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生物大分子检测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616897/0-17131783414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生物大分子检测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616897/0-17131783414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生物大分子检测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616897/0-17131783414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生物大分子检测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4章生物大分子检测卷(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10页。
第四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大连高二检测)“有机”一词译自“Organic”,词源解释为“属于、关于或者源自生物的”。下列关于有机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周朝设立“酰人”官职负责酿造酒、醋等,酒精、醋酸均为有机化合物B.宣德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不属于有机材料C.我国非遗中扎染工艺,以板蓝根、蓝靛等做染料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D.羊肉烩面中的面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淀粉属于纯净物解析:酒精(C2H5OH)属于醇类,醋酸(CH3COOH)属于羧酸类,均为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低锰高铁类钴料是天然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材料,故B正确;以板蓝根、蓝靛等做染料的扎染工艺,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大大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色牢度,同时制作出来的成品具有良好的手感,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故C正确;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由于聚合度n值不同,淀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2.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取袋中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的Cu(OH)2(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为( C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砖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无现象、显黄色D.无现象、砖红色沉淀、无现象解析:①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故碘水不显蓝色;②葡萄糖是小分子,渗透到袋外水中,袋内无葡萄糖,故与新制的Cu(OH)2加热无砖红色沉淀;③淀粉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是高分子,留在袋内,遇浓硝酸显黄色。3.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 D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C.核酸、核苷酸都是有机高分子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解析:核酸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故B错误;核酸是有机高分子,核苷酸不是有机高分子,故C错误;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分别是RNA和DNA,它们共同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4.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常见的两种核糖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CH2OH(CHOH)3CHOD-核糖 戊醛糖A.戊醛糖和D-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戊醛糖属于单糖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解析:A项,它们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戊醛糖不能再水解,属于单糖;D项,戊醛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减少一个氧原子,应为还原过程。5.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体物质,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纯净的色氨酸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色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B.色氨酸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C.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D.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形成三种二肽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A正确;色氨酸分子中有苯环、羧基、氨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B正确;氨基是碱性基团,羧基是酸性基团,则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C正确;由于同种氨基酸之间也可形成二肽,则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二肽共四种,D错误。6.(2023·陕西西安高二期末)我国第一部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一种中药“昆布”,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3,5-二碘络氨酸,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该有机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B.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C.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D.理论上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HCO3反应可生成88 g CO2解析: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该有机化合物有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有机化合物含有C—H,光照条件下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该有机化合物含有酚羟基、羧基和氨基,具有弱酸性和弱碱性,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C正确;该有机化合物有1个羧基,理论上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HCO3反应可生成1 mol CO2,即44 g CO2,D错误。7.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发现了有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神奇分子——非肽类分子激动剂(代号为Boc5,分子式为C54H52N4O16S2),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模拟人体内的某些大分子,促进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发挥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这一发现将为千百万Ⅱ型糖尿病患者解除病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oc5中一定不含B.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均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Cu2OC.Boc5是高分子D.糖类的通式均满足(CH2O)n解析:因为该分子为非肽类分子,故不含肽键,A正确;蔗糖不含醛基,B错误;Boc5分子式为C54H52N4O16S2,不是高分子,C错误;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不满足通式(CH2O)n,D错误。8.(2023·上海育才高二期末)病毒核酸保存液中的胍盐(可由胍与盐酸反应制得,胍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能使蛋白质变性,胍盐在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和尿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蛋白质变性属于物理变化B.胍的水溶液呈碱性C.胍中不存在非极性键D.胍易溶于水解析: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胍含有碱性基团氨基,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胍盐,胍的水溶液呈碱性,B正确;胍中有C===N、C—N、N—H,均为极性键,没有非极性键,C正确;胍中含有氮原子,氮原子上连接氢原子,和水能形成氢键,所以胍易溶于水,D正确。9.(2023·河南信阳高二期末)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 )A.用秸秆制取燃料乙醇B.用纤维素制取硝酸纤维C.核苷酸生成多聚核苷酸D.白酒陈化过程中产生香味解析:用秸秆(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得乙醇,没有发生酯化反应;纤维素所含的羟基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纤维;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核酸可看做磷酸、戊糖(含羟基)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则核苷酸生成多聚核苷酸的过程中有酯化反应;白酒陈化过程中产生乙酸乙酯因而产生香味,乙醇转变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10.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经彻底水解后,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DNA、RNA的化学组成中不含糖类D.摄入人体的氮元素可用于氨基酸、核酸和脂肪等物质的合成解析: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多样性,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彻底水解的产物均为葡萄糖,葡萄糖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C错误;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不含N,D错误。11.某著名血液学杂志刊载了一项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了白血病的致病元凶——蛋白质Shp-2。下列关于蛋白质Shp-2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Shp-2是一种纯净物,主要由C、H、N、O等元素组成B.Shp-2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C.Shp-2在(NH4)2SO4溶液中变性,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盐析D.氨基酸和蛋白质Shp-2都只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解析:蛋白质是高分子,都是混合物,主要由C、H、N、O等元素组成,A错误;Shp-2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B正确;蛋白质Shp-2在(NH4)2SO4溶液中发生盐析,在重金属盐(如CuSO4)溶液中变性,C错误;氨基酸和蛋白质中均有—NH2和—COOH,故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D错误。12.如图是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该有机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只有氨基、羧基、酯基C.既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HCl反应D.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解析:由于分子中含有苯环,所以是芳香族化合物,A项正确;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酯基和肽键四种官能团,B项错误;羧基能与NaOH反应,氨基能与HCl反应,C项正确;羧基、酯基和肽键都能与NaOH反应,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D项正确。13.一种常见的胃药,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C.该物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D.该物质是一种蛋白质解析:从结构简式中可知,除C、H元素之外还有N、O、Cl,故不属于芳香烃,而且不是高分子,也不是蛋白质,A、B、D错误;结构中含有,故可发生水解反应,同时含有苯环和—CH2—,故也能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14.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某蔗糖酯可以由蔗糖与硬脂酸乙酯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蔗糖酯也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B.合成该蔗糖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蔗糖分子中含有8个羟基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水解过程中只生成两种产物解析:从蔗糖酯的结构看,其中不含有甘油的结构,故不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A项错误;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其机理为蔗糖中一个醇羟基取代了硬脂酸乙酯中醇的部分,属于取代反应,B项错误;从蔗糖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其中含有两个结构相同的环,每个环上有四个羟基,故C项正确;该蔗糖酯在稀硫酸中水解可生成硬脂酸和蔗糖,生成的蔗糖还可以继续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所以产物可有多种,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15.(10分)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的食品和缺乏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CD(填字母)。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为C6(H2O)6,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分子B.糖尿病病人的尿中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病人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①木糖醇与葡萄糖不互为(填“互为”或“不互为”)同系物。②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与Na反应放出H2;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任写一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糖尿病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因为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填字母)。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可被人体直接吸收B.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C.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但组成元素完全相同解析:(1)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但只是为了表达方便,并不能反映结构特点。(2)木糖醇中不含—CHO,不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但木糖醇中含—OH,可以与Na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可以发生催化氧化等。(3)蛋白质需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纤维素与淀粉都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含氮元素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中不含氮元素,故两者组成元素不同。16.(16分)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酯化反应)。(3)D中官能团名称为酯基、碳碳双键,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4)F的化学名称是1,6-己二酸。(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W共有12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解析:(1)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不一定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A项错误;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B项错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用银氨溶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C项正确;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类天然高分子,D项正确。(2)B―→C发生酯化反应,又叫取代反应。(3)D中官能团名称是酯基、碳碳双键。D生成E,增加两个碳碳双键,说明发生消去反应。(4)F为二元羧酸,名称为1,6-己二酸。(5)W具有一种官能团,不是一个官能团;W是二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则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说明W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则有四种情况:①—CH2COOH,—CH2COOH;②—COOH,—CH2CH2COOH;③—COOH,—CH(CH3)COOH;④—CH3,—CH(COOH)COOH。每组取代基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W共有3×4=12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三组峰,说明分子是对称结构,结构简式为。17.(16分)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有机酸B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检验反应①是否进行完毕,可使用的试剂是B(填字母)。A.FeCl3溶液 B.碘水C.新制的Cu(OH)2 D.NaOH溶液(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C2H5OH+O2eq \o(――→,\s\up7(Cu),\s\do5(△))2CH3CHO+2H2O、C2H5OHeq \o(――→,\s\up7(浓硫酸),\s\do5(170 ℃))CH2===CH2↑+H2O。(4)X中溶剂为CCl4,则反应④的现象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变浅或褪色。(5)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B的分子式为C4H6O4。解析:本流程的目的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水解、氧化、消去反应等一系列过程制取丁二酸。先将淀粉在无机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取葡萄糖,再将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催化氧化可制得乙醛(A);乙醇在浓硫酸、170 ℃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BrCH2CH2Br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CCH2CH2CN,NCCH2CH2CN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便可得到HOOCCH2CH2COOH。(1)检验反应①是否进行完毕,需要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所以可使用的试剂是碘水,故选B。(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反应⑤为BrCH2CH2Br与NaCN发生反应生成NCCH2CH2CN和NaBr,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制得乙醛的反应,反应③为乙醇在浓硫酸、170℃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C2H5OH+O2eq \o(――→,\s\up7(Cu),\s\do5(△))2CH3CHO+2H2O、C2H5OHeq \o(――→,\s\up7(浓硫酸),\s\do5(170 ℃))CH2===CH2↑+H2O。(4)X中溶剂为CCl4,发生的是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生成物BrCH2CH2Br呈无色,则反应④的现象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变浅或褪色。(5)1 mol有机化合物B中,n(C)=eq \f(118×40.68%,12) mol≈4 mol,n(H)=eq \f(118×5.08%,1) mol≈6 mol,n(O)=eq \f(118×54.24%,16) mol≈4 mol,从而得出B的分子式为C4H6O4。18.(16分)“凯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的原理是用强酸处理蛋白质样品,让样品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得氮元素的含量,再乘以系数6.38,即为蛋白质含量。“凯式定氮法”步骤如下: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奶粉试样置于烧瓶中,加入稀硫酸及相应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用水溶解并冷却后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②碱化蒸馏:量取一定体积容量瓶中的溶液转移至图示中的反应管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塞好进样口橡皮塞。通入高温水蒸气,用吸收剂吸收产生的氨气。③滴定:向吸收氨气后的溶液中滴加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将奶粉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NHeq \o\al(+,4)。(2)碱化蒸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o\al(+,4)+OH-eq \o(=====,\s\up7(△))NH3↑+H2O,冷凝管中冷却水的进水口为B(填“A”或“B”);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确定生成的氨气全部被水蒸气蒸出并进入锥形瓶:取最后半滴冷凝管中流出的液体,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不变蓝(或呈中性)。(3)“凯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缺点是无法确定氮元素是否一定来自蛋白质。(4)当奶粉含下列杂质或出现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时,会使所测蛋白质含量值“增大”的是AC(填字母)。A.含三聚氰胺(C3N6H6)B.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C.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解析:(1)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不容易测定,从测量步骤可知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NHeq \o\al(+,4)。(2)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则碱化蒸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o\al(+,4)+OH-eq \o(=====,\s\up7(△))NH3↑+H2O;冷凝水与蒸汽的流向相反时冷却效果好,所以冷凝水从B口进入,从A口流出;根据氨气的性质分析,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取最后半滴冷凝流出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不变蓝(或呈中性),则证明氨气全部被水蒸气蒸出并进入锥形瓶。(3)测定原理:把蛋白质样品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定氮元素的质量从而换算出蛋白质的含量,此方法的局限性很明显,它把样品中释放出来的氮元素全部归为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若样品中含有其他含氮化合物,则无法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4)三聚氰胺(C3N6H6)含氮量高,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增大”,故A符合;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损失了氮元素,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偏低,故B不符合;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小,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增大”,故C符合;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盐酸读数偏小,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偏低,故D不符合。
第四章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4·大连高二检测)“有机”一词译自“Organic”,词源解释为“属于、关于或者源自生物的”。下列关于有机化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周朝设立“酰人”官职负责酿造酒、醋等,酒精、醋酸均为有机化合物B.宣德青花瓷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不属于有机材料C.我国非遗中扎染工艺,以板蓝根、蓝靛等做染料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D.羊肉烩面中的面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淀粉属于纯净物解析:酒精(C2H5OH)属于醇类,醋酸(CH3COOH)属于羧酸类,均为有机化合物,故A正确;低锰高铁类钴料是天然无机材料,不属于有机材料,故B正确;以板蓝根、蓝靛等做染料的扎染工艺,利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大大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色牢度,同时制作出来的成品具有良好的手感,是经验性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典范,故C正确;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6H10O5)n],由于聚合度n值不同,淀粉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2.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取袋中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的Cu(OH)2(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为( C )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砖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无现象、显黄色D.无现象、砖红色沉淀、无现象解析:①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故碘水不显蓝色;②葡萄糖是小分子,渗透到袋外水中,袋内无葡萄糖,故与新制的Cu(OH)2加热无砖红色沉淀;③淀粉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是高分子,留在袋内,遇浓硝酸显黄色。3.以下关于核酸的论述正确的是( D )A.核酸是核蛋白的非蛋白部分,也是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B.核酸水解产物中含有磷酸、葡萄糖和碱基C.核酸、核苷酸都是有机高分子D.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重要作用解析:核酸是由磷酸、戊糖和碱基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故A错误;核酸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磷酸、戊糖和碱基,故B错误;核酸是有机高分子,核苷酸不是有机高分子,故C错误;核酸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分别是RNA和DNA,它们共同对蛋白质的合成和生物遗传起到重要作用,故D正确。4.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常见的两种核糖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CH2OH(CHOH)3CHOD-核糖 戊醛糖A.戊醛糖和D-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C.戊醛糖属于单糖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可看成是一个氧化过程解析:A项,它们的分子式相同,都为C5H10O5,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C项,戊醛糖不能再水解,属于单糖;D项,戊醛糖(C5H10O5)→脱氧核糖(C5H10O4)减少一个氧原子,应为还原过程。5.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体物质,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纯净的色氨酸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色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B.色氨酸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C.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D.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形成三种二肽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11H12N2O2,A正确;色氨酸分子中有苯环、羧基、氨基和碳碳双键,能发生取代、加成、酯化、中和反应,B正确;氨基是碱性基团,羧基是酸性基团,则色氨酸微溶于水而易溶于酸或碱溶液是因为其与酸、碱都能反应,C正确;由于同种氨基酸之间也可形成二肽,则将色氨酸与甘氨酸(NH2CH2COOH)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二肽共四种,D错误。6.(2023·陕西西安高二期末)我国第一部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一种中药“昆布”,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其主要成分是3,5-二碘络氨酸,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关于该有机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B.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C.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D.理论上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HCO3反应可生成88 g CO2解析:手性碳原子是指与四个各不相同原子或基团相连的碳原子,该有机化合物有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有机化合物含有C—H,光照条件下能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该有机化合物含有酚羟基、羧基和氨基,具有弱酸性和弱碱性,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C正确;该有机化合物有1个羧基,理论上1 mol该物质与足量NaHCO3反应可生成1 mol CO2,即44 g CO2,D错误。7.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发现了有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神奇分子——非肽类分子激动剂(代号为Boc5,分子式为C54H52N4O16S2),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模拟人体内的某些大分子,促进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发挥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这一发现将为千百万Ⅱ型糖尿病患者解除病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oc5中一定不含B.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均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Cu2OC.Boc5是高分子D.糖类的通式均满足(CH2O)n解析:因为该分子为非肽类分子,故不含肽键,A正确;蔗糖不含醛基,B错误;Boc5分子式为C54H52N4O16S2,不是高分子,C错误;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不满足通式(CH2O)n,D错误。8.(2023·上海育才高二期末)病毒核酸保存液中的胍盐(可由胍与盐酸反应制得,胍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能使蛋白质变性,胍盐在碱性溶液中水解产物中含有氨和尿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蛋白质变性属于物理变化B.胍的水溶液呈碱性C.胍中不存在非极性键D.胍易溶于水解析:蛋白质变性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胍含有碱性基团氨基,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胍盐,胍的水溶液呈碱性,B正确;胍中有C===N、C—N、N—H,均为极性键,没有非极性键,C正确;胍中含有氮原子,氮原子上连接氢原子,和水能形成氢键,所以胍易溶于水,D正确。9.(2023·河南信阳高二期末)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A )A.用秸秆制取燃料乙醇B.用纤维素制取硝酸纤维C.核苷酸生成多聚核苷酸D.白酒陈化过程中产生香味解析:用秸秆(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得乙醇,没有发生酯化反应;纤维素所含的羟基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纤维;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核酸可看做磷酸、戊糖(含羟基)和碱基通过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则核苷酸生成多聚核苷酸的过程中有酯化反应;白酒陈化过程中产生乙酸乙酯因而产生香味,乙醇转变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酯化反应。10.下列有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经彻底水解后,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DNA、RNA的化学组成中不含糖类D.摄入人体的氮元素可用于氨基酸、核酸和脂肪等物质的合成解析:淀粉的单体为葡萄糖,在排列顺序上没有多样性,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彻底水解的产物均为葡萄糖,葡萄糖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C错误;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不含N,D错误。11.某著名血液学杂志刊载了一项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中国科学家找到了白血病的致病元凶——蛋白质Shp-2。下列关于蛋白质Shp-2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Shp-2是一种纯净物,主要由C、H、N、O等元素组成B.Shp-2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C.Shp-2在(NH4)2SO4溶液中变性,在硫酸铜溶液中发生盐析D.氨基酸和蛋白质Shp-2都只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解析:蛋白质是高分子,都是混合物,主要由C、H、N、O等元素组成,A错误;Shp-2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B正确;蛋白质Shp-2在(NH4)2SO4溶液中发生盐析,在重金属盐(如CuSO4)溶液中变性,C错误;氨基酸和蛋白质中均有—NH2和—COOH,故既能与强碱反应又能与强酸反应,D错误。12.如图是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该有机化合物是芳香族化合物B.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只有氨基、羧基、酯基C.既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HCl反应D.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解析:由于分子中含有苯环,所以是芳香族化合物,A项正确;分子中含有氨基、羧基、酯基和肽键四种官能团,B项错误;羧基能与NaOH反应,氨基能与HCl反应,C项正确;羧基、酯基和肽键都能与NaOH反应,1 mol该物质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D项正确。13.一种常见的胃药,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该物质属于芳香烃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C.该物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和取代反应D.该物质是一种蛋白质解析:从结构简式中可知,除C、H元素之外还有N、O、Cl,故不属于芳香烃,而且不是高分子,也不是蛋白质,A、B、D错误;结构中含有,故可发生水解反应,同时含有苯环和—CH2—,故也能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14.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某蔗糖酯可以由蔗糖与硬脂酸乙酯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蔗糖酯也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B.合成该蔗糖酯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蔗糖分子中含有8个羟基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水解过程中只生成两种产物解析:从蔗糖酯的结构看,其中不含有甘油的结构,故不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A项错误;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看出,其机理为蔗糖中一个醇羟基取代了硬脂酸乙酯中醇的部分,属于取代反应,B项错误;从蔗糖的结构简式可看出其中含有两个结构相同的环,每个环上有四个羟基,故C项正确;该蔗糖酯在稀硫酸中水解可生成硬脂酸和蔗糖,生成的蔗糖还可以继续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所以产物可有多种,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8分)15.(10分)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紊乱而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的食品和缺乏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6H12O6)。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CD(填字母)。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可表示为C6(H2O)6,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6个H2O分子B.糖尿病病人的尿中糖含量很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可用于制镜工业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病人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①木糖醇与葡萄糖不互为(填“互为”或“不互为”)同系物。②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与Na反应放出H2;与O2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反应;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任写一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糖尿病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因为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填字母)。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可被人体直接吸收B.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胃肠的蠕动C.纤维素和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D.纤维素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但组成元素完全相同解析:(1)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表示为C6(H2O)6,但只是为了表达方便,并不能反映结构特点。(2)木糖醇中不含—CHO,不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但木糖醇中含—OH,可以与Na反应、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还可以发生催化氧化等。(3)蛋白质需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纤维素与淀粉都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含氮元素而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中不含氮元素,故两者组成元素不同。16.(16分)秸秆(含多糖类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的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CD(填字母)。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nH2mOm的通式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酯化反应)。(3)D中官能团名称为酯基、碳碳双键,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4)F的化学名称是1,6-己二酸。(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W共有12种(不含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解析:(1)糖类不一定具有甜味,不一定符合碳水化合物通式,A项错误;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而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B项错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用银氨溶液可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C项正确;淀粉、纤维素都是多糖类天然高分子,D项正确。(2)B―→C发生酯化反应,又叫取代反应。(3)D中官能团名称是酯基、碳碳双键。D生成E,增加两个碳碳双键,说明发生消去反应。(4)F为二元羧酸,名称为1,6-己二酸。(5)W具有一种官能团,不是一个官能团;W是二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则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 CO2,说明W分子中含有两个羧基。则有四种情况:①—CH2COOH,—CH2COOH;②—COOH,—CH2CH2COOH;③—COOH,—CH(CH3)COOH;④—CH3,—CH(COOH)COOH。每组取代基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W共有3×4=12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上只有三组峰,说明分子是对称结构,结构简式为。17.(16分)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有机酸B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1)检验反应①是否进行完毕,可使用的试剂是B(填字母)。A.FeCl3溶液 B.碘水C.新制的Cu(OH)2 D.NaOH溶液(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反应⑤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C2H5OH+O2eq \o(――→,\s\up7(Cu),\s\do5(△))2CH3CHO+2H2O、C2H5OHeq \o(――→,\s\up7(浓硫酸),\s\do5(170 ℃))CH2===CH2↑+H2O。(4)X中溶剂为CCl4,则反应④的现象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变浅或褪色。(5)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其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68%、5.08%,其余为氧元素,则B的分子式为C4H6O4。解析:本流程的目的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水解、氧化、消去反应等一系列过程制取丁二酸。先将淀粉在无机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取葡萄糖,再将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乙醇催化氧化可制得乙醛(A);乙醇在浓硫酸、170 ℃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BrCH2CH2Br与NaCN发生取代反应生成NCCH2CH2CN,NCCH2CH2CN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便可得到HOOCCH2CH2COOH。(1)检验反应①是否进行完毕,需要检验淀粉是否存在,所以可使用的试剂是碘水,故选B。(2)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反应⑤为BrCH2CH2Br与NaCN发生反应生成NCCH2CH2CN和NaBr,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反应②为乙醇催化氧化制得乙醛的反应,反应③为乙醇在浓硫酸、170℃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C2H5OH+O2eq \o(――→,\s\up7(Cu),\s\do5(△))2CH3CHO+2H2O、C2H5OHeq \o(――→,\s\up7(浓硫酸),\s\do5(170 ℃))CH2===CH2↑+H2O。(4)X中溶剂为CCl4,发生的是CH2===CH2与Br2的加成反应,生成物BrCH2CH2Br呈无色,则反应④的现象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变浅或褪色。(5)1 mol有机化合物B中,n(C)=eq \f(118×40.68%,12) mol≈4 mol,n(H)=eq \f(118×5.08%,1) mol≈6 mol,n(O)=eq \f(118×54.24%,16) mol≈4 mol,从而得出B的分子式为C4H6O4。18.(16分)“凯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的原理是用强酸处理蛋白质样品,让样品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得氮元素的含量,再乘以系数6.38,即为蛋白质含量。“凯式定氮法”步骤如下:①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奶粉试样置于烧瓶中,加入稀硫酸及相应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用水溶解并冷却后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②碱化蒸馏:量取一定体积容量瓶中的溶液转移至图示中的反应管中,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塞好进样口橡皮塞。通入高温水蒸气,用吸收剂吸收产生的氨气。③滴定:向吸收氨气后的溶液中滴加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处理的目的是将奶粉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NHeq \o\al(+,4)。(2)碱化蒸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o\al(+,4)+OH-eq \o(=====,\s\up7(△))NH3↑+H2O,冷凝管中冷却水的进水口为B(填“A”或“B”);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确定生成的氨气全部被水蒸气蒸出并进入锥形瓶:取最后半滴冷凝管中流出的液体,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不变蓝(或呈中性)。(3)“凯式定氮法”测定奶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缺点是无法确定氮元素是否一定来自蛋白质。(4)当奶粉含下列杂质或出现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时,会使所测蛋白质含量值“增大”的是AC(填字母)。A.含三聚氰胺(C3N6H6)B.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C.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D.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解析:(1)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不容易测定,从测量步骤可知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转化为NHeq \o\al(+,4)。(2)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则碱化蒸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o\al(+,4)+OH-eq \o(=====,\s\up7(△))NH3↑+H2O;冷凝水与蒸汽的流向相反时冷却效果好,所以冷凝水从B口进入,从A口流出;根据氨气的性质分析,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取最后半滴冷凝流出液,用红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检验不变蓝(或呈中性),则证明氨气全部被水蒸气蒸出并进入锥形瓶。(3)测定原理:把蛋白质样品中的氮元素释放出来,通过测定氮元素的质量从而换算出蛋白质的含量,此方法的局限性很明显,它把样品中释放出来的氮元素全部归为蛋白质中的氮元素,若样品中含有其他含氮化合物,则无法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4)三聚氰胺(C3N6H6)含氮量高,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增大”,故A符合;样品入口未用蒸馏水冲洗,损失了氮元素,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偏低,故B不符合;第①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小,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增大”,故C符合;滴定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盐酸读数偏小,会使计算结果中蛋白质含量值偏低,故D不符合。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