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教学设计
展开学情分析
《插秧歌》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的价值”,《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本诗时,可与已学过的《观刈麦》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本质。
教学工具
学生学习或接触了不少的中国古典诗词,并且熟悉许多脍炙人口的唐代诗歌,对诗人其人其诗都有相当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诗歌常识,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化素养,并且熟知一般的诗歌表现手法和分析方法。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习难点
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走进餐馆,服务员会提醒顾客“按需点餐”,吃饭时,人们常提到“光盘行动”,目的何在?珍惜粮食,因为粮食来之不易呀!可是远离农村的你们想必对耕种的认知时有限甚至是空白的,今天就让我们走上田埂,直观感受一下水稻的一生。
播放视频《水稻的一生》
诗人杨万里也写了一首诗展现来劳动场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插秧歌》。
2、正音朗读
师:请同学们首先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标到课本上,然后自由朗读一分钟。
生:(标读音并自由朗读)
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这首诗。
生:朗读
诗:我们大家一起齐读一遍。
生:(齐读)
3、诗歌内容分析
师:通过朗读,大家对这首诗对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有四个问题,请大家分组讨论完成。
师:作者在诗中选取了几个镜头来描写插秧这个劳动场景。
明确:
镜头一:合作插秧 镜头二:雨中插秧
镜头三:呼唤朝食 镜头四:农夫应答
师: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这些场景,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首先第一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一句在内容上很好理解,但请大家关注这一句中的四个字:“抛”“接”“拔”“插”,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
师:接下来我们看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这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怎样的效果呢?
明确: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师: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劳动人民插秧的情景,我们继续看颈联和尾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但是农夫的回复却是“只不答”,同学们如何理解这个“只不答”呢,是农夫没听到,还是其他原因呢?
明确:
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提防一下家鹅和雏鸡,不要让他们来破坏秧苗。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4、拓展提升
①再读本诗,发现这首诗在内容和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
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
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
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杨万里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②比较鉴赏:同样是描写劳动,《观刈麦》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
《观刈麦》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
《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作者创作此诗的主旨:《插秧歌》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他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
五:课外练习
希望大家课外收集三首有关农民生活的诗歌,对比本诗,鉴赏它们在语言表达和内容情感方面的异同。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 (芣苢 插秧歌)6.2 插秧歌获奖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归纳拓展,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统编版6.2 插秧歌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6.2 插秧歌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学生诗歌,品评重章叠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学设计,共3页。