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页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页
    2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思维发展与提升: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审美鉴赏与创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过程与方法: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板书:发现)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2.费奥多罗夫最终目标
    战胜死亡,使一代又一代的祖宗复活,是费奥多罗夫计划的最终目标。他称这是道德的最高阶段,是人类的最高使命,最大责任,也是人类的最大幸福。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唤醒后辈对祖先的爱和道德责任感,要树立对祖先的崇拜,要恢复人类的亲情。在费奥多罗夫的著作中,关于道德与责任的论述占了很大篇幅,这是托尔斯泰最欣赏的,也是最能引起他的共鸣的部分。至于起死回生的具体方法,费奥多罗夫主张从揭开遗传的奥秘着手。他的设想是通过搜集死去的人的原子和微粒来恢复人的躯壳。而思想和意识是物质的属性,有了躯体,意识也就可以恢复。"……人体是一部机器,把机器装配好了,意识就会回到它身上!
    3.写作背景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文章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出示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痴迷 困窘 羞愧 轻盈 妨碍
    澄澈 眉目 一本正经 情不自禁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师生共同指正:注意读准翘舌音“痴”,前鼻音“患”,后鼻音“窘”。
    3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
    出示生字:
    胚 祸 患 赋 痴 绞 嘿 伊 娜 窘
    熟字加偏旁:串+心=患 口+黑=嘿 穴+君=窘
    形近字辨析:祸——锅 娜——哪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胚胎 祸患 天赋痴迷 绞尽脑汁 嘿伊万诺夫娜 困窘
    3.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4.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使“我”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写“我”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行,问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几年后在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人的起源,验证了“我”的发现。“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把“我”轰出教室。
    设计意图:围绕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为下节课的品读、感悟人物精神做好了铺垫。
    四、认真阅读诵全文,小组按导学案认真探究下节课要完成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品析词句,感受风趣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来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相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①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②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这涉及了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上中学后会学到,有兴趣的可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①朗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②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会给你们讲解。”
    ①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②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③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①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②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①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②怎样理解“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举例说说对“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布鲁诺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火刑柱下活活烧死。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段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然后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着精神的孩子。)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鼓励学生要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预设:(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五、课文总结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六、作业布置: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自由发言)
    七、教学反思
    1.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我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发现”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进而体会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达到启迪教育学生的目的。
    2.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相关教案

    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童年的发现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再读课文,解密“发现”的过程,畅谈收获,分享你的童年“发现”,课堂总结,踏上“发现”之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引出课题,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课文,指导生字,解密“发现”过程,交流有趣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