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课课件ppt
展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探究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 2.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不同原理; 3.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 4.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制取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
1.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2.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及催化作用。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1.加热高锰酸钾 2.分解过氧化氢 3.加热氯酸钾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步骤1: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步骤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迅速产生氧气。
步骤3: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氧化锰仍然起作用 。
2H2O2 = 2H2O + O2↑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
2.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1.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二氧化锰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以3:1比例混合均匀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皮塞塞紧试管口;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先预热); (5)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KClO3 = 2KCl + 3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皮塞塞紧试管口(试管口要塞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先预热); (5)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6)离:将导管移离水面 (7)熄:熄灭酒精灯
阻止高锰酸钾固体随氧气气流进入导管,导致导管阻塞。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以上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共同点: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的物质,即“一变多”。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
即:A = B + C + ···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原理: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
氮气液态氧(贮存于钢瓶中)
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制取氧气
(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排水法收集装置(溶解性)
不易或难溶解于水的气体
(1)收集的气体较潮湿(2)不如排空气法方便
(1)易于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2)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密度)
(1)收集的气体较干燥(2)操作较为方便
(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2)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纯净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 (密度)
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或冷却后导管内能否形成一段水柱。
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1.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3.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2.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原因: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原因:使药品受热均匀。
5.用酒精灯的外焰先均匀预热,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6.等有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
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原因:刚加热时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这时的气体不纯。
7.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移酒精灯
8.收集满的氧气,应正放在桌面上,并用毛玻璃片盖上
原因:防止由于降温,水槽内的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 )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 ) A.朝下 B.朝上 C.略向下倾斜 D.略向上倾斜 4.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 ) A.加热固体药品前 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 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5.某同学设计了4种制氧气的方案: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 ②使高锰酸钾受热; 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 ④使二氧化锰受热.判断这四种方法( ) A.全正确 B.全不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7.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下图所示的装置。 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8.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塞入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1)水槽中水倒吸入导管 (2)防止生成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3)预热 (4)防止水槽中水倒流 (5)装置气密性不好,收集前没有排尽空气。4.防止炸裂试管 可以5.(1)不相同 后一种 (2)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实验药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思考交流,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分解反应,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图文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取氧气的步骤,氧气的工业制法,-196℃,-183℃,氧气的工业生产简析,强化练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优秀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氧气的制备,回顾氧气的物理性质,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溶解性,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高锰酸钾,①固固加热型,实验装置,②固液常温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