正确。辽东湾冰情最重,所以北部比南部冰情严重,D错误。14.(2023·四川成都期末)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1分)(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________。(3分)(3)描述①曲线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6分)答案 (1)③ ②(2)降水量 蒸发量 降水多(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表层海水温度下降,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出现最大值。15.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月平均温度(单位:℃)随经度和深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描述图示海域水温随深度变化的分布特点。(4分)(2)若仅考虑温度对密度的影响,则①③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高的是________处,简述其原因。(3分)(3)从海水蒸发的角度分析与③海域相比,②海域附近的大气特征。(4分)答案 (1)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50~200 m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 m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2)③ ③海域水温比①海域水温低、密度高。(3)大气温度更高,海水蒸发更旺盛,湿度更大;大气上升作用明显。解析 (1)读图可知,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由于表层(50~200 m处)海水的等温线密集,可知表层(50~200 m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大,深层(250 m以下)海水等温线稀疏,可知深层(250 m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2)由所学知识“受温度的热胀冷缩影响,大部分物体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读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知,①③两处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高的是③,原因是①海域水温在30 ℃以上,比③海域24 ℃水温高,所以①海域密度低。(3)由图中表层海水②海域比③海域水温高可知,②海域附近的大气温度更高,蒸发量更大,空气湿度更大;大气受热膨胀上升作用明显。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结合海水温度分布图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影响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因素。(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海水温度和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